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投靠的人比吕布多,为何吕布是三姓家奴,而刘备不是?

润杨的红楼笔记


无论是公认的史书,还是小说艺术作品,都确确实实记录了刘备东投西靠的流浪人生,而且次数相比在吕布而言还要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为什么吕布被骂三姓家奴,而不是刘备,这是有道理的!

刘备自鞭打督邮弃官而去之后,先后投奔或依附了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我们来一一分析刘备投靠或依附他们初衷和离开后的后果。


投公孙瓒

刘备投靠公孙瓒,是在其因为对汉灵帝时,朝廷下令对因军功而升官的地方官员进行裁剪的政策以及政府官员腐败的现象不满,愤而鞭打督邮离开这个黑暗之所后,做出的决定。公孙瓒是刘备求学卢植门下时的师兄,两人感情很好,公孙瓒年长于刘备,刘备以“兄事之”。所以在这困难时刻,自然想到了投靠这个事业正盛的兄长身边。

投陶谦

陶谦因为曹操的为父报仇,要迁怒与陶谦,陶谦敌不过曹操,向刘备求救。刘备与田楷帅军相助解了徐州之围,陶谦为了徐州的安全计,给刘备增加兵力,并让其驻军小沛。与徐州成为犄角,增量徐州的防护。而后陶谦是年事已高,病逝后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并没有抢夺徐州底盘后反客为主,这也是历史资料有据可查的,史学界公认的事实。

投曹操

刘备投曹操,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这是在吕布从他手里趁机强占了下邳,又夺走了徐州,还两次劫持了刘备妻子,吕布又勇猛过人,以刘备的战斗力实在是敌不过,为了家人的安全,消灭吕布这个反复小人,只好找当时实力强大的曹操帮忙。是一种政治联合,因为曹操阵营中,其实也有要杀刘备的声音,认为刘备志向不小,将来必定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敌人,应趁此时灭了刘备。而且当时刘备是“挟天子而令诸侯”,东汉皇权以受其控制,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本来就与曹操不是同一个政治立场,所以他们只是为了彼此的利益(曹操为了得到徐州,刘备为了营救家眷和向吕布报仇)暂时的合作,本质上不算投靠。



投袁绍

刘备后来逃离曹操的控制,投向袁绍,也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曹操攻打袁术,刘备趁此机会领军去打袁术,袁术又恰巧半路病死。刚好就带领军队逃离了曹操的控制,同时为了寻求力量共同抗击曹操,于是就依附了袁绍。在袁绍处,袁绍对刘备也是暂时给予栖身之所。表面和善,内心猜忌防范刘备。

投刘表

由于袁绍多疑,无容人之量,根本没有真心接纳刘备,刘备为了自己的功业,选择了放弃袁绍这个暂时栖身的大树。目标投向了自己的宗族刘表,刘备心里非常清楚刘表并非贤能之辈,只希望能依靠宗族的关系,暂时能够得到一个栖身之所。因为此时的刘备只是一心想要有一个稳定的落脚之地,进而建功立业,至于前途何在,他内心也是一片迷茫。后来刘表安排刘备驻军小沛,也是想让刘备成为保护荆州的北部屏障。刘表死后,刘备为并没有乘机占据荆州,而是与东吴联合,共同抗击曹操。


然而吕布先后投奔了的丁原、董卓,最后都被吕布杀害,而且在投靠丁原、董卓之后,都与其结为父子。虽然吕布所杀之人,也并非什么正人君子,但是其毕竟都待吕布恩厚,且有结义父子之名。在那个忠义为人道德基础的封建社会里,既杀旧主又杀义父的行为,是为人所不耻,为人所唾弃的行为。

所以无论吕布必然留下骂名

以上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浩中一内


刘备的奋斗史可以说是一部血泪史,一身颠沛流离,四处寄人篱下,投靠的人比吕布多太多,但名声也比吕布好太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刘备是皇室宗亲。

属于自带光环的角色,从身份上讲除了皇帝,他不管投靠谁,身份都不会低于对方,因此刘备虽然投靠的人多,但是从来没拜过主公,更别说和吕布一样四处认干爹了。正因为刘备都是以类似于客卿的身份存在,因此在打了败仗另投别家时就算不得背叛,于名声无损。

