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兄弟姊妹对父母轮养尽孝心这个事?

HR175290506


在农村因为家中弟兄多,才会有轮养父母的这一做法,例如我家,我公婆一生育有三个儿子,下面给大家谈谈我家三兄弟是如何给父母养老的。



分家

三兄弟中我家排行老二,在我还没嫁到婆婆家时他们就已经分家了。公公跟大儿子吃住,以后由大儿子负责养老送终,原因大儿子有稳定工作,生活条件比较好,而且婆婆已经给大儿子两个孩子带到了上学年纪;婆婆跟老二吃住,以后由二儿子养老送终,原因是老二还没结婚,如果以后结婚了肯定是要婆婆给带孩子的,加上没结婚的儿子家里应该有个女的才像个家;三儿子还在读大学,读大学的费用由两个哥哥轮流每人轮一个月给生活费,其实在我们农村,正常情况下还有儿女未成婚,父母是不应该分开过的,最多也就是已婚的儿子分出去另起炉灶。

赡养老人《公公篇》

对于老人的赡养,我家的三兄弟应该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基本上没被老人拖累。

公公活到九十二岁才自然老去。当初分家把他分给大儿子后他自己又分开一人生活,还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只是自己另外做饭吃,理由是自己一人自由,不用听年轻人唠叨。公公自己一人过无病无灾,洗衣做饭,生活自理,每天早上起来去大队聊会天,买点肉回来。中午十二点过后就去大队与老人们打点小牌。

公公的生活来源◆米、菜都是大儿媳妇自给自足,买肉和零花钱大多是读书后在国企上班的三儿子以及小女儿给。大儿子与其他几个女儿过节什么的也会偶尔补贴。公公的老年生活质量在村里算是中上等水平。

公公老去之后◆有一天下午公公去大队买菜,站在菜摊前无故就慢慢慢慢倒下去了,有人及时打电通知家人背回家,只挂了不到二十小时氧气就走了。在三弟的建议下,三兄弟共同出钱把公公的丧葬办完,三兄弟平摊费用。三弟这个建议的理由是:父亲没有拖累子女就老去了,以后还有母亲。谁也不能保证母亲以后也如父亲一样无病无灾,因此现在大家共同承担父亲的丧葬费用为的是给三兄弟日后一起赡养母亲创造条件,以免重担全部压在二哥一人身上。



赡养老人《婆婆篇》

比起公公,婆婆就辛苦得多,因为我家没人领工资生活比较艰苦,而且还要给我们带孩子。虽然分家时婆婆是分了跟我们,但是其他几个儿女的孩子,婆婆也照样帮带,中间大姑姐的女儿也送回来跟着我们吃住在我们村上过小学。

婆婆的生活来源◆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时间在外面打工,因此把田都租给了别人种,婆婆在家吃的粮食基本是租户给的租粮,菜园就在家门口,婆婆自己种菜。生活费用我们在外面会不定时寄回来,还有国家给的田亩补贴由婆婆保管使用。说真的我们给的这点钱远远不够婆婆和孩子的开销,都是婆婆的三儿子和小女儿两家人一直在补贴婆婆。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大家子善良和孝顺的兄弟姐妹,我婆婆的老年生活虽然因为给我们带孩子而辛苦但也不失幸福和快乐。

操劳了一辈子的婆婆病倒之后

在婆婆77岁的时候,有一天半夜3点多婆婆突然就除了右手以外全身失去了知觉,因为乡下离医院远,我们又不在家。在家的大哥天一亮马上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院诊断为脑梗,还算抢救得及时日后应该还能恢复到生活自理。

大哥马上通知我们在外的所有家人,当天一大家子都回来并到了医院,看到婆婆时,婆婆失落极了,婆婆一辈子都爱漂亮好打扮,怎么能接受这个事实,这意味着以后大小便都要人帮忙。婆婆对她几个儿子说:“治不好我就不出院。”

