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是否真的是諸葛亮躬耕地?對比這三點不難下結論

宛城是否真的是諸葛亮躬耕地?對比這三點不難下結論

東漢末年,漢室衰頹,實力不濟,此時各諸侯紛紛獨立,拼己之力,爭奪天下。這便少不了眾多戰爭的發生,而有了戰爭,就會有成敗,也就會有諸侯對人才的需求。在此時,英雄武將,文臣謀士也紛紛出現,多如牛毛,數不勝數。但其中若說真正有頭有臉,並佔據一席之地的人,也並不多。

個人認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臥龍"諸葛亮了。其曾隱居於山林,但因劉備的三顧茅廬,最終出世為劉備服務。其在自述身份時,也曾提到自己曾"躬耕於南陽"。那麼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哪?是不是宛城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宛城是否真的是諸葛亮躬耕地?對比這三點不難下結論

首先在三國時期,宛城處於南陽郡的管轄之下,諸葛亮所稱"南陽",或為宛城。

其實諸葛亮的“躬耕地”之所以存在的爭執,並一直持續了數千餘年之久。一方面是因為年代久遠,有關的史籍資料也相對缺乏。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曆史上的行政區劃屢經變動,更導致探尋問題的難度大大增加。但是也並不是說,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便因此無稽可考。若從現今較早的史籍記載分析,加之對諸葛亮生平事蹟的合理性推斷,還是可以得出關於此類問題的結論的。

宛城是否真的是諸葛亮躬耕地?對比這三點不難下結論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而此時的南陽除了指南陽郡,在很多史書記載中,也都提到了有代指郡治宛縣的含義。而且類似於郡代指縣的記載,在史書中也是比比皆是。

但是總是有人強調,史料中關於諸葛亮的躬耕地並沒有詳細的說明。可是此時諸葛亮也說了,自己一介布衣,粗鄙不堪。又有誰會閒來無事去記載他詳細的行蹤呢?如果不是諸葛亮自己曾說過這些話,恐怕連他曾經“躬耕於南陽”也沒有人知道。

宛城是否真的是諸葛亮躬耕地?對比這三點不難下結論

第二,由南陽(宛城)與劉備佔據的豫州的地理位置可知,宛城便為孔明躬耕地。

劉備是河北涿州人,起初投靠公孫瓚、袁紹,屢屢失敗。後來又投靠曹操,這才得了個豫州牧的官職,劉備也因此被稱之為"劉豫州 "。

但是劉備此時也僅僅有個官銜而已,並沒有很大的實權。劉備整日無所事事。恰巧此時的南陽郡處於豫州牧的管轄地,這就給了劉備一個很好的時機,去尋訪人才。而在公元207年,劉備經徐庶引薦,得知了"臥龍"諸葛亮的存在,於是便開始了南陽之旅。

宛城是否真的是諸葛亮躬耕地?對比這三點不難下結論

而眾所周知的是,諸葛亮的隱居地位於南陽的臥龍崗,也因此被稱為"臥龍先生"。而近水樓臺先得月,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便開始了三顧茅廬。當時的宛城,距離新野縣也不遠,所以他們才得以一天之內往返一個來回。

而且我們如果仔細的觀看三國時期的地圖,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臥龍崗位於南陽宛城西偏北方向。既然諸葛亮的隱居之地臥龍崗是在此地,那其躬耕地必定不會差距十萬八千里,因此來說,諸葛亮躬耕地或許就在宛城。

宛城是否真的是諸葛亮躬耕地?對比這三點不難下結論

第三,據各類史料記載,不難清楚,宛城便是諸葛亮的躬耕地,而非其他。

在三國時,一般的郡都會設置直屬的縣,以方便管理。但是南陽郡卻並設置南陽縣,反而將南陽郡作為一級行政機構治所,設在宛城縣。所轄鄧縣、宛城縣等37縣統稱為南陽。

也正因如此,《出師表》中所闡述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在史料中大多記載為南陽郡,卻沒有明確的表明在哪個縣。而據《三國志》記載:

張濟自關中走南陽。濟死,從子繡領其眾。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

宛城是否真的是諸葛亮躬耕地?對比這三點不難下結論

而當時曹操"軍淯水",也就是在南陽城外的淯水邊上。作為一代聖賢的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提到的"困於南陽",與《前出師表》中所提到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又怎麼會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呢?依據"困於南陽"的宛城之戰,我們也就可以明確諸葛亮的躬耕之事是發生在宛縣的。

也就是說"躬耕於南陽"必定是在南陽的宛城。其實,無論哪個史料中記載的"南陽",都不是單單指郡治宛城一個地方。但不論"南陽"包括多大的一塊兒地區,宛城總是位列其中的。由此可知,宛城應該真的是諸葛亮在《出師表》所提到的"躬耕之地"。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躬耕地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