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為何卻鑄造了7億多“袁大頭”?

但凡對近代史有所瞭解的人,都會知道袁世凱其人。史學界對袁世凱爭議頗多,有人認為他推動了中國近代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有人稱其為“竊國大盜”。歷史猶如過往煙雲,孰是孰非很難評判,但袁世凱在近代史上起過關鍵作用,這一點無可爭議。

相較於史學界,普通人對袁世凱所知不多,流傳最廣的是其倒行逆施,復辟帝制,只當了八十多天皇帝就一命嗚呼,徒增笑柄,還有就是其鑄造的袁大頭流傳甚廣,短短几十天的“皇帝生涯”,卻發行了七億多枚袁大頭,實屬罕見!

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為何卻鑄造了7億多“袁大頭”?

這其中有何緣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袁世凱其人

袁世凱(1859年—1916年),河南項城人,故有別名“袁項城”,中國首批新式軍隊的創建者,警察制度由他之始。以漢人身份成為晚清封疆大吏、實權人物,辛亥革命後“竊取”革命果實,成為中華民國首任總統,左右逢源,手段非凡!

年少即有大志,在其《雨花臺懷古》中寫到:“我今獨上雨花臺,萬古英雄付劫灰;謂是孫策破劉處,相傳梅鍋屯兵來。大江滾滾向東去,寸心鬱郁何時開?只等毛羽一豐滿,飛下九天拯鴻哀。

袁世凱早年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辛亥革命期間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

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為何卻鑄造了7億多“袁大頭”?

袁世凱作為近代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其功過是非自有史學家評論,我們不去深究。接下來我們再瞭解一下袁大頭是怎麼回事。

何謂袁大頭?

“袁大頭”“藝名“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實在有點拗口,由於上面刻著袁世凱的頭像,我們簡稱其為“袁大頭”。“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民國三年二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

《國幣條例》規定:“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大頭”。

發行量問題

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為何卻鑄造了7億多“袁大頭”?

“袁大頭”的鑄造跨度和鑄造量都很大,從1914年至1929年,總髮行量超過7.5 億枚。按照當時的人口來計算,幾乎是人均兩枚,數量可謂驚人!

“袁大頭”數量巨大,影響甚廣,直至建國後,我國雲南、西藏等西南邊陲少數民族居聚的地區,在貨幣流通方面只認可信譽高的“袁大頭”銀元。為了穩定邊疆地區政治與經濟,我黨於1951,在瀋陽造幣廠重新鑄造了一批“袁大頭”,以“O”版和“三角圓”為暗記。

“袁大頭”為何有如此影響力

銀幣,指銀質的硬幣,也指白銀和其他財物。比如:明高啟 《天界玩月詩序》:“《元史》成,中書表進,詔賜纂修之士一十六人銀幣。”這裡的銀幣指的就是白銀。

光緒十六年,清廷開始正式鑄造銀元“光緒元寶”(即龍洋),本來是幣制改革的一大進步,但是晚清政府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封疆大吏各自為政,不聽中央號令,在駐地另鑄新幣,以次充好,爛發鈔票,使得幣制混亂,百姓怨聲載道!

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為何卻鑄造了7億多“袁大頭”?

民國建立後,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

“袁大頭”之所以能在近代數千種銀元中脫穎而出,與其鑄造工藝有關,其材質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雖然各地鑄造的版本不同,但基本都是按照這個“模板”。

經過多年鑄造,再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廢兩改元”準備了條件。

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為何卻鑄造了7億多“袁大頭”?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我國幣制改革的完成,人民幣成為流通貨幣,“袁大頭”退出流通領域,但在“收藏界”煥發了“第二春”,只是市場上假貨橫行,大家收藏一定要擦亮眼睛哦!

參考資料: 《雨花臺懷古》 《天界玩月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