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解決就業問題?尚福林常委提到了國慶遊行中的快遞小哥


咋解決就業問題?尚福林常委提到了國慶遊行中的快遞小哥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群眾遊行隊伍中,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快遞小哥方陣讓人眼前一亮。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總量有望超過600億件,我國快遞業務總量年均增速高達41.5%。

新需求激發新產業,新產業既引領新經濟,也成就了希望通過努力過上好日子的人。當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談到快遞小哥時,是在為解決當前我國就業問題尋求答案——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從就業的供給和需求兩端共同發力。

“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在尚福林看來,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我國連續6年保持了每年增加1300萬人以上的就業規模,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時,更明確地將穩就業作為“六穩”工作之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把就業優先政策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並列為宏觀政策。各級政府前瞻性地出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促進就業政策措施。

從統計數據和調研情況看,當前就業形勢總體是穩定的。今年1-8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984萬人,已經完成全年計劃的89.5%。

尚福林提出,現階段情況看,就業形勢比較穩定,實現新增就業總體目標的壓力不大;從長期看,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影響國內經濟的因素和困難挑戰增多,就業壓力還將持續加大,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在尚福林看來,解決就業問題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類重點群體。

1

一是高校畢業生。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為834萬人,創歷史新高。這是新增就業的最大群體,也是最具精力和活力的群體。年輕人是未來經濟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就業問題關乎經濟發展和社會問題。而從調研情況看,一些地方大學學科重複建設,專業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畢業生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反映比較突出。“比如這次在某省調研,一所大學2018年的應屆畢業生3645人,真正協議就業的只有300人,只佔全部畢業生的10%,其餘畢業生,絕大多數是靈活就業。”尚福林表示。

2

二是下崗再就業人員。特別是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崗和需要安置的人數增加,其中又以“40”“50”人員居多,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安置難度比較大。

3

三是農民工及返鄉創業群體。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轉移勞動力數量逐年遞增,加上產業結構調整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潛在影響,返鄉就業、創業人數預計會有所增加,勞動力流動性增強。同時,這類群體也是靈活就業的主要人群,他們面臨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問題比較突出。

此外,退役軍人和女性也是穩就業的重點群體。

就業問題事關全局,牽一髮而動全身,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從就業的供給和需求兩端共同發力:一方面要做強經濟,發揮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創造更多的崗位需求;另一方面增強勞動者的技能和競爭力,提高勞動力供給質量。同時,加強政策引導,強化配套保障體系建設,破解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在就業需求端上,核心是大力發展經濟,深化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一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傳統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升級改造,增強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二是正確看待產業轉移調整過程中帶來的現有崗位變動,積極配合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區域戰略實施,在區域協調發展中有序引導產業轉移,創造就業崗位,化解就業矛盾;三是鼓勵發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探索拓展就業新模式;四是繼續發揮民營、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作用,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在就業供給端上,關鍵要抓好重點人群的就業問題,用好用足現有已經出臺的就業政策,有針對性地研究重點群體的政策保障體系:一是大力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與人才培養體系。發展現代化高質量、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技工教育,抓緊補齊技術人才短板。健全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的機制,打破職業技能等級與學歷教育之間互認互通的政策屏障。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置、區域佈局,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二是完善穩崗轉崗政策,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後再培訓、再就業力度,做好就業幫扶和託底安置。三是探索建立平臺經濟新業態下的符合靈活就業特點的勞動保護、社會保障體系。四是發揮金融槓桿的撬動作用,加大對於大學生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等各類就業群體的金融支持。加大創業擔保、助學貸款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探索有針對性的特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建立政府出資的擔保基金和風險分擔機制。

“在政府服務方面,建議各級政府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政策,做好就業情況監測預警、信息資源共享等公共服務。在此基礎上,對好的政策和創新模式及時總結經驗,評估效果,進一步發揮政策激勵引導作用,加大政策供給。對於執行過程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精準應對”。尚福林這樣說。


記者:崔呂萍 李元麗

審核:周佳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