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些地方,曾住着毛主席说过"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

在重庆北碚,“卢作孚”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亦是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他青年时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材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并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可以说北碚处处有他的身影,这些建筑在历史风雨的洗礼中毫不褪色,它们傲然屹立向世界展示华人不屈的中国魂。

“教育救国——红楼”

重庆这些地方,曾住着毛主席说过

在北碚嘉陵江畔火焰山山坡上屹立着一幢通体红色的老楼,红墙黛瓦,飞檐翘角,这便是红楼。红楼是卢作孚、张博和先生为创办兼善中学所建,属于北碚图书馆。

重庆这些地方,曾住着毛主席说过

1945年秋和1949年10月,时任北碚图书馆馆长的张从吾两次前往成都,收购了大量古籍、地方志和丛书等,充实了图书馆的文史馆藏。

重庆这些地方,曾住着毛主席说过

红楼珍藏有古籍30余万册,包括大量抗战历史文献以及解放前的历史文献,数量占重庆全市三分之一左右,为全国同类图书馆少有。2013年5月,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卢作孚先生“教育救国”的代表建筑之一,红楼秉承了老先生沉着淡然的良好品性。它将自己耀眼的红隐匿在山林深处,虽内藏“宝典”却从不张扬,它时刻牢记着自己“强国兴邦”的历史重任,以文学的力量滋养着世世代代。

“实业救国——峡防局”

峡防局,也称为卢作孚纪念馆,位于文星湾隧道上的小山岗,正对着小三峡峡口。原址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文昌宫,它既是北碚三宫八庙中的唯一幸存者,也是北碚城区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

重庆这些地方,曾住着毛主席说过

教育救国屡遭挫折之后,卢作孚意识到对于当时的国家情况来说,只有发展实业才能真正救国。教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他弃学从商,奔回合川,筹办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以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

重庆这些地方,曾住着毛主席说过

1927年卢作孚出任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负责剿灭周边匪患,并再次进行了乡村建设实验,当时就是在峡防局办公。这座建筑由3个大殿和2侧耳房以及吊脚楼组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2012年修缮完毕后的峡防局整体建筑焕然一新、错落别致、庄重美观。

“生活简朴——清凉亭”

重庆这些地方,曾住着毛主席说过

卢老先生生活简朴,不喜打扮,常年布衣加身,有一次他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张群和他开玩笑说:“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虽居高位,却只领工资,从未领取过分文红利,全家老少一直靠他的一份工资生活。担任北碚峡防局长后,他一心扑在北碚的开发建设上,自家连住房都没有一间。1934年正月初三,卢作孚的老母60岁寿辰之时,亲朋好友和北碚各界人士集资为卢母修建一幢别墅。卢作孚认为接受礼金为私人建房不妥,与母亲商量后将这笔钱作为公用。他们改在北碚公园内建造一栋亭阁,供人观瞻休息使用。

清凉亭由此诞生,最初为此亭取名时大家商议定名“慈寿阁”,后被卢作孚改名“清凉亭”,一直沿袭至今。

“民族英雄——作孚园”

在红楼旁边的作孚园里,卢老先生的石雕像安然地静坐在公园中心,他面目和蔼却眼神坚定,英挺的身姿配合着昂扬的头,仿佛在告诉我们“永不屈服”。1952年1月初,离京返渝时,正值“五反”运动高潮,他被指为“不法资本家”无情斗争,他不甘受辱,遂于1952年2月8日在重庆服用大量安眠药后辞世,终年59岁。

为了追思卢作孚先生,北碚人民于1989年4月在北碚公园火焰山顶建成了“作孚园”,园中设有各种卢作孚的碑文、浮雕。伸手触摸这些文字和图案,就好像与那个时空的卢先生通了灵,以上帝视角看到了国家的兴衰和千千万万像先生一样顽强奋斗的人民。

重庆这些地方,曾住着毛主席说过

除了作孚园,人们还为他打造了一尊青铜雕像“卢作孚像”。雕像采用青铜整体精密铸造,是目前合川最大的青铜像。卢作孚雕像高达5.9米,象征着卢老先生走过的波澜壮阔的59个春秋。还有四大浮雕,分别从“创办民生、激荡川江、抗日救亡、实业报国”等方面集中体现了一代船王传奇的一生,讴歌了他“创业、爱国、奉献”的奋斗精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