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漂亮的学姐


读历史,讲故事,我是害虫的微笑!

兵部侍郎,官名。

隋初,兵部头司兵部司长官。

初为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升从五品。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名兵曹郎。兵部次官。隋炀帝大业三年始置,员一人,正四品。

唐增为二员,与尚书分掌武官铨选,勋阶考课之政,正四品下。时尚书常有宰相兼任或为外官带职,部务实由侍郎主持。

唐高宗,武则天,玄宗时,增随本部改名司戎少常伯,夏官侍郎,武部侍郎,寻各复旧。

中唐以后,职权日轻。五代因之。

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表示品级俸禄,不预部务。

宋神宗元丰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置一员,从三品。

南宋与尚书不并置,员一至二人。

辽朝为南面朝官。

金朝置一员。

元朝置一至二员,皆协理部务,正四品。

明初置一员,正四品。

洪武十三年分左右侍郎,正三品。

隆庆四年添注侍郎二人,寻罢。万历复置。又或增设一人,加协理京营戎政街,掌京营操练之事。

清朝顺治元年改左,右参政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员,凡四员。各省巡抚例加兵部侍郎衔。又设会同馆理馆所侍郎一员。

顺治十一年,置督捕满左侍郎,汉右侍郎各一员,顺治十六年改皆正三品,康熙六年复旧,九年皆复为正三品。

雍正八年皆升正二品。

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兵部为陆军部,遂废。

这里着重说明一点。

兵部侍郎改为兵部左,右侍郎,是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才开始的。当时为正三品,为兵部副长官,协掌部务。

时明太祖罢中书省,六部直达皇帝,分掌政务,故其职权甚重。

到了清朝顺治元年,改兵部的左右参政为左右侍郎,满汉军员正二品,汉员正三品,顺治十六年改皆正三品。

雍正八年正二品。

光绪三十二年各减一员,宣统三年(1911)废。


害虫的微笑


在清朝,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巡抚大人(类似于现在的省书记),从二品官衔,兵部侍郎是正二品官衔,所以,兵部侍郎比巡抚职位高。(清朝巡抚)


兵部侍郎属于尚书省的兵部,尚书省是三省之一。尚书省就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而尚书省里的兵部,就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二把手,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副部长。在明朝,侍郎官阶从二品,到了清朝,侍郎是正二品。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职务是统管整个国家的军事事务,官衔很高,在明朝时期,这个是正二品,到了清朝官阶,上了一档次,是从一品。

兵部尚书是兵部的老大,属下包括:2位侍郎,4位兵部主事,2位职方主事,2位驾部主事,2位库部主事,俗称“兵职驾库”。(尚书省架构图)


兵部侍郎,并不是服侍兵部尚书的!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听到兵部侍郎这个名字,就以为是专门服侍兵部尚书的,其实不然!

兵部侍郎,并不是兵部尚书的副手,侍郎的职务不是侍奉尚书大人的,而是和尚书一样,直接效命与皇帝的。

在明清两代,兵部官员内部也会有一个值班表,如果哪天轮到尚书值班,但是尚书大人没有上班的话,那就轮到侍郎全权代表尚书,可以行使和尚书一样的权利。


兵部侍郎的职责是什么?权利到底有多大?

尚书和侍郎,在汉代刚设立的时候,职务较低,但是可以直接侍奉皇帝。等到了明朝,六部尚书的权利那是非常大,兵部权利位于吏部之后,兵部尚书以及兵部侍郎的职责是主管国家的兵调,器械,武官任职等等,只要是和用兵有关的大小事务,皇帝必须是先下旨到兵部,然后传达到下面基层。反过来也是一样,基层要上报用兵事宜,也必须经过兵部。(调兵)


到了清朝,兵部的权利比明朝时期小很多。兵部尚书和侍郎不能直接给下面下命令。但是兵部侍郎也可以直接上呈皇帝,不用向尚书汇报,也就是说,有关兵部的事情,作为二把手的兵部侍郎,不用服从于尚书,兵部尚书大人管不着兵部侍郎,他们互不相干,只是均摊了兵部事务。


清朝的六部,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就是清政府在六部里面,分别要设立满、汉两个职位,兵部设立1个满族尚书,1个汉族尚书,2个满族侍郎,2个汉族侍郎。侍郎也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呈事务。

所以,在清朝,兵部分为满汉两族,官员层次比较复杂,估计职位竞争也大。


文、图:搞史人

欢迎阅读,关注。


搞史人


兵部是六部之一,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那这六部都负责什么呢?

