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1949-2019

小人物,大時代,70年中的繼往開來。

總有一種力量,讓人熱血沸騰, 讓人淚流滿面, 讓人奮勇前行!

前夜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無論如何,都要保證新中國第一面紅旗順利升起!"

《我和我的祖國》第一章《前夜》,根據歷史人物林治遠的故事改編。

在1949年開國大典前夜,負責電動升旗的林治遠(黃渤 飾)的不眠之夜。

在開國大典之前,為自己的祖國做一杆電子旗杆,因為沒有人比主席更適合親手升起國旗。

條件限制,電動旗杆只是曾經在報刊上看到過的外國人使用過的東西。

但為了能夠讓主席親自、準時地升起國旗,林治遠不眠不休地進行土味試驗。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開國大典上的升旗儀式,不僅僅是升一面國旗這麼簡單,更是新中國首次使用電動裝置升旗,國旗自動升降,升降速度與國歌演奏時間一致,國歌奏完後,國旗升到頂端並自動停止。

“28年革命,2000多萬人犧牲,我們的任務就是確保升旗萬無一失。”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臉面,代表著整個國家的尊嚴。

為了完成任務,林治遠冒著生命危險親自爬上旗杆,排除故障。

他們愛著這個給他們帶來新生活的新中國,用如此單純卻又如此真摯的感情。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站在毛主席身側為升旗保駕護航的那個戴眼鏡的人就是林治遠。

林治遠: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副院長;1989年獲首屆“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2002年3月31日逝世,享年89歲。

背後故事】:

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在1949年開國大典上,有2面“五星紅旗”。

因為第一次用電動裝置升旗。誰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開國大典時,林治遠站在毛主席身側輔助升旗。

而另一面國旗當時由聶榮臻元帥指示,4名戰士當護旗衛士,萬一電動升旗裝置出現故障,隨時準備改用人工升旗,保證做到萬無一失。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許,第一面五星紅旗準時升起,毛主席興奮地大喊了一聲“升得好”。

中華民族開啟了新紀元。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相遇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歷史背景

1959年6月,蘇聯突然單方面致函中央,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技術資料,並撤走所有技術和專家。

當時,中國正處於最艱難困苦的時期,但就是有那麼一些人忍著飢餓,說:“我們要造出自己的原子彈!“

國家秘密的抽調了全國最尖端的科學家和物理學家,加上一些回國的世界級科學家,遠赴千里沙漠,開展工作。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他們隱姓埋名、遠離至親至愛之人,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


1964年,10月16日,萬米高的“蘑菇雲”騰空升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相遇》就是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於當年原子彈的試驗需要高度保密,科研人員高遠(張譯 飾)與戀人不告而別,斷了所有聯繫。

一次試驗中,在所有人都撤離現場後,高遠轉身回到實驗室,關閉閥門,避免了險情的發生,但是關閉閥門時他遭遇了核輻射,時日不多。

當高遠在實驗室被工作人員攙扶著離開時,現場的領導曾深深感慨了一句,“我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回到北京的一天,他搭乘公交車,偶遇了闊別三年的女友。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雖然他戴著口罩,但女友還是一眼認出了他。

她質問他為什麼三年了一個訊息沒有,他只能回答她,“我不認識你”。

他們相遇的那天,正值原子彈爆炸成功。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在新中國建設的歷史上,在最好的年華犧牲自我的無名之輩,成千上萬。

一旦“許國”,便只有相遇,沒有相聚。

無名英雄們的身影裹挾在洶湧的時代浪潮裡。

他們是支撐國家、民族的柱石!

我們的歲月靜好,國家的長治久安,是因為有他們在負重前行。

背後故事

作為原子彈理論設計攻關的組織領導者,鄧稼先曾對夫人說:“從今以後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是不能管了”,連他的岳父都不知道女婿到底在幹什麼。

負責核部件試驗的王淦昌,隱姓埋名為“王金”長達十六年,直到1978年人們才從報上看到“王淦昌”的名字。

正是因為他們的默默付出,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來時風華正茂,走時白髮蒼蒼。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奪冠

【歷史背景】1984年女排姑娘首次奧運折桂,用“五連冠”站穩巔峰向世界展現中國力量,“團結拼搏、不畏困難、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個時代的精神符號。


