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作为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首泾河龙王?

etleon


谈到魏征,他的直言进谏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李世民口中可以知得失的一面明镜,足见他的优秀。

魏征直言进谏的性格,之所以在当时被待见,也与唐太宗的开明息息相关,要是遇上不太开明的君主,或许就不是这般好命

魏征仅作为唐太宗身边一名凡人大臣,他为何可以斩泾河龙王?

要说他泾河斩龙王,绝大多数人万万不敢相信,龙王也仅仅作为神话故事中的传说形象,难道魏征是天神下凡或者背后有神灵撑腰?

关于魏征是否真的斩首龙王,看来完故事你也就能明白其中缘由了。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泾河龙王为数众多的手下之一,一名巡水的夜叉,无意间听到了樵夫和渔夫的对话,樵夫首先开口:“老兄,看你看每天打鱼,如此轻松,为什么别人劳累奔波却收获不多呢?”

渔夫答道:“实不相瞒,长安城里面有一位卖卦的先生,根据他每天所说的地点,去到那里下网必定会有所收获,当然作为回报,我每天也会给他一条金色鲤鱼。”

这段对话也是被当时的泾河龙王手下听了去,吓得赶紧回去汇报。当水夜叉把这件事告诉龙王之后,泾河龙王当时就怒气冲冲,要是继续被这个算卦先生和渔夫祸害,过不了多久,那他手下的鱼族,岂不是很快被祸祸完了?

本想立马冲出水面算账的龙王,最终还是听了身边虾兵蟹将的意见,变成了一名风度翩翩的秀才,身穿一袭白衣,慢悠悠的去找那位算卦先生。

关于算卦先生的名字,龙王一打听就知道了,毕竟在那一带相当出名,这名叫袁守诚的算卦先生,是大名鼎鼎袁天罡的叔叔。

龙王见到他,并没有直接兴师问罪,反而问了下他明天的天气状况,只见袁守诚.不慌不慢的答道:“明天必定有雨”,并且还详细的介绍了从起云到最终雨停的具体时辰,就连降雨量也都预测了。

这次算卦的费用黄金50两,两人约定明天见分晓,成则付钱答谢,败则拆摊走人。龙王心想这次绝对赢定了。

龙王回宫没多久,就收到了玉帝派人送来的圣旨,天河龙王连忙打开就看,这一看,着实让他心惊肉跳,上面的描述居然和那个算卦先生袁守诚所说的不差分毫。

并不是龙王不想支付那50两黄金,黄金给了可以,但这人要是继续泄露捕鱼天机,那这样势必会危害到龙宫安危。龙王也不肯就此善罢甘休,当即龙王手下的军师,就给龙王出谋划策,听了龙王满心欢喜。

大雨如期而至,各个时辰节点都丝毫不差,但就是降雨量少了,恰好此时龙王也兴高采烈的找袁守诚兴师问罪。

本以为袁守诚会就此罢手,哪里想到龙王把这卦摊还没有拆一半,袁守诚就告诉他,你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天条,即使你拆了我的卦摊,你也一定会遭到天谴,行刑的人,名叫魏征。

龙王急忙打听魏征是何人?

原来他是李世民手下一名耿直的臣子,龙王要想活命,就必须找李世民求情,龙王不得不照做,本来李世民答应的好好的,但是却没有想到,紧要关头魏征睡着了,就在梦里面按着时辰斩了龙王。

故事就此告一段落,关于这个故事的由来,也可能是由于魏征直言劝谏的性格,被《西游记》作者以此为故事原型进行创作。

神话故事结合历史人物,更加让人容易信服,曹官魏征是虚拟形象,但是李世民与魏征,这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形象。


大国布衣


历史上的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前一名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曾被李世民喻为自己明得失,识对错的镜子。魏征很优秀,可他也就是大唐的一名凡人臣子罢了。但在《西游记》中,魏征却可以梦斩位列仙班的泾河龙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可是一场大阴谋呀,主要和南海的观音菩萨,以及天庭的玉帝有关。