吏部,主要负责官员的选拔、升迁、考核。

户部,主要负责人口、土地、户籍、赋税等一切跟财政有关系的事情。

兵部,主要负责军队及军人有关的事情,包括打仗,军械,训练。

刑部,负责一切与律法有关的事情。

工部,负责与水利,木土建设有关的事情。

礼部,负责教育和与礼仪有关的一切事情。

六部的每一部的主官叫尚书,比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在清代官制里面,官居从一品,及协办大学士,步军统领(九门提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八旗的都统,各省的提督,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那六部又是怎么来的呢?六部来自于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分别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其实是尚书省之下。

其中尚书省是具体的行政机构,所以尚书省下面有六部,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而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还有封驳之权(即将诏令退回中书省),如果通过了,那就发给尚书省去执行。

到了元与明初的时候,没有尚书省与门下省,而只有中书省,六部在中书省之下,中书省有左右丞相,比如李善长和胡惟庸都做过中书省的左丞相,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就将中书省和丞相一并撤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就清代而言,兵部有兵部尚书一名,左右兵部侍郎各一名,显然兵部侍郎就是兵部尚书的副职,如果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的话,那么兵部侍郎就相当于国防副部长了。

兵部侍郎为从二品,而从二品的还有各省的巡抚、布政使,还有副将,可见兵部侍郎的职位还是很高的。


历史简单说


兵部侍郎就是兵部的副部长,协助兵部尚书处理部务,在不同时期权力大小不一样。地方巡抚如果加了兵部侍郎就有节制军队的权力,加了工部侍郎就没有了。

1、兵部到底管什么?

《明会典》记载兵部的权力为“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镇戍、厩牧、邮传、舆皂之政令。其属武选、车驾、武库、职方、俱称清吏司”。从这里可以看到兵部主要负责军官考核任免、军事训练、军事交通等。

(明会典)

其实在不同时期兵部的权力不一样。在明朝初年五军都督府的勋臣有开国军功,非常强势,自然就负责实际军务了。兵部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事行政单位,负责负责文件传递、档案保存、收发材料。

到了明英宗时期,兵部的权力已经得到了较大增加,有重大事情一般让英国公领衔讨论。土木堡之变是一个节点,于谦负责实际指挥也取得了胜利,兵部逐步成了一个军事决策单位,职方司的任务也越来越多。

(兵部权力演化节点性人物:于谦)

到了后来文官出任经略,经常会以兵部侍郎出征;兵部在总兵任免上有很大的权重,可以理解为吏部是文官的人事部,兵部是武官的人事部,兵部职方司是国家的参谋本部。

比如杨嗣昌时期,是内阁大学士,实际负责兵部。军事决策、军事部署、军事执行基本都可以一个人决定。十多万大军的调度、供给都是兵部负责。这也是兵部权力的巅峰时期。

(杨嗣昌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很大)

2、兵部侍郎有什么权力?

