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貨幣與數字貨幣的未來

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的重複。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上一篇文章《全球大蕭條下的比特幣未來》引起了比較多的熱議,大家激烈討論的點主要集中在兩個:一個是時間,另一個就是具體的形式。

無獨有偶,巴菲特現在持有的現金已經達到1220億美元,超過了其股票市值的1/2了。歷史上出現這個數據的時候,一般都是大崩盤前夕。當然了,市場本身是失真的,也就是說,市場永遠會比人們想象的要遲鈍。意味著往往真正到市場要反應的時候會滯後,這也是為什麼當市場越過最高點的時候,人們往往都無法察覺。

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就是巴菲特指數,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爆破的時候,該指標達到了145%,而在08年次貸危機之前,該指標為135%。今天,我們突然發現,該指標已經達到了140%。大家還記得那句巴菲特名言嗎?

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昨天又爆出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新聞,就是CNBC、《華爾街日報》等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軟銀接管共享辦公創業公司 WeWork(現已更名為 The We Company)的談判,已經臨近尾聲,軟銀計劃在 WeWork 身上再投資 40 到 50 億美元,最終控股80%。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這就變成了軟銀前後花了150億,買了一個估值不到80億美元的公司的80%的股份。這不是一個笑話嗎?最真實的是有錢人也被剪了羊毛。願景基金的背後是誰?是沙特主權基金。地球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被割了韭菜,這才是一個笑話。

我們永遠都要記住,這個世界是遞進式的,也是割裂的。中產階級在拼命的保住自己在社會中間層的價值與席位,底層人民在苦苦煎熬,而富有的人群只是在怒斥為什麼今天的服務比不上昨天的態度好。

當最富有的群體也被剪羊毛的時候,意味著這一輪社會財富遊戲擊鼓傳花已經快要嘎然而止了。

這一輪社會財富遊戲擊鼓傳花已經快要嘎然而止了。

今天我們看香港,這是一個孤例嗎?在世界範圍內我們幾乎每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看到各地的暴亂事件甚至火併正在增加。從亞洲到歐洲,從中東到南美,無處不在發生。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暴力示威已經進入第4天。示威者不僅發起了堵塞道路、佔領機場的行動,還在街頭大肆縱火,塗汙西班牙國旗,他們甚至宣稱要“把加泰羅尼亞變成第二個香港”。英國BBC直接使用了“暴徒”的表述。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印巴在克什米爾開火,導致至少10人死亡,這也是今年印巴交火中,傷亡最慘重的其中一起事件。週日美軍從敘利亞撤軍到伊拉克,迎接他們的是憤怒的平民百姓扔的爛土豆。就在特朗普總統本月早些時候宣佈從敘利亞北部地區突然撤軍的幾天後,土耳其軍隊和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武裝人員對庫爾德武裝發動了進攻。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誠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述,喪鐘將在2020年敲響。不久的將來,暴亂將出現於美國內部。

今天我想講的話題其實是貨幣。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使得貨幣具有了交換價值?最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是人類辛勤的勞動。因為凝結了時間、人力成本所以具備了價值尺度。但是哈耶克並不這樣認為。

哈耶克早年研究貨幣和經濟週期理論。他認為貨幣僅僅是流通手段和計算單位,對於經濟體系的運行沒有影響,但要保持貨幣的這種性質,必須使貨幣流通總量不變。他以此來反對調節通貨以穩定經濟的政策主張。他還認為,資本主義經濟本身有一種自行趨於穩定的機能。

造成經濟蕭條的原因是投資過度,貨幣供給不足,但只要聽其自然,經濟蕭條所引起的物價下跌就會改變儲蓄率下降的趨勢,從而貨幣供給不足的狀況就會扭轉,經濟也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復甦。由此斷言,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是多餘的,甚至是有弊無利的。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也就是說,哈耶克的核心觀點是貨幣中性論。貨幣的增加與減少不影響經濟的發展。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另一位經濟著名人士,叫坎蒂隆。坎蒂隆是第一個認識到貨幣量增加會導致不同商品和要素價格漲幅程度不一致的經濟學家。他進而認為貨幣量的變化對實體經濟的不同影響取決於貨幣介入經濟的方式, 以及誰是新增貨幣的持有者。這被後人稱為坎蒂隆效應。

