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哲”事竟成,“多看了一眼”接连破大案

“不是在出差,就在出差的路上”

这是鹿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陈哲对自己工作状态的生动描述。

“有智哲”事竟成,“多看了一眼”接连破大案

人物名片

陈哲,29岁,鹿城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曾荣获区十佳侦查办案卫士荣誉称号,荣记三等功一次,嘉奖二次。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涉黄赌案件也搭上新技术的便车,从而打破了犯罪的时空界限,也让警方跨区域打击成为家常便饭。作为队里为数不多的“90后”,陈哲虽然年纪轻,办案经验却十分老到,再加上没有家庭羁绊,因此常常霸占“出差榜”。

日前,记者采访陈哲时,他刚从吉林办案回来。

“新警”上手快 反转破大案


陈哲是科班出身。2013年,他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以后,先后在市公安局监管医院、鹿城刑侦大队重案中队、上戍派出所、黄龙派出所等单位学习历练过。尽管从警时间不长,但他似乎天生就是干警察的料,无论是调解邻里纠纷,还是办理各类案件,上手都很快。

在陈哲看来,在黄龙派出所的两年时间,使他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派出所的工作非常繁杂、琐碎,调解矛盾纠纷,扯个家长里短,抓个偷蒙拐骗,处理的警情数不胜数。”一段时间下来,陈哲觉得自己比同龄人老练多了,对事情的看法也更加成熟。

到派出所的第二年,陈哲就破了一个诈骗大案。他记得,当时是一名男子过来报案,称自己的一份重要文书遭窃,怀疑是其女朋友所为。

初见报案人时,陈哲发现他谈吐得体,温文尔雅,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坏人。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情出现了反转。原来,该男子伪造了授权书和合同,并自己摁上手印,从女朋友及其亲属那里骗取400万多元,用于赌场挥霍。他“丢失”的所谓重要文书,其实是他自己伪造的那些材料。

作为一名新警,陈哲没有轻易被谎言所蒙蔽,经过缜密调查,成功侦破此案。在这之后,陈哲对于案件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有智哲”事竟成,“多看了一眼”接连破大案

出差占榜首 聚会“算半个”

“有智哲”事竟成,“多看了一眼”接连破大案

2016年,陈哲调入鹿城治安一大队三中队,主要负责打击涉黄赌案件。

“有智哲”事竟成,“多看了一眼”接连破大案

“如今的涉黄赌案件,也插上了‘移动互联网+’的翅膀,不仅危害更大,而且因犯罪人员散落在全国各地,给打击抓捕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常常需要跨省办案。” 陈哲说。

陈哲所在的中队就是一个“爱出差”的部门,而他这个未婚男青年,因为没有家庭的羁绊,承担了更多出差抓捕押解的任务,因此牢牢占据“出差榜”榜首的位置。今年以来,陈哲已经出差十几趟,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个月,几乎每次都是历尽艰辛。

陈哲最近一次出差是去吉林四平抓捕一帮网络赌博犯罪嫌疑人。他在日记中写道:

“经过几次碰壁之后,10月10日凌晨6点,我们顶着北国2 ℃的气温,早早地把车停在了‘对象’店铺的门口,然后就干等着他们出来活动筋骨。”

成功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之后,第二轮的辛苦开始了。“11日早晨6点,为了赶10点的高铁,我们坐了2个小时的汽车到火车站,紧接着是12个小时的高铁,到中转地上海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我们找了间酒店式公寓轮班看守一夜,而几名嫌疑人因身体不适,把几位弟兄折腾到凌晨2点多才消停。次日一大早,大家又马不停蹄坐动车回温,真是累得够呛。”

陈哲说,因为出差多,他在朋友眼中就成了“半个人”。每每朋友聚会,他的答复永远都是“算我半个”,因为随时会因工作而爽约。

“有智哲”事竟成,“多看了一眼”接连破大案

“多看了一眼”接连破大案


警察是个辛苦活,更是技术活,职业敏感很重要。在陈哲的职业生涯中,有好几次是灵光一现破的案,正如王菲歌里唱的,“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2018年某天,陈哲着便衣去市区一家通讯市场买手机。到了一个柜台前,女老板却心不在焉,一直忙着发红包。陈哲只瞄了一眼,怀疑她在网络赌博。陈哲回去向领导汇报后,所里马上采取行动,很快打掉了一个20多人的网络赌博团伙。

更传奇的是今年7月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扫黄行动。在行动之前,陈哲已经对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做了功课,并了解到他有一辆越野车。然而,经过几天的排查,都没有掌握对方的落脚点。

正当抓捕工作陷入困境时,幸运降临了。陈哲说,那天他和同事正在“扫街”,一辆黑A牌照的越野车突然迎面而来。他扫了一眼牌照号码,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在脑海里闪现。

“会不会是嫌疑人的车?” 陈哲马上让后台进行核查,并得到了确认。凭借这一线索,他们缩小了排查范围,顺藤摸瓜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窝点,成功实施抓捕。

对于这几个案件,陈哲坦言有运气成分,但更多是靠平时累积的职业敏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坚信自己的业务能力还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按他的话说,“即使身处平凡岗位,也要做出一点成绩,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留遗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