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B-36B是第一種完整配置的B-36,該機與B-36A的不同之處在於換裝6臺3500馬力、帶噴水加力的R-4360-41“巨型黃蜂”發動機,該發動機比-25增加了500馬力,縮短了B-36B的起飛滑跑距離,並稍稍提升了該機的實用升限和巡航速度

。B-36B配備了更先進的電子設備,用AN/APQ-24轟炸/導航雷達取代了B-36A的APG-23A。B-36B可掛39000千克炸彈,比B-36A增加了6350千克,總重148778千克。

多炮塔怪物

B-36B裝備了6座遙控可收放炮塔,每座配備兩門20毫米M24A-1機炮,除此之外在機鼻和機尾還各有一座配備兩門20毫米M24A-1機炮的不可收炮塔,使該機成為迄今為止自衛火力最強大的軍用飛機。6座可收放炮塔成對安裝在B-36B的前機背、後機背、以及後機腹內,炮塔固定在一個摺疊吊架上,吊架通過連桿驅動,在不使用炮塔時可把炮塔收入機身,然後炮塔所在的滑動艙門關閉以減小阻力。射擊時,艙門向兩側滑動打開,然後吊架復位使炮塔突出於機身。每門20毫米機炮備彈600發(機鼻炮塔除外,每門機炮備彈400發),理論射速在750發/分~850發/分之間。機鼻炮塔通過安裝在機鼻右下側的半球視野光學瞄準具遙控操縱,6座可收放炮塔由安裝在6個側氣泡舷窗(前乘員艙上方兩側各一個氣泡,後機身上方和下方兩側各一個氣泡)內的擺動式瞄準具和旋座式瞄準具遙控操縱,尾炮由AN/APG-3雷達瞄準,尾炮手艙在後乘員艙後方。與B-29和B-50不同,B-36B的每座炮塔都有各自的瞄準站,炮手並不能切換炮塔。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從B-36B升級而來的一架B-36D,機身炮塔已經全部升出,可以看到在前機背、後機背和機腹共有6座炮塔,各安裝兩門20毫米機炮,自衛火力空前。

機身炮塔瞄準站安裝在氣泡舷窗內部,機身上方和下方的每座瞄準站都配備了一個反射式瞄準具、遮陽鏡、以及負責向火控計算機提供目標前置數據的自由陀螺。每個瞄準站都有環形準星作為計算瞄準具出故障後的備份。B-36B上炮塔配套擺動式瞄準具,下 炮塔配套旋座式瞄準具。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下方炮塔的旋座式瞄準具

機鼻炮塔瞄準站有一個水平安裝的雙稜鏡潛望鏡瞄準具,炮手通過目鏡觀察時,旋轉稜鏡把手就能獲得完整的半球視野。但機鼻炮塔的左右旋轉角度只有60度,俯仰角度還更小一些。

雷達瞄準尾炮塔的最大旋轉角度為80度,B-36B的尾部APG-3雷達能向後炮塔瞄準站提供目標距離、方位、高度、以及與轟炸機的相對角速度,比光學瞄準具更精確,而且能在夜間或惡劣天氣中使用。在射擊時,APG-3的雷達天線會自動來回掃描直到發現目標,然後炮手退出自動掃描模式,手動鎖定一個目標,之後雷達就會自動跟蹤該目標並忽略其他目標。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B-36B的尾炮塔以及上方的APG-3雷達

每個瞄準站都有獨立的機電式計算機來解算射擊諸元。炮手使用光學瞄準具套住目標後,計算機會指揮炮塔轉向正確方向,然後炮手手動輸入轟炸機目前的高度和速度參數,計算機會解算出目標相對轟炸機的距離和速度,以及目標方位角和俯仰角變化率等射擊諸元,炮手只管射擊就行了。

