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书楼书斋对联撷趣

书楼、书斋对联是对联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既有较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又有着积极的教育和现实意义。揭阳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风昌盛,历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名宦、学者,建设了不少书楼、书斋、私塾,有的还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这些书楼、书斋的对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文辞隽美、言简意赅,精妙警策,雅俗共赏,各具特色。有的抒发对先贤的景仰之情,鼓励后学者励志读书,有的抒发读书的心情,感悟,读书之道,有的描写书斋风景等等,此类对联很多还可作为励志、治学的格言和人生箴言,历久弥新,值得后人学习。

揭阳书楼书斋对联撷趣

潮州七贤之一的郭之奇,崇祯元年进士,累官至礼、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郭之奇的吹黎轩书斋联曰:“吹箫响彻三更月,黎火光燃万卷书。”联语借用“燃藜”故事指夜读或勤学。《刘向别传》记载:汉代刘向在黑夜里独坐诵书,来了一个神人,手持青藜杖,吹杖头出火照着他,教给他许多古书,“燃藜图”就是指这个勤学故事。此联用典贴切,对仗工整,写出了读书人勤奋读书的情景。

清代大藏书家丁日昌,是官拜一品的封疆大吏,洋务运动的实干家。他的藏书楼名曰“持静斋”,后来也称“百兰山馆”,在当时很有影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为丁日昌藏书楼题过一联:“西北揭阳岭,东南太平洋,此楼萃山海奇观,望远登高,顿生八表经营志;刺史韩昌黎,衙官赵天水,所学得圣贤宗旨,读书论世,莫负千秋尚友心。” 联语结合书楼的自然人文景观,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志壮怀广,贴切生动。

揭西县五经富镇是客家文化名镇,历来重视教育,人才辈出。该镇的云岭斋,世称“大书斋”,书斋取名云岭,就是岭在云中,云中有路,寄寓仕途进取之意,也是创建者的心愿和希望。并于雍正四年(1726)延请名师邱玖华任教,邱玖华是清朝客家名士,满腹经纶,后进京赴考中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据说当年云岭斋开学之日邱玖华撰一联:“今日开张,专卖尼山杂货;他年骏发,方知泗水价钱。”此联俗中有庄,通俗中别有一番深意。尼山、泗水在今山东、古称鲁国,孔子诞生地。邱玖华传播的正是儒家学说,为当地培养了不少人才。邱玖华还为云岭斋撰有一联:“地号蓝田,蓝里出青青又胜;斋名云岭,云中有路路还平。”五经富古时属蓝田都,联语巧用地名,一语双关,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云有路之意,寄寓对学生学业有成,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希望和祝愿。

五经富岐凤围书室三近轩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 三近即近知、近仁、近勇之意,出自《中庸》。三近轩大门联:“三峡江声流笔底,近水波浪照月华。”联语充满诗意,大气秀美。

揭西县棉湖镇的郭氏大楼,内有带湖书斋。曾在带湖书斋任教的邱玖华,为书斋撰书一门联:“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此联一直广为传颂,反映了郭氏子弟读书的勤奋精神,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普宁白坑乡人,清末贡生伍成章为白坑乡伍氏侯祖书斋撰联:“案上有何书,文慕金声诗李白;家中无它物,琴取蕉尾砚老坑。”此联巧妙地在联尾用诗人李白、名琴、老坑砚嵌入白坑地名,妙手天成,贴切自然,文采斐然,真乃撰联高手。伍成章还为半径乡慎徵居撰一联联:“慎在独居,莫如为善;徵从五典,只有读书。”联中的“慎独”出自《中庸》,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情操,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五典三坟”泛指古代典籍,联语虽短,但写出书斋的特点,读书人的道德情操和学识学养,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仙桥槎桥清道光年间进士杨朝宝旧居,“静远”二字及对联为其手书:“静读六经典籍,远观五岳山色。”楼名取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和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诗句,“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此联写出静远的特点,充满浓郁的书卷气。读书宜静,志当高远,很多书斋都喜用“静远”为名,如水美村静远书斋三副对联,皆以静远二字冠首,言近旨远:其一、静思先辈寻常语,远读人间未见书。其二、静气怀仁者,远神慕古人。其三、静听鹿鸣时九月,远看花放候三春。

磐东街道乔林乡明经书室塾联:“自今日传读书种子,愿尔曹为名教完人。”据悉此联为清道光年间当地名贤林济川为家塾所撰,寄寓了作者希望后辈努力读书,成为一代完人的愿望。乔林乡近圣居联:“近法汤文远稽尧舜,圣宗孔孟贤则颜曾。”既写出对先圣的景仰,也希望后人见贤思齐,效法先贤,学有所成。位于仙桥的近道居有一联,也与此联有相似之处:“近来尽得承先圣,道在斯文启后贤。”

揭阳炮台塘边石篆斋联:“石渠紫阁藏书处,篆迹青苔问字来。”“问字”即学生求教学问,典出《汉书》卷八十七下,《杨雄列传下》,汉杨雄校书天禄阁时,多识古文奇字,刘棻曾向杨雄问奇字,后来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或“问奇字”,联语典雅自然。塘边墨池轩联:“墨到浓时云作板,池当静处月为坡。”用斋名作冠首,贴切,自然、生动、易记,很多书斋名都用冠首对,这是这类对联的又一特点。

炮台桃山汲古学堂联:“汲泉寻碧玉,古巷肇乌衣。”据说此联是清代揭阳名儒谢錬(谢巢云)所撰。汲基本义指从井里打水,又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汲古谓钻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于井。古语云:“短绠不可以汲深泉”,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苦读。下联的“古巷肇乌衣”,点明了谢氏的郡望(乌衣,在今江苏省江宁东南),此联联语言简意赅,典雅含蓄,意蕴无穷。

位于揭阳榕城地豆街的书带草堂,原为郑氏子孙读书的书斋,书带草堂有一联:“书带香犹袭,草堂绿更浓。”书带草古称出自山东郑康成读书处,郑康成是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传说当年郑康成在康成书院讲学著述时,常到书院附近采集此草用于编竹简,捆书。书带草名字很有诗意,备受文人喜爱,也常见于江南园林,书带草堂的名字富有书香味、书卷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