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人退休后给儿女带孩子,孙子大了老人还不走,被儿媳赶走,是什么感觉?你见过吗?

王老师O8O80O


儿子不孝,所以儿媳妇敢把老人赶走。

你们需要人带孩子的时候,老人就可以和你们住一起,孙子带大了,不需要老人照看了,当儿媳妇的就要把老人赶走,那么做儿子的是怎么想的,认为媳妇做得对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不阻止媳妇呢?

年轻人需要老人帮助的时候,老人就有用,不需要老人帮助的时候,就把老人当废物扔掉,这样的不孝子孙,晚年多数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儿女也在看样学样。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捧着他们,不需要的时候就随手扔掉。

有人总是喜欢说道德绑架,要求子女们孝顺长辈不是道德绑架,是让你们给自己的下一代做好榜样,让你们的下一代在你们年长后,能孝顺你们,赡养你们,不给你们脸色看,不给你们气受。

儿媳如果生儿子,也有当婆婆的那一天,你今天咋样对待公婆,等你老了,你的儿媳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你老头。

请珍重吧!


牵住夕阳的手


我病休在家快五年了,现在也正好带孙子。关于孙子大了,老人还不走,被媳妇子赶了的事,还真见过,听见的更不少。

其实赶老人的事,不是只有媳妇子干,亲女儿亲儿子也同样干。我隔壁小区一对老人,被女儿从北京赶了回来,原因是带孩子的理念过时了。回来时,老人还偷偷带来了几包孩子用过的尿不湿。往往令老人彻底绝望的,正是小两口双双都是白眼狼。

因此,我认为,赶老人肯定是不对的。就是心平气和劝老人分开住,一定要考虑老人分开生活的条件。

当然,作为老人,考虑问题一定要与时俱进。现在的年轻人观念真和我们不一样,社会压力也真比我们当年的大。我们首先要为儿女着想,尽最大努力减少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我也只有一个儿子,我在儿子的小区另买了一套房子,一起能住不能住另当别论。尽管能看得惯想得通,我还是主张分开过日子。时代不同了,别奢望过我们上辈人那种家庭小院的生活了,也别想着当我们上辈人的那种老婆婆老公公了。

看到这里,一定也有人骂: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是有几个工资,有处住,有的吃才这样说。对着呢,我是说我们尽量主动不要影响孩子们,但我们真的无法独立生活了,我们不靠儿女靠谁去?!他们也不能拿出个“道德绑架”的说词作借口,将必要的赡养老人法律责任推个一干二净吧!媳妇子赶老人,那儿子总不能置身事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吧!


大厚真金


这事你看要怎么看,不能一概而论,我家亲戚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典型,我姨家全款给儿子买了婚房老两口房子拆迁没地方住就一直和儿媳在一起住,帮带孩子做家务另外家里所有费用也是老两口出,开始几年还可以大家相安无事,但是矛盾来了,女方家父母也退休了也想和女儿女婿在一起,女方不好意思明说就整天在朋友圈里牢骚怪话一大堆,什么婆婆对儿子的爱就是得体的退出啊一些心灵鸡汤,暗示我姨他们,我姨他们也心中有数也看的出什么意思,但是就是装着不知道,一是觉的房子是自己出钱买的现在自己家房子拆迁没盖好🈶理由不走,走了肯定女方父母要来住不甘心,二是想和儿子孙子在一起生活,正好赶上我姨家女儿出嫁,女方父母大闹了一场把女儿和两个孩子带回娘家了,我姨看为了儿子还是出去租房住吧,还没来得及看好房子,女孩又回来把碗摔了说怎么还没走,这下可把我姨惹火了不出去住了,就这样一年半了女孩带两个孩子就在娘家不回来,我姨也不搬走,最近我姨家起诉离婚了,女方一家又找到我弟弟单位领导说不愿意离婚,哎😣就这样闹吧哭了两个孙子了