B-36B的機組編制人數一般是15名,其中包括正副飛行員、雷達操作員/投彈手、導航員、飛行工程師、兩名無線電操作員、3名前炮手、5名後炮手。

1948年7月18日,第一架B-36B首飛,其性能好於預期,平均巡航速度可以維持在488千米/時。在戰鬥全重102965千克時,B-36B的最大速度可達613千米/時,實用升限為12950米。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第一架B-36B 44-92026

B-36B安裝了斯佩裡K-1轟炸系統,該系統的早期型基本上就是改進過的AN/APQ-24轟炸/導航雷達。K-1轟炸系統允許B-36在投彈航線中實施規避機動,這對二戰期間的美國轟炸機來說是無法想象的,它們只能水平直飛目標。K-1系統的核心是一臺西電製造的AN/APS-23雷達和一部法蘭德Y-1光學轟炸瞄準具,兩者都配備了斯佩裡SRC-1機電式轟炸計算機,所以既可以用雷達也可使用光學瞄準具進行投彈瞄準。法蘭德Y-1是一種垂直安裝的可伸縮潛望鏡瞄準具,所以無需安裝傳統的光學平板玻璃轟炸瞄準窗。K-1系統的斯佩裡SRC-1轟炸/導航計算機(有時也被稱為A-1或AN/APA-59)可通過雷達或光學瞄準具計算出轟炸機與一個可識別地標的相對位置並自動跟蹤該地標,而且具有側風補償功能。投彈手做側風補償操作時,先用準星對準瞄準點,等待目標在側風作用下偏離準星,然後在規定時間內再把準星重新對準準瞄準點,計算機以此計算出側風風力,然後把該參數用在轟炸瞄準的規避機動補償和準星校準上。在整個瞄準過程中,K-1系統會不斷計算和顯示地速、地面航跡角、風速、航向、以及飛機的經緯度座標。

B-36B中的18架可以投擲貝爾VB-13“塔松”遙控炸彈,每架飛機可掛載兩枚。

“塔松”炸彈是在二戰時期英國“高腳杯”巨型炸彈基礎上發展出的自由落體遙控炸彈,長7.62米,直徑1.37米,重5440千克。炸彈呈雪茄形,在重心位置安裝有一個環形升力翼,尾部安裝一個八角形環形尾翼。炸彈由無線電遙控的方向舵/升降舵及4個氣動控制陀螺穩定的副翼操控,炸彈尾部有曳光管,方便B-36B腹部遙控站的操作員用搖桿控制炸彈飛向目標,整個過程都要目視操作,不能穿雲轟炸。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VB-13“塔松”遙控炸彈,背後是一架B-50轟炸機

成長的煩惱

1948年11月,卡斯維爾空軍基地的第7轟炸大隊首先接收B-36B,該部隊之前已經裝備了B-36A。到1948年末戰略空軍司令部在卡斯維爾空軍基地已經部署了35架B-36

1948年12月5日,B-36B執行了一次6880千米的遠程任務,除爬升和下降段外,B-36B在12190米的高空飛了14小時,平均巡航速度488千米/時。不過這個紀錄很快就被B-36B在另一個類似的任務中打破,平均速度提高到513千米/時。

1948年12月7~8日,第7大隊的一架B-36B完成了以此持續時間35.5小時的任務,從卡斯維爾飛到夏威夷進行模擬轟炸後再返回,該機向夏威夷附近的海面投擲了4500千克炸彈,這次任務的總航程超過了12800千米。

第二支B-36B部隊——第11轟炸大隊(重型)不久後也在卡斯維爾形成戰鬥力。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卡斯維爾的B-36B四機編隊,場面壯觀

1949年1月20日,卡斯維爾起飛了5架B-36B飛越華盛頓特區,慶祝哈里·杜魯門宣誓就職美國總統。

1949年1月29日,斯蒂芬·狄龍少校駕駛一架B-36B在莫洛克空軍基地上空創造了19050千克的載彈量紀錄,當時該機掛載了兩枚“大滿貫”巨型炸彈,被分別在10670米和12190米的高度投下。

2月15日,杜魯門總統視察B-36轟炸機,11架B-36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進行了飛行表演和靜展。