在医院治疗了半个月,婆婆在人搀扶下能够自己上厕所了,老三夫妻俩接去她他们家服侍了一个半月。这期间婆婆以及家里其他人都让我继续回去上班,因此都是妯娌在服侍婆婆,包括给婆婆洗澡,换衣服,喂饭上厕所。恐怕连女儿都做不到这么无怨无悔。经过治疗以及妯娌的精心调养,两个月后婆婆基本能生活自理了,就是还要用成人尿不湿,后来婆婆的小女儿又把婆婆接去她家调养了两个月,婆婆就基本不用人搀扶了。


因为分家的时候婆婆是分了跟我们家的,照顾婆婆的主要责任还是应该落在我们夫妻俩肩上。大家都怕万一婆婆有个闪失怎么办?我和丈夫必须有一人辞职,考虑再三由我丈夫辞职回家照顾婆婆,我还继续工作。我丈夫在家照顾了婆婆三年,说是照顾,其实也就是有个照应以免发生危险,婆婆的吃喝拉撒自己还能应付的,但是丈夫没有收入是肯定了。

婆婆脑梗后的第三年再一次病重送入医院◆这次检查结果是肝癌晚期,医生建议让婆婆怎么好过怎么过,治好是别指望了。但是大家都不敢把实情告诉婆婆,接回家后,婆婆当着大家的面把她的所有积蓄6万块钱拿出来给大家过目。婆婆告诉她的儿女,等她走了这6万块钱给6兄弟姐妹平分。

我请假回家看婆婆后决定准备辞职回家照顾婆婆,在我还在返回公司的途中小姑打电话告诉我:“二嫂,我决定与妈妈说出实情,与其让妈妈这样痛苦的拖着,还不如让她接受事实,如果她没有了求生意志,就拖不了几天的,这样拖着妈妈实在太残忍了,这不是真正的孝道。我打算今晚就告诉妈妈,在与妈妈说实情前与你说一声。”


婆婆离世

说真的,出于孝心我当时不怎么认同小姑的决定,让她与几个哥哥商量再作决定。可是两天后的半夜一点钟还没到,儿子就打电话告诉我奶奶走了,后来知道真的是小姑告诉了婆婆实情。

因为后来的几天都是我儿子和丈夫陪在婆婆身边,等兄弟姐妹都回来之后我丈夫拿出了婆婆留下来的6万块钱交到大哥手上,最后还是老三发话:“二哥在家陪了母亲那么多年,他也辛苦了,这钱应该拿1万块钱出来给二哥,剩下的钱再拿来办丧事,办完之后再把所得人情加起来剩多少六兄弟姐妹再分吧。我相信这也是母亲在天愿意看到的,她肯定不希望我们几兄弟姐妹为了钱而争吵。”

六兄弟姐妹都同意了老三的方案,用婆婆自己的钱送走婆婆最后一程。每当想起婆婆都不由得心生敬佩,婆婆虽然没读过书说不出大道理,但她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人的道理。虽然几兄弟当中我们是最穷的,但是因为得到几兄弟姐妹的相互扶持,公公婆婆的晚年才不留遗憾。

如果您还在为赡养父母而无奈的话,进来听听肖大姐讲述婚姻情感、婆媳想处之道,或许对你会有所启发。


瑶乡肖大姐


矛盾,矛盾了,这个年代对于养老轮流尽孝存在问题特别大,推残老人早日归天。

有一家庭,我们邻居,父亲大人是公职干部,七十年代被公社借来批斗,挨不住压力,吃农药去逝了,母亲比父亲少八岁,今年八十八岁,她生下二个女儿,四个儿子,儿子是一雄,二勇,三汉,四斌,女儿是大娇,小娇。

这个家庭老大一雄无文化,老二勇高小,老三汉,大学生。老四斌高中文化,最聪的一位。

母亲一直跟老四生活,应该有二十多年了,由于老四工作变动,从农村书记提升到镇机关工作,举家是乡镇所在宿舍居住,刚开始母亲还是一起跟老四到镇府宿舍居住,但是老人长期无伴,不同意在那居住,还是回农村老家,看着她丈夫的相片痛哭一场,突然想起要跟大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穷,耕农的农民,七十二岁了,大儿媳七十岁,生下一男一女, 都在外面工作,大儿子认为这么大还要负担这个,负担不起。

