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李商隱的詩素來以構思新奇,風格穠麗著稱,尤其是他的愛情詩繾綣悱惻,唯美異常,為人所道。然而,他的詩意卻過於撲所迷離,讓人捉摸不透。比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表達的是悲觀還是樂觀;或者“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暗示了亡妻還是韶華;又或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形容愛情還是其他......

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歷年來,研究者對於李義山詩中所表達的意思眾說紛紜,因此元代詩人元好問才會說出這樣的譏誚之語:“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

至於李商隱的感情為什麼會這樣複雜難測呢?

大概是與他的個人經歷有關吧,李商隱一生仕途不順,苦苦掙扎在“牛李黨爭”之間,在下層邊緣徘徊。他積極入仕的激情早已被黑暗政治消磨的所剩無幾了,即使他心中還抱有幻想,又能怎樣呢?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犧牲品,發個牢騷都要仔細斟酌一番,會不會被人抓住把柄。因此才養成了他寫詩創作用詞隱晦,感情複雜,讓人捉摸不透。

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即使是溫柔可愛的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更何況是一直落榜,一直報考的大詩人李商隱呢?不是才華不夠,而是科舉制度黑暗,他無捷徑可走。好不容易考上進士,卻有遲遲沒有封官,英雄無用武之地,大概是為他量身而作。他怎能不憂鬱,怎能不憤懣?

於是,李商隱36歲受桂州刺史鄭亞之命,遠離政治中心,赴昭州任一個小小郡守,主祭祀大事,借題發揮,一改往日隱晦詩風,作下一首詩,借古諷今,直抒胸臆。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歷史上唯一一個能和屈原並稱“屈賈”的“西漢鴻文”——賈誼(即賈生),受大臣排擠被貶長沙,早都成為歷代詩人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熟濫題材了。但是作者卻另闢蹊徑,不落窠臼,特意選取賈誼被孝文帝從長沙召回為始,寫出了一首令人為之稱快的絕唱。

據《史記》記載,賈誼奉召求見,此時剛剛舉行過祭祀的文帝,正坐在大殿上,因為有感神鬼之事,就問賈誼它們的本質是什麼?賈誼徐徐道出自己的見解,二人談論直到深夜,不知不覺中漢文帝都慢慢移膝靠近了賈誼的位置,可見聽得有多認真啊,結束後,孝文帝對他說:

“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皇帝不計前嫌召見被貶的臣子,半夜求賢若渴,討論國事,怎麼不讓人認為這是一個賢德聖明的帝王呢?然而,詩人卻獨具慧眼,抓住“問鬼神”之事,寫出了一段新警透闢、發人深省的討論。

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詩人開篇從正面著筆,特意寫出漢文帝求賢若渴,待賢態度誠懇,讓人絲毫看不出有何深意,就是簡單地讚揚皇帝賢明。隨之,寫出文帝對賈誼才華的肯定“更無倫”三字,令人彷彿看見一個年少意氣,才華橫溢的文臣形象。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單單看這兩句,一“求”,一“更”層層推進,表現了漢文帝對賈誼的信服和器重,如果不往下看,讀者肯定認為這不是就是一篇歌頌聖主求賢的詩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正是作者故弄玄虛之處,讓你不知不覺進了他的套路里。

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下面作者就開始撥開雲霧了,漢文帝求賢之誠,虛心求教,君臣討論“國家大事”直到深夜,以至於情不自禁地把膝蓋都快挪到了賈誼的位置上。這等小細節,都被作者描繪得維妙維肖,讓人無不感覺歷史陳跡彷彿變成了眼前鮮明可觸的畫面。

不得不說,這種善於選取典型細節,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段,正是詩人的獨到之處。通過這個細節的生動渲染,把孝文帝“半夜求賢”的聖明之處推向了高潮,不過“可憐”二字,非常值得深思。

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當然不是,作者最後來了一句“不問蒼生問鬼神”,問和不問,兩相對比,讓我們自己得出結論:原來這才是漢文帝求賢若渴的原因啊,只關心鬼神之事,不關心蒼生社稷,這種表面開明,實則昏庸的帝王,實在令人不恥!

如今再聯繫前文深思“可憐”二字,是不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詩人一直在給文帝留有餘地,隱含嘲諷意味。然後自然懷疑“夜半前席”的態度了,當好一個“虛”字,簡明扼要,舉重而若輕,給大眾呈現了一個偽賢的帝王形象。

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詩人用詞犀利,諷刺意味極其辛辣,卻又極抑揚吞吐之妙。前兩句一直圍繞文帝“重賢”肆意稱讚,節節上揚,第三句又盤馬彎弓,引而不發,最後由強烈的對比而形成的貶抑便顯得氣勢非凡。正所謂“抬得越高,摔的越慘”,這種反跌手法,詩人運用得爐火純青,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僅僅28字,讀者彷彿見證了真正的史實般,不僅浮現處“聖帝求賢”之態,還看見了一個鞠躬盡瘁的臣子之心。詩人看破不說破,有論而無斷,讓大家在他的故弄玄虛中,體會到作者的深切用意。

李商隱的一首詩,本以為是聖主半夜求賢,讀完才發現作者故弄玄虛

李商隱諷刺文帝昏庸,而當時的晚唐皇帝何嘗不是,一味求佛問道,服藥求仙,不顧民生,埋汰賢臣,這不就是現實中那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封建統治者。詩人借古諷今的同時,又深深寄寓著自己懷才不遇的深切感慨。李商隱夙懷“欲迴天地”的壯志,但生不逢時,鬱郁不得志,正如賈誼一般,不得重用。總之之,諷漢文帝實刺唐帝,憐賈生實自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