贝儿155674913


这样的事现在见怪不怪了。

九十年代吧,我们那一对夫妇,儿子在北京就业,那时房价还不高,两口子把全部的积蓄拿出来给儿子首付买了房。后来有了孙子,两口子高兴呀,就去了北京代孩子。当时两人都没退休,请了长假,带了一段时间,儿子儿媳发话说:你们老两口也辛苦了,让孩子姥姥姥爷来换着带一下,咱们再筹点钱,再买套房子你们老两口住,这样就不用老家北京两头跑了。这老两口一听觉得很在理,赶紧收拾收拾回家,到家后两人合计了一下,把自己的住房卖了,可钱还是凑不够,再找亲戚朋友借了些,还是不够,再想了想,反正老了要去北京住,家里祖辈留下的近一亩地的老院子也卖了。然后拿了钱去了北京,儿子儿媳很快全款买了一套一居室的小房子,老两口高兴呀,这就在首都有了家了,也很自豪,儿子儿媳说了,等房子装修好了,老两口就可以入住了,现在家里孩子姥姥姥爷都在,住不开,先凑合凑合几天,就回老家上班,房子装好了再过来。

老两口虽说不太愿意,但确实是没地方住,只好回了老家继续上班,但回老家后就没地方住了,两人就在各自亲戚家里寄宿。好不容易熬到房子装修好了,两口子高兴坏了,赶紧收拾去了北京。到了北京,还没坐稳,就像浇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原来,新房子人孩子姥姥姥爷已经搬进去住了,儿子儿媳说了,孩子姥姥姥爷老家那边也没人照顾,住这边互相也有个照应,你们老两口要是愿意,就留在孙子身边,咱们一家一起住,也有个照应,如果不情愿一起住,可以现回老家,咱攒点钱再买一套房子,你们老两口再过来。

老两口没再停留,马上买了返程车票回了老家。可是,那里有安身之处呀。

好在妻子公司听到两口子的遭遇,专门腾出了一间小的地下仓库,总算安了家。

所以啊,我们做父母的,爱子女,爱孙子孙女,这是人的天性,但是一定不能丢了自己的老窝。


全职奶奶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看完孙子等着儿媳轰呢?你真的愿意和孩子们一起住吗?我退休了去离家六十多里儿子家陪孙子上学!每星期一早上坐早班车去!到后买菜做饭!周五中午吃饭后就忙着收拾好东西坐车回家!因为儿媳晚上回来!就这样我跑了六年!孙子上初中了学校有食堂就不用我跑了多好!还用儿媳赶吗?自已回家过多好!在那住早上去厕所就排在后面!哈哈哈哈!与孩子们分开住会都方便!闲事少,感情好,少磨擦!我的看法对不!


用户9585480775850


这样的事情,在周围真是太常见了。不但常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趋势。只不过有些老人是被儿子儿媳或者女儿女婿撕破脸赶走,有的是老人自己主动退出。

我的一位表姐,看多了周围亲戚的婆媳之争,特地找了个外地的老公,家中务农,有不少田地。并且婚前非常明确地告诉老公:“我绝对不能接受婆婆媳妇长期住在一起。他们如果过来帮我带孩子,我很感谢,到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有什么委屈我都可以忍。他们不来帮忙,我也不会抱怨。”表姐夫拍胸脯做了保证。

果然,即将临盆之前,老家的公公婆婆过来照顾孕妇和小孩,很多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包括思想观念差的都非常远,婆婆是个非常能干也当家做主惯了的人,什么都要指挥一通。表姐的家,除了她自己的卧室,基本上都被婆婆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做了改造。

表姐是个非常强势的人,但是她想着,反正只共同处到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她可以忍。

然而当孩子上幼儿园了,公公婆婆完全没有要走的迹象。表姐质问表姐夫,表姐夫才说,爸妈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觉得比农村舒服。而且也舍不得小孙子。

