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八國聯軍侵入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援助清朝?

尼采講歷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其說是軍事上的失敗,不如說是外交上的失敗,是晚清政府無能無知的表現,當時別說是外援了,就連自己人都袖手旁觀,清政府的人緣也是沒誰了!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根本起因是義和團遠動威脅了列強的在華利益,而直接起因則是義和團圍攻北京東郊使館區,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前往總理衙門抗議時被旗人恩海射殺,這件事激怒了德國,德皇鐵了心要教訓清政府。而在此之前,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也在永定門外被甘軍殺死。

要知道,當時的義和團是反對整個帝國主義,見洋人就殺,不分國籍,對於各國使館同樣是一視同仁,都準備給燒了,這等於把所有列強都得罪了,哪還有什麼朋友。

(如果當時恭親王奕訢還活著,肯定會出來制止義和團)

在列強之中,德國和俄國是對華動武傾向最強烈的兩個國家。由於義和團最早發跡于山東,而山東正是德國的勢力範圍,德國在山東的鐵路、教堂頻繁遭到拳民的衝擊,早在1900年年初德國就揚言要報復清廷。

而對於俄羅斯而言,雖然俄國在直隸、山東沒有多少利益瓜葛,但是沙俄卻非常希望把事情鬧大,這樣沙俄就有機會圖謀中國東北。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之時,沙俄果然在遠東集結了18大軍入侵東北。至1900年十月中旬,俄軍基本上佔領整個東北,成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獲利最大的國家。

除了德國和沙俄以外,英、法、美、日也贊同直接出兵中國,此時清廷已經沒啥可以迴旋的餘力了,擺在清廷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是趕緊就和,二是對列強開戰。最後清廷作死的選擇了第二條路,這幾乎等同於向全世界宣戰,還能指望超級賽亞人過來幫你嗎?

其實在甲午戰爭之前,清帝國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列強。沒錯,就是列強,起碼在西方人眼中,甲午戰爭之前的清帝國就是一個強國。

當時的清國經過了十幾年的洋務運動,逐步建立了一定的工業基礎,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1883年12月—1885年4月,拿下越南的法國為了侵略雲南,挑起了中法戰爭。這場戰爭雖然以清軍的失敗告終,但法國同樣傷亡慘重。

相比於此前的兩次鴉片戰爭中清軍被吊打的局面,中法戰爭中清軍的戰鬥力提升明顯,也給予來犯法軍以重創,此戰讓西方國家重新審視清廷,挑釁之事日漸減少。

並且在中法之戰後,清廷還著手打造一支強大的北洋水師,軍事實力一度位居亞洲首位,史稱“同光中興”。

但是中日甲午戰爭徹底擊碎了清廷的強國之路,這一仗不僅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還將清軍的無能毫無掩飾的展示在了各國面前。要知道在戰爭開打之前,西方各國都是普遍看好清軍的,對日軍的期待並不大,但結果卻是清軍一敗塗地,清帝國威嚴掃地。

甲午戰爭之後,清廷海防徹底崩潰,失去北洋水師的清廷被列強輕視,瞬間變成了砧板上的魚肉。隨後由德國帶頭,各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旅順、大連、青島、威海、廣州灣被沙俄、德過、英國、法國所強佔,各國也紛紛在華劃分勢力範圍。

通過一些列連鎖反應可以看出,甲午戰爭是對中國影響極壞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後列強都不拿清廷當回事兒了,大家都知道清廷不是死壯,而虛胖。所以在義和團鬧大之後,列強的表現就非常強硬了,一致要求出兵鎮壓。但如果是在1895年之前,列強肯定會掂量一下,起碼不敢這麼囂張。(當時若北洋水師還在,列強絕對不敢如此肆無忌憚,也不可能輕易的在大沽口登陸)

而反觀清廷這邊,慈禧的一套神操作也純屬給自己找不自在。拿膝蓋想想都知道,連日本一國都打不過,現在竟然敢把所有列強都得罪了,這實在是不像一個久經政治鬥爭之人所幹出來的事兒。