坎蒂隆站在了哈耶克完全的對立面,堅持貨幣非中性理論。

貨幣的發行將伴隨一個再分配的過程。先得到貨幣的人將推動社會產品價格上漲,而後得到貨幣甚至無法得到貨幣的人將承擔通脹的惡果。也就是說:貨幣增發,將導致貧富差距加大或市場失衡。

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清楚的看到,貨幣通脹在中國與美國引發了不同的效應。中國是從08年開始大規模的進入了房地產與基礎設施建設,這就好像將增發的貨幣都放進了一個巨大的蓄水池裡。有效的控制了貨幣的流動。

當然了,任何財富再分配都會有先來後到的問題,有人先富裕是正常的。房地產與基礎設施建設是流動性相對較差的投資品,很好的幫助人民幣做好了對沖即將到來的大蕭條的風險。

而美國則不同,股市與債市承擔了美元貨幣通脹蓄水池的工作。對應的結果就是窮人無法享受貨幣增長的福利,中產階級承擔了08年次貸危機的惡果,富人階級享受了貨幣增長的實際好處與社會進步的幻覺。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在過去百年裡,資本主義國家深受影響的經濟學家莫過於凱恩斯。凱恩斯主張貨幣非中性。認為政府應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以抵銷短期經濟循環對於人民就業及所得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凱恩斯的理論是在1930年代提出,當時為大蕭條時期,不僅有長期與大量失業問題,也有通貨緊縮的問題,因此貨幣政策已無法刺激經濟復甦,凱恩斯因此認為要以擴大政府支出的財政政策來解決經濟大蕭條。但是凱恩斯的政策同時也會造成政府預算赤字,因此也成了質疑與爭議的焦點。

凱恩斯認為,為了降低嚴重的失業問題,財政赤字是可以容忍的,等到經濟復甦了,生產、就業及所得自然會增加,也將增加政府的稅收,屆時財政赤字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凱恩斯認為人民會因為經濟蕭條及失業而受苦,這是必然的,所以才有了凱恩斯的名言:長期來看,大家都死了。

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也就是上一輪康波週期的大蕭條週期美國因為凱恩斯主義爆發了嚴重的滯漲危機。大家開始重新審視貨幣政策。這個時候,現代貨幣理論之父弗裡德曼站上了歷史舞臺。

弗裡德曼認為貨幣中性,但長期非中性。因為根據費雪提出當貨幣量增加時,人們會產生實際收入增加、需求擴張的”貨幣幻覺“,之後影響市場的擴張與收縮,最後產生經濟週期的波動。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貨幣幻覺的核心是人性。也就是說貨幣本身並無好壞對錯之分,但是控制貨幣的人”起心動念“產生了蝴蝶效應,最後變成一場又一場巨大的社會循環。弗裡德曼證明,在很短一個時期,過量的貨幣供應會矇蔽人們的雙眼,製造出一個經濟繁榮的幻覺,但市場很快就會甦醒過來進行調整,經濟產出並未增加,只會帶來更高的物價。

20世紀60年代,弗裡德曼說了那句名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政府花掉一美元,這一美元肯定來自於私有經濟中的產出者和勞動者,不存在所謂的把高產能彼得的一美元交給低產能保羅所帶來的神奇“乘數效應”。

他表達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觀點:貨幣是一種資產,更重要的是,貨幣具有交易功能。

原來大家都覺得貨幣只是特殊商品,是一般等價物。但是如果貨幣是一種具有交易功能的資產,那麼無論是黃金、白銀還是青銅、貝殼,紙鈔還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都可以成為貨幣。這短短的一句話已經把貨幣的靈魂給表達了出來。

