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名字太复杂而被迫改名,如今京郊山村吸引众多游客


爨底下村是北京西郊门头沟斋堂镇一座小有名气的古村落,其最被人熟记的缘故当然是那个复杂的村名——爨,这个字恐怕第一次看见的人都会觉得头晕,当地人开玩笑说当年刻公章的同志也是觉得头晕,所以把爨底下村简化为川底下村。在很长的时间这个简称作为这个村的正式名称被广泛使用,包括现在村子里的门牌号码都写的川底下村,直到最近20年当地旅游开发,才恢复了原名。

“爨”这个字上头是一个繁体的“兴”,中部一个林字,下面一个大字和火字,只要记住“兴林大火”就会迅速学会这个复杂的字。在当地人嘴里“爨”字有很多解释,一种说法是大火烧林,越烧越旺;还有种说法是一个灶台的象形文字。

爨底下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据专家考证有400年以上的历史,现在村子里有几十套四合院,大多清代后期所建,少数民国时期,其中有一些保留得十分完好。而随着近年来旅游开发,到此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原本人口不多的爨底下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很多外面来的人也来此租房开发民宿和餐饮,现在走在村子里会发现很多院落都在翻新甚至重建。


这些新兴的旅游产业使得整个古村落不仅有了民宿和饭店,也有了咖啡馆这样的地方,园艺上跟传统北方山村也有了变化,可以称得上新老结合。

这是一家餐厅在门前设置的具有创意的广告,把他们家卖出的羊腿标明出来,至于这个数字是真是假有多准确,可能也没有人会真的去较真了吧。

爨底下的古民居具有浓郁的北太行山区风格,同时相比其他山区建筑又明显更为精细,很多建筑保留了优美的石雕木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更精彩的在于整个村子的地形设置非常符合传统“风水”,村落依山而建,四面山头均可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整体上坐北朝南,呈扇面形展开,当地人说是一种元宝型。

正因为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色,爨底下村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另外也吸引了很多画家、美术学生、绘画爱好者前来写生作画。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年龄也有年长有年幼,绘画风格也丰富多彩,有国画、水彩、油画,即便现在山里已经很冷,他们也穿着厚厚的衣服在村子里坐上一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