表姐当时怒从心头起,把表姐夫大骂一通。表姐夫倒也没有拿大男人的款压制妻子,反反复复就说,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他们也不容易。

表姐深思熟虑了一夜,第二天问表姐夫,你是要租房子给他们住,还是要买房子?房子可以选很近,哪怕是咱们对门都行,就是不能和我住在一个屋檐下。我实在忍不了了。

表姐夫也痛快,那就买房子吧。

于是经过了两个月的寻找,在他们隔壁楼按揭三十年买了套房子。公婆虽然搬过去的时候很不爽,觉得是被遗弃了,但是也搬过去了。口口声声抱怨,这得背上多大的债务,真是不会过日子。

表姐没说话,但是心里想,我宁可钱紧张,也要心里舒服。果然,搬出去之后,因为少了很多小摩擦,婆媳关系缓和了很多。孩子放学回来,经常先在奶奶家玩到很晚,再由下班的表姐和表姐夫接回来。大家都很欢喜。

之所以会出现老人帮忙带孩子,后期被儿媳赶走的情况,不能单纯说是媳妇不孝顺不感恩,也不能说是老人太作。深究原因,归根到底是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由深宅大院族人聚居变成小单元房里小家庭为主。

在我们爷爷奶奶那辈子,尤其是在农村,多的是一大家子合起来住在大院子里,兄弟妯娌家的小孩子都放在一起由老人看管,青壮年男女要下地干活。聚族而居,或者至少是围绕祖父母的大家庭一起居住,互相帮助,既是社会习惯,更是当时生产力的要求。

而现代社会,农村劳动力渐渐涌入城市工作,城市工作要求的是个体,而不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工作。因此,这从根本上推动了小家庭的产生。

社会教育体系的进步,让小孩子对家人养育以来的时间越来越短。

在80年代甚至再往前的时间,很多小孩子童年最宝贵的记忆,就是跟着乡下的爷爷奶奶生活,小伙伴们一起上山下河,无所不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孩子们有大把空闲的时光,需要家人来看管。

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竞争压力的加剧,小孩子需要家人大把时间看顾的阶段只有幼儿园之前,甚至缩短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婴儿时期。早教班、幼儿园、特长班、中小学放学后的小饭桌、假期托管、假期研学,一方面是家长出于应对社会竞争的需要,一方面,也确确实实减少了家长对孩子的看护时间,使得老人在孙辈上幼儿园之后越来越“没用”。其落后的教育观和过度溺爱反而有可能对孩子的教育造成错误影响。

女性赚钱能力的提升带来社会地位提升,导致婆媳关系由“服从婆婆”变成“两代女主人之争”。

在古代社会中,大家庭聚族而居,长辈,尤其是婆婆在内宅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这既是出于孝道的需要,也是家庭稳固的保证。虽然媳妇没有谋生能力,只能依附于丈夫和丈夫的家庭生活,也就必须承认婆婆的权威,这虽然酿成了很多悲剧,但是也尽可能减少了家庭的争权夺利。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有了独立谋生的能力,社会地位提升,相应的在家庭地位也提升了。现在家庭的组成,不是媳妇由原生家庭中离开,加入到丈夫的原生家庭中,而是丈夫和媳妇都从原生家庭中离开,组建一个小家庭。媳妇毫无异议地成为新家庭的女主人。而很多婆婆却没有看到或者不肯适应这种变化,依然停留在媳妇是嫁进自家的人,必须受自己管教的观念里,对小家庭横加干涉,引起了“两代女主人之争”。而很多夹在中间的男人,往往错误地采取了不管不问或者偏袒一方的方式,让这个斗争越演越烈。

在孙辈尚小的阶段,媳妇往往出于“我需要你,我不管怎么样都可以忍受”的心态,忍下了很多委屈。一旦孙辈不再需要老人大把时间的付出,她们往往会不再忍耐,大起争端,最终老人不得不走,或者主动离开。也有可能是媳妇不肯再忍,走向离婚。无论是哪种,都是悲剧。