当时,泾河龙王手下的一名巡水夜叉,偶然间听到了樵夫李定和渔夫张稍的谈话。张稍说长安城里的西门街上,有一位卖卦先生。他每天送这位先生一条金色鲤鱼,而先生则会告诉他,到哪里下渔网必是百下百得。

夜叉一听大惊,一路狂奔,汇报给了泾河龙王。龙王大怒,这个打鱼法,那我的水族岂不是都要被打尽了。泾河龙王抄起宝剑,就要入长安城去杀了那个算卦的。旁边的龙子龙孙、虾臣蟹士赶紧劝,大王不可呀。这一去,必定云从雨助,惊了长安百姓,上天会见责的。龙王一听有理,就变成了一名白衣秀士,去找算卦先生。

原来,这名算卦先生名叫袁守诚,乃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龙王见到了袁守诚,问天气阴晴之事。袁守诚说,明天必有雨,并将布云、发雷、下雨、雨停的时辰,以及雨量统统告诉了龙王。龙王与袁守诚约定,如果算的准,付谢金五十两,否则,就拆了袁守诚的卦摊。

泾河龙王本就是司雨之神,觉得这次自己赢定了。可是让龙王没想到的是,刚回到泾河龙宫,就有一名金衣力士来传玉帝旨意,让泾河龙王第二天布雨,时辰和雨量,竟然和袁守诚所说,无半点偏差。

龙王郁闷了,这可怎么办,难道就救不了我的水族了。这时候,鲥鱼军师说,想赢不难,兴雨时,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可以了。龙王一听大喜,推迟了时辰,少下了雨量。

袁守诚算的不准,龙王高高兴兴的跑去拆了袁守诚的卦摊。但是,让龙王没想到的是,他的所做所为已经犯了天条。袁守诚说,龙王大祸临头,必遭斩刑,而且行刑人就是人曹官魏征。

龙王一听大惊,求解救的办法。袁守诚就告诉泾河龙王,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臣子,去求李世民也许可以得救。结果就是,泾河龙王去求了李世民,李世民答应了。可是,魏征在与李世民下棋时睡着了,梦中斩了泾河龙王。

从此,泾河龙王引魂不散,夜惊李世民。最后还是秦琼和尉迟恭,替唐王把守宫门才得以缓解。龙王又在菩萨的指引下,前往阴曹地府状告李世民,这才引的李世民魂魄游地府。还好,李世民在阴司丰都掌案判官、大唐旧臣崔珪的帮助下,加了二十年阳寿,得以返回阳间,并举办水陆法会,超度亡魂。

观音菩萨则趁机售卖袈裟、禅杖,并说服太宗派玄奘去西天取真经。

魏征斩泾河龙王,整个事件的过程我们了解了,如果细细一琢磨,这背后可是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呀。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其实就是佛教扩张,抢占道教地盘过程的故事。如来佛祖下了扩张任务,观音菩萨主动请缨。观音菩萨,是整个西行取真经行动的策划者和管理者。

所谓的神算卦师袁守诚,就是菩萨安排用来制造泾河龙王与李世民之间矛盾的。否则,袁守诚再神,也仅是一个凡人而已,如何识破得了变为秀士的泾河龙王。这种能力,也只有二郎神的天眼、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以及高等神仙才能做到。

同时,观音菩萨应该在天庭也收买了暗线。如来和菩萨都善于用金钱开路呀。孙悟空对战独角兕大王时,就是如来送了十八座金山给太上老君,老君才出面解围。玉帝的天庭,看来也很污秽不堪呀。

观音菩萨的这个天庭暗线到底是谁,不知道,但是,通过这个暗线,观音菩萨鼓动玉帝下旨给泾河龙王降雨。能够轻易说服玉帝的,必然是天庭的高级神仙。

泾河龙王敢于改动时辰,并且少下雨量,说明这在泾河龙王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可能之前他也做过。可是这次却跌了跟头,这也说明观音菩萨在天庭收买的这名暗线很厉害,随时可以在玉帝旁边告别人的黑状。有人说玉帝昏,与此也有关,不明真相,受人摆布么。

