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把这道菜发展成15亿大产业,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缙云茭白,惠民富民

最近,四川省南江县长赤镇永新村的农民们,正忙着收割地里的茭白。亩产近万元的收益,让茭白迅速取代了稻谷、玉米等传统作物,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香饽饽。

而让当地居民收入陡增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缙云茭白。在缙云“茭白师傅”勤勉的脚步下,缙云茭白正迅速走向全国,成为人见人爱的“明星产品”。

缙云把这道菜发展成15亿大产业,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有一项统计,足以证明缙云茭白的江湖地位——“全国每八根茭白,就有一根产自缙云”。这句褒奖的背后,是缙云全县6.58万亩的茭白种植面积,12.6万吨的年产量,3.5万名从业人员,15亿元的全产业链总产值,占全国8%的种植面积。

如今,缙云已是“中国茭白之乡”,过硬的品质甚至让缙云茭白打入了品控严苛的欧盟市场。走向世界的缙云茭白,带着满满的乡愁,成就了一个富民产业。

政府引导,规模种植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缙云农业农村局局长助理王来亮见证着整个缙云茭白产业的发展历史,他目睹了缙云茭白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全过程。

“缙云种植茭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是属于农民自给自足的零散种植。就是放在20年前,任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根小茭白,能走向全国,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大产业。”王来亮说。

品牌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上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缙云茭白也开启了奋斗之路。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为了农民增收,缙云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在东渡镇吴岭村开始小规模种植茭白,培育了优质的地方品种 “吴岭茭”,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美人茭”。

缙云把这道菜发展成15亿大产业,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大洋万亩茭白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讯员 张少峰摄

至90年代,缙云茭白在更多的地方得到推广,政府也开始有意识地扶持茭白产业,以政策引导、项目补助、技术示范等形式,在壶镇、前路等地扩大茭白种植。

“茭白种植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市场竞争相对较少,相对于传统的粮食作物,利润更加可观。”王来亮告诉记者,尝到了“甜头”的缙云农民,对种茭白的热情越来越大,到2000年后,缙云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更大规模地种植茭白,其逐渐成长为覆盖全县的经济作物。

缙云把这道菜发展成15亿大产业,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修炼“内功”,走向世界

在“规模化”的同时,缙云茭白也不断修炼“内功”,走“生态化”“差异化”“品牌化”的路子。2002年,缙云制定和发布了“仙都”高山茭白系列地方标准,以及“山啦”高山茭白系列企业标准,大洋高山茭白基地还获得了浙江省首批绿色产品认证。

技术上,经技术人员和农民不断地探索,创新了同个县域四种茭白种植模式共存(单季茭、双季茭、单季两收、双季设施栽培)的产业发展方式,加茭白冷库贮藏,实现了全年供应。2015年以来,缙云县农业农村局与丽水市农林科院合作,在种植技术上不断改良创新,先后有5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茭白种植技术在全国领先。

实行水旱轮作、生态套养、废弃茭白叶资源化利用,更是将缙云的好山好水,转化成了生态精品农产品。精耕细作下的缙云茭白,也开始了“全球化”的征程。

缙云把这道菜发展成15亿大产业,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李春萌是缙云茭白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之一,2008年建立缙云五羊湾果蔬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有茭白核心示范基地450亩,入社成员数107户,带动农户4500多户,辐射周边基地16000多亩。她指导生产及收购的茭白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成都、西安、武汉等10多个省、20多个大中城市,年茭白销售量达20多万吨,产值7000多万元。

缙云县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更是把茭白卖到了向来对农作物“挑剔”的欧美市场,其生产的茭白通过欧盟严格的农残检测,远销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欧盟国家,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产品外,如今缙云茭白师傅的技术输出,更是成为了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据了解,在对四川南江的对口帮扶中,试种的2000亩茭白,可实现经济效益8000余元/亩。而多达2000多名的缙云农民如今在全国各地从事茭白产销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以茭白为纽带的脱贫帮扶,成为了脱贫致富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