社会已经发生改变,人们必须顺应这种现实。老人帮忙带孩子,子女辈要感恩,要多对老人进行忍让,除非是原则性错误,小来小去的观念差异不要太过计较。

孙辈上幼儿园或者上学之后,老人要主动退出,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不要过度干涉子女辈的生活。子女辈也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让老人生活愉快。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将老人的居所安排在自己的附近,实在没有能力,也要勤打电话,勤加问候。这不仅仅是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也是对老人安全的现实考虑。


梦舒说


首先我要肯定的说:见过,并不稀奇。

两例都是身边发生的事。一个是本小区的,儿子儿媳都是农村大学生,现工作都不错。来看孙子的婆婆说:俺家老头子真不易,承包了7亩地,土里刨食供出的大学生。现在娶媳妇有孩子了,叫我看,把我喊来了。现在孙子大了,用不着我了,又叫我回去了。儿子还又在东湖买了一套更大的房子,房子再多也没我们啥事!

第二例是我们东邻小区靠路边一楼的那户。那就更有意思了。是老两口拿出积蓄45万给买的房子,三室两厅。可待搬过来时,儿媳说了,不能住一起,不方便。咋办?自已买的房子却不让住。于是只好在附近租了房,老两口住。可任务照样要干,白天过来看孩子。老太太气得见谁给谁啦,我老伴她们常劝她想开点。

所以这事并不算稀罕,不值得大惊小怪。

一方面现在都住楼房,和过去的平房大院确实不一样,三代人住一起确实诸多不便;

另一方面,孩子小,不得不让老人看,媳妇再不满也得忍,一旦不需要看了,还能再忍?一忍再忍就无需再忍。(笑)

所以与其让儿媳妇赶着走,再找找是什么感觉?那何必自找不痛快?我就是主动提出走,带着小孙子到市里租房子的。这不好吗?

人老了,确实有很多生活习惯和年轻人不一样,趁早“早走早安生”。劝那些被“赶”的老哥哥、老姐姐别生气,我们要与时俱进,接受经验教训,没什么委屈的,今后好好过自已的日子也就是了。


峄县西门里老李


这个问题看要怎么看!我老公他们4个兄弟,我们最小,当初我是坚决不同意我家婆来帮忙带小孩的,因为她爱抽烟,不爱做家务,整个一男人性格,在当地做人口碑很差,后来在全家人的劝说下,也考虑到毕竟自己家人带小孩总归放心些,而且我家婆也说戒烟,我答应了。因为老房子给了其中一个哥,所以我家婆由那个哥哥生养死葬的,我们出钱给她零花,可是我家婆和我那嫂子死对头,在家天天吵架,我家婆总是电话里面跟我们抱怨,我们当时都觉得我嫂子不对。现在看来,呵呵!

和我们相处了两年多,这两年多鬼知道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各种矛盾,各种不好的习惯,她烟肯定是照抽的,每次下班回家,孩子缠着,我还得抱着孩子炒菜,最麻烦的就是教育小孩的理念,天差地别。到最后,我都觉得和我老公过不下去了,可是我家婆根本感觉不到,她的想法就是,反正我家公早去世了,她一个人,走到哪都是家,按照她的意思,基本就打算在我家养老了。呵呵!当初我们结婚,她就给了600块,更别说买房了,所有的全是我们打拼出来的,实话说,我很难认同她把我们的小家当自己家。更何况她还有其他三个儿子! 后来的结果就是她回老家了,我们平时该给钱的,买衣服的都有做,毕竟她是老人,但如果说将来她要来和我们住在一起,我是十万个不愿意了。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真是应了那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得会做人会处事,否则,就是自己至亲,相处起来也够呛!

大家喷也好,赞也罢,高兴就好!