2、刘备无害人之心。

刘备每次投靠新的大佬时,都是被打跑的,虽然经常换下家,但刘备未曾害过上家,还经常长途救援,可谓有情有义。加上不曾拜过主公,没有法理、道德上的约束,这就导致每次失败后就换人投靠,刘备又韧性特别强,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第一号打不死的小强,一直失败一直跑路,因此投靠的人特别多。

3、个人品格。


汉末流行清议之风,对个人品行特别看重。刘备仁义之名远播,处处以仁义行事,而吕布更像一个没有什么是非观念的小孩一样,毫无情商可言,偏偏这个小孩还武力超强,因此被人利用来利用去,最后搞得自己臭名昭著。

当然名声好坏也不只看投靠人数多少这一个方面,其他因素还有很多,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比较,刘备都比吕布强了太多,最后两人天差地别也就顺理成章了。


读古今社会


三姓家奴的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三国演义》中,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是因为吕布本来有一个姓吕的爹,后来投靠丁原又认丁原为义父,改姓丁(丁布);再后来吕布再认董卓为义父,再改姓董(董布)。三姓吕布也就是这么来的。

家奴的意思是说,吕布虽然认了丁原和董卓当义父,但他没有继承权。也就是说,吕布认了丁原和董卓为义父,他的身份还是一个区区家臣而已,不过是名义上好听罢了,本质上还是一个家奴身份。

因此,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并不说吕布投靠了多少个主公,跳了多少次槽。而是特意强调他认贼作父,不要碧脸的给自己找干爹。而干爹又不拿他当儿子对待,只当他是个家奴罢了。



需要说明的是,三姓家奴这个词,出自《三国演义》中。是罗贯中专门为了讽刺吕布认义父而杜撰的一个词。在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吕布是“三姓家奴”的记载。只是演义中杜撰而已。

搞清楚了三姓家奴的真正含义,刘备到底是不是三姓家奴也就显而易见了。

历史上的刘备(也包括演义),从来没有认谁做过义父。他投靠的军阀,除了公孙瓒勉强能算是主公外,其余的人与他的关系,都只是合作伙伴罢了。

刘备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而军阀们也需要利用刘备的势力以及他的声望。这才是刘备与他的“主公”的真实关系。

尽管刘备多次改换平台,但是他改换平台的性质,和现在的跳槽基本没有任何区别。刘备和军阀是好聚好散(除曹操外),他并没有做过坑人,背后捅刀子的事情。



也就是说,刘备一直是客将的身份,拥有独立的个人武装。他在跳槽之气,都会跟之前的原主公说一下,在对方同意后,他才会带着人马走。

如果硬要说刘备有什么污点,也只有两个可以理解的案例:一是他与刘璋翻脸,二是他与曹操翻脸。

刘备和刘璋的翻脸过程,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问答,详细的论述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专门翻出来看看。我个人认为,刘备和刘璋都是在利用对方。刘备不是正人君子,但刘璋也不是白莲花。双方其实都很腹黑。只不过刘备的实力更强,打败了刘璋而已。

并且,再三强调!刘璋不是刘备的主公,他们两人是盟友关系。

至于刘备和曹操翻脸,除了刘备本身不愿意屈身于人外,他反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参与了董承诛杀曹操的衣带诏行动,曹操不可能容他。因此他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一辈子都跟曹操硬抗了。



相比于刘备,吕布就完全不一样了!

吕布每次改换门庭,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走了之。他是把前主公杀掉后,才会罢休。

换句话说,吕布是个打工的。他上班上得不爽了,想跳槽。如果他好聚好散,走合法的流程辞职,没人会说他人品差。但是吕布不走寻常路,他每次走之前都要搞点破坏,让后面的人无法正常工作,那他的人品就必然要被别人嘲讽了。

并且,刘备投靠的次数,也没有吕布多。按照刘备跳槽的标准来看吕布,他何止是三姓家奴啊?丁原、董卓这都不说了,后来他又投靠了王允、张杨、袁绍、袁术、张邈。舍去他投靠刘备不说,吕布一共投靠了八个军阀。难道要说他是八姓家奴?