大儿子召唤三个弟弟,二个妹妹,大家决定兄弟轮流养老,四兄弟每人养八天,整月多出二天,先后轮流减一天,两妹妹负责衣服和调理的药品,从2O15年开始实行,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儿子在农村,正常,二儿子在农村正常,三儿子在大城市,托大儿子(也可以),四儿子在镇政府工作,四儿媳当临工,就不正常,她要回农村负责八天老人要掉工作,还是托二哥照顾老人,年长月久,钱元有些不接续,她跟二哥家产生了矛盾,四儿媳妇与二媳开始吵闹,四儿媳妇理论一条,她说母亲跟她们二十几年,二媳妇说,那时母亲一直帮助四儿媳家带孙子,做家务,到吵了只有老大家再代养几天,把老二的十五天改为八天。

后来因半天的事情又跟大哥矛盾,最后,老人家还是吃农药归天。

前几天就火化了。


郑新镇


完了蛋,吃轮头饭,自伸自养是最方便,谁也不想吃轮头饭,东家吃了,酉家串,轮到谁家,没好脸,少待一天没人管,多待一会都不干,我亲眼见,我生边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保定,大儿子在北京,八十岁的老头,轮到谁,这一天到期,就不能过夜,病多利害都得走,到谁家,沒人理,孙子,孙女,不叫爷爷,叫老头,一顿一碗饭,在另外一个地方吃,不能和家人一块在卓子上吃饭,人老了,不能自力,活着比死都难受,孩子主要的不承受法律,把老人析磨而死。希望国家有政策,不能自力老人,安乐死,在农村,有病老人苦不堪言,还不敢说半句不中听的话,看脸色过日子,不是也说是,是也不是,年轻多难,不算难,老来难,才算难死人。


最美田园风光


这大多数地方,村落都有的事,那个把母亲放到称上称的时候,还说一个月不能少体重,看着老奶奶的眼泪,你们我身为一个陌生人都哭他们却还笑的出来,你们是人吗?最后还存在灌水的行为,我真的认为他们来世上干嘛???????????????最好别分开,老两口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临了,却分居,这样做太不人道!

还有一个原因,老俩口不能同时病故,有一个,活的太久,这家会受累太多有怨言的,我讲个真事:

我有三个舅舅,有太姥爷,姥爷,姥姥,三个老人,三个儿子分家时讲好,太姥爷跟大舅,姥爷跟二舅,姥姥跟三舅,因为当时三舅没结婚,还和父母一起生活,等结婚后,再分开随儿子住!

天有不测风云,大舅生病去世了,大舅妈带孩子改嫁了,太姥爷因受打击,也病故了。

这空当,三舅结婚了,姥爷姥姥去了大舅的房子住,他们身体硬朗,帮三舅带孩子,几年后,姥爷也去世了,留下姥姥一个人,去了三舅家,姥姥真能活,最后瘫痪在床又活了十年。

真是把三舅累坏了,老话说,千日床头无孝子,姥姥后来非要去二舅家住,当时二舅早已去世,二舅妈和儿子,媳妇住一起,她是死活不要,姥姥很伤心!

其实,也怪不得二舅妈,当初分家人家分的是姥爷,算起来,二舅家一天老人也没养。那个年代,讲诚諾,当初怎么分的,后来怎么养,其实三舅没有怨言,只是姥姥想換个环境!


sourc


我们家就这样,现在来看一点都不好,我奶奶几乎就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如果所有的儿女都有些孝心还可以,就怕有的有,有的没有。

我们家是每五天一轮,在我家,我大爷家能够吃饱,也会给她洗衣服,倒便盆,还会给她烧一下炕什么的,其实最让我不能理解的就是我奶奶最疼的人算是我二大爷还有我老板,可他俩刚轮的时候还行,越到后来就越是有时三顿饭变成两顿,有一顿中午送去,晚上直接不送,烧炕之类的就更别提了,能够送饭就不错,拿着送过去的几块蛋糕跟我们显摆,说这生活还不满意,我真是想骂人,我奶奶轮过来,饺子,肉丸,粽子之类的都会让她吃一遍,倒他们那就成这样。