弗裡德曼幾乎已經無限的接近於貨幣的本質了,而最終捅穿這薄紗布的人是張五常教授。

張五常教授認為貨幣首先要有交易功能,是因為商品交換中存在交易費用。貨幣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但同樣的,也就意味著發行或操控貨幣的人會有很大的權力,權力可以被濫用。因為貨幣作為交易介質,節省交易費用可以帶來巨大的利益,所以才會出現欺騙的行為。進一步講,在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後,以美元為首的貨幣都是無錨定物的信用貨幣。

在信用貨幣的制度下,操控貨幣的權力往往被誤用,而央行或聯儲的政策將會帶來巨大的信息利差,也就是預先知道貨幣政策將可能獲得更多貨幣。

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信用貨幣或者債券的發行,在整個社會中,信用貨幣即使有諸多的不便以及缺陷但依然被人為的大範圍使用。這進一步引申出了貨幣的本質。

從價格理論看貨幣的出發點是這樣的: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任何的交易費用,物品換物品的市場也就沒有任何的套利空間,貨幣就不會出現。在這樣的社會中,每個成員都會按著物品換物品的相對價格及比較優勢定理的指引來專業產出,然後貿易交換。那麼小到個體對個體,中到組織機構對組織機構,大到國家對國家都不需要貨幣作為交易媒介。

實際情況是貨幣的存在是因為社會有交易成本。因為交易成本的存在而出現的貨幣就是一個計算單位,協助交易的計算與財富累積的計算。但是貨幣除了交易介質的計算單位之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本質:

貨幣即合約。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是的,無論是紙鈔還是支票還是債券,本質上都是合約。美鈔印有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港鈔上印上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都是用於合約的表述。人民幣則不太一樣,上面印有中國人民銀行,這就是合約式的保證。因為紙幣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存在了,就是錢莊與票號的關係。所以這個傳統被保留了下來。

所以貨幣到底是金銀,還是紙幣,還是比特幣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作為一種交易的契約憑證,能否解決流動性問題,能否起到媒介作用,能否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最低的合約便是最好的貨幣。

那麼如何可以做到交易成本最低呢?就是要貨幣價值穩定,只有當貨幣的價值相對穩定的時候,交易雙方才願意讓貨幣成為價值交換的中間介質。

在1970年以前,貨幣中性與否其實並不重要。因為貨幣因產品或者金屬屬性無法任意擴張。也就是說貨幣可以保持相對穩定而不爆發債務危機。而自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無錨定的信用貨幣系統中,貨幣是否中性就變得極為重要。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有意思的是弗裡德曼早在1999年就發表過一段穿越時代的言論:目前還缺一樣東西,但不久就會被研發出來,那就是可靠的電子現金。在這種模式中,可以通過A到B的資金轉移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但AB兩者之前相互並不知道彼此的身份。有了這種方法,我可以拿著20美元的賬單並交到你手上,但卻查不到這份賬單的記錄來源。你也可能並不知道我的身份。這類事物即將出現在互聯網中。

到這一步,讓我們重新思考一萬年以來人類文明的發展,從一萬年前古巴比倫帝國、古埃及文明開始對黃金的崇拜,從而將黃金鑄造成各類飾品以及裝飾物來儲存價值。黃金是人類世界既有價值存儲屬性又是金融屬性最強的商品,是對抗信用貨幣濫發的描定工具。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到數千年以前就開始的白銀作為古代各個帝國文明發展經濟的操作核心。白銀既有價值存儲屬性也有金融屬性同時具備工業屬性,金融屬性讓其價格基本跟隨黃金。同時,作為工業品種,銀價與庫存的高低也息息相關——庫存高,銀價低;庫存低,銀價高。

再到人類歷史上出現了最早的合金——青銅,從而開啟了人類的銅幣時代。青銅鑄造性好,耐磨且化學性質穩定。從而在古代就一直具備穩定的金融屬性以及目前為止人類世界最廣泛的應用場景。

最後到兩百年前中國出現了現代貨幣的雛形——票號,以及現代社會從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崩塌以後出現的無錨定貨幣,也就是信用貨幣。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人類歷史真正意義上只出現了四種貨幣型態:價值存儲型貨幣、操作系統型貨幣、應用系統型貨幣、穩定價值型貨幣。