對於中央腦子進水的行為,東南地方督撫卻很清醒,沿海和長江中下游流域各省都拒絕參加清廷與列強的戰爭。在戰爭開打之前,東南各督撫與列強搞了個《東南互保條約》,雙方約定東南各省不介入戰爭,列強也不得進攻東南各省。

由於這個條約是地方擅自與國外簽訂的,英法等國擔心清廷中央政府事後不認賬,因此沒有正式簽字。但在整個戰爭期間,雙方還是自動遵守了這個君子協定。(張之洞,東南互保的主要發起人之一)

總而言之,這場戰爭與其說是軍事上的失敗,不如說是外交上的失敗,是晚清政府無能無知的表現。當時別說是外援了,就連自己人都袖手旁觀,咱們還能說什麼呢?


千佛山車神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美國為什麼要“幫”中國?甲午戰爭後,俄德法三國為什麼要“幫”中國?

回答題主的問題之前,先說說這兩次被“幫助”的事情吧。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不僅賠償了2億兩白銀,還要增開通商口岸,並且,還要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

結果,《馬關條約》簽訂的當天,俄羅斯外交大臣就找到德、法駐俄公使,表示絕不同意日本佔領中國本土,如果日本不接受,那就考慮三國聯合對日本採取軍事措施。

也正是這一天,德國威廉二世派出了一艘裝甲艦、一艘巡洋艦,開赴遠東表示動武的決心。

《馬關條約》簽訂6天之後,俄德法三國聯合對日本政府聲明:必須歸還遼東半島,十五天之內必須答覆。

日本得到消息之後,覺得吃到嘴裡的肥肉不能吐出來,還專門去找英國幫忙,但是被英國拒絕了。

很快,日本迫於壓力,決定歸還遼東半島。

俄德法是怎麼想的?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呵呵,人家是想謀取自己的利益。俄國擔心日本佔領了遼東半島,對自己是巨大的威脅。法國和俄國當時同盟關係,也想跟著佔點便宜,德國也是一樣的打算,希望能俄國建立好的關係,共同瓜分中國。

於是,三國干涉還遼之後,俄羅斯和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後來租借了旅順和大連,德國強佔了膠州灣,列強們都紛紛趕來,劃分勢力範圍。


再說八國聯軍侵華。

(簽訂《辛丑條約》)

1901年李鴻章簽訂了《辛丑條約》,清政府要賠償本息總計9.8億兩白銀。結果,在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的努力下,1908年美國決定開始“退款”,這就是著名的“庚子退款”。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紛紛表示願意退款(日本除外)。

這麼一大筆錢,中國都答應給了,為啥他們要退款?難道是在幫我們?

當然不是,當時整個世界局勢動盪,中國這塊“大肥肉”誰都想咬一口,肯定不願意被某一國家單獨佔有。

美國率先決定退款,是希望用退款幫助中國搞教育,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這些接受美國教育的中國人,今後很有可能就是美國的在華代理人,他們會感激和更親近美國。這樣,美國在華活動會更方便。

其他國家跟隨美國退款,自然也是看到了美國的用意,於是用更“和平”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在華利益。

說到底,不管是“三國干涉還遼”還是“庚子退款”,都是列強之間,為了尋求平衡而採取的手段,並不是真心幫助中國。


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沒有國家來幫忙。

(八國聯軍侵華)

首先,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自己還是被殖民被奴役的情況,就算有心,也沒有實力。有實力的國家,都想著通過什麼方式,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多賺一點。

當時的中國,是一隻奄奄一息的獵物,其他類似命運的“獵物”,都躲得遠遠的。而獵人們最關心的,是怎麼分大家都滿意,僅此而已。


七追風


因為清朝腐敗透頂,政府官員吸食鴉片,逛妓院,欺壓窮苦百姓,國內百姓恨透了清王朝,周邊國家更恨清朝無能,甲午戰爭時期,清王朝派三十萬大軍援助朝鮮,結果讓六萬軍隊的小倭寇給打敗,軍隊官員成天考慮升官發財,個個貪生怕死,不打敗仗才怪呢?這樣腐朽沒落的國家,有誰願意幫呢?