所以说,刘备既没认爹,也没弑主,只是单纯的跳槽而已,这种选择很正常,骂他是三姓家奴就太过分了;

而吕布的跳槽,居然要杀掉自己的干爹,然后再认新干爹,这就没得可洗了。说他是三姓家奴,没有毛病;



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在汉末三国那个时代,跳槽是很正常的。哪怕是背主,又岂是刘备、吕布二人之所为?

其他的小角色不提,就说曹操和孙策,当年也都给人当过小弟,然后背叛了大哥,搞死了大哥。

先说曹操。他最早没有地盘,连最起码的官职都没有,比刘备也好不到哪去。当年十三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曹操完全就是袁绍的小弟。他后来的东郡太守,还是袁绍替他表举的。再后来张邈、陈宫勾结吕布反水,杀得曹操在兖州只剩下三座城,加之时值饥荒加蝗灾,连饭的吃不饱。

在这期间,是谁帮曹操挺过来的?这个是不是别人,还就是老大哥袁绍。袁大哥不仅援助曹小弟人员物资,还提出直接将曹操纳入麾下的提议。当时,曹操差点就同意了!是程昱及时阻止,曹操才没有归顺。

於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


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可想而知,当年曹操最低谷时,若是没有袁大哥资助他(袁绍也是有条件的),曹操怕是不知道死几回了?

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太祖闻,而以大将军让于绍。


然而结果呢?曹操翅膀硬了,立刻就跟袁绍翻脸。还变着法的坑袁绍。最后灭了袁绍的势力不说,还杀光了他的儿子。

仅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和刘备有啥区别?刘备坑了曹操,难道曹操没坑袁绍?当时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刘备有一点就污点就拿出来反复黑,曹操有一点亮点就拿出来反复吹。这个双重标准太明显了吧?



再说孙策。当年孙策在袁术帐下时,袁术对他当干儿子看待,没有对不起他。是后来孙权称帝,让吴国的史官著书骂袁术,说他故意打压孙策,逼得孙策不得不自立。明目张胆的给孙策洗白,明目张胆的黑袁术,他的名声才那么臭的。

然而事实上是,袁术割据淮南时,他手上大概有七个郡:其中孙策的堂哥孙贲,担任豫州刺史;孙策的叔叔孙香担任汝南太守;孙策的舅舅吴景担任丹阳太守。可以说,袁术的半壁江山都在孙氏一族手上。

后来孙策替袁术打下庐江郡,袁术不给他庐江太守一职。吴国的史书上,用这个事情把袁术反复的黑,说他打压孙策。这简直就是无端指责,刻意的抹黑了。

毕竟袁术要从全盘来考虑问题,他的部下又不止孙氏一族。他要是把所有的要职都给了孙氏一族,其他人会怎么想?

然而孙氏一族是怎么对袁术的呢?袁术他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孙氏一族会打着他旗号和他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夺取江东。夺了江东之后又乘袁术僣号之时,又更替太守,把袁术的人赶走,与袁术划江而治。

可怜的袁术爸爸,他对孙氏恩宠有加,结果孙家一干白眼狼几乎集体背叛。

值得一提的是,周瑜一开始没有投孙策,他是在建安三年(公元 198年),在袁术几乎快穷途末路的最后时刻,看袁术不行了,才无奈转投靠了孙策。



所以说,凡是说话都要讲良心。就算刘备不是正人君子,其他的人难道就是白莲花?当时就是那种频繁跳槽的时代。曹操、孙策这些人反起水来,都比刘备心狠!怎么就没人说他们是白眼狼,专挑刘备黑呢?