用户5587786446678


这样的人,真还不少。我就见过几个。这对老年夫妻,本来退休时工资比较高,也有一定积蓄。他们养的是个儿子。在退休前,就在省城给儿子买了一套房子。由于买的早,房价不是很高,当时值四十多万元,现在房价翻了几番,已值二百多万元了。

儿子大学毕业,刚好在省城找了工作,也在省城找了个外地女孩结了婚。很快就有了小孩,而且是双胞胎。由于儿子、儿媳妇都有工作,只好把刚退休的父母请来带孩子。两个老人带两个孩子,还要打扫卫生、做饭、帮着洗衣服。一天累下来,腰都直不起来。而且,带孩子期间,俩老人每月的工资,全伶料理了生活。有时,还给小孙子买点衣服什么的⋯⋯

这样一带,就是十多年。孙子大了,上初中了,进了重点学校,不再需要老人照顾,老人也到了七十多了,病也来了。儿媳妇成天黑着一张脸,还不时摔东西,无端发脾气。意思再也明白不过.。撵这两老人走啊!这两老人退休前一个是干部,一个是教师,心里明白。从发现这情况的一月后,就离开了。而儿子、媳妇并没有挽留。

这两个带薪的"保姆"走了。回去后不久,老太婆由于这些年太累,腰椎间盘病犯上了,疼痛难忍,大爷给儿子说,在省城看一下,儿子说叫他妈就在当地治疗。你说寒心吗?

还有一例,老太婆给儿子带大了娃,儿媳妇真是撵走了公婆。而这个老人还是农村的,又没多少收入。她的儿子怕老婆,只是偶尔悄悄给母亲带点钱回去。您说,这不是作孽吗?忤逆不孝啊!



这种情况,真不是个案。我知道的就有五、六起。对于这种行为,我觉得应该引起谴责。的确,天理难容,令人愤怒。在动了情绪之后,我们理性的做法应是:



1.当初这些父母就应该考虑后路,带孙子可以。身体健康,条件允许,当然无所谓。如果身体不好,就应在儿女说出之时,就有条件的拒绝;

2. 房产、钱财也不能全部给儿女,适当给点可以,还应留够养老钱!不然,全给了,你找儿女要时,就是"虎口夺食",再也多也没你的!

3.带孙子,也不是所有活儿都包着干。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毕竟人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同时,还可能还有病。我建议:带孙子的,周末一切活儿都不干,由儿女们干。节假日,全由儿女们干。

儿女们也不应把父母当奴隶,把油榨干无用了,就撵人。毕竟是你的父母,应孝顺,应尊敬。若不尊敬老人,会受到伦理的谴责,"道德法庭"的审判!有人说,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这话说得太好了!还有人说,人在做,天在看!

笔者觉得,年轻的一代要孝敬父母啊!特别是需要父母给带孩子的,更应孝敬父母,千万不要让父母寒心!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我们这一代不能丢啊!


HYF73


说句实话,现在的人都很现实,包括父子、母子之间也是如此,父母体健力壮能干活时,去哪家都倍受欢迎,可以帮儿女们带孩子、买菜、做饭、搞卫生,俨然成了个免费保姆,真是上请下迎极其抢手,一但年老体弱做不动了就遭嫌弃,谁也不想要。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是太多了。

我认识一对现70多岁的老夫妻俩,他们是在杭州老家退休的,由于只有这么个在深圳工作宝贝女儿,夫妻俩早早就追随女儿来到深圳定居,房子车子都是老俩口掏钱买的,与女儿女婿住一起,他们就是带工资帮女儿女婿带孩子、洗衣、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无所不能,无所不做,女儿、女婿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个碗都不会洗,若哪天做的饭菜不对他们的味口,还会直接脸色不好看……依老姐姐的话说:“我们贴钱出力还不落好,真不值。"

父母是儿女的坚强后盾一点不假,但父母若年老体弱又一无所有想依靠儿女真有点难。所以,咱切莫为了儿女买房买车不余遗力地倾其所有,到老了没有自已的老窝和老本就被动可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