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有何歷史?為何袁世凱死了,“袁大頭”還是流通貨幣?

直到今日,很多人還是知道袁大頭的。作為民國期間流通的貨幣,現在還被人記著,說明袁大頭的影響力確實不小。但是,讓人疑惑不解的是,袁世凱因為要做皇帝,是在罵聲中下臺的,為啥後來的民國領導們,還繼續使用袁大頭呢?

“袁大頭”有何歷史?為何袁世凱死了,“袁大頭”還是流通貨幣?

民國之前的貨幣,主要以“兩”計算。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某某人拿出幾兩幾兩白銀,但是從袁大頭開始,不再以“兩”計算,而是以“元”計算。這種叫法,有著深遠影響,乃至於我們今天用的人民幣也說成幾元幾元。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令江南造幣廠歸財政部管理,主張把鑄幣權集中於中央政府,並著手定幣制。不久,袁世凱在中外反動勢力扶植下,迫使孫中山於民國元年四月一日讓位,故幣制問題未及整頓。

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北洋政府設立了幣制委員會,專門研究和擬定幣制改革方案。民國二年一月十四日,又擬定了幣制委員會章程並調整了組成人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熱烈爭論,熊希齡內閣於1914年1月17日提出了銀本位制統一幣制方案。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公佈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要點是:國幣鑄發權專屬於政府,舊有各官局所鑄發之壹圓銀幣,政府以國幣兌換改鑄之,但於一定期限內,認為與國幣壹圓有同一之價格。

國幣以壹圓銀幣為主幣,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以銀九、銅一鑄造後總重量為七錢二分。國幣壹圓銀幣的形式,以教令頒定之,後定為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

國幣種類,有銀幣四種:壹圓、半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國幣計算均以十進,每圓十分之一稱角,百分之一稱分,千分之一稱釐。

“袁大頭”有何歷史?為何袁世凱死了,“袁大頭”還是流通貨幣?

袁世凱之所以把自己的頭像鐫在銀元上,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形象。當時,各地軍閥自己發行紙幣,因為換代頻繁,貶值很快。但是袁大頭本身就是銀質,具有一定的價值,所以人們很認可,所以歷史貢獻也很大。

第一,袁大頭的發行,對抵制外國銀圓起了一些作用。袁大頭髮行後,廣大民眾願用國幣,不要“洋錢”。如在1919年“五四運動”反帝高潮中,上海錢業公會宣佈使用袁大頭,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錢幣。

第二,袁大頭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亂制各式銀圓的現象。因當時頒佈的《國幣條例》明確規定:“國幣鑄發權專屬於政府。舊有各官局所鑄發之壹圓銀幣,政府以國幣兌換改鑄之。凡公款出入一律用國幣。”後在1917年官方規定以袁大頭為稅收本位幣,更加鞏固了袁大頭的第一主幣地位。這在客觀上使各地亂制各式銀圓的現象有所收斂。

第三,袁大頭對在軍閥間經濟分割時起了一些緩解作用。

袁世凱稱帝后,中華民國形式上的大體統一也已瓦解,軍閥混戰、各據一方、各自為政,在經濟上也都相互控制和爭奪。此時袁大頭尚能在全中國大部分地方通行,這對全國大部分地區間的物資交流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客觀上對軍閥間分割經濟的狀況起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1916年,袁世凱因為要做皇帝,在一片罵聲中死去。也是因為這個,各界人士對他評價不高,竊國大盜,賣國賊,都曾放在袁世凱的頭上!按理說,銀元該改用其他頭像,為啥後來的接班人,繼續用袁世凱的頭像呢?

“袁大頭”有何歷史?為何袁世凱死了,“袁大頭”還是流通貨幣?

民國政府主要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北洋政府階段,以袁世凱等北洋軍閥政客為主。北伐戰爭獲勝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登上歷史舞臺。

1916年,袁世凱死後,繼任者黎元洪、徐世昌、馮國璋、曹錕等人,都是袁世凱的門生故吏,這些人像走馬燈似的,你幹幾年,我幹幾年,忙於戰爭,無暇想著換銀元上的袁世凱頭像。當然,就是有人想換,這些人也不能同意, 主要是他們大多是袁世凱提拔的,出於情感,也不能換。

1928年,國民政府執政中國後,袁大頭已經深入人心,市民很信任,這個時候再換頭像,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利,所以整個國民期間,一直都使用袁大頭做為貨幣。

建國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對袁大頭等價兌換,才讓袁大頭離開了歷時舞臺。

資料顯示,袁大頭總髮行量超過 7.5 億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