在過去整個互聯網崛起的三十年中,實際上我們也看到了這四種非貨幣型態的漸進。從萬維網開始的全球網絡數據庫,到微軟、蘋果以及Linux等的操作系統,再到安卓、IOS的應用系統,直到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支付出現的錨定人民幣的穩定數字支付型態。

回到區塊鏈中,數字貨幣比貨幣更有價值的地方恰恰在於其交易成本極低,而且非常穩定,可通過機器網絡形成信任關係。而智能合約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智能合約擊中了數字經濟的靈魂。數字貨幣即智能合約。在這裡讓我們重新整理一下數字貨幣的思路,到底什麼才是數字貨幣?在這裡我給出一個完整的定義:

數字貨幣是一種具備交易功能的可執行智能合約的交易成本極低的數據資產。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重新審視去年10月16日的一條新聞:價值1.9億美元的比特幣大額轉賬礦工費用僅為0.1美元。會得到非常肯定的答案: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實際上並不是用於常規支付,而是用於大額價值存儲、轉賬的數據資產。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同理,當我們重新觀察以太坊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以太坊作為操作系統最大的價值也不是用於常規支付,而是作為不同的協議標準價值存儲、轉賬,開發、實行協議標準相關的智能合約而存在的數據資產。

當我們看到穩定幣的時候,我們恰恰看到了諸如美元超發,QE量化寬鬆的場景,也就是USDT不斷的在各個公鏈上超發貨幣的形式。

但我並不認為USDT超發會影響數字貨幣價格下跌,因為人類世界的信用貨幣是一個存量市場,超發的貨幣帶來的是存量競爭,最終的結果必然就是財富再分配,而往往離貨幣越近的人受益越大。也就形成了全球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而數字貨幣是一個人口紅利增量市場,剛剛開始,還遠沒有走到存量競爭的地步。

超發的穩定幣只會加速人類世界存量的信用貨幣向機器網絡數字貨幣轉換。

很多人在尋找區塊鏈3.0,其實只要看懂人類的貨幣歷史,就能輕易的想明白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2013年的大牛市核心要確立的是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也就是價值儲值型貨幣的地位。但是直到2017年出現了大量的分叉幣不斷的產生及消亡,數字黃金的地位才被逐步確立。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2017年的大牛市要確立的是以太坊作為數字白銀,也就是操作系統型貨幣的地位。由於以太坊整體升級到2021年才結束,所以也就變現的延長了確認的時間,從而出現了許多的競爭者。

2017年到2018年正在確立的是穩定幣的地位,誠如我一年前文章所述,未來只有兩種穩定幣存在,一種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穩定幣,可能是USDT;另一種是由大型國家中央政府做背書的數字貨幣,只有中國具備條件,也就是將出現的CBDC。

即將到來的牛市必然是伴隨著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走向人類貨幣存量市場,以太坊作為操作系統被正式確認,兩種穩定幣同時並存確立而出現。

而即將到來的牛市核心必然是應用系統型貨幣的崛起與確定,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3.0。

在過往很多的文章中,我都鮮明的提到了一個觀點:現在是區塊鏈的1995年,我們離泡沫大爆破還有接近5年的時間。過去的兩輪數字貨幣大牛市實際上放到更長的時間週期中去觀察,都遠不及本輪即將到來的大牛市漲幅劇烈,無論是量能還是速率還是深度。

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當本輪即將到來的由應用系統型貨幣開啟的數字貨幣大牛市帶來巨大泡沫的時候,區塊鏈世界的四種基礎設施貨幣將被完全的確定下來。

這也正是海伯利安HYN重要的原因:一切基於定位的區塊鏈服務與數據應用都將需要應用系統支持。

而2024年開啟的,將是複合型應用生態的元年。無論是公鏈還是Dapp,藉助區塊鏈的四種基礎設施貨幣,逐步開啟區塊鏈大範圍應用落地。到2029年,本輪康波週期大蕭條結束的時候,下一輪康波週期的核心,區塊鏈將聯合AI人工智能與IOT物聯網,開啟智能數字資產的大時代。

千萬不要倒在人類向數字資產轉變的巨大浪潮前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