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丰收却滞销,究竟是果农在捣乱还是收购商的原因?

每每到水果丰收的时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都会出现果农水果滞销的消息,都会很同情果农的遭遇,辛苦一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却滞销,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直接汇款给果农们,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可以帮助果农缓解困难。其实熟悉销售的朋友都知道,果农的价格其实并不高,但是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大型市场上,水果的价格居高不下。这主要是中间商在中间赚取了高额的差价,收购商以较低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再以较高的价格卖给超市等。但是收购商们表示自己很委屈,有的时候市场价格并非全是受到自己的影响,有极大一部分是农民自己造成的。有水果收购商坦言,对于水果烂在地里的新闻报道,大家没必要同情他们。很多人觉得水果收购商这样说太冷酷,但是当听完果商的分析大家就可以清楚收购商们这样说的道理了。

水果丰收却滞销,究竟是果农在捣乱还是收购商的原因?

果农产品滞销的原因

1.水果从种植到售出的成本高

首先就是种水果除了成本比较高之外,还有就是运输费用,大部分的水果都是在偏远山区运送出来的,在除去高额的运输费用后,剩下的利润就微乎其微了。特别是遇到水果丰收年,水果价格低,运输出去后反而更亏钱,所以很多果农宁愿水果白白掉落在地上也不去采摘。还有另外一个收购商的原因了,很多农村地区的水果都是收购商去采购的,而一般收购商都会压低价格进行收购,这样果农们实际上是赚不了多少钱。

2.果农打出的感情牌

有果农坦言,因为看着大爷发布水果滞销的照片之后水果的销量明显增加,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所以很多果农也给自己的网店做了个同款海报。效果非常明显,当使用了“滞销大爷”照片以后,销量还真的小幅度上涨了。

3.果农间恶意压低价格,来年跟风种植

现在的果农无团结可言,不会合理分析市场价格走向,还处于野蛮的单打独斗模式,一家果农压低价格,另一家会压得更低,如此恶性竞争,市场价格脱离合理性,无法压低价格的果农只能看至果实烂在地里。今年摔倒,明年追上好势头,很多农民会因为今年苹果挣钱,第二年就跟风大面积种植苹果,致使自己挣到钱,反而会因为这种水果产量突然过大引发滞销。

4.果农失信在先

有些果农与果商签订购销合同,来年丰收的时候,看到当年的收购价上涨了,觉得自己的果实售价过低就反悔,完全不考虑事先签好的合同。想尽办法加收果商的价格,即便如此,农民卖的水果与合同约定的质量差异很大,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同时,还违约高价出售。由于果商和商场也签订了购销合同,即使农民再离谱,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进货,保证自己与商场购销合同的顺利进行。甚至有时会因为果农的失信,临时提升价格,造成果商与商场履行合同时,无利润可以获取,甚至亏损。果农的违约行为,没有哪个果商敢再与他合作!缺少了收购商,果农果实滞销在地里也就变得正常了。

5.因为市场的稀缺性而集体哄抬价格

有的果实因多种原因产量锐减,那么该水果的价格会高于往年也很正常,但是有些农民却相互联合,哄抬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倍还多,有采购要求的果商没有办法,赔本也得进货,而有选择的果商则避而远之,先出手的果农狠狠的赚了一笔,后面因为价格处于囤货中,期待价格再涨一些再出手,谁知市场大势已去,无耐,后出手的果农就面临果实的滞销,这种滞销的情况,大家还会同情他们吗?

综上所述,第一种情况是地理位置等多种原因形成的额外的成本导致的利润低从而导致水果滞销;第二种情况虽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盲目跟风也会导致消费者的信任降低,过度消耗了消费者的爱心,最终势必导致物极必反。第三种显然是农民不能正确认识市场趋势,缺乏大局思考,只顾及当前的眼下利益,而后两种情况,真的是让大多数人大跌眼镜,完全颠覆了农民给人“淳朴”的印象,相信很多知道了真相,对于果农水果滞销也不会有什么同情心了。但我始终相信,淳朴善良的果农们依旧是占据大多数的,只要合理销售,合理规划果树种植,正确认识市场趋势,一定可以摆脱水果滞销的困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