判官崔珪可以偷偷的改李世民的生死时间,从“一十三”改为了“三十三”,都没有什么事。而孙悟空在车迟国对阵虎力大仙,比布云雨时,也可以随时制止风婆婆、云童子、雷公电母,以及四海龙王。虎力大仙可是用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南极长生大帝,俗称雷神,也是伏羲他亲爹)的五雷法,请的玉帝旨意。由此可见,随时改变云风雷雨的时刻和大小,违逆玉帝旨意,并不是什么大罪。这就足以证明,观音菩萨是要通过暗线,借玉帝之手灭了泾河龙王,然后通过魏征嫁祸唐王。

那为什么魏征能斩泾河龙王呢?这完全也是观音菩萨的安排,就是要制造泾河龙王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然后再唆使泾河龙王去阴曹地府告状,借以恐吓唐王。至于崔珪,还有阎王们,估计同样都已经被观音给收买了。所以,崔珪帮李世民改阳寿,什么事情都没有。

按道理说,泾河龙王的案子都惊动玉帝了,那应该是仙界派人抓了泾河龙王,然后由天庭掌管刑法的人来斩。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在斩妖台由天兵天将动手,刀砍斧剁,之后又是火部、雷部诸神,火烧雷劈,最后才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魏征呢,虽是凡人,却担任仙界“人曹官”一职,也就是仙界设立在人间传达消息的一个小小代理人。按道理来说,轮不到他来斩泾河龙王。可是,观音菩萨应该不想让泾河龙王有申辩的机会,所以,就指使在天庭的暗线,说服玉帝,小案一桩,事实明了,直接让魏征斩就行了。

玉皇大帝呢,完全就跟一个提线木偶一般,跟古代被那些太监、佞臣愚弄的昏君简直一模一样,他旁边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玉帝下旨了,由魏征负责斩杀泾河龙王。

有了玉帝旨意,魏征即使不是人曹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自然也可以斩得了泾河龙王了。这就是魏征斩杀泾河龙王资格的由来。

细细看《西游记》的话,这玉帝不就是一个昏庸之人,他身为道教之主,却受周围的奸佞蛊惑,一步步丧失了很多的地盘。由女娲补天石所幻化的石猴,他都不认识,真的不明呀。如果玉帝慧眼识珠,那孙大圣必是天庭抗击如来的一柄利刃,结果却被如来所用。

而天庭一众神仙呢,也在如来、菩萨的糖衣炮弹之下,纷纷倒戈。孙大圣开始倒是在为自己而奋斗,可是在被菩萨招安之后,也不过是如来和菩萨的金牌打手罢了,所谓的斗战圣佛,地位还没观音菩萨高。

至于魏征,跟孙大圣、袁守诚等一样,很可能也早已经倒戈了观音菩萨,只是观音菩萨手中的一把利剑而已。只有泾河龙王成了倒霉蛋一个,不过好在菩萨也不敢亏待他,在李世民入地府之前,就让十殿阎罗安排他去投胎转世了。果然是诱之以利,利、利、利,这才是观音菩萨手中的真正法宝呀。


奕天读历史


首先这个问题中就存在两个纰漏:

1、魏征的确是唐朝的大臣,但同时还是人曹官,是天庭在人世间的使者,属于“神”;

2、泾河龙王名字里虽有“龙王”二字,但它其实不是真龙,原著中叫“业龙”。业龙就是假龙,徒有龙形而无龙实。而李世民是真龙,泾河龙王只是一个“身具龙形”的假龙罢了。

那么魏征作为“人曹官”,是如何行使“神”的权利呢?原著《西游记》中一句话讲得清楚:

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爇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

现在的《西游记》影视剧对于这一幕大多是这样的剧情:

玉帝命魏征斩泾河龙王,龙王来求李世民。李世民将魏征请进宫中下棋,故意耽误其斩龙时刻,可不曾想,在下棋的过程中,魏征竟昏昏睡去。唐太宗深以为然,却不知“魏征梦中斩龙”。

给观众传达的信号是“魏征为了斩龙,特意假借睡觉,骗到了李世民,结果在梦中就把泾河龙王斩了”,以此突出魏征的彪悍。

而原著中,原本玉帝下的指令就是让魏征“梦斩泾河老龙”:

