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注意:

文中所列个股均为举例、研究、学习、交流使用,绝非推荐股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研究难免有个人观点、考虑不周之嫌,如喜欢本文,或有不同观点,欢迎点赞、评论、分享!

上一篇专题我们重点介绍了生产直升机的中直股份,其实在A股,中直股份还有好几个“胞兄弟”:中航飞机、中航沈飞等,都是由中航工业集团实际控制。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中航飞机。

业务上,公司的整机产品有军用轰炸机轰6系列、歼轰7系列,军用运输机运20(代号鲲鹏)、运8、运9系列,还有民用新舟系列客机。此外,中航飞机还给国产C919、波音、空客等大型客机提供零部件。

根据2019年半年报,中航飞机营收146.88亿元,同比增长10.67%;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38.05%。

从资产负债表看,上半年公司预付款项达32.7亿元,同比增长57.21%,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高达264.2亿元,同比增长16.64%,这些前瞻指标的放量证明业绩短期内仍有增长潜力。

这么牛的公司,未来能否持续高增长?先从行业上看一下。

一、军机垄断,民机还在想象阶段

1)军机业务有可能爆发

与中直股份垄断军用直升机生产类似,中航飞机垄断了国产军用大中型飞机的整机生产——运输机、轰炸机都出自它手。近几年,我国空军任务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对大中型飞机的需求空前强烈,但战略性军机数量严重不足,给中航飞机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比如,运输机方面,美国拥有953架军用运输机,其中大型运输机267架;俄罗斯有393架,大型运输机107 架。而我国军用运输机只有185架,还没有印度多。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2018年各国运输机数量;来源:太平洋证券)

而且,我国大型运输机只有24架,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比都远不如美国和俄罗斯,绝大部分大型运输机还是进口的。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中美俄运输机构成对比;来源:太平洋证券)

这个缺口只能由唯一的大型飞机厂商——中航飞机来填补,中型运输机有技术成熟的运8、运9交付,由于可以改装成巡逻机、预警机、反潜机,这型飞机有持续性需求,每年都能稳定交付。

业绩爆发点则要看大型运输机——运20,目前刚刚交付几架到部队,还没有大量生产。根据国防大学的报告,我国至少需要400架运20才能满足在亚洲地区执行任务的需求,即便给这个需求打折一半,也有200架,按单架大约1.3亿美元计算,能给中航飞机带来接近2000亿的收入。

轰炸机方面,目前空军战略轰炸机主力为轰6K,已列装120架左右,是中航飞机交付最为稳定的一型。预计未来5年,我国仍将新增80-100 架轰6K,年均增量约为15 架, 若以7.5亿元单价计算,轰 6K 短期市场空间约为700 亿元,每年能给中航飞机带来140亿的收入。

至于传言的“轰20“,完全没有官方消息,不好说。

2)民机业务还处于想象阶段

中航飞机在民机业务上的布局,主要是新舟系列的整机组装,还有为国产支线飞机ARJ21、干线飞机C919提供约85%的机体部件。

新舟系列为涡桨支线客机,速度慢但价格、运营成本都比涡扇低。最新型的新舟700系列还在研发中,目前已获得国内外185架意向订单,计划于2019年底首飞,2021年交付用户,看似不错。

不过支线市场已有两大龙头庞巴迪和巴航几乎垄断,新舟700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况且还有高铁的替代效应,导致新舟系列的优势被限制在西部及亚非等对价格敏感度高的市场,收入规模上存在一定天花板。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支线飞机市场竞争情况;来源:中信建投)

C919要幸运一些,作为国产单通道干线飞机,综合性能比肩波音737、空客A320,但价格便宜了整整一半,竞争力更强。近期737频繁坠机也给C919带来替代契机。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干线飞机市场竞争情况;来源:中信建投)

根据中国商飞的预测,截止2037年,C919订单预计累计超过2000架,市场容量超过万亿美元,关键部件市场容量大概2000亿,中航沈飞作为C919主要机体部件供应商,能分到不小的蛋糕。

不过这些预测到现在都还是“畅想”阶段,按照计划,C919最快也要在2021年适航,在这之前,中航沈飞想要通过C919的零部件业务支撑业绩增长,不太现实。

二、军品定价改革利好主机厂

说了这么多收入上的“想象空间”,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能不能真赚到钱。要知道作为央企军工厂,盈利或许不是第一目标,这一点从公司1.5%的净利率就可以看出来。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航空主机厂净利率;来源:太平洋证券)

不仅如此,中航飞机近年来毛利率下降趋势也很明显。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公司三年一期毛利率;来源:wind)

不过,这种赚不到多少钱的情况,有可能会在未来出现向上拐点,原因就在于“军品定价机制改革”。

目前的定价机制是成本加成5%,且成本由军方核算,所有垄断生产的主机厂毛利率都受到压制。

不过19年1月中央下发《军品定价议价规则》,准备进行改革。给军工厂商留有“激励约束利润”空间,只要军工厂在后续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和费用,就能多赚“激励利润”,净利率自然增加。这对“死工资”的主机厂明显是利好。

三、财报高手,调节报表利润

相比其他央企军工厂,中航飞机在财报上也是个“高手”。通过剥离“不太优质“的资产,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

如果你仔细看,中航飞机上半年归母净利2.24亿,同比增长38.05%,但扣非净利只有1.48亿,实际上降低了8.1%。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中航飞机净利及扣非净利;来源:公司公告)

这当中0.76亿的非经常性损益,大部分为对子公司丧失控制权的投资收益。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公司2019年上半年投资收益;来源:公司公告)

这样操作的来龙去脉我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中航飞机的两个民机子公司——沈飞民机和西飞民机,前者在18年亏损7739万,拉低了公司合并利润表的业绩和毛利率,后者负责民机——新舟700的研发,导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6.27亿,合并报表中的现金流严重下滑。

所以中航飞机在18年让通过外部增资的方式降低对沈飞民机和西飞民机的持股比例,又进行董事会改组,使公司丧失对这俩子公司的控制权,这样一来,俩拖后腿的子公司就不用并表了。这么做有三个好处:

一是合并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没有亏损公司的拖累,要好看的多;

二是两个子公司变为股权投资资产,通过重新评估又多出近6000万投资收益,利润大幅上升;

三是引进外部资本用于新舟700的研发,保证研发进度,还能保证中航飞机自身的现金充足。

实际上,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中航飞机也还是大股东,多出来的6000万投资收益也只是账面数字。但由于不再并表,公司半年报和年报就好看多了。

诚然这也是公司“聚焦军品”的战略要求,但不得不说这波操作确实很6。

四、估值还有空间没?

最后进入正文:公司目前的估值是高还是低?

考虑到营收和净利率都还有提升空间,我们这次用市销率PS法(股价/每股销售额)来看看这公司估值是否合理。

纵向对比看,自12年公司整合大飞机资产以来,PS最低1.2倍,中值1.7-1.8倍(剔除15年极值),截至今天(9月9日)公司PS为1.48倍,即便与中值对比还有空间。

横向对比看,中航飞机在央企的几家主机厂中PS最低,估值相对低估。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图:核心军工厂PS对比;数据来源:wind)

总结来看,中航飞机的运8、运9运输机和轰6K轰炸机可以提供稳定现金流,未来业绩增长点则可以关注运20的交付进度。至于民机业务,只能等两年后的新舟700和C919的好消息了。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 End ——

军工风云(三):鲲鹏展翅!中航飞机难道要起飞?

长按关注,欢迎分享

研究不易,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素质三连,留言墙等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