木老二三


父亲去世后,考虑母亲身体不好,我们决定让母亲在她四个儿子家轮养。

我们是这样商量的,一家一个月,母亲若是看哪家热闹,多住个十天半月也可以,毕竟那是自己的母亲,谁家也不缺母亲吃的,若是不依她,她会生气和伤心的,即便如此,每当哥弟接她时,她多少还有些落寞,总会说:你爸在时多好,我们有自己的家!哥哥总劝她说,我们的家也是你的家啊!可她却不以为然,认为儿子的家总不是自己的家,中间曾多次要独自生活,但大家不放心,都被我们婉拒了。

表面上母亲是幸福的,儿孙孝顺,衣食无忧,可实际上,母亲是孤独的,因为上下楼不方便,她很少出去,白天,大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剩她一人在家,也没有什么可干的活计,她又不爱看电视,只是偶尔翻看一下《圣经》,只有当人们在家的时候,她的脸上才会露出真正的笑容。多少次去看她,她总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弄得我们都觉得离开她是一种罪过似的。

就这样,母亲被轮养八年,八年来,母亲享尽了天伦之乐,但也品尝了无人在身边的孤单,只是她从未向我们说过罢了,而我们更一味地认为自己孝顺,谁也没体会过母亲的感受。

因此,我总觉得,如果老人行动自如,轮养还不如在敬老院,毕竟那儿有相同的老年人,有人陪伴,至少精神上不那么孤单,儿女能经常去看看,未免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孝顺!


清风秋月


对于兄弟姐妹轮养尽孝父母的看法,我觉得是这样的,每一个兄弟姐妹的条件不同,如果父母生活自理的情况下,对于老人来说,生活的环境尽量相对稳定比较好。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从内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现实中,兄弟姐妹多,孝敬父母轮养方式,大致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兄弟姐妹基本居住同村,城市里距离较近,父母居住地固定,是兄弟姐妹轮流给父母照顾,衣食起居,这种方式,父母晚年幸福感好一些。

如果是让父母轮流到兄弟姐妹家吃三顿饭,这种据我所知,老人晚年生活艰辛,一看到这标题,我就想起小时候,同住在大四合院里的阿婆,阿婆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同住在村里,其中有一儿子是做上门女婿,我不知道他们当时的约定,这个儿子居家中排行第六个,阿婆家中儿子多,除老大叫大名,其他都直称老几,在同村不同生产队,阿婆是下半村生产队,儿子们以位下村为主。就是我邻居老七居住上村,起初阿婆和小儿子老七(一直单身)两人一家,一切都由老七负责尽孝,阿婆生活还好过,后来,儿子老七做猎药,双眼被炸伤,成了残疾人,没有能力独自尽养母亲。就由六个儿子轮流,我们村是沿村道,沿着小河流方向,位居同一河边,从上村头到下村头近300米左右老人,除当时农村传统由儿子们轮养尽孝,阿婆是小脚的老人,为了三餐,每天是早出晚归,衣服由女儿清洗,最后阿婆是喝农药而去世。因出这事之后,我村里的敬养轮流方式就改变了,轮流方式是送餐给老人。由此想到,现在的农村老人真幸福,村里建食堂,收费也不高,对行动不方便的,还免费送到家中。感谢党的政策好,减轻了农村外出打工子女的负担。

兄弟姐妹轮养敬孝父母第二方式是,阶段性轮流居住,对于在不同城市的子女来说,有一个月至一年,据我了解的阿婆们,晚年幸福指数都不高,有些儿子还是在社会上有头面的人。

据我所知,当今以父母居住地稳定,老人生活 快乐占多数。我是六十年代的人,我认为,在那年代,父母养育我们真不容易,现在,父母老了,让父母心安度过晚年,尽量的稳定居住地,兄弟姐妹们来尽孝为佳。

刚才想起来童年时知晓的阿婆,还有近期熟悉轮流居住地的阿婆们,心里中的五味瓶打开了,难于下笔,因为我父母居住在老年公园旁,老年公园的歌声,笑声,娱乐打牌聊天,争议声,在房间里都听到,还有些老人其他言语。

友人们,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为了自己内心不留下终身遗憾和后悔,自己多点尽孝父母,心善福聚,大爱无疆。

天佑善良人,祝您生活快乐,直到永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