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擞。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条,合当死罪。我奉天命,斩汝残生。’龙闻哀苦,臣抖精神。龙闻哀苦,伏爪收鳞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进步举霜锋。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其实“泾河龙王”是个“引线”,魏征是个点火的,目的就是引出“唐太宗地府三日游”一事,而这一切事都是观音菩萨的计谋。

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竟然跑去大街上算卦,此人连玉帝的圣旨都能推算出来,此等本事竟然在闹市中摆摊算卦。最关键的是偏偏指引打渔人到泾河水域大肆捕捞,却不是为了触怒泾河龙王,还能为了何?

原著中的泾河龙王就是个“二百五”,没本事脾气大,好冲动惹是生非,用来做“鱼饵”钓李世民,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所以——

泾河龙王找上门,找算卦的对赌;

不惜触犯天条,算卦的又指点泾河龙王去找李世民;

李世民心存善念,决定拖住魏征,不让他斩龙;

龙王被杀,冤魂不散,联合十殿阎罗,将李世民弄去地府三日游;

随后唐僧开水陆大会;

最后,观音菩萨上门,指点“大乘佛法”,唐僧取经正式提上日程。

这一切天衣无缝,顺理成章的过头了,太像一个人的阴谋了,而这个人在最后关头才出现。

综上,魏征不仅身份地位比泾河龙王大的多,连李世民这个真龙都不怕,何况一条业龙;更关键的是,只有引诱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才能钓出李世民这条大鱼,所以“魏征、泾河龙王、李世民”都是普度佛法的垫脚石。


史味人生


比起被哪吒抽了龙筋的龙宫三太子,那条因自作聪明而被魏徴监斩的泾河龙王,或许要憋屈的多。哪吒一身本事,收拾一条小龙自是不在话下,而魏徴一介凡人,却硬是在睡梦中监斩了泾河龙王。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泾河龙王被斩一事,是《西游记》中非常经典的情节。贞观年间,有个叫袁守诚的算命先生,因推算极为准确,故而被百姓吹捧。结果,泾河龙王不信,化作人形,跑去与之打赌。泾河龙王仗着自己执掌行雨之事,在既知袁守诚料事如神的前提下,还是修改了降雨的时辰和点数,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

挨到那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雨后发放众将班师”——《西游记》

此事记述于《西游记》第九回中。结果,就在泾河龙王自鸣得意时,袁守诚却告知他大祸临头。龙王为了活命,苦苦哀求。最终,袁守诚告诉它,可以去求唐太宗李世民。

袁守诚之所以让泾河龙王求唐太宗,是因当时负责监斩的人物是唐朝大臣魏徴。在龙王哀求之下,唐太宗也许诺会为之周旋。于是,唐太宗便在监斩之日,拉着魏徴下棋,硬是想拖延时间。

由于魏徴精明耿直,看出了端倪,于是在对弈时小憩,竟于梦中斩了泾河龙王。魏徴斩龙之后,龙头从天二级,秦琼和徐茂公将其带到了唐太宗面前。于是,魏徴道出了其中的原委:魏徴虽然身体在唐太宗面前,却于梦中出神,监斩了泾河龙王。

在《西游记》第十回中,还借魏徴之口,描绘了泾河龙王被斩的情节:

“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条,合当死罪。我奉天命,斩汝残生。’龙闻哀苦,臣抖精神。龙闻哀苦,伏爪收鳞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进步举霜锋。傣带一声刀过处,龙头因此落虚空。

那么,魏徴作为李唐王朝的臣子,怎么会能监斩龙王呢?