1949年3月,一架B-36B創造了43小時37分飛行15450千米的航程紀錄,其中有8047千米是掛著4500千克炸彈飛行的。這架飛機從沃斯堡橫穿美國飛到蒙大拿州明尼阿波利斯大瀑布,然後轉向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杜魯門總統正在此地度假。在返航途中B-36B把炸彈扔在了墨西哥灣,然後飛回大瀑布,再經由華盛頓州斯波坎返回沃斯堡。

1950年9月,最後一架B-36B交付。

B-36B

的體重從一開始就在不斷增長,這對性能產生了不利影響。遙控炮塔和20毫米機炮十分複雜,故障頻發。這套自衛武器系統是通用電氣公司設計製造的,一開始由於炮塔和機炮存在缺陷而推遲交付,導致B-36A出廠時沒有安裝自衛武器。炮塔交付並安裝完畢後卻又因為缺少20毫米彈藥導致武器測試被推遲到1949年中期。甚至到了1950年2月,第8空軍的指揮官還在抱怨許多B-36B的機炮無法正常射擊。

B-36B在服役之初遭遇的許多問題對於複雜的新飛機來說並不稀奇,由於零部件短缺,轟炸機部隊在要緊關頭只能拆卸一些B-36B的零件來維持其他B-36B的飛行。此外,該機的尾部支架、推車和千斤頂之類的地面支援設備也一直供不應求。B-36B機隊本身也處在不斷改裝的狀態中,飛機不是在進行升級就是在等待改裝,實際上直到1952年這些飛機才達到完全的作戰能力。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出於各種原因,B-36B機隊直到1952年才達到完全的作戰能力

康維爾共製造了73架B-36B,其中64架被升級為B-36D,在外翼段下方增加了4臺通用電氣J47-GE-19渦噴發動機,1952年重新交付美國空軍,編號改為B-36D或RB-36D。

B-36B的性能參數

發動機:6臺3500馬力普惠R-4360-41“巨型黃蜂”氣冷星形發動機。

性能:最大速度613公里/時(10516米),巡航速度325公里/時,初始爬升率460米/分,實用升限12954米,作戰升限11826米,作戰半徑6019公里,最大任務時間42.43小時,13156公里。

重量:空重63793千克,戰鬥重量103283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41067千克。

尺寸:翼展70.10米,長度49.40米,高度14.22米,翼面積443平方米。

武器:機身6座可收放炮塔以及機鼻和位炮塔每座安裝2門20毫米M24A1機炮,共備彈92000發。正常載彈量32659千克,最大載彈量39000千克。

噴氣柺杖

B-36早期型被批評最大速度不足以及起飛滑跑距離過長。1948年10月5日,康維爾建議在B-36外翼段下方安裝兩對渦噴發動機來解決改問題。渦噴發動機可輔助B-36起飛和轟炸航線的最後衝刺,對航程影響很小,因為B-36在巡航中可以關閉渦噴發動機以節省燃油,此時發動機吊艙的前端蓋板會張開堵住進氣口以降低阻力。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康維爾提交的“噴氣柺杖”想象圖,這張圖是用B-36B的照片進行修改的

B-36D是第一種安裝這種“噴氣柺杖”的型號,該機的外翼段下方吊艙中安裝了兩對通用電氣J47-GE-19渦噴發動機,吊艙外形和波音B-47“同溫層噴氣”的發動機吊艙很相似。噴氣式發動機使B-36D的最大速度增加到700千米/時,實用升限增加到13715米,滑跑距離也縮短了近610米。

1949年1月4日,美國空軍批准把64架B-36B改裝成D型,首架B-36D原型機改裝自B-36B 44-92057,該機加裝的是4臺艾利森J35-A-19發動機而不是後來的J47-GE-19。1949年3月26日B-36D原型機首飛,由於發動機吊艙出現了振動問題,多以康維爾在掛架內側增加了斜支撐架。B-36B的改裝相當成功,美國空軍在1949財年又訂購了額外的B-36D,並把B-36B合同的最後4架(44-92095~92098)指定為B-36D交付。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1949年3月26日B-36D原型機44-92057首飛

