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战机:曾让美军闻风丧胆,为何会跌落神坛?

日本零式战机,原名为:零式艦上戦闘機。是可以代表日本的战斗机,日本有很多战斗机种类,但是并没有哪种能够像零式战机那样广为人知。在日本国内,对零式战机的评价也不能说一边倒,

有人说是这台战机属于“草菅人命”的战机代表;而有人同样认为这台战机是最强战机。对于兵器和近代历史了解比较少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台“有名的战机”而已。那么,零式战机的神话究竟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破灭的呢?这里我就讲一讲吧。

零式战机诞生的时代

零式战机第一次被日本海军使用(被装备且正式使用)是昭和15年,也就是1940年的时候。日本海军命名战机的时候,往往采用日本天皇历法的后二位来命名。1940年是日本天皇纪年2600年,因此这架战机名为“00式战机”。比如1939年,为天皇纪年2599年,这一年日本命名了“九九式舰载轰炸机”。

零式战机:曾让美军闻风丧胆,为何会跌落神坛?

在当时,日本也面临一个选择,与英美发生战争,还是选择和平解决。同时,日本在中国大陆地区,也逐渐陷入苦战。在零式战机诞生以前,日本海军没有远距离的轰炸机,当时执行轰炸任务的是九六式陆上战机。于是,日本就向三菱公司提出了开发新一代战机的要求,并且要求这架战机能够远距离续航,具有较好的回旋性能,各种指标都是远超当时的常识。简单来说,日本军方想要一架有较大战力并且远距离续航的战机。

零式战机:曾让美军闻风丧胆,为何会跌落神坛?

按照常识去考虑:搭载强力武器的飞机,必然会很重;其续航距离以及运动性能就会受到影响。相反,想要更远的续航和更高的运动性能,机体就必须采取轻量化设计,就无法搭载重型武器。当时日本的引擎技术,落后于欧美,根本无法与欧美的速度进行匹敌。原本战斗机的空战,大多是一击必杀的打法,即便搭载重型武器,使用局面有限。其实,日本的航空引擎技术,一直都是落后于欧美的,即便是现在日本的关键领域引擎也不得不依靠欧美企业来支撑。

牺牲所有防御于耐久性的战机

经过三菱设计师考虑再三,决定设计一款牺牲所有防御和耐久性的飞机,来满足续航与轻量化的要求。既然引擎的能力有限,那就把飞机的重量尽量压缩。再压缩重量以后,也能够搭载致敌人于死地的重型武器,零式战机的基本理念就是如此。当然,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防御任何进攻,一旦被击中,只有面临死亡。

零式战机:曾让美军闻风丧胆,为何会跌落神坛?

不仅如此,如果见过零式战机的设计图,就能够看出来,战机的主体部分,甚至漏风,并且有开孔,只是为了追求“克”单位的轻量化,本体的耐久度很低很低。而且,在垂直方向,急速下降时难以承受机体的重量,主翼很容易折断。即便是在战斗中,如果有急速下降的操作的话,零式战机与飞行员十有八九会战死。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飞行员的后背,零式战机没有防弹板,一旦绕后,零式战机就是空中的面包,谁想捏就捏。

没有持续太久的“神话”

零式战机所谓的神话,其实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主要是因为交战对方对于零式战机的不了解。零式战机的第一站是在中国大陆展开的,当时对阵的是苏联生产的战机,I-15和I-16。这两种战机要比零式战机大了一倍以上,按照当时的预想,日本零式战机应该是毫无胜算。但是结果让人十分吃惊,零式战机13架飞机全部生还,而27架苏联战机全部被击落。对于这种战果,欧美人完全不相信,因为他们始终认为日本人不可能开发出这样的战机,并且轻视了中国提供的情报。直到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开始,美国人以及联合国军队,都没有正眼看过日本的零式战机。

零式战机:曾让美军闻风丧胆,为何会跌落神坛?

然而,在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吃了大亏!日本飞行员的熟练操作技巧,加上灵动的战机轨迹,让美国人措手不及。当时世界美军内部有这样的一种传言:在低气压带遇到零式战机,即便是违反命令,也必须逃命。但是,这种神话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其极低的防御性能,只要中弹,就别想生还,直接导致日本损失了许多优秀的飞机操作员。另外,随着交战,美军逐渐掌握了零式战机的缺点,那就是“急速下降”。

所以,在后来,遇到零式战机的时候,飞机急速下降即可逃生成为了一种共识。慢慢的零式战机的战绩被逆转,变成了鸡肋。

零式战机:曾让美军闻风丧胆,为何会跌落神坛?

美军曾经为零式战机开发出了一种打法,名为“一击脱离”战法。美军的飞机在性能上完胜零式战机,打一发就急速下降脱离,让零式战机毫无办法。在开展一年以后,零式战机没有太大的战果,最终被淘汰。

结束语

零式战机的开发思想,是一种“反人类”且没有人情味的开发思想。美军认为,武器是可以随着技术能力提升,短时间内生产的,但是熟练的飞行员却是需要沉淀的。而日本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在1944年的时候,日本甚至组织不出来飞行员去应对美国战机。日本的零式战机,是日本人思想的结晶,即想要通过人为的操作,来弥补综合实力的差距。结果,导致日本零式战机只能成为历史的尘埃而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