其实,《西游记》的描写,正是基于古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背景而展开的,也是后世道教世俗化过程中,对历史人物演绎加工的结果。

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其实有不少道教神仙,都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甚至有些就是大臣、武将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根源,还是道教在世俗社会传播过程中,为了获得广泛的认同,将一些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变成了“神仙”或赋予其一些神仙才具有的能力。魏徴之所以能够斩龙,大抵也是如此。

当然,之所以安排魏徴这样的角色去斩龙,还主要是因为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敢于直谏的大臣,为人刚正不阿。所以,当李世民想要保泾河龙王时,魏徴竟可以用假寐离神的方式监斩了泾河龙王。



史海烂柯人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是一个刚正不阿、勇于进谏的忠臣。

比如他反对唐太宗玩宠物,认为这样会滋生皇上玩物丧志的思想。然而李世民却很喜欢一只鹦鹉。

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带着鹦鹉回宫,大老远看到了魏征,想躲开魏征但已经来不及了。

原来唐太宗害怕魏征把他的鹦鹉放飞。怎么办呢?李世民急中生智迅速把鹦鹉揣进了怀里。

其实这一切早已被魏征看在眼里。



魏征走到唐太宗的面前,故意慢腾腾和皇上讨论朝中的事,唐太宗这个急,巴不得他早点儿离开。但魏征始终没有走开的意思。

半天过后,魏征才走了。唐太宗急忙把鹦鹉从怀里取出来,结果小鸟已经被捂死了。

魏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进谏的目的。

魏征的进谏方式就是,你有千方百计,我有一定之规。在《西游记》书中,魏征监斩泾河龙王一事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魏征为何要斩泾河龙王呢?

原来泾河龙王是玉帝的手下,负责长安一带行云布雨和管理水族的“头目”。



话说长安城里有一个算命先生叫袁守诚,他是唐朝国师袁天罡的叔叔,算卦算的特别灵。他常告诉渔民鱼群出没的地方,这就引起了泾河龙王的不满,鱼、虾、蟹等都是泾河龙王的手下。

泾河龙王想把袁守城赶走,于是就化作白衣秀士前去和袁打赌。如果袁算的不准,泾河龙王就借此理由把他赶出长安城。

二人打赌的题目是“长安城明天会不会下雨?”

袁说“明天长安城午时三刻开始下雨,下一万点水,水深3寸。”

泾河龙王说,“明天如果不下雨或者下的不是这么多,你就给我滚蛋。”袁毫不动怒点了点头。

“长安城下不下雨,我泾河龙王说了算,想下就下,不想下就不下。”泾河龙王心想:“老袁你输定了!”



想到此,泾河龙王说,“咱就一言为定,明天见”。于是起身离去。

到了这天夜里,玉帝突然传来御旨:“着令泾河龙王明天午时三刻,在长安城下雨一万点,水深三寸,不得有误。”

泾河龙王为了打赢老袁,竟然私自改动玉帝的圣旨,没有在那个时间下雨,也没有下三寸深。

径河龙王虽然打赌打赢了,但是他触犯了天条,惹上了杀身之祸。

万般无奈之下,泾河龙王向老袁赔礼道歉,并让老袁指条活路。老袁慈悲为怀,告诉他只要在七月十五这天躲过魏征的监斩就可活命。

老袁接着说:“魏征是唐太宗的手下,你去求求唐太宗,让他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拖住魏征,不让他上天,你就躲过了这一劫。”

到了晚上,泾河龙王托梦给唐太宗让他帮忙,唐太宗答应了。



就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唐太宗拉着魏征下了一天的象棋,到了夜里12点,唐太宗看魏征实在太困了,于是没有打扰他让他睡去。

就在魏征瞌睡这功夫,竟元神出窍魂游天府,斩了泾河龙王。

(问题来了)魏征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泾河龙王?

相传魏征是天上人曹官转世,主管人间事物的人官,是天庭在人世间的特使,主要负责传达上天旨意和向天庭汇报人间的情况。

换言之,魏征前世是天上的神仙,虽然唐太宗是紫薇大帝转世,是天之骄子,但他也要遵从玉帝的旨意,所以唐太宗没有权利要求魏征不斩泾河龙王,而是采取了拖住魏征不让他上天的办法。



魏征是直臣,他执行的是玉帝的旨意,泾河龙王不过是地方小仙,触犯了天规,魏征奉玉帝旨意斩泾河龙王乃职责所在,没有任何不妥。

再就是人曹官的地位远高于泾河龙王的地位,泾河龙王不过是一条小蛇修炼成功,但他没有政治背景和势力,有的不过是一些虾兵蟹将,魏征杀之易如反掌,杀了泾河龙王后,正好可以为玉帝整一盘好菜,大家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岂不美哉?