兵部的权力是变动的,兵部侍郎的权力整体变动不大。

兵部侍郎作为兵部的堂上官,在重大事务上有签署的权力。兵部左侍郎主要负责部里日常事务,接近常务副尚书,兵部右侍郎主要是人才储备,平时也分管一些事务,主要是有急事专差。

到了明末事情比较多,兵部专门添设了督饷侍郎等。

(明朝中央机构)

当时军务太紧急,杨嗣昌应付不过来,希望兵部侍郎能分管部分军务,诸如内地战场谁分管、地方小寇谁分管,他主要负责沿边战场之类。这应该是他在内阁看到大学士分工的灵感。

总结:

作为尚书的副手,兵部侍郎会承担兵部日常行政事务,也会参与阅边等周期性任务,甚至是经略等特殊性任务。在更长的时间里,相对于吏部、户部的堂官,兵部相对而言比较寒酸。

注:清代的兵部关注较少,且目前缺乏研究成果,还难以概括性写。尤其是军机处与兵部关系更难厘定。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汉朝的丞相权力极大,历代对此有所发觉,都采取不同的分权抑制办法,到唐朝,三省六部制成型,中央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各司其职,三省有主官副官,下设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管户籍财经土地等事。礼部考核吉、嘉、军、宾、凶五礼的使用,及科考和内外往事等事。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掌掌法律刑狱。六部也分设主官副官,兵部主官为尚书,兵部侍郎便是兵部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兵部源于三国魏曹的五兵制,曹魏始置中、外、骑、别、都五兵尚书,又设有驾部、车部、库部等曹。曹里面设郎。到隋朝整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各朝代权限不同,但兵部始终大体都是管理国家军队的最高部门,具有包括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职能。之后各朝沿用,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光绪三十二(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唐朝时比较知名的兵部侍郎有韩瑗,柳奭,卢承庆,杨弘礼等人,韩瑗在废后之争支持长孙无忌、褚遂良,引起武则天的嫉恨,后被贬官流放。柳奭是李治王皇后的舅父,废后成功后,也被贬,陷入长孙无忌谋反案被杀。卢承庆因唐太宗赏识兼任兵部侍郎,高宗时与褚遂良不和被一贬再贬,后被起用,得以善终。杨弘礼是杨素的侄子,有“越公儿郎,故有家风矣”的赞誉,有征辽东,杀焉耆王,降馺支部,获龟兹、于阗王之功。


南方鹏


这么说吧,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或者次长。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下属官员,兵部是六部之一,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六部,兵部是其中之一。

兵部侍郎,约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次长),始置于隋大业三年。全称为尚书省兵部侍郎,俗称兵侍、小司马、佐司马、夏卿之亚,唐至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从三品,北宋前期为文官迁转阶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兵部的主官是兵部尚书,侍郎只是其副手,兵部的老大其实是尚书。无论官职和品级尚书都比侍郎呀高上一大截。

但是也有些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兵部掌握兵权,兵部尚书有时候只是名义上的一个主官,兵权其实是掌握在皇帝和他的亲信手中,有的时候兵部尚书只是挂职还有极大的风险,比如兵败了,要有一个人承担责任兵部尚书当然是有责任的。

有的时候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只是一个名誉的职务,他们不一定懂得军务,实际懂得军务的是侍郎等,也就是说有时候兵部侍郎才是名副其实的老大,但是无论怎么说兵部侍郎的职务都很重要,就相当于今日的国防副部长,辅助其主官尚书处理部务。其实无论是兵部尚书也好,兵部侍郎也罢,都要听皇帝的,皇帝一句话可以让你升职,也可以让你一无所有。


天枫说


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副职,职位仅次于兵部尚书,其权力最高时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在尚书省下设立兵部、刑部、户部、吏部、礼部和工部等六部,分掌全国的军政、司法刑事、财政、组织人事、外交科举和工程建设。

各部的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所以兵部侍郎就是兵部的副职。不过隋唐时期的兵部权力并不大,他只是尚书省(国务院)的下设机构,兵部侍郎是正四品官员。

宋朝时期三省合一,设立枢密院执掌全国军事。虽然宋朝还保留兵部以及兵部尚书、侍郎的官职,但仅仅是虚职,并没有实际权力。

元朝沿袭宋朝制度,全国军务由枢密院管理,兵部侍郎仅仅协助兵部尚书负责一些日常事务的规划。

明朝时期废除三省宰相,六部直属于皇帝。兵部得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高军事机构,掌管全国的军政事务。明朝时期设兵部侍郎左右各一名,品级为从二品,其中兵部左侍郎的职权要高于右侍郎。

