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參記

大眾網·海報新聞威海10月23日訊(記者 陳亭如) 從懷揣1萬元循著參的足跡跨越海峽從長白山麓追到黃海之濱的威海文登嘗試種植西洋參,到擁有千萬元資產的專業種植西洋參公司,從35畝參園,到如今經營千餘畝參田,這位東北大哥在西洋參主產區文登創業只用了11年。

追参记

提起孫立君,在文登“參界”是個知名人物。

孫立君的老家吉林長白市撫松縣,被稱為“人參之鄉”,孫立君家裡世代也是以人參為業。多年下來,孫立君發現很多好參都是從山東來的。於是, 2008年,孫立君帶著1萬元錢,一路跟隨著好參尋到文登區張家產鎮。

經過實地考察,他發現文登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無霜期長,非常適宜名貴中藥材生長。孫立君毫不猶豫承包了35畝土地,在異鄉的土地紮根,傳承著祖輩的種參事業。

“因為當時管理落後,西洋參的畝產比較低,1畝地才產兩三百斤”,說起當年種西洋參的經歷,孫立君一下打開了話匣子:“當時西洋參的價格高,每斤的收購價格在80元到120元,最高時候還達到130元-140元,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我的種植規模也逐漸擴大,由35畝擴大到現在1000畝。”

追参记

隨著產業的做大,孫立君出資2000萬元成立了威海市齊國參業公司,清洗、烘乾、冷藏實現機械化。建成11個現代化的空氣能熱泵烘乾車間,通過自動化控制,烘乾量可達20萬斤,大幅提高了西洋參初加工的質量和效率。

追参记

孫立君的“參事業”,只是外地人在文登創業的縮影。

上世紀80年代初,口子李村農民王繼振引試種西洋參取得成功,西洋參從此有了“中國戶口”。

獨特的地理環境及自然資源孕育了文登西洋參獨特的品質。檢測報告顯示,“文登西洋參”主要有效成分總皂甙、硒和多種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超美國、加拿大等原產地產品。

經過近40年的發展,文登西洋參產業不斷成長壯大,文登西洋參種植面積穩定在5.5萬畝,年產鮮參7500噸,幹參約1800噸,佔全國總產量近七成,是全國最大的西洋參產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文登西洋參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登記保護,2018年8月,文登被授予“中國西洋參之都”稱號。今年5月,文登西洋參入選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區域品牌價值榜中藥材類第三位,品牌價值達到116.43億元。

追参记

隨著文登西洋參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大,孫立君的“參事業”也一路高奏凱歌。孫立君說,我們的西洋參不愁賣,在交易中擁有更多的更多主動權。

“11年來,我感受到了文登種植西洋參的天然稟賦,享受到政府扶持鼓勵政策,文登是我的第二故鄉,文登參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孫立君信心滿滿地說。

追参记

金秋十月,參田裡的西洋參收穫機轟鳴著,一個個“參疙瘩”從土壟裡翻躍出來,參農們難掩喜悅之情。

在現代化的中國(文登)西洋參交易中心,西洋參獨特的藥香味撲鼻而來,西洋參加工廠、商鋪一片繁忙。

文登西洋參品牌價值持續倍增,文登也正在全力培育提升集藥材種植、醫藥工業、商貿物流、康養旅遊於一體的西洋參全產業鏈條,目標到2020年,向百億產業目標進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