徐崢執導的《奪冠》正是發生在1984年,中國女排征戰洛杉磯奧運會,在分組賽時被宿敵美國隊擊敗。

但女排姑娘並未氣餒,而是越戰越勇,在決賽時完勝美國隊,摘得奧運會金牌。

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剛剛起步,頂著東亞病夫的敵意,女排憑一己之力走上世界之巔揚眉吐氣。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整個中國沸騰了!女排的勝利意義非凡。

電影中,還加入了鐵榔頭的由來。

“一錘一個雷霆,真是鐵榔頭啊!”我國著名體育評論員宋世雄老先生在解說中國女排的比賽時,對郎平扣球的評價,鐵榔頭因此在全國叫響。

對於壓抑許久的國人來說,“在那個年代,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了。”當時主管女排的魏紀中曾在回憶錄中寫道。

從奪得首冠起,女排姑娘成為向世界證明中國體育強起來的時代英雄。

中國女排創下的五連冠的奇蹟,更是讓女排精神給了國人強大的精神支撐。<strong>

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女排精神的魅力就在於,無論形勢多嚴峻,總會拼到底,永遠保持向上奮鬥的姿態。

它對國人的激勵和鼓舞也一直影響到了今天。

前不久,女排衛冕世界盃,十戰十勝。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我們光榮的中國運動員,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是行的!”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女排衛冕世界盃

背後故事

上世紀70年代,舉國上下經濟困頓,沒有完善訓練器材,甚至沒有像樣的訓練場,主教練袁偉民帶領女排姑娘們進行“魔鬼訓練”。

沒有像樣的排球館,就在竹子搭起的“竹棚”裡練,哪怕渾身總是被沙土、木刺扎得血淋淋;沒有成熟的技術走捷徑就笨鳥先飛玩命練,今天累虛脫了倒下了,明天依然要爬起來繼續摸爬滾打。

靠著不要命地奮鬥,她們終於在最困苦的年代殺出一條血路來。

《中國女排》也將拍成電影。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主演是演員鞏俐,她飾演的則是功勳教練郎平;郎平在現實中的女兒白浪飾演年輕時期的郎平。

迴歸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1997年7月1日晚,香港迴歸祖國,數百萬人從此不再是英殖民地的居民,闊別一百多年後,香港終於迴歸祖國懷抱。

不過,關於香港迴歸的政權交接儀式,中英雙方還曾有一場“兩秒之爭”。

英方曾表示,中英關於香港迴歸的協議上只說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迴歸中國,並沒有規定幾分幾秒,並堅持要在7月1日0點0分0秒降下英國國旗。

而時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交接儀式總指揮安文彬堅持英國國旗必須在6月30日23點59分58秒降落。

為此,中方據理力爭,與英方進行了16輪拉鋸式談判。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在最後一次談判中,他曾站起來對英方談判代表說:

“香港被英國殖民者掠奪佔有一百五十多年,中國人強忍心頭的痛。今天,香港的主權終於要回歸中國了,我只要求你們給我兩秒鐘,你們卻這樣無理相拒。不僅中國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最後,英方同意,英國國旗在6月30日23點59分58秒降落。

7月1日零時整,《義勇軍進行曲》準時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

所有不安的心情,瞬間被激動、淚水和狂歡代替……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無論是中方外交官、儀仗隊軍人、香港警察、鐘錶師傅,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在7月1日0點0分準時升起五星紅旗。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竭盡全力,只為保證香港迴歸“一秒不差”。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洗刷了民族百年恥辱,中華民族多一秒都不能再等。

【背後故事】

演員惠英紅曾動情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出身“紅燈區”的她,從小受盡白眼。

她不清楚自己到底屬於誰,直到等到了香港迴歸,國旗升起的那一刻眼淚不受控制地落下,“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


一部影片,七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故事,凝結了祖國 70 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瞬間。

九八抗洪、澳門迴歸、加入世貿組織、抗擊非典、北京奧運、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

總有一種感動,

讓我們觸動心扉;

總有一種真情,

讓我們銘記於心;

總有一種聲音,

讓我們心潮澎湃

總有一種力量,

讓我們淚流滿面!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破14億《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淚目的背後故事

參考資料:《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破10億,7個故事全藏大閱兵裡,原型讓人淚目

《我和我的祖國》,你因為誰哭了?

香港迴歸中的“兩秒之爭”

《我和我的祖國》:歲月靜好是因有人負重前行

歡迎大家關注 新媒體寫作導師,指導千餘名小白實現頭條號寫作月入萬元。如果你也想通過寫作變現,歡迎找我嘮嘮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