清承明制,兵部直属于皇帝。但清朝为满汉相别,所有职务都是满汉各一人,满人为正,汉人为副,兵部也不例外。不过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成为全国最高军政机关,凌驾于六部之上,入职的军机大臣是实际的决策者,而兵部的权力实际上被架空了。


石头说历史


这就得看什么时期的,因为不同朝代的兵部侍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总的而言,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二把手,位置仅次于兵部尚书。唐至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从三品,北宋前期为文官迁转阶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


兵部在古代就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它所负责的事物就是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不过在明代以前,兵部的职权好没有那么膨胀,宋代的时候,兵部不掌管军政,军事调度权是握在枢密院手里。同样的辽、金、元的兵部也是没有军政权,只是负责无关的选取和军事后勤管理。

清代因为有专门的八旗制度,而且为了强化皇权,所以兵部的职能相较于明代来说也是有所下降,只是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

这么一看,只有明代的兵部是权力最大的,堪称一个完整的“国防部”。

当然这个权力,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大。在土木堡之前,大明的军务主要由五军都督府来负责,兵部只是一个执行单位。土木堡之战后,明代军事权贵几乎被团灭,文人集团的实力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兵部也就接管了大部分的军政权。比如北京保卫战中的领袖于谦,就是兵部尚书。


在明代中后期,兵部在武官的任职上有着很大的话语权。还有兵部大吏可以经略地方,可以说是职权很大了。

而作为二把手的兵部侍郎,他的权力概念是比较模糊的,通常是和副尚书享有同等地位,多数时候是给尚书当秘书,当然也有做地方巡抚或者经略的机会。


火器工坊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设置六部,六部具体包括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刑部和工部,其地位和职能相当于今天的国家部委。

六部之设始于隋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明代以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各部首长称为尚书,下设左右侍郎各一,作为尚书的副手,六部尚书和侍郎都是各部的堂官,就是今天的领导班子成员。在明代,六部尚书一般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清代尚书为从一品,侍郎为正二品,各部尚书一般由内阁大学士兼任。

兵部是六部之一,也是六部当中比较重要的部门。明代比较重要,掌管全国军队的调动、武官的选授等等。清代兵部工作比较单纯,只是掌管全国绿营兵的军籍、武官的选拨任命等具体事务,类似于今天的兵役机关;为了让各省长官节制绿营兵,清代的巡抚一般都挂兵部侍郎衔;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改革官制,兵部改称陆军部。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兵部侍郎究竟是个什么职位呢?

由上面内容可知,侍郎是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员,而兵部又是全国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所以说兵部侍郎是负责全国军事的副首长,与现代国家的国防部副部长基本差不多。




民国年间那些事


明清时期,尚书和侍郎都是各部坐堂的主官、都是堂官,用现在话说都是部级正职,侍郎不是尚书的副手,侍郎的侍不是侍奉尚书,而是直接侍奉皇帝,部里会给部里的堂官排个值班表,尚书值班那天就由尚书行使部长权力,侍郎当班就由侍郎行使部长权力。尚书在明代正二品,侍郎从二品,清代尚书从一品、侍郎正二品,加了大学士的尚书为正一品,但正一品的品衔是来自大学时身份的。侍郎虽然品级低,但不影响职务和权限,古代的官品类似于军队里的位阶、军衔,大校可以当师长、上校也可以当师长的道理一样。用现在话来说尚书就是国务委员级部长,侍郎就是正部级部长。明清设尚书和左右侍郎三名部级正职是目的是为了制约部长们的权力。再说兵部,明代中后期到清朝因为有督抚制度、督抚一般都加兵部尚书或侍郎衔,但需注意的是加兵部尚书(侍郎)衔而已,而不是正的当兵部尚书(侍郎)。中央的兵部部堂里还坐着三位正式的兵部尚书或侍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