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勞苦一生,如何才能安享晚年?

小雨丶g


這個問題真的很不好說,絕大多數的農民朋友辛辛苦苦一輩子,一直幹到自己不能幹了為止。安享晚年?這個詞好像並不適合他們。

我也是一個農民的孩子,在我們村上有些老人七八十歲了,還得自己下地幹活。當然了,一些重活幹不了了,他們只能去幹一些比較輕鬆點的活。有時候自己弄得東西自己扛不動的時候,就在路邊等著看誰正好路過,然後讓對方幫忙扛回去。

現在城裡面六十歲的老人都已經開始安享晚年了,確實是應該去考慮如何讓農村的老人們如何去安度晚年了。或許很多人說城裡的老人可以安詳晚年是因為他們以前的時候是工人,人家有買的養老保險。可是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定是1992年的時候才開始全面實行的,在這之前根本沒有養老這個說法。而且以前的時候農村人每年都要上繳“公糧”,如果不是他們努力付出,還想養老,估計城裡面早就斷糧了。本來是想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去帶動剩下的一部分人,可是沒想到的是,前面富起來的人跑的太快了,後面的人追不上了。

現在農村老人面臨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安詳晚年。當然了國家也在一步步的出臺各種政策,主要就是針對農村老人的如何養老的問題。比如說每年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一部分補助,雖然這些補助的錢並不是很多,但是農村老人花銷本來就少,自己再去賺點足夠自己生活了。不過這些其實對於老人來說並不夠,比較年齡大了,吃藥打針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開支。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醫院收費本來就貴,雖然有農村合作醫療,但是去一次醫院少說也得一兩千塊錢。這一個地方,其實是最需要加強的地方。

估計再過個十幾二十年,農村的老人才能享受到安享晚年的生活吧!


種花家的種花匠


上面有人回答說農民拒買養老保險還恬不知恥向國家要養老金,那我以我個人經歷說說我農村的經歷。自分田到戶後我家人口6人,人均零點八畝田,共計四畝八分,當時畝產稻穀7百斤左右,每畝須交無償徵糧百多斤,另購糧百餘斤,購糧當時是算錢的,每百斤十多元,這些糧食是提供給國家幹部職工和吃商品糧的人群。另外農業稅四費另計,扣除購糧款少了還須補交。我家交糧後通常餘糧不足,要靠種番薯麥類作物補充才能不餓肚子。這是當時的剪刀政策,農村哺育城市,農業補貼工業。那時在外是無工可打的,農閒時要出義務工,我或我父親參加修建的工程有修關山水庫,撈刀河改造,106國道,兩所學校,一個化工𠂆,這些都是自備工具自帶伙食去的。參加經濟活動是入股信用社,後改制農商行時退了16元。請問上述情況下有那個超人還交得起養老金。現在已退休人員又有誰交過養老金,不要忘了養老保險是九幾年才開始的。我無意給社會造成敵對關係,但請那些正在享受退休養老金的人群也記住,在中國任意一個領域工作的退休者,你所從業的單位都是農民無私無畏創建出來的,你所謂的工作平臺都是農民無償提供的,你今天愜意的老年生活都是躺在農民的血汗之上,人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你絕對沒資格對任何一個老農民指手劃腳!!


用戶1642829777714


做為一個農村人,對農村老人的現狀我深有體會,對於那些勞苦一輩子的老人,最終的結果大部分都是在孤獨無助中安度終身。

回想2016年冬天,天格外的寒冷,春節回老家的時候,聽父親說村裡面年內凍死五個老人了,我當時聽了有點吃驚,怎麼會凍死?父親說,這幾個人都是獨自一個人生活,兒子們都出外打工了,媳婦們又不可能陪著他們過,加上自身有點毛病,同時天又突然變冷,他們就受不了。

我默默地回憶著父親給我說的這幾個人,他們的結局真的讓我有點後怕。辛辛苦苦幹一輩子的老人到最後卻是這樣的,而且其中有個老人身體都僵硬了才被發現,我真的有點懷疑人生了,懷疑等我老了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現在農村中那些辛苦一輩子的老人,當他們真的臥床不起,不能自食其力的時候,他們將會是最可憐,最孤獨的人。因為兒子們都各有各的家,都在為自己的家而努力的拼搏著,兒子們大多數都外出打工了,能陪伴的只有兒媳們,可她們又做不到日夜去陪伴老人,能做的只是管他們的吃喝,這樣的老人大多都生活在孤獨無助中,在慢慢的消磨生命,直到最後。

這是農村現在最直白的安度晚年,根本就談不上安享二字,也許這種安享有待國家進一步的扶持,只有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農村老人才能真正的稱謂安享晚年。

也許有些人會說這種情況是農村人的不孝,可在當今這個金錢物質時代,多少人甘願揹著罵名而努力的活在這個世上,不是子不孝,是現實的一切迫使人們不得不這樣做。


老四雜談


分田到戶已經三十六年了。從那時候開始,農民脫離了大集體的天天干活勞命傷身的日子。分田單幹後。不再是那麼的辛苦。一年中也就是忙個二三十天,統統搞定地裡的活。剩餘的時間打打工竄竄門,打打小麻將搞搞小付業。不再是勞苦一生。如果不是收穫季節,農田裡是看不見人的。收穫也是機械化。幾畝地一上午搞定。只是農田收入太低。年輕的農民幾乎不種地也不會種地了。安享晚年是每個老人的願望。就要看他的造化。我不敢說有子女來養老。因為一說就有人站出來罵我。但是。我要養老人。我更想老了以後子女來養我。


新年快樂216922147


我是一個六十歲農民,有一雙兒女,大學畢業後都留在了城裡,女兒今年三十六歲,兒子今年三十三歲,去年他(她)們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買了房子,我盡其所有給每人拿了十萬元,然後他(她)們需要各自按月供5500元,月月供,年年供,一供三十年,我拿什麼養老,誰給我養老,我不敢想,讓我提心吊膽的是,一旦失業或家庭發生經濟危機,斷供了怎麼辦?人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怎麼為父母盡孝?我也曾問兒女,城市的生活真那麼重要嗎?當他(她)們還完房貸的時候,已過花甲之年,而這中間他(她)們還要負責子女的教育,醫療,結婚,他(她)們容易嗎?我想著都感覺累,何談敢讓他(她)們養老……


一縷炊煙109574161


又是一個關於農民的話題。先不說“安享”,咱得問問“勞苦一生”農民的“晚年”在哪裡?又從什麼時候算起?


在城裡,六十歲退休了,拿了退休工資,就進入晚模式。農民呢?名義上六十歲也退休了。之所以稱為名義退休,是因為有八十塊錢的退休金。八十塊錢,兩斤半豬肉,一副中藥也抓不起。為了生活他們還得勞動,既沒退也沒休,收割耕種,澆水施肥,哪樣都沒有停下,一切照舊扔在繼續。這就是農民勞苦一生“退休”後的生活,“安享晚年”?誰知道他們真正的退休要“晚”到哪“年”?又“安”了啥?“享了啥?


如果一定說農民也有晚年,那麼,累倒躺在病床上那天就是他晚年的開始。從此進入了老年模式,開始“安”靜躺著,“享”著他徹底“退休”的憂傷。傷心的是自己勞苦一生仍是一貧如洗,沒有拿出手的遺產,憂