秉烛读春秋


  

  《西游记》中的世界,凡人与神仙之中并非不可逾越。

  其实,神仙也是凡人做。

  书中说了,魏征在世时就是“人曹官”。什么是人曹官呢?就是天庭派驻人间,管理人间事务的官员。

  在许多明清小说中,都有类似的人曹官,比如包拯,乃文曲星下界,狄青,乃武曲星下界;岳飞,乃金翅大鹏下界;宋太祖乃霹雳大仙下界,宋仁宗乃赤脚大仙下界等等。

  因此,魏征在仙界的地位比之泾河龙王是根本不差的。

  在《聊斋志异》《子不语》等许多古代神鬼小说中,都有朝廷宰辅大臣出行,有鬼神暗中护送的描述。这些宰辅大臣,在古人的观念中,大都是星宿下凡。

  像李世民,是大唐天子,可是来到幽冥时,十殿阎罗亲自走出大殿迎接。李世民十分惶恐,十殿阎罗却说:你是人王,我们是鬼王,大家地位平等。

  事实上,在神话传说中,古代国家帝王号称天子,虽然不是天帝之子,却也是天上高级神仙下界。在神话体系中地位是很高的。

在《封神演义》中,周文王的儿子伯邑考官拜北极紫薇大帝,每一个儿子都成为星君,许多大臣都成了神仙。商纣王做了那么多坏事,依然成为天喜星。


叶之秋


趣谈史间奇事,晓悟历朝真理!

对呀,一个小小的凡人,怎么有能耐和本事杀神仙呢?因为魏征的背后有这一个更强大的集团做支撑,我们称之为:佛!龙王背后的神仙集团在此次交锋中处于弱势状态,被佛法抄了后路,就这么简单。

事件回顾

诸位小伙伴可能都见过下象棋,却很少见过下围棋。为什么呢?因为围棋要做局,做一个五十步之外的局。

而整个唐王朝,就是一个大围棋盘,有两个人在上面做局,其余的人都是棋子罢了。

他们两位分别为:如来和玉帝!

泾河龙王最开始很开心,毕竟作为一个龙王,可以逍遥快活,怎么说也是一地之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可是意外接二连三发生,彻底打乱龙王的节奏。

因为:当龙王就职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虾兵蟹将被频频捕捞,而且捕捞速度惊人。出于好奇和负责任的态度,龙王决定亲自前往窥探一番。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一位算命先生通过占卜之术告诉渔夫,然后渔夫每次下海捞鱼都会满载而归。

龙王想要跟算卦先生一决胜负,好维护自己的权力。谁成想,算卦先生算出此地将会下多少雨,最终被龙王设计陷害,却也因此丢了性命。

值得玩味的是:龙王刚死,菩萨就来了,紧随其后的唐玄奘开始取经书普度众生,佛法快速传播。

疑问点:

疑问一:算卦老头究竟是谁?

疑问二:为什么这边刚出事,菩萨就来了?

疑问三:一个凡人怎么杀的神仙?

疑问四:就这样杀了龙王,什么事情都没有?

当这些疑问统统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不难发现:有人在布局。

谁在布局呢?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猜测:因为若干年之后,佛法占据主流。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名臣,其刚正不阿,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而在古代历史上,凡是名留青史的人物都不可避免的被神话,于是慢慢就流传出魏征梦中斩泾河龙王的故事。

那么魏征身为一个凡人,他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斩龙王呢?

