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能否為貝因美“改命”?

審校:王海倫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改名能否為貝因美“改命”?

10月17日晚,“奶粉第一股”貝因美(002570.SZ)宣佈完成公司名稱及經營範圍工商變更,股票簡稱不變。經過這次變更後,貝因美未來的業務將從嬰童食品擴展到孕嬰童服務、健康管理(不含診療)等更大領域,寄希望於在奶粉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通過將目光聚焦於整個嬰童產業鏈實現“彎道超車”。

“貝因美已經成為母嬰、嬰童的代名詞了,在公司名中放一個嬰童食品反而把格局搞小了。貝因美的思路一直是‘生兒育女找貝因美’,這些變更是為了讓公司不侷限於奶粉,而不是要做跨行業的業務。因為品類一定會迭代的。但是我們的目標顧客需求是永恆的。我們要圍繞目標客戶把文章做足。”貝因美董事長謝宏對更名做回應時這樣說道。

就在公司名稱及經營範圍工商變更完成的前一週,10月9日晚間,貝因美髮布前三季度業績預告,Q3季度預計盈利178.22萬元至2378.22萬元。這也是自創始人謝宏2018年迴歸後,貝因美在轉型路上透露出的向好跡象。

貝因美自2011年4月12日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以後,營收在2013年實現61億、淨利潤7.21億,達到了成立後的巔峰業績,股價也隨之一路飆升。隨後的幾年裡,貝因美業績持續斷崖式下滑,從2013年到2016年,貝因美營收從巔峰期的61.17億降到27.64億,年複合增長率為-23%。

自此,貝因美開始了一場自救。

一邊是產能過剩 一邊是市場份額被吞

2018年5月,創始人謝宏重出江湖挽救貝因美於危難。當時53歲的謝宏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寫道:“53歲從頭開始。”

重新出山後,謝宏開始“診斷”貝因美,尋找病因。

其實2013年那份亮眼的年報中有一個數據,就已經暗示著貝因美即將到來的連續五年業績下滑:2013年貝因美應收賬款同比增幅達55%,遠高於同期14.2%的營業收入增幅。當時就有機構分析認為,貝因美大幅度向渠道壓貨。

事實也的確如此。貝因美在上市後,不顧市場過剩仍擴大生產線,它投資建設的黑龍江安達工廠據說是亞洲最大的一條奶粉生產線。當時貝因美產能已經達到全球第一,如果產能全開,1年產值能有300多億,相當於全國奶粉的1/3可以由貝因美生產。

但整個奶粉市場競爭激烈,市場已經飽和。數據顯示,2005年到2014年間,由於母乳餵養率下降,食用奶粉的嬰兒數量增加,消費量的增加使得國產奶粉行業快速擴張。到2017年配方註冊制度實施之時,國內大大小小的奶粉品牌多達2000多個。

不僅是國產奶粉品牌,2014年前後出現的海淘,也對貝因美帶來很大的衝擊。此前貝因美的一級市場主要聚集在東南沿海,而東南沿海又是海淘最聚集的地區,海淘奶粉也吃掉了貝因美不少市場份額。

再加上新零售興起後,貝因美管理層的敏感度不夠,銷售模式沒有及時應變。多方因素綜合在一起,貝因美連續5年業績下滑,2016年和2017年連續虧損,2018年深交所對貝因美髮出退市風險警示,貝因美股票就此變為“*ST因美”。

一年摘帽

找到病因後,謝宏從各個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

他先是請來了在惠氏做了13年後轉戰美素佳兒的包秀飛出任總經理。在謝宏的支持下,包秀飛對公司進行“刮骨療傷”式的改革,重新確立了貝因美三大經營戰略:做大超高端、做強大客戶、做深三四線,從產品、客戶、渠道多維度塑造貝因美。

在這一年多里,貝因美調整了嬰兒奶粉產品結構,超高端“金愛”、高端“綠愛”和“粉愛”,中端的“優選”,其中大單品“粉愛”已經成為貝因美力捧的明星,約佔到總銷售的30%。

這個產品結構也體現了貝因美對當前消費趨勢的判斷。包秀飛認為,現在不能簡單地說消費升級或者消費降級,確切地說,應該是消費分級。“一二線城市奶粉消費進入超高端時期,三四線城市也將進入高端奶粉需求時代;同時,供需錯配推動下中低端空間仍然很大。”

為了進入三四線下沉市場,貝因美在渠道選擇的突破口上瞄準了新零售,與京東、愛嬰島等擅長下沉三四線城市的機構在合作,擴大產品在三四線城市的銷售渠道。數據顯示,藉助新零售趨勢進行渠道下沉,貝因美改變了原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人海戰術“,市場營銷費用大幅降低,2018年銷售費用比上年同期下降約5億元。

經過一年大刀闊斧的改革後,2019年3約29日,*ST因美髮布2018年業績報。報告顯示,貝因美實現營收24.9億元,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11萬元,同比增長103.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2.91億元,同比增長311%,基本每股淨收益為0.04元,同比增長103.9%。

4月16日,*ST因美髮布公告:公司股票自2019年4月18日開始起撤銷退市風險警示,證券簡稱由“*ST因美”變更為“貝因美”,證券代碼002570保持不變。

歷時一年,貝因美成功摘帽。

行業洗牌前夕 聚焦產業鏈

儘管如此前預期,2019Q3實現了盈利,但2019年前三季度預計虧損1.2億至0.98億元,未能填補上半年虧損缺口。

董事長謝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貝因美在業務層面,已經從根本上扭轉了局面,上市公司奶粉的綜合市佔率達到5%,一線市場的市佔率基本上在4%到5%,三四線市場已經達到7%至8%。總的來說,2019年是貝因美的“內部恢復”階段。

在謝宏看來,貝因美還需要有憂患意識——嬰童行業馬上進入新一輪洗牌,未來半年到一年半,將要發生連續的地震,很多大品牌將在這場地震中崩掉。

“我講的崩掉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被消費者拋棄,這個速度很快。第二個可能是被渠道商拋棄。”謝宏解釋道。

這次上市公司變更名稱和經營範圍,是貝因美應對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牌的求生之舉。變更之後,貝因美將進行關聯業務的多元化,這也有利於貝因美集團的嬰童業務進行協同作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