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前言

仙霞新村街道有“两新”组织1629家,分布相对比较集中的主要在慧谷白猫科技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幢商务楼宇中。目前,有“两新”党总支个、党支部个。街道设党建服务中心个;楼宇园区党建服务点个。“两新”党员总数9 4 41 1 3 635人。

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为了进一步做好“两新”党建工作,仙霞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方静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召开座谈等形式,对两个园区党建工作全面摸底,查找存在问题,探索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街道“两新”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园区党建现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部坐落于仙霞路350号,地处虹桥商务区,占地面积82.6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注册企业70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19亿元,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340多家,已形成移动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创意设计三大产业集聚群,并成为首批“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内有创客党建服务中心,党建特色工作基于工程大的大学校区、大学科技园区和仙霞街道社区“三区联动”,开展了一系列互利共赢、携手发展、辐射周边党建带群团建设的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作用。

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慧谷白猫科技园坐落于天山路641号,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园区主管方上海慧谷白猫科技园有限公司由上海徐汇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大科技园有限公司和上海长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组建。园区对党建工作一直比较重视,连续多年获得区五星级两新党组织荣誉称号。

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存在问题

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一)“两新”组织单位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强。首先是组织建设工作难度加大,党组织设置经常变动。其次是党员发展工作难度加大,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未满就离开了单位,有的预备党员超过预备期限因长期在外地出差无法按时转正。第三,是空挂党员梳理难度大。

(二)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首先表现在常规的组织生活开展难度加大。首先表现在常规的组织生活开展难度加大。有的“两新”组织工作人员分早晚班,聚在一起过组织生活难。其次,员工对企业依附性小,普遍存在雇佣思想。

(三)党群工作有效的联动还不够。党、工会、青年团、妇联、统战、关工委等各条线按上级的要求分散出击,不仅浪费了管理资源,还给“两新”组织多头管理的感觉。

(四)“两新”党组织对如何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更好推动党建工作还没有深入思考和切实举措。两新党员作用的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展组织生活、学习教育、公益活动等所需的场地资源紧张。

(五)党群工作者人手不足,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目前对“两新”组织的管理存在注册地和经营地、上级“条线管理”和属地“块管理”的矛盾。

整改与落实

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一)全面贯彻落实长宁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任务(2017-2021年),不断深化区域化大党建工作,针对“两新”党组织的流动性大的特点,在辖区内“深耕细作”,进一步加大走访和联系企业的力度,深入企业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口袋党员的挖掘和空挂党员的梳理力度,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组织设置。

(二)多种形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精心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做到每次组织生活确有收获。探索微党课、微信会议的有效性,以及通过“学习强国”“凝聚”网加强学习,确保党员教育的效果。同时,拓展服务“两新”组织党员和其他员工的各类服务项目,提升凝聚力。

(三)进一步加强党建带群团工作的统筹。持续在“两新”组织中宣传群众组织的重要性,党建带动群众组织方面,可以带思想,强化政治领导;带建设,强化内在活力;带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带功能,强化作用发挥。不断积累经验,探索联动机制。

(四)拓展红色阵地,精心打造“两新”党建品牌。街道联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科技园区,建立健全“社区、校区、园区”三区联动党建工作机制,以园区创客党建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创客党建中心的平台枢纽功能。

慧谷白猫园区党建工作坚持以服务群众为起点,以关注需求为基石,以实体阵地为依托,倾听和关注群众的内生需求,以服务品牌凝聚“人气”,以公益品牌动员“人力”。坚持每年举办“四大类”活动项目(志愿服务、白领交友、体育锻炼和文艺欣赏),解决白领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高度重视党建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党员社工的招聘力度,同时,加大党建服务中心社工和其他岗位党员社工双向交流的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进一步提升和促进辖区内“两新”组织“两个覆盖”的有效性。

主题教育|调研手记(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