敢管真龙天子

众所周知,在古代皇帝就是真龙天子,李世民自然也不例外,而魏征身为忠臣名相,随时一介凡身,但是对李世民这位真龙天子都敢直言不讳,敢逆真龙龙鳞,屡次逼得李世民这个真龙天子无话可说,而泾河龙王虽是龙王,但是实际上他的管辖范围只是长安附近的一个小水域,可以说是只是一条数不上号的业龙,魏征斩它还不是小菜一碟。


魏征的身份

而且据说魏征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也就是说,魏征虽然表面上看是凡人,但是他在天上的身份可不一般,是数得上号的,除此之外,他在天上的官职是人曹官,这个官职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天界与人间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是玉皇大帝派他下来,专门进行人间与天上的沟通,如此看来,魏征绝不是平常的凡人。

所以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魏征是有能力,有资格去斩这条罪龙的。

其实在我看来,无非是因为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千古留名,即为自己留下了千古佳话,又与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所以应该是民间处于对贤臣的致敬,才给他流传出了这个小故事。


丫丫说史


为什么呢?咱们从头捋清楚。

首先,是当时发生事情的大背景,当时正处于西游前夕,佛门有意要将佛法东传,这就会触及原本东方势力最大的道门,这是传法迈不过去的坎儿,于是才需要提前布局。

但是佛门在东方的实力本来就弱,为此就要有一个盟友,而这个盟友就没什么能比东方第二大势力的天庭来的好,而天庭正好因为道门的强盛压制自身发展,所以也正好需要个外援于是两个顾忌相同的势力联合在了一起。

天庭以佛门做打手的代价同意帮助他们进行布局,只看取经的五个人中,有三个出身天庭势力,还有一个与他有关,四个保一个佛门之人渡过重重艰难,就可以看出两个势力已经提前有了联系。

从大闹天宫让佛门有了名正言顺的在东方出手的机会,到安排金蝉子转世东方,天庭是不遗余力的帮着佛门铺路,而天庭也得了不小的支持,起码压制住了天庭内的道门势力,和其他心思浮动之辈。

像猪八戒出身人教,沙和尚则与阐教有关系,唯一没动的截教又根本不管事,就连有意要脱离掌控的龙族,也敲打了下,招惹了这么多势力,正是因为佛门的介入才让其他势力按兵不动。

等到了事头,却有个势力怎么也无法绕过,那就是当时东方掌权势力——大唐,虽然是凡人势力,可是你本来就是要在凡人中传法啊,所以怎么能让大唐朝廷不阻止佛法的东传,就是他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了。

于是两方做局,准备拉大唐下水,那也要给个共同的敌人好联合呀,于是两方一商量,喵上了河神一脉,而最靠近大唐首府的自然莫过于泾渭两河河神了。

我们所说的泾渭分明就是指的这两条河,其中渭河是天庭自己的人,这自然略过,而泾河龙王属于龙族一脉,是其中的激进分子,一直想让龙族脱离天庭的控制,所以这事自然非他莫属。

于是才有了袁守城用计钓龙王,傻龙王见坑就跳,为面子触犯天条,求人皇救灾救难。

因为泾河龙王毕竟是龙族一脉,天庭和佛门已经得罪不少势力了,不敢过分逼迫,所以这除掉泾河龙王的人绝不能是两方的人,但触犯天条又要归天庭管,就不能假手别的势力。

而恰恰早先为了让人神相安,天庭特别在人间选那铁面无私之辈担任人曹官,专门监督众神不要扰乱人间,泾河龙王就这样被交到了当时的人曹官魏征手里,我们都知道魏征绝对是个铁面无私的之人,犯错就是犯错,所以一刀下去,把大唐绑到了佛门的战车上了,毕竟魏征先为人朝官吏,后为天庭官差,杀了泾河龙王,就等于得罪了龙族,龙族招惹不起天庭和佛门,自然会找人族麻烦,而人族为求自保也只能依靠他们了。

