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育肥期飼養管理

育肥期是鴨子生長髮育迅速的階段,對營養需求高,這階段特點是食慾旺盛,採食量大,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強。

1、過渡期飼養管理:

(1)、飼料:從雛鴨舍轉入中雛舍的前3一5天,將雛鴨料逐漸調換成中雛料,使鴨子慢慢適應新的飼料。

(2)、溫度:從保溫的育雛舍到不供熱的中雛舍,由小群體的封閉飼養到大群體的開放飼養,溫度及環境均有所改變,為防止

雛鴨感冒,應在育雛的後5一7天,逐漸打開門、窗。

(3)、轉舍:空腹轉群,以減少雛鴨死亡,並做好雛鴨的清點,核對工作。

(4)、逐步擴大飼養面積:雛鴨一下地,活動量增大,一時不適應,會造成喘氣、拐腳,造成癱瘓,因此剛下地時,地面面積不宜過大,適當圈小些,待2-3天后再逐步擴大。若是飼養在水面上的要間隔一段時間就把鴨子趕上岸休息,防止鴨子不適應,造成疲勞腳軟;而且要經常檢查水面圍網,防止雛鴨扎水掛在圍網上。

(5)、分群飼養:轉舍時,按大小強弱分群,尤其對體重較小,生長緩慢的弱中雛應集中飼養,加強管理,以減少死亡率,不至於延長飼養日齡,影響出售日期。

2、育肥期飼養管理:

(1)、營養:中雛比雛鴨消化能力強,增長加快,採食量隨之增加,要相對降低飼料日糧營養水平尤其是蛋白質含量。

(2)、飼料:最好採用顆粒料,因鴨子吃食時有飲水洗嘴習慣,若採用粉料易造成飼料浪費。

(3)、砂礫:為滿足其生理機能的需要,應在中雛鴨的運動場上,專放幾個砂礫小盤,能提高飼料消化率,增強消化機能,有助於提高鴨的體質和抗逆能力。

(4)、舍內衛生:育肥鴨管理,要求圈舍條件簡易,只要有防風、防雨設備即可,但舍內一定要保持清潔乾燥,堅持每天帶鴨噴霧消毒一次。

(5)、洗浴:為促進新陳代謝與鴨體肌肉和羽毛的生長,中雛鴨需有洗浴條件,若有水供鴨游泳或以溼潤一些身體部位,可使其在天冷時防止熱損失,天熱時幫助散熱。

(6)、疾病:注意鴨裡默氏桿菌,大腸桿菌,鴨瘟,禽流感等防治(詳見第八章疾病防治)。

3、夏季飼養管理技術

夏季高溫環境對肉鴨的生長極為不利,主要由於鴨無汗腺,通過表皮的蒸發只能散發有限的水分,隨著溫度的升高,雖通過呼氣蒸發水分散發的潛熱逐漸增多,但通過輻射、對流與傳導散發的熱量卻逐漸減少,致使總的散熱逐漸減少,致使鴨易發生急性熱應激、熱昏厥。高溫、高溼,會造成鴨呼氣蒸發散熱困難,將加重熱應激的發生,而且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因此夏季飼養管理技術重點是防止鴨舍溫度過高,尤其防止高溫、高溼帶來的嚴重後果。

(1)、抓好飼料營養供應,保證鴨吸收到正常生長所需的營養。

(2)、對飼料配方做必要的調整:鴨採食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用其他季節的飼料配方就難以滿足鴨的營養攝入。在修改時可考慮用脂肪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在滿足所有必須氨基酸的前提下,使蛋白質水平儘可能處於最低限。並採用一些抗熱應激的添加劑。

(3)、供給新鮮飼料:在高溫、高溼期間,飼料易黴變,在飼餵時應少量多次,保證每次均要吃完,而且這樣也可刺激鴨子多采食。

(4)、調整供料時間:避開高溫對採食的影響,延長早晚飼餵時間,讓鴨子白天多休息。

(5)、做好環境控制,防止熱應激。

Ÿ 減少太陽輻射對鴨的影響:建造高而寬闊的鴨舍,在開放鴨舍的水、陸運動場上應架設遮陰的涼棚。

Ÿ 加快鴨體熱的散發:保證鴨舍四周多敞開,使鴨舍具有“亭子效應”,不要讓鴨飲河、池中水,給鴨飲清潔自來水或冷水(井水或加冰塊的水)。

Ÿ 降低飼養密度,減少舍內鴨的生物熱:減少鴨數、增加鴨舍中水槽、料槽數量,可避免爭食、爭飲而造成的個體產熱量的上升。

Ÿ 保持鴨舍內乾燥,防止高溫、高溼帶來的惡果。

(6)、加強日常管理,保證鴨健康

Ÿ 變地面厚墊料飼養為網上飼養。

Ÿ 減少對鴨群的干擾。

Ÿ 保持水上運動場水質清潔乾淨,水面應較深,水上應搭涼棚。

Ÿ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減少蒼蠅、蚊蟲、有害微生物孳生對鴨的侵襲,造成抵抗力下降。

Ÿ 加強對鴨群的觀察,發現異常及時採取對策。

本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