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生態小百科——福壽瓜(佛手瓜)

福壽瓜,即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壽瓜、拳頭瓜、洋絲瓜等,為葫蘆科佛手瓜屬多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具有營養豐富、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產量高等特性。福壽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營養價值較高,既可做菜,又能當水果生吃。加上瓜形如兩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深受人們喜愛。

壹壹生態小百科——福壽瓜(佛手瓜)

【別稱】合手瓜、合掌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葫蘆目

【科】葫蘆科

【族】佛手瓜族

【屬】佛手瓜屬

【種植地域】土壤環境條件佛手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在薪土、壤土、沙壤土上均可生長,但以物理結構良好、肥沃疏鬆、透水透氣性良好的沙壤土為宜。

壹壹生態小百科——福壽瓜(佛手瓜)

【形態特徵】具塊狀根的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莖攀援或人工架生,有稜溝。葉柄纖細,無毛,長5-15釐米;葉片膜質,近圓形,中間的裂片較大,側面的較小,先端漸尖,邊緣有小細齒,基部心形,彎缺較深,近圓形,深1-3釐米,寬1-2釐米;上面深綠色,稍粗糙,背面淡綠色,有短柔毛,以脈上較密。卷鬚粗壯,有稜溝,無毛,3-5歧。雌雄同株。雄花10-30朵生於8-30釐米長的總花梗上部成總狀花序,花序軸稍粗壯,無毛,花梗長1-6毫米;花萼筒短,裂片展開,近無毛,長5-7毫米,寬1-1.5毫米;花冠輻狀,寬12-17毫米,分裂到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5脈;雄蕊3,花絲合生,花葯分離,藥室折曲。雌花單生,花梗長1-1.5釐米;花冠與花萼同雄花;子房倒卵形,具5稜,有疏毛,1室,具1枚下垂生的胚珠,花柱長2-3毫米,柱頭寬2毫米。果實淡綠色,倒卵形,有稀疏短硬毛,長8-12釐米,徑6-8釐米,上部有5條縱溝,具1枚種子。種子大型,長達10釐米,寬7釐米,卵形,壓扁狀。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壹壹生態小百科——福壽瓜(佛手瓜)

【生長習性】1)產地環境條件溫度。佛手瓜喜溫不耐寒,但月平均在28℃以上的地方較難越夏;凡是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夏季各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早霜來得晚的地區種植時,產量比較高,且可能有塊根發生。 種子發芽最低溫度是12℃,適溫18-25℃。幼苗期的生長適溫為20-30℃,,高於30℃生長受到抑制,但能忍受短期400C高溫。結瓜期要求的溫度較低,適溫15-20℃,低於15℃和高於25℃,授粉和瓜的發育受到影響。低於5℃植株將會受到凍害而死亡。光照。佛手瓜為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在長日照下不會開花結瓜,這是在我國北方種植時一定要到秋後才能開花結果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當開始進人旺盛結瓜時,早霜很快到來,所以產量受到了嚴格限制。佛手瓜屬於中光性作物,比較耐陰。喜歡中等強度的光照,強光對植株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溼度。佛手瓜喜歡較高的空氣溼度。空氣乾燥地區生長勢衰弱,所以,一般在南方、北方的沿海地區生長較好,而在中原和西北的一些乾燥地區生長較差。炎熱季節採取小水勤澆,增加土壤和空氣的溼度,則有利於植株安全越夏和生長。土壤環境條件佛手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在薪土、壤土、沙壤土上均可生長,但以物理結構良好、肥沃疏鬆、透水透氣性良好的沙壤土為宜。 佛手瓜適宜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長,適宜的pH為5.8一6.8,但在5.5-7.6的範圍內也能適應。在鹽鹼地上栽培時,只要採取防鹼措施,多施有機肥,也能獲得高產。

壹壹生態小百科——福壽瓜(佛手瓜)

【地理分佈】原產南美洲,19 世紀已傳入我國南方。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等地有栽培或逸為野生。果實作蔬菜。

壹壹生態小百科——福壽瓜(佛手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