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九龙江边的景观亭,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秘密吗?

漳平的九龙江边

分布着一系列精美的景观亭

然而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一起来看↓↓↓

漳平市九龙江边的景观亭,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秘密吗?

在漳平九龙江边,与美丽的北岸栈道相伴随,分布着一系列精美的景观亭。它们有着古朴雅致的名字,分别是居仁亭、聚贤亭、感化亭、和睦亭、永福亭。这5个亭取自漳平置县时的“五里”之名。


漳平市九龙江边的景观亭,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秘密吗?


漳平市九龙江边的景观亭,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秘密吗?



漳平市九龙江边的景观亭,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秘密吗?


漳平置县前,明代漳州府龙岩县下设2乡11里,南部铁石乡分“在坊(兴善)、龙门、表政、节惠”四里;北部九龙乡分“万安、集贤、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七里。明成化三年(1467)龙岩县民林廷琥等,“以九龙乡距离州县绵远而峻阻,赋税不供,民用梗化”为由,请设新县加以控制。明成化六年(1470)批准从龙岩县九龙乡划出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5里设县。县名以“居漳上游,千山中地稍平衍,因曰漳平。”明成化七年(1471),首任知县陈栗到位,设署理事,漳平县正式成立。


封建时代的建置,唐朝时依当时的惯例,以“百户设一里,以五里设一乡”。而宋初置沿袭唐制,里役仍为唐之旧。到了明代,龙岩与唐宋时期县级以下的“乡、里”行政区划大致相同。九龙乡“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均为唐代即已存在。


古时地名的命名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一为描述性地名(含表示地理位置、描述自然景观、说明自然资源);其二为记叙性地名(含叙述文化景观、记录人物族姓、记载史实和传说);其三为寓托性地名(含观念地名、意愿地名、感情地名)。封建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统治长治久安、政权兴旺发达,所以历史上会产生像永定、永安、宁洋等愿望地名。这种寄寓地名是帝王心境或者是统治集团愿望的折射。显然,漳平“五里”均为寓托性地名。如:

居仁:“内心存仁”,《孟子·尽心上》曰:“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聚贤:“有贤能之人聚集起来”。

感化:“用言语和行动去感动和改变一个人,使人性变善。”

和睦:“相处融洽友好。”

永福:“福泽永存。”

这“五里”作为政区之名,反映了统治阶级“尊儒崇道”“国泰民安”“国运昌隆”的愿望,它属官方统一之行政命名,而不同于一般以地理实体而得名的自然村落。

“居仁里”相当于现在的菁城街道和芦芝、和平、西园、南洋4个镇(街道);“感化里”相当于现在的溪南、象湖2个镇和吾祠乡的一部分;“和睦里”相当于现在的新桥镇(不含南丰、城口2个村),灵地乡(不含长土安、西坑2个村,吾祠乡的大部分);“永福里”相当于现在的永福镇、官田乡和拱桥镇的大部分地区;“聚贤里”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划出合置大田县,

原属龙岩县的集贤里于明隆庆元年(1567)析出置宁洋县,1956年8月撤销建制,存史389年。今天的双洋、赤水两镇即为原宁洋县所辖,亦为集贤里所属。

自有“五里”之名,虽过千年,今天仅存“永福”之名,愿永福“福泽永存”,重发其光。(陈龙林)(来源:漳平新闻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