用戶若有所思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大家想想,當時都有八國的聯軍欺負清朝了,說明清朝就是軟柿子,誰沒事平白無故的冒著風險幫你清朝呢?

更多的是恐怕恨不得加入八國聯軍渾水摸魚,大撈一把的想法。

清朝自己爛泥扶不上牆,恐怕就算是有國家援助的也是居心叵測。

之前回答這個問題的一個朋友的看法宋安之就感覺很對。像甲午戰爭清朝戰敗以後,割遼東半島給日本,但北極熊不樂意了,於是弄出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使日本只能放棄到嘴的肥肉。

北極熊真的這麼好心嗎?

其實非也,北極熊這樣做,一是日本如果佔領了遼東半島會嚴重影響北極熊在東北的利益。二是日本這樣一來,會在中國一家獨大的,所以才拉上其他兩個國家來使日本佔領不得遼東半島。

而這件事明明是北極熊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才做的,但還是敲了清朝一把竹槓,北極熊以逼迫日本還遼有功,同清政府簽署中俄密約。

後來密約洩露,列強開始爭相迫使清朝劃出勢力範圍、租界、租借地。

這說明啥,說明你弱小了,別指望別人幫你,即使是幫你,那也是心懷鬼胎。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清末是如何熬到沒有成為殖民地的,就是列強誰也不允許對方吃清朝這個大蛋糕的,不然也不會發生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就在這種互相牽制中,清朝才得以苟延殘喘到壽終正寢。

但也足以可見清末中國之恥辱,正所謂以史為鑑,所以這件事就告訴我們,人永遠不要將別人幫不幫你視為第一希望,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自身強大才是關鍵。


宋安之


八國聯軍的入侵,是因當時清政府的衰敗。清朝末年的時候,在道光帝二十年開始,一場鴉片戰爭開啟了清朝走向滅亡的道路。當時的清朝政府就開始日漸衰敗,這也是中國歷史進入近代的象徵。

這次的戰役,讓中國開始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戰後,各國開始盯上中國這塊肥田,都想在這裡分得一杯羹。

清朝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

之後戰爭不斷,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鴉片戰爭,終於在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了。

這次戰爭中,再次簽訂中外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之後在中國內憂外患的檔口,沙俄也開始侵略,並與我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清政府一路走向衰敗的道路,並且八國聯軍早就對我國虎視眈眈,就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西方的侵略才開始肆意妄為,最終以義和團運動為導火索,八國聯軍開始正式掠奪大清。

八國聯軍的入侵是蓄謀已久

清政府當時太過腐敗,而且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清政府,也早已沒有實力對抗任何一個國家。所以,當時的清政府早就被各國盯上了,這樣一大塊肉,任誰都想分得一塊。本來我國的領土資源是比較多的,對於那些小國來說,能從我國分得一塊領土是早就預謀好的。

又加上當時的清政府落後腐敗,才給了這些國外的強國一些可趁之機。而且當時的清政府,是由慈禧把持朝政的,一個女人,對於外國這些強國來說,根本沒有一點威嚴。

對於這些侵略者來說,他們早就想要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對當時的大清進行瓜分了。因為當時的大清早就被戰爭摧殘的沒有一點抵抗的能力了,這個時候,正是下手的好機會。

當時的大清對於外國侵略者來說,是一個等待宰割的羔羊,沒有人會真心出手幫它,對當時的侵略者來說,能夠從這塊羔羊身上多分些肉才是硬道理。

清政府敗落,沒人會想要幫

經過一系列的戰爭,清政府簽訂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平等條約,這等懦弱,即便曾經是一個泱泱大國,在如今,還不如外國的一個小國。

所以當時的清政府只有被欺負的份兒,像這樣一個沒有能力翻身的國家,誰會想要去幫,不從當時的清政府身上瓜分一些好處,就算是仁義的了。

(慈禧逃跑)