1949年7月11日,首架B-36D生產型首飛,1950年8月美國空軍接收了首批B-36D並在埃格林空軍基地展開試飛。到1951年6月,康維爾已經交付了26架B-36D。1951年8月,最後一架B-36D交付。

B-36D用K-3A轟炸/導航系統取代了B-36B的K-1系統,後者由於電子管頻繁出問題而可靠性不佳,B-36B執行的任務中有1/4因種種雷達故障而被迫終止。B-36B在之後的現代化升級中也改裝了更可靠的K-3A系統。K-3A系統由法蘭德Y-3潛望鏡式轟炸瞄準具、改進型斯佩裡A-1A轟炸/導航計算機、改進型西電AN/APS-23雷達組成。斯佩裡A-1A計算機可在1430米~15240米高度範圍、0~1407千米/時地速範圍內使用。法蘭德Y-3潛望鏡式轟炸瞄準具了提供4倍放大倍率和76度視場,瞄準具的鏡頭前向旋轉角度為90度,後向35度,左右兩側各54度。西電AN/APS-23雷達配備了改進型快速掃描天線、高清晰度雷達顯示器,數據儲存管(用於顯示靜止雷達圖像)、K波段可調高頻頭、以及平嵌天線。雷達可做360度掃描或40~180度扇區掃描,使用不同脈衝持續時間和脈衝重複頻率時的探測範圍是8~320千米。1.52米天線的旋轉速度為60轉/分,在9140米高度時可探測320千米開外的大型城市,對船隻的探測距離是80~160千米。APS-23雷達具備抗干擾能力。B-36D的尾炮塔火控雷達是AN/APG-32。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B-36D的內部佈置

B-36D用向兩側打開並摺疊的炸彈艙門取代了滑動艙門,新艙門可在2秒內打開或關閉。B-36D還採用了全金屬蒙皮的控制翼面,並在外翼段安裝了軟式油箱。該機的 最大起飛和降落重量分別增加到167829千克和161932千克,最大載彈量也增加到39000千克。

當然,最大39000千克的載彈量是通過掛兩枚19500千克的巨型炸彈才能達到。B-36D的典型掛載方案有3枚9980千克炸彈、或4枚5440千克炸彈、或12枚1800千克炸彈、或28枚907千克炸彈、或132枚227千克炸彈。這種掛載能力超過了當時的所有轟炸機,直到越戰時期經過“大肚皮”改裝的

B-52D出現後才被超越。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19500千克的MK17氫彈,1000-1500萬噸TNT當量

1951年1月16日,6架B-36D從卡斯維爾空軍基地飛往英國,在緬因州石灰岩空軍基地短停後降落在皇家空軍萊肯希思基地,20日編隊返回卡斯維爾。這是B-36首次飛出美國之外。12月3日,B-36飛向法屬摩洛哥,第11轟炸聯隊的6架B-36從卡斯維爾起飛後不著陸飛到了西迪蘇萊曼。

B-36

的大多數問題逐漸得到明確和解決。B-36早期型的主要問題是燃油系統漏油,由於電力系統也不可靠,所以噴到洩露的燃油後經常導致起火。為此康維爾改進了油箱,採用更好的密封措施來阻止洩露,並改進了電力系統,降低了地面加油作業的起火危險。該機起落架和壁板失效的問題也得到了徹底解決。

但是直到1951年10月,B-36D的自衛武器系統表現仍然差勁。1952年4月,空軍實施了一系列射擊測試來確定武器系統故障的原因,7月測試結束,結論是K波段雷達難於操作和維護,炮手訓練不足。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1952年9月1日,龍捲風襲擊卡斯維爾基地,導致兩架B-36D在地面相撞