所以无论魏征还是泾河龙王都只是上层势力博弈下的棋子,谁也无法避免被利用。

人生啊总是有些无奈,魏征这里是过刚易折,而泾河龙王则是告诫我们不要为了面子什么的就去触碰底线。


小鼠报道


在中国的传统里,一些青史留名的臣子都有通天彻底之能,最典型的就是包拯,他日审阳间,夜审阴间,还有魏征,在民间传说里,魏征是天上的文曲星,是人曹官转世。

人曹是指天庭主管人间事务的人官天庭在人世间的使者,主要传达上天旨意与人间的情况,有权处置犯错的神仙。


在唐代,泾河地处京畿要地,香火旺盛,使得泾河龙王获得了“八河都总管”的身份--即黄河八大支流龙王之首,并负责执行京畿一带的降雨工作,简单的说,这大唐帝都长安城里的天气状况和泾河龙王息息相关,恐怕大唐天子有时也得看他的脸色。
事实上,泾河龙王直接归黄河水伯统辖,而黄河水伯是黄河流域管辖水域最大的内陆水神,地位今次于四海龙王,并且直接听命于天庭九天应元府,作为黄河水伯的重要属下,泾河龙王的官阶不至于太低,而且,泾河龙王还娶了西海龙王的妹妹,有这样的姻亲关系,为何还被魏征给斩首了呢?

魏征斩泾河龙王出自《西游记》,唐朝著名的星象专家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诚算命特别准,还经常教人如何在河里捕鱼,在百姓中很有知名度,泾河龙王对此不是很信服,但对于袁守诚唆使百姓抓走他的子民很是生气。

于是泾河龙王化作一个白衣秀士,来到长安,找到了袁守诚的算命摊子,跟他打赌说明天不会下雨,因为下不下雨是他说了算,十拿九稳的不会输。

而袁守诚却说明天午时就会下雨,而且会下三寸的水。


泾河龙王不屑一顾地说,我们打赌,如果明天不下雨,或者没有下这么多的雨,你就得滚出长安城。

袁守诚含笑称是,明天雨后再见。


这样的赌局泾河龙王应该是赢定了,这是他的工作职责想什么时候下雨就什么时候下雨,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不久天庭的命令就来了,令泾河龙王明天降雨长安,降雨的时辰和雨量与袁守诚所言不差分毫。

泾河龙王真佩服袁守诚,但他不想就此服输,不然面子往哪搁,于是他把降雨时辰往后推了一个时辰,降水量也没有那么多,就这样蒙混过关。


泾河龙王违抗旨意,论罪当斩,他知道大祸临头,于是为了活命又化作白衣人来找袁守诚,苦苦哀求他指点迷津,袁守诚经不住泾河龙王的纠缠,就告诉他说你去找李世民,他会帮你的。

于是泾河龙王托梦李世民,李世民也同意帮忙,李世民知道天庭指派魏征监斩泾河龙王,就找来魏征下棋,下着下着魏征实在是太困倦了,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此时魏征灵魂出窍,赶在午时三刻之际将泾河龙王处斩了。


泾河龙王一案,不是由天庭审理的,整个司法程序都在人间就地完成,不然不会这么迅速结案,地界的最高司法官是东岳天齐仁圣大帝,泾河龙王之死,应该也是东岳大帝所判的,并报玉帝核准,再命人曹官魏征在长安城隍庙中执行。

严格来说,人曹官魏征并不算神,至少生前不算,否则他也不会为人间君主效命,他主要是早年修道的时候,由于某种际遇,和泰山府签了一个契约,成为冥界的契人,平时帮助引渡一些亡魂,干一些追捕阴间在逃鬼犯等杂事。


泾河龙王的名头有个王字,但其实行政级别较低,天庭系统的各路神仙,名号都很吓人,但实际上浮夸风很严重,,就连传达室看门的都能叫天师,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只不过是果园管理办主任,天蓬元帅有人考证是天河农场的场长,阎罗王其实只是个档案局的局长。

龙王有很多位,行政级别各部相同,四海龙王级别最高,但是在天庭的官僚系统中位次并不高,很多神仙都可以随时召唤龙王,大江大河的龙王居于其次,像泾河这样的小河,龙王的级别就更低了。

泾河龙王,担任当地的河道管理局局长兼气象局局长,其实也就比土地菩萨的行政级别高一点,最多也就是县处级的干部,而魏征的最高职务是监察御史,同时按李世民的安排,实际管理尚书省,也就是事实上的宰相,相当于副国级的高官,比泾河龙王高多了。


魏征不仅仅当过道士,更是个牛脾气,经常顶撞唐太宗,他连真龙天子都敢得罪,在民间眼中,他斩个龙王,又算得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