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些地方,曾住著毛主席說過"中國近代史上萬萬不可忘記的人"

在重慶北碚,“盧作孚”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是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亦是民生公司創始人、中國航運業先驅,被譽為“中國船王”、“北碚之父”。他青年時提出教育救國併為之奮鬥,自學成材後創建學校、圖書館、博物館,普及文化和教育,並以北碚為基地,從事鄉村建設的理論探索和社會實踐。可以說北碚處處有他的身影,這些建築在歷史風雨的洗禮中毫不褪色,它們傲然屹立向世界展示華人不屈的中國魂。

“教育救國——紅樓”

重慶這些地方,曾住著毛主席說過

在北碚嘉陵江畔火焰山山坡上屹立著一幢通體紅色的老樓,紅牆黛瓦,飛簷翹角,這便是紅樓。紅樓是盧作孚、張博和先生為創辦兼善中學所建,屬於北碚圖書館。

重慶這些地方,曾住著毛主席說過

1945年秋和1949年10月,時任北碚圖書館館長的張從吾兩次前往成都,收購了大量古籍、地方誌和叢書等,充實了圖書館的文史館藏。

重慶這些地方,曾住著毛主席說過

紅樓珍藏有古籍30餘萬冊,包括大量抗戰歷史文獻以及解放前的歷史文獻,數量佔重慶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為全國同類圖書館少有。2013年5月,紅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盧作孚先生“教育救國”的代表建築之一,紅樓秉承了老先生沉著淡然的良好品性。它將自己耀眼的紅隱匿在山林深處,雖內藏“寶典”卻從不張揚,它時刻牢記著自己“強國興邦”的歷史重任,以文學的力量滋養著世世代代。

“實業救國——峽防局”

峽防局,也稱為盧作孚紀念館,位於文星灣隧道上的小山崗,正對著小三峽峽口。原址是具有300多年曆史的文昌宮,它既是北碚三宮八廟中的唯一倖存者,也是北碚城區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古建築。

重慶這些地方,曾住著毛主席說過

教育救國屢遭挫折之後,盧作孚意識到對於當時的國家情況來說,只有發展實業才能真正救國。教民國十四年(1925年)秋,他棄學從商,奔回合川,籌辦民生實業公司,設想以辦輪船航運業為基礎,兼辦其它實業,把實業與教育結合起來,促進社會改革,以達到振興中華的目的。

重慶這些地方,曾住著毛主席說過

1927年盧作孚出任江巴璧合四縣特組峽防團務局局長,負責剿滅周邊匪患,並再次進行了鄉村建設實驗,當時就是在峽防局辦公。這座建築由3個大殿和2側耳房以及吊腳樓組成,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2012年修繕完畢後的峽防局整體建築煥然一新、錯落別緻、莊重美觀。

“生活簡樸——清涼亭”

重慶這些地方,曾住著毛主席說過

盧老先生生活簡樸,不喜打扮,常年布衣加身,有一次他的四川老鄉、國民黨元老之一的張群和他開玩笑說:“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雖居高位,卻只領工資,從未領取過分文紅利,全家老少一直靠他的一份工資生活。擔任北碚峽防局長後,他一心撲在北碚的開發建設上,自家連住房都沒有一間。1934年正月初三,盧作孚的老母60歲壽辰之時,親朋好友和北碚各界人士集資為盧母修建一幢別墅。盧作孚認為接受禮金為私人建房不妥,與母親商量後將這筆錢作為公用。他們改在北碚公園內建造一棟亭閣,供人觀瞻休息使用。

清涼亭由此誕生,最初為此亭取名時大家商議定名“慈壽閣”,後被盧作孚改名“清涼亭”,一直沿襲至今。

“民族英雄——作孚園”

在紅樓旁邊的作孚園裡,盧老先生的石雕像安然地靜坐在公園中心,他面目和藹卻眼神堅定,英挺的身姿配合著昂揚的頭,彷彿在告訴我們“永不屈服”。1952年1月初,離京返渝時,正值“五反”運動高潮,他被指為“不法資本家”無情鬥爭,他不甘受辱,遂於1952年2月8日在重慶服用大量安眠藥後辭世,終年59歲。

為了追思盧作孚先生,北碚人民於1989年4月在北碚公園火焰山頂建成了“作孚園”,園中設有各種盧作孚的碑文、浮雕。伸手觸摸這些文字和圖案,就好像與那個時空的盧先生通了靈,以上帝視角看到了國家的興衰和千千萬萬像先生一樣頑強奮鬥的人民。

重慶這些地方,曾住著毛主席說過

除了作孚園,人們還為他打造了一尊青銅雕像“盧作孚像”。雕像採用青銅整體精密鑄造,是目前合川最大的青銅像。盧作孚雕像高達5.9米,象徵著盧老先生走過的波瀾壯闊的59個春秋。還有四大浮雕,分別從“創辦民生、激盪川江、抗日救亡、實業報國”等方面集中體現了一代船王傳奇的一生,謳歌了他“創業、愛國、奉獻”的奮鬥精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