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這首詩只有4句,卻道出了一生的顛沛流離,感人至深

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享有“詩聖”的美譽。杜甫的詩沉鬱頓挫,多寫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記錄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所以被後人稱為“詩史”。在杜甫流傳於世的一千五百多首詩篇中,此類題材最多最廣泛,也最為傑出,對後世影響深遠。如杜甫的名篇“三吏”和“三別”,就堪稱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杜甫這首詩只有4句,卻道出了一生的顛沛流離,感人至深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江南逢李龜年》,便是杜甫的一首富有情韻,內涵無限豐滿的現實主義經典詩作。在這首隻有四句的小詩中,杜甫藉由自己與宮廷歌唱家李龜年的久別重逢,回憶起了當年他們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全詩撫今思昔,既寄寓了杜甫一生的顛沛流離之感,也概括出了唐王朝由盛轉衰,時代的滄桑鉅變,讀後感人至深,回味無窮。

杜甫這首詩只有4句,卻道出了一生的顛沛流離,感人至深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它的意思是說,當年我們在岐王府第裡經常能夠相見,我也多次在崔九堂前聽過您演奏的音樂。“岐王”,指玄宗的弟弟,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崔九”,指中書監崔滌,深得玄宗寵幸。杜甫少年時便是憑藉卓著的才華,得以進入岐王李隆範和中書監崔滌的門庭,欣賞到宮廷歌唱家李龜年的音樂。

杜甫這首詩只有4句,卻道出了一生的顛沛流離,感人至深

乍一看,杜甫這兩句詩,只是在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但實際上,它的內涵卻無限豐滿,不僅寄寓了杜甫對開元初年唐王朝鼎盛的眷懷,也為下文抒發時代滄桑鉅變和人生顛沛流離之感,起到了鋪墊作用。通俗點說,就是在杜甫眼中,象李龜年這樣傑出的藝術家,包括他自己會有這樣的藝術情趣,只有在唐王朝的鼎盛時代才會誕生。

杜甫這首詩只有4句,卻道出了一生的顛沛流離,感人至深

而一旦唐王朝的繁榮昌盛不再,杜甫和李龜年就不得不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杜甫曾在自己的詩《逃難》中說“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可見他為逃避戰亂,處境極其的淒涼。《明皇雜錄》中亦記載了李龜年流落江南時的處境,是“每逢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所以當杜甫與李龜年久別重逢,自然很容易就會觸發心中無限滄桑之感,道出那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這首詩只有4句,卻道出了一生的顛沛流離,感人至深

在唐王朝鼎盛的時候,詩人對江南的描繪從來都是風景秀麗,一片繁華。如李白就曾在詩中以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道出了自己對江南的嚮往。但是杜甫這兩句詩中的“落花時節”,卻暗喻了時代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自己的顛沛流離。所以當杜甫與李龜年兩位經歷過時代的昌盛,又飽受衰病漂泊的老人在江南重逢,其深意可想而知。

綜觀杜甫的這首詩,可以說是唐王朝由盛轉衰,時代的滄桑鉅變,人生的顛沛流離等,都濃縮在這短短的四句中了。雖然它的語言極為平易,但含意極其深遠,讀後不禁感人至深,回味無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