當時的清政府不僅落沒,還非常落後,不管是軍事技術上,還是各方面經濟條件上,都沒有能力與外國的侵略者相抗衡。再加上當時慈禧把持朝政,她這個人比較獨斷,對於一些大臣的提議,她根本聽不進去。

慈禧不計後果,同意義和團去攻打外國大使館,如此才惹上八國聯軍的進攻。面對八國聯軍的進攻,慈禧沒能力對抗,只能逃走。對於當時清政府的敗落,沒有人會在那個時候幫忙的。

八國聯軍實力太強,一般小國不敢抵抗

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不管是拿八國裡邊的任何一個國家,清政府都沒有能力抵抗。相對來說,一些小國更是不敢幫著中國對抗八國聯軍。

這八國聯軍分別是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這八個國家,就拿最弱的奧匈帝國來說,清政府就抵擋不住。

可見當時的清政府敗落到什麼田地,對於如此強大的八國聯軍,一般小國更是不敢因為清政府輕易去得罪的。

八國聯軍入侵清政府,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清政府太腐敗落沒,正所謂“弱國無外交”就是這個道理。


大國布衣


在八國聯軍侵入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援助清朝?


俗話說的好,弱國無外交,這是自古以來亙古不變的道理,在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今天,我們就如下幾點去分析:

先來分析,清朝後期的統治為何會這麼衰弱? 根本原因是清朝長期以來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他自以為天朝大國,萬國來朝,有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卻不知道,在17世紀時期,歐洲各國已經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大英帝國的崛起也就是這個時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蒸汽時代到來,改變傳統經濟模式,變成世界型日不落帝國。



反觀1793年,當年英國馬戛爾尼使臣代表來,到清朝,這個時期是乾隆執政,乾隆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自以為天朝大國,要英國使臣下跪,行叩拜大禮,結果是不歡而散。當時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很受世界各國喜歡,英國是來跟中國做生意的,並沒有入侵中國計劃。這也是根本原因,閉關鎖國。


其他原因所在如下: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幾千人帶著大炮,衝向中國的大門,清朝被迫賠款,割讓九龍島,開設通商口岸,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終於被打開。

這時期的清朝皇帝不知道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對內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雖然以李鴻章為代表洋務運動興起,師夷長技以制夷政策,簡單興辦一些近代企業,軍工。沒落腐朽封建社會,根本無力該表。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北洋軍全軍覆沒,也宣告洋務運動結束。北洋海軍,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七,被日本打敗,割地賠款,賠償日本軍費2.3億兩白銀,相當於日本4年國家收入,這一戰,讓列強各國徹底看清了清朝腐敗統治,列強加緊侵華中國,加上義和團運動,直接刺激八國聯軍侵華。



俗話說弱國無外交。無論是2000年前的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強大到6國害怕,還是俄國虐烏克蘭、格魯吉亞,無不證明這一點兒。


小姐姐講史


簡單來說,是因為八國聯軍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沒有國家敢出來找死。

國際社會名義上有國際法,實際上遵從的一直都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只有強者才有改變世界的機會,試想一下,如果今天聯合國五常再算上德日印聯合起來打一個國家,哪個不開眼的國家敢站出來說話援助?找死呢吧。

放到一百多年前,也是一樣,只不過現在位列五常的中國在當時是個徹徹底底的弱國,保守列強欺凌,而強國的數量,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太多,八國聯軍已經包括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了。

八國聯軍的八國包括英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沙俄、德國和法國,英法是當時世界最強國,德、美、日、奧、德要低一層,意大利最水,完全是來撈油水的,在傍上聯軍前,它甚至被清朝逼退過。

這八國其實就是當時世界列強,其餘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都已經衰落,基本上只要這八國談妥了,世界大勢都沒什麼問題,也就幾個歐洲國家還能插幾句嘴,像中國這種弱國根本說不了話,只能任人宰割。

在絕對實力面前,沒誰會去找死,另外一個就是清朝的外交水平非常低下,跟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並無太多交流,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足夠的溝通渠道,有誰會冒著得罪強國的風險給一個素不相識的國家說話呢?