1953年8月和9月,第92重型轟炸聯隊實施了前往遠東的首次大規模飛行,訪問了沖繩和關島基地。這次飛行是在朝鮮戰爭結束後不久實施的,用來顯示美國在遠東地區維持軍力的決心。1953年10月15~16日,第92聯隊離開華盛頓州費爾柴爾德空軍基地,前往關島進行為期90天的部署,這也是首次B-36聯隊成建制海外部署。

B-36只開3發或4發也能飛得很好,所以機組在巡航時常常關閉部分發動機以降低油耗,“噴氣柺杖”也僅在起飛或向目標衝刺時使用。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B-36十發全開飛行時的景象

幾架B-36D被改裝成輕量化的高空轟炸機,被拆除了除尾炮塔以外的所有自衛武器,以及所有非必須的飛行裝備和設備,機組編制也減為13人。這些飛機也被稱為B-36D-III。輕量化項目分為三個階段執行,第一階段進行總體減重,第二階段進行進一步減重但仍保留自衛武器,第三階段拆除武器使B-36能達到15240米的飛行高度。

康維爾共製造和改裝了90架B-36D,其中26架為全新制造,64架在聖迭戈工廠升級自B-36B,最後一架B-36D於1957年退出現役。

B-36D的性能參數

發動機:6臺3500馬力普惠R-4360-41“巨型黃蜂”氣冷星形發動機,4臺2359千克推力的通用電氣J47-GE-19渦噴發動機。

性能:最大速度706公里/時(9790米),巡航速度362公里/時,初始爬升率674米/分,實用升限13777米,起飛滑跑距離1341米,作戰半徑5673公里,航程12070公里。

重量:空重73197千克,戰鬥重量113534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67829千克。

尺寸:翼展70.10米,長度49.40米,高度14.22米,翼面積443平方米。

武器:機身6座可收放炮塔以及機鼻和位炮塔每座安裝2門20毫米M24A1機炮,共備彈92000發。正常載彈量32659千克,最大載彈量39000千克。

變身偵察機

RB-36D是B-36D的專用照相偵察型,外表和B-36D基本相同,但機組編制增加到22人,多出來的7人負責操作和維護照相偵察設備。RB-36D的前彈艙安裝了一個配備14部相機的有人增壓艙,艙內還有一個小暗房可供照相技師沖洗膠捲。2號彈艙內可掛載80枚T86照明彈,3號彈艙可以掛載11356升的可拋副油箱,4號彈艙安裝了“鼬鼠”電子對抗設備。RD-36D保留了標準型的自衛武器,增加的油箱使該機的續航力提高到50小時。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RB-36D 44-92686

RB-36D最多可安裝23部相機,主要是K-17C、K-22A、K-38和K-40相機。44-92088還測試了一種特別的73.15米焦距相機,編號也改為ERB-36D。這部相機使用兩鏡反射系統實現長焦距,能在12190米的高空拍攝到地面的一個高爾夫球,該相機現在保存在美國空軍博物館。

與B-36D相比,RB-36D機身表面的天線數量更多,並增加了4個大型天線罩,一個在前起落架前,3個在4號彈艙所在的機腹。

B-36遠程戰略轟炸機:多炮塔怪獸

RB-36D的機腹天線罩示意圖

首架RB-36D 44-92088在1949年12月18日首飛,僅僅是B-36D首飛後的6個月,此時還沒有安裝渦噴發動機。RB-36D實際上比B-36D早幾個月進入戰略空軍司令部服役,1950年6月3日南達科他州拉皮德城空軍基地的第28戰略偵察聯隊接收了第一架RB-36D。

康維爾共製造了24架RB-36D,其中7架原本是作為B-36B訂購的。RB-36D都裝備了第28戰略偵察聯隊,但由於備件短缺,RB-36D直到1951年6月才完成作戰準備。1951年5月最後一架RB-36D交付。

一些RB-36D也進行了減重改裝,去掉了除尾炮塔以外的所有自衛武器以及大多數的火控電子設備,機組也從22名減少為19名,該機的編號也改為RB-36D-III。1954年2月~11月間康維爾實施了該機的改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