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人能够反省就是改造命运的开始。

“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用真心去耕耘,去追求福报,一定求得到。这个心是真心,感恩的心、恭敬的心、慈悲付出的心才能求得到。

谦让就是给人家留余地,不要让人家难堪。懂得谦让,就是懂得设身处地去感受别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你时时给人信心,给人鼓励,给人笑脸,这都是积福。

量大福就大,改造命运没有别的,心量要不断扩宽。以前不能容的人现在能容了,以前会计较的事现在不计较了,以前不能舍的东西现在能舍了,命就改了。

人的存心偏离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错误的念头。所以我们时时守住这五心,让自己不要随顺坏的存心跟习气,这也是一个方法,用五心来时时调整自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人与人相逢都是难得的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所以应该珍惜这个缘分。

大家的起心动念、心态都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时时都是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千祥云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个人要成就一件事情,有三个很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智慧,第三个是能力。我们常说智仁勇三达德,你有这些优点,才能够去承担责任。

“学问深时意气平”,看一个人学问到不到家,就看他接触一切人事物能不能心平气和。

觉悟,就是随时用你的正念,而不是随顺习气过日子。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

人在修行路上,首先要有个非常重要的态度:深信因果。不能侥幸,不能怀疑因果,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偶然。

学传统文化不像学知识一样,好像学很多就比较有能力,就比较有学问,不是这个概念。重要的是学了之后一定要去笃行,要去实践。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行善假如不先改过,就好像水桶底下有一个破洞,上面一直在加水,下面这个洞一直在漏水,把福德、功德给流掉了。所以未论行善,要先懂得改过。

拿出一张纸,把最难改的习气写大一点,然后用什么方法改也写出来,每天看,提醒自己,警觉性越来越高,慢慢就改过来了。真干,真愿意改,真下功夫,命运就转过来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就好像一棵树的果子酸了,你不能去责怪果子,根源在哪?根出问题了,土壤出问题了,你得从根本去化解。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克服自己攀缘、强求的心,先把本分尽好,不要攀缘。缘分成熟自然有人帮助。

积德行善,这是古圣先贤的教诲,讲了几百次、几千次,讲了几百年、几千年,绝不骗人,丝毫不爽。

以上文字选自《水知道日历2020》。日历中100多句文字,精心选自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讲记》。句句都是经典,学一句做一句,每天记录,每日三省,日日增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