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出家,42岁露天打坐,92岁爬山步履矫健,一生平淡安详往生

事到无心皆可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冰心

他被后代学者亲切的称为“老和尚”,他的参悟能力在当时广受好评。他对生死看透,看破红尘,能力非凡。我想“得道高僧”可以说是给他最贴切的形容词。

他家境贫寒,在他4岁的时候,因为家境有两个男孩,家境困苦到无法维持,无奈之下,父母就把他卖给一户人家做养子,靠着得来的钱财勉强维持家用。他从小体弱多病,养母十分信奉佛教,她想让佛祖救赎自己的养子。

就经常带着他拜佛、吃素,供奉佛祖,希望他能健康成长!结果不久之后,养父母相继去世,他悲痛欲绝,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的亲戚没人理会他,反而是想要瓜分他家的地,10岁的他感到了世态炎凉,他选择了出家。

来到寺院后,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干活,种菜除草,非常辛苦。每天的任务都很累,但是他吃不饱饭,每次都为了吃饭很着急,一天中午他干完活后,回到寺里正好赶上吃饭,他心想终于可以吃顿饱饭了。

10岁出家,42岁露天打坐,92岁爬山步履矫健,一生平淡安详往生

他兴奋的跟着大家走向斋堂,可住持却叫住他,让他把干活的工具都放好再吃饭,他看着别人都在吃饭,自己却还要继续干活,越想越生气!一怒之下,他扔下工具,冲出大门。可没走多久,他又想明白了,于是,他又默默的走回寺院,收拾好工具。看到这样的广钦主持很高兴,他觉得他有可造之材。

从那以后,除了种菜除草的任务以外,他还主动揽下斋堂的活,每天为大家盛饭,每次都等大家吃完之后,他才开始吃残羹剩饭,他十分的节约粮食,甚至连桌子上掉的米粒都捡起来吃掉,无论多苦多累毫无怨言

之后他还负责打板,每天早上叫大家起床,可是,一个冬夜里,天气十分寒冷,他竟睡过了头,晚起了5分钟,结果全寺上下所有人也都晚了。他十分惭愧,觉得自己犯了很大的错,于是,他跪在大雄宝殿,发誓:从此不上床睡觉!从那开始,不分春夏秋冬他就真的再没躺下睡觉过!

10岁出家,42岁露天打坐,92岁爬山步履矫健,一生平淡安详往生

42岁的广钦和尚决定自己独自修行,跟住持表明心意后,找到一处山洞,开始了一个人的修行。他吃完了自己带来的饭菜之后,他开始靠山中野果果腹,从那以后,广钦老和尚只吃水果、不食五谷,一直到他圆寂,但期间他的身体十分健康。

入定的时候全心全意不受外界打扰,一次入定的时候,被打柴人发现师父没有呼吸!再一检查,竟然连脉搏和心跳都没有,一段时间过后竟然连姿势都没变,他吓坏了请来大师前来查看,大师感叹说这样深度的入定前所未见哇!而且十分稀有感叹她参悟的深刻。

除了雨天,他每个晚上都会打坐,不是坐在屋中而是选择在露天的情况下,曾经有人发现,漫山遍野的草木上都有露珠,唯独在老和尚打坐之处,十分干燥,可以见得老和尚的功力至深。

10岁出家,42岁露天打坐,92岁爬山步履矫健,一生平淡安详往生

老和尚最令人震撼的是他的忍辱负重,忍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能做:当年他由深山回来须发皆长,宛如山人,无人认得他,他只是笑笑并未放在心上,经过表明才知他是谁。他有看破红尘的能力,是大智慧人,值得人们推崇膜拜。

然而我们很不幸常常成为老和尚所形容的——“石头狗”——人家要我们跑,很简单,只要随便扔个石头我们就乱追一通,追得精疲力尽,竟只为了一块不能吃的石头!他老人家是自己的主人,生死自有天定,老少敬仰他,他不求名闻利养,只求自己过得安心。

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末学曾经有机缘跟着他老人家爬山,老和尚走在前面,步履矫捷,末学跟在后面竟然跟不上他的步伐,当时寺庙还在修建中,有一段路很多杂物,末学走得磕磕绊绊,老和尚回过头来说:“要走好哦!”

10岁出家,42岁露天打坐,92岁爬山步履矫健,一生平淡安详往生

声音虽沙哑却恳切有力,眼神严肃而无限慈悲,末学并未从中参悟到道理,但是至今人生道路本就很难走,深觉“走好”不易,无意间摔得头破血流之际,无意间回想老和尚的话,讳莫如深。

一次,有弟子去听演讲,认为演讲内容中有含沙射影骂老和尚的意思,弟子们对于自己的师傅被骂很是愤愤不平,就立刻上山报告老和尚,不料老和尚只是一笑而过,反而要上来报告的弟子去忏悔自己的过失,嚼舌根和误会别人的错误。

并且解释解释那次演讲的佛法含意,他表示无论别人怎么讲你,哪怕指名道姓的骂你你也不可生气,因为肯定是有你做的不周到的地方,老和尚的功夫非我们能测,但一些日常突发的琐事中所显示的胸襟,是无法用言语去描述的,而且老和尚经常教导自己的弟子,逆境是给你的磨炼,不要恶意揣度,要努力克服。

10岁出家,42岁露天打坐,92岁爬山步履矫健,一生平淡安详往生

他似乎有了预感,他对弟子们提及自己要走了,叮嘱弟子们,自己圆寂后,尸体火化,交代了很多身后事情。一段时间之后老和尚再次睁眼,对身边人讲道,无论来还是不来,走还是不走,都是一样的。而后,安详的闭上了眼睛,广钦老和尚往生了。

佛法的奥秘就是平淡,看淡生死,看破红尘,不为功名利禄追逐,不为生来病死忧愁,不为衣食住行烦恼,而不是神通或光怪陆离的异相。

神通人人本都具有,只是被贪心、愤怒、愚痴、傲慢、疑惑等烦恼埋没而不能显现,向外去寻求“所谓有神通的人”相助更是舍本逐末,要善于发掘自我能力,从自己身上找寻问题的突破口。生死本就由天定,你只需要稳住心神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可以。

老和尚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我们要活得自我,不要活在别人嘴中。用自己的内心活出自己的姿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