至于吕布,他杀丁原、杀董卓。这两个污点根本洗不白。说他是三姓家奴已经是客气了。若是按照他投靠主公的履历来看,说他是九世野鸡都不过分。


Mer86


这辈子谁还没个绰号啊,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成家立业,一个人总会有三五个绰号,长的瘦的叫猴子,长的壮的叫老牛,佛系的叫小唐,龟毛的叫阿贱。

三国里面也有起绰号的习惯,绰号有俗有雅,有褒有贬,褒的都是自己人起的,如许褚叫“虎痴”,诸葛亮叫“卧龙”,郭嘉叫“鬼才”,典韦叫“古之恶来”;也有贬义的,吕布管刘备叫“大耳儿”,管张飞叫“环眼贼”,张飞管吕布叫“三姓家奴”。



吕布这个“三姓家奴”绰号,就是张飞首先叫出来的,张飞声若巨雷,自带扩音功能,一嗓子能吼死夏侯杰,震退曹操十万大军。他“三姓家奴”这一嗓子喊出去,方圆几十里外都能听见,吕布这个绰号就此一下子“名扬天下”。

三姓家奴这个绰号,硬生生揭了吕布不愿被别人看见的伤疤。这也活该!也谁让他干了这么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坏事:先是杀了旧主丁原,认董卓为父;后被司徒王允唆使杀了董卓,归附袁绍。



在三国背叛旧主投靠新主人十分常见,良禽择佳木而栖,良臣择明主而侍,在三国这种无君无父的动荡环境中,无可厚非,无需横加指责。但吕布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认贼作父,而又亲手杀了干爹。三姓家奴这个绰号,他这辈子是扔不掉了!

刘备呢?其实反复无常的事做的比吕布还多,先后投靠了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刘璋等等。曹操待他不薄,给了他五万军马打袁术,刘备倒好,直接杀了大将车胄,白得了徐州城和五万大军,也难怪后来曹操对刘备恨之入骨。



后来刘备又投靠刘璋。刘璋待他如兄弟,他却鸠占鹊巢,硬生生把刘璋打跑了,还占了人家城池,而且还饮酒庆祝,自得其乐,连军师庞统都看不过去了,趁酒意说了句:“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意思就是你刘备假仁假义啊,什么仁义之主,都是装出来的。

刘备如此不讲究,为何不是“三姓家奴”呢?这还得感谢罗贯中啊,罗贯中是尊刘抑曹的,所以把刘备写成了仁义之君。要是曹操的后人写《三国演义》,那刘备就是“三姓家奴”了!


一半秋色


吕布字奉先,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割据军阀,其勇力过人,但少智谋。《三国演义》中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

《三国演义》情节,张飞与吕布对阵,骂其为“三姓家奴”,是因吕布本姓吕,早年曾又先后认丁原和董卓为义父,后又亲手杀之,实为不忠不孝。

丁原(?-189年),字建阳,东汉末年官拜执金吾,领并州刺史,其义子吕布勇猛过人。董卓与丁原交战,派部属以赤兔马相赠,诱使吕布将其杀害。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收义子吕布,后吕布在王允的策动下,将其杀死。

公元199年曹操攻吕布,吕布兵败被擒。吕布向曹操表示归降,为其效命。曹操问于刘备,刘备提醒曹操不可忘丁原、董卓的前车之鉴,吕布被杀。

古人崇尚“忠、孝、节、义”,吕布先后背叛主公丁原、董卓为不忠、失节,先后杀义父丁原、董卓为不孝和不义。而刘备则不同,虽先后投靠几个主公,但没有认人为父。加之《三国演义》作者,有“拥刘”的思想。所以,吕布就成了”三姓家奴”,刘备则成了“忠厚仁者”。


林城布衣10001


回答这个问题前,得先讨论下,什么叫“姓氏”: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

再了解下什么叫认干儿子,这在古代叫做“契儿”,契,就是一种合同约定,在古时候,认了干儿子,那么干儿子从官方的认定就是跟了干爹的姓(和现在不同,现在认干儿子、拜干爹是一种加固情感的举动)。

那么就可以明白,吕布为什么是“三姓”了,一曰丁原,拜了干爹之后,吕布实际的官方称呼得叫“丁布”;

二曰董卓,吕布得为“董布”;