反映清朝外交水平低的另一個體現就是對於八國聯軍的分化,關於聯軍作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例子,以聯軍攻秦為例,許多次都是因為聯軍人心不齊而不攻自破,但清朝並沒有對八國聯軍進行分化,而是選擇硬扛,關鍵又扛不過,最終還是得割地賠款,列強說多少就多少,屈辱至極。

論左右逢源,還屬暹羅(泰國)玩的最溜,泰國東邊是法國殖民地越南,西邊是英國殖民地緬甸,在咬牙割出半數領土後,泰國竟然成了當時東南亞唯一保持獨立的國家。而中國領土看似還在,那是後來收回來的,在清末時候,中國已經被列強分割完畢,清政府是洋人的政府,而不是中國人的政府。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 法蘭西,佔廣州,窺伺黔桂; 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 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 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那一點,我還有分? 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 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 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陳天華《猛回頭》

平沙趣說歷史


自從鴉片戰爭戰敗,中國像是一個糧倉被一群兇猛的強盜給撕開了口子,而因為洋人和地方黑暗勢力以及腐敗官員的勾結,使得底層大眾的生活愈發艱苦,加之鴉片榨乾了人民的所有積蓄(黃飛鴻電影很多這類的場面描述),以至於暴亂橫生。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從山東河北開始,爆發了蔓延華北地區的義和團運動,而打著"扶清滅洋"口號的義和團運動,在京津冀魯晉燒教堂,殺外交使節,濫殺教民,使得清政府在世界範圍內變成了一個落後野蠻無知橫暴的典型,和國外關係變得十分緊張。

而此時慈禧太后懼怕各國公使聯合逼迫她下臺歸政,讓光緒帝復出。便將矛頭指向洋人,在大沽口戰役後,慈禧太后自信心大為膨脹,對八國聯軍宣戰。

既然你都主動向別人宣戰了,宣戰這些西洋國家和日本至少不會有人來幫你,更何況對方佔據著國際話語權,也實際佔據著道德陣地,而中國當時孤立無援的原因還有很多,這個只是其中最最顯而易見的一種。

話說清政府在慈禧的強烈要求下寫出了一份浩浩蕩蕩的宣戰詔書,大意就是我清朝這麼多年對待你們外來者都是十分友好,但是你們現在仗著自己有洋槍洋炮就來欺負我們的百姓,所以我要跟你們決一死戰。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清政府這一幫人真的是為了黎民百姓不被欺負嗎?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害怕動搖了自己的統治權,因為清王朝一直要求西方來使對其行三跪九叩之禮,不接見外國來使,不讓人家開設使領館,要承認我們是天朝上國,態度十分強硬耍橫。把在民眾面前使慣的手段去對方洋人,失去了威懾力,只好轉頭借義和團之手來對付洋人。

沒想到到了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很多百姓都紛紛上前去幫人家抬槍抬炮、架梯子翻城牆。試問,連自己的百姓都不幫你,為什麼會有別的國家來幫你呢?

如此為一己私利而不顧整個國家民族福祉,有此下場實屬活該。問題的關鍵就是放眼一望,哪個國家會要幫你?

明朝的藩屬國達到了三位數,清朝鼎盛時期十幾個,很快降低到7個,到了這一個世紀之交,朝鮮早已經落入日本之手,唯一剩下的廓爾喀的藩屬關係也只是徒具象徵性而已,即便有心助拳,相距千山萬水,從喜馬拉雅山南麓趕過來,平地醉氧不說,連黃花菜都涼透了。

中國清朝閉關鎖國多年,其他和中國有交情的國家也早就沒幾個了,即便是有所同情,可人家往往跟對頭那八個國家更有聯繫,更何況這八國聯軍裡面也不是沒有之前的盟友,這個世界其實很現實,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句話真實無比。

對於當時的大清朝而言,他沒有利益也不想給別人利益,誰會冒著得罪這麼多國家的風險去幫助你中國,你一不給錢,二是誰能打得過如狼似虎的世界列強?去了也是千里送人頭,有這精神,我還不如跟著他們一起順便打劫一下你。想讓我幫你,白日做夢。

其實說是“八國”聯軍侵華,實際上總共多少人呢?