三曰本姓吕。

本来拜干爹在中国民俗中也正常,但问题在于,吕布先后把丁原、董卓给杀了,这是不忠不义不孝不仁,所以才会有“三姓家奴”的绰号。奴,在古代,等同于奴隶,是没有人权的低贱的人;家奴,是侍候主子的奴隶(也称奴才)。这里主要是对吕布的蔑视。

这话原出于张飞之口,张飞市井出身,这样骂吕布,很正常。

回头再看刘备,刘备是创业者,从编草鞋的小商贩开始,白手起家,投靠过很多个老板,但从未拜过干爹。这就像现在职场跳槽一样,和“姓氏”“血缘”没有半毛钱关系。职场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如果刘备和“家奴”二字也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所以,说吕布是“三姓家奴”虽然是鄙视的眼神,但也是正解,连吕布都不能不承认,虽然每次都大怒,但是事实;

拿刘备来比,对阿斗爹不公平,人家是换工作而已,而且,仅此而已!


浆糊游虾


“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是刘备对吕布最后的评价。由于《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的深入人心,吕布由于行为反复性格不定,被张飞骂成是“三姓家奴”也被我们大众所熟知。其实刘备投靠的人确实是比吕布多,但是名声可是比吕布好太多了,他人对刘备的称呼有刘豫州、刘使君、刘皇叔等,没有像吕布那样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是因为两个人本质的区别太大了。由于问题本身出自于演义的原因,笔者在这里就以演义为主,正史为辅做扼要分析,望大家不喜勿喷。

《三国演义》中对刘备履历的描述基本上和《三国志·先主传》当中描述的差不多,就先来看看刘备都投靠过谁,都做过什么样的事情。

刘备的前期履历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四海飘零

东汉末年黄巾并起的时候,刘备看了刘焉的讨贼榜文后和关羽张飞招兵买马,为朝廷讨伐乱逆,被朝廷封为安喜县尉,基本上就是县公安局的职位吧。由于督邮的出现并且向刘备索要贿赂,被张飞绑起来鞭打,三人就弃官而去,到了代州投奔了刘恢,因为是汉室宗亲受到刘恢的接待和安置。之后刘恢向幽州牧刘虞推荐了刘备,刘虞封刘备为都尉,刘备帮助刘虞平定了在渔阳地区的黄巾乱党。刘虞向朝廷表奏了刘备的功劳,免去了之前的罪过并且封了官,公孙瓒由表奏刘备以前的功劳,朝廷让刘备做了平原县令,刘备也终于算是安定下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鞭督邮之后,刘备投靠过刘恢和刘虞,投靠刘恢是为了避难,投靠刘虞是为了立功,通过自己的努力,才终于有了一个平原县令这个职位,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还被袁术看不起。后来陶谦部下杀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迁怒于陶谦,刘备帮孔融救徐州开启了刘备的第二阶段。本来刘备做自己的平原令好好的,陶谦部下张闿杀了曹嵩,曹操攻打徐州,陶谦请孔融、田楷帮忙,孔融被黄巾乱党攻打请刘备帮忙,孔融又请刘备和他一起救徐州。这不是绕口令是真实的故事,经过这七转八转的到了徐州。刘备到了徐州的目的,并不是投靠陶谦的,而是帮助陶谦解徐州之围。

因为曹操的山东被吕布攻打,曹操退兵就卖了个天大的人情给刘备,陶谦也因为刘备德行兼备而把徐州交给了刘备。吕布因为和曹操作战失利投靠了刘备,趁着刘备征讨袁术夺取了徐州,这一次刘备因为有难投靠了曹操,因为衣带诏事件刘备是唯一的一次背叛了他的投靠人。但是这一点是可以被原谅的,按照刘备的理想,他认为曹操真的是匡扶社稷的能臣,但是曹操的种种行为表现出的是国贼的形象,在刘备的心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但如此,刘备在曹操身边还有生命危险,程昱多次建议曹操除掉刘备,刘备如果等着曹操来杀他才是真的愚蠢,所以就骗走了曹操五万兵马,杀了车胄重新占领了徐州。

刘备在遭到曹操攻打失败了,就投奔了荆州刘表,作为都是汉室宗亲,刘表安排了刘备驻守新野作为荆州北方对抗曹操的屏障。也是因为有了难处投奔了刘表,刘表也像陶谦一样想把荆州交给刘备,刘备同样也是没有接受任命,一直到了后来曹操占领了荆州,刘备只和刘琦一起只有江夏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

也有很多人说后来的刘备也投靠过了刘璋,笔者认为根本不算是投靠,只是作为一个盟友而已,刘备占领益州只是大势所趋,有荆州集团的怂恿也有益州集团的作死,还有东州集团的观望。刘备到益州是刘璋请刘备去打张鲁的,刘备在张松死之前是始终没有想过要喧宾夺主的,张松的一封信把刘备推到了风口浪尖,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所以综合评价一下,刘备不断更换的阵营当中除了曹操之外,其余的都是合作伙伴和能帮助他的朋友,没有恶意的贪图过别人的一寸土地,就这一点就比吕布高出了太多了。

然而反观一下我们的温侯吕奉先,简直就是现在的渣男模范。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说的太过分了,其实事实就是如此,正史当中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称吕布是“三姓家奴”的,只是罗贯中借张飞之口,表达了对吕布人格的否定。瞧瞧吕布都干过什么事情。

演义当中对吕布的描述他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义子,董卓部将李肃用赤兔马买通了吕布杀了丁原,董卓又认吕布为义子,后来董卓跋扈天怒人怨,王允使用反间计用貂蝉离间二人,吕布又杀了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吕布独自逃出京师投奔袁术。在此处可以看出吕布的价值观当中,除了利益以外没有其他的任何轻易所在,为了一个赤兔马就杀了自己的第一个义父,为了一个女人又杀了自己的第二个义父,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巨大的缺陷,就和现在那些纯粹的拜金主义是一样的。虽然正史当中没有说吕布是丁原的义子,但是提及到了他和董卓时誓为父子这样的一句话,从三姓家奴这个词组来看,主要是吕布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张飞这样谩骂吕布也是有根据的。

吕布姓吕,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因为吕布骁勇做了丁原的义子,正史当中是做了丁原的主簿,演义有润色的成分都可以理解。就哪怕他不是丁原的义子,为了一个赤兔马而杀了自己的领导真的为人所不耻,这是彻头彻尾的背叛。东汉时期士风盛行,吕布为了利益而变节就成了所有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吕布在董卓身边其实就是和一个保镖奴才一样,是董卓的鹰犬人物,张飞这样骂他一点都没有冤枉他,因为董卓作恶太多怕别人谋害他,吕布骁勇就让吕布做了自己的私人保镖,誓同父子只是束缚吕布工作的一个精神枷锁而已,董卓没有把吕布当成过义子,吕布也没把董卓当成过义父,两人的关系只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以至于最后因为一个女人貂蝉的出现而让两人彻底的决裂。

综合来讲:刘备投靠过的人不少但是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为了避难一种是为了帮助别人,本质上没有利益的驱使,但是咱们的温侯却是反其道而行,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谁给他的东西,好他就认谁做爹,这样的人被张飞骂成“三姓家奴”也算是实至名归。刘备走到哪里都是把德和义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也是为什么罗贯中先生写出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就是推崇蜀汉的原因吧。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都看到这里了就点个赞关注一下呗,谢谢。


蔡公子讲历史


一 刘备并不是所谓的“家奴”,刘备辗转投于公孙瓒 曹操 袁绍 刘表不假,但是并没有到一个地方就跟人套近乎攀亲戚,一直就是以一个落魄皇族宗室的身份,大家对刘备的称呼也一直是“刘使君”,刘备还是很在意自己所谓的孝景帝玄孙这个称呼的,所到之处大家一敬他是皇族宗室子弟,二敬他落魄中还能保持节操;吕布则不一样,投靠谁门下则认谁作干爹,中国有句话讲叫“认贼作父”,说的就是这种无节操无下限的小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 天地君亲师为最大的五项,是不容背叛的,至少是不容轻易背叛的,吕布这种逢人就认作干爹的行为自然为所有人所不齿;二 刘备投靠过的人,没有死于刘备之手的。虽说也诓骗过公孙瓒的兵马,也装傻认怂瞒过曹操的猜疑,也因为酒后失言跟刘表闹的不愉快,也因为关羽杀了颜良文丑跟袁绍红过脸,最终都依靠自己精湛的演技和坚韧的心性还有幸运女神的眷顾化险为夷,成功出走,终成一方霸主。再回头看看吕布,每一次改换门庭都是手染鲜血,上一分钟还一口一个义父干爹,下一分钟就操起了方天画戟,这样养不熟的白眼狼谁愿收留谁敢收留,也就难怪白门楼曹操听刘备言“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之后冷汗直流,马上命人勒死吕布而后枭首了。