一共不到五萬人,前期進攻的時候也就兩三萬,雖說有著輿論優勢,但是人數上實在是不多,清政府洋務運動多年,軍工事業發達,軍備方面,沒有武器代差,但是清政府是怎麼樣應對的呢?

慈禧綁架著皇帝直接丟棄紫禁城而走,帶上一眾大臣跑到大西北視察去了,有錢有權的都跑了,剩下一群平民百姓。自己都不自救還指望別人來救?

而且中國不是沒有能力應付這次劫難,東南實行互保,各省的人馬連動都沒有動,袁世凱在山東離得倒是近,手上也還有一萬裝備精良的北洋新軍,人家死活不挪窩。

八國聯軍侵華的肇因就是在清政府自己身上,人家也只是想給清政府一點教訓,沒想推翻清廷統治,否則就不會連紫禁城的皇帝生活區都保護起來沒進入。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在他們的組織下,沒過幾天,就在京城草創了巡警制度的原型,保護商業環境,還有專人專門清空商業區垃圾,市區商業營業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大街上熙熙攘攘,井然有序,比起之前清廷的城市管理手段要高明得多,至少在某些局部區域看起來,呈現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這樣的清政府有誰願意去幫?老百姓反正是不會!


歷來現實


1900年,慈禧皇太后在保守勢力的支持下,向西洋各國宣戰,向北京駐有使館的11國送達了宣戰書,並違反了國際公法,殺害了德國駐清公使克林德和日本書記官。世界8強:英、德、法、美、俄、奧匈、日、意組織聯軍在德國將領瓦德西的率領下開往中國。

其時,歐州比、西、葡、荷、丹、瑞、羅、保諸國,或是收到清國的宣戰詔書,或是有傳教士被殺害,未派兵來華是實力不濟(比、西、葡),不可能會幫助清國。

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殖民地,只有埃及(奉奧斯曼為宗主國)、利比里亞(美國黑奴建立)、埃塞俄比亞3國,即無實力也無意願來幫助中國。

亞洲除清國外,只有日本、土耳其(西亞病夫)、泰國是獨立國,都不可能有實力有意願來幫助中國。

澳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加拿大都是英國自治領,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海地諸國,離中國即遠,又在美國後院,在門羅主義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下,怎麼可能來幫中國?


輿圖天下


八國聯軍侵華時,最有可能提供支援的是大清的藩屬國。清朝藩屬國最多時有19個,包括我們最熟悉的越南、朝鮮。

1885年簽訂《中法新約》,清朝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朝鮮李氏王朝在大明建立之初,就成為明朝的藩屬國,清朝時更是將這種關係延續了下去。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清朝戰敗,被迫在《馬關條約》中承認朝鮮“獨立”,清朝與朝鮮的宗藩關係結束。這兩個離大清最近,實力最強的藩屬國,被列強分割出去,國內親大清(親中)勢力被剪除、被削弱,沒了宗藩關係,也就沒了護衛宗主國的義務。

自然界中,弱肉強食。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大清國的虛弱已被世人所知,雖是東方雄獅,卻是身虛體弱,周圍一群豺狼虎豹等著分割好處。幫助大清與豺狼相鬥,未必能勝,反而讓自己也受傷變弱,成為新的覬覦對象。相對的,還是從大清身上撕下一塊肉更容易,自然法則就是如此冷酷。

國與國之間,利益為上。八國聯軍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力量。是幫大清,還是幫八國聯軍,哪個利益更大,一目瞭然。其他國家只會選擇更符合自己國家利益的做法。 八國聯軍內部也並未鐵板一塊,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即使有偏向清朝的做法,也不過是為了把其他國家排擠出去,想獨佔更大好處罷了。

說到底,還是大清太弱,與大清國站在一起,只會被它拖下水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