老肖弹Bass


为何?

原因一:成王败寇。刘备最终三分天下占得其一,且历经艰辛创出来的。吕布却是阶下囚,称霸路上过早翻车。

原因二:罗贯中《三国演义》本是尊刘抑曹,恨不得把刘备写的美出花来,怎会添加一丝贬嘲。连刘备入川,夺了同宗之地,都写的顺天顺地似的。

原因三:刘备处世行事,绝有自己的分寸、志向。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刘备, 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 ,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这句话背后有什么深意说明呢?

刘备前期东投西奔,心志匡扶汉室,骨子里有一股执著的劲儿,表现在气质上,就会给人一种只愿做人主,不愿为人臣的气感。说好听的是矢志不渝,说俗的就是野心不小。

刘备相继投附过曹操、袁绍、刘表。此三人都未对刘备视做小弟,轻于礼节。说明刘备内心强大,处事不卑不亢,德行上能为上,让暂做大哥的曹、袁、刘都不敢小觑,在驱使运用上有顾虑,达不到信赖性、随意性。

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这么一种人,有能力有人缘,给人一种气场,不愿屈于人下、甘心当副手的人。这种人要么凭实干出人头地,要么处处受打压,少有人重用。

倘使刘备投靠了他人,卑躬示忠,甘做跟随,那也就不是后来终得成王的刘备了。

而吕布其人,是认人家为干爹,是充当马前足,贪图利益的成分太明显。可以说,起先的他并无大志,唯性情而任性前行。后来或许是阅历不断成长,又看到天下大乱,自己又有两下了,才有了图霸割据之心。这点上,比不上刘备的初心与执著。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刘备依附各种势力,或者说寄人篱下,都是事后诸葛亮的解读。好比玩三国杀,一开始就认定了刘备 曹操 孙权 袁绍的身份是主公,拥有各自的主公技能。吕布可恶在于认丁原和董卓做义父,却因为利益和美色,又把他们都杀了。这个就是非常不道德。

刘备混社会,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开始打工,打工到一定程度后,就想自己创业的成功人士。刘备生活在一个刘姓家族建造的庞大的集团公司中,这个集团公司叫东汉,存在了两百多年。刘备跟现任董事长皇帝有点亲,远得可以忽略不计的宗亲关系。

凭着自己的魅力,在偏远分公司圈子里认识了同事关羽、张飞等一帮兄弟。原本以为大家可以喝酒吃肉,在公司一直呆下去。

没想到,某个分公司名叫张角的厉害角色,以太平道思想给原来的员工洗脑,说这个皇帝老板太傻逼了,有跟着我干的有好日子过。于是,短短几年,就排挤掉了分公司的领导,另立了山头。也确实,这任皇帝老板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仅不给涨薪,还增加赋税任务,剥削无度。因此,很多人跳槽到张角公司跟东汉公司对着干。张角的黄巾公司边挖墙脚,边招兵买马,一步步盘食着东汉公司的利益,一度华北华南许多业务都被张角的黄巾公司占有。

皇帝老板看着各地分公司都人心惶惶,财政收入越来越少。再不有点作为就要被狗带了。

于是,就向集团公司上下发布了一项画饼式的激励措施,凡是有员工,能帮着集团,夺回丧失的公司业务,消除黄巾军势力,都将升职加薪,还有大把的绩效。

激励措施一发布,原本想有番作为的刘备,张罗着张飞、关羽组成团队,打算大干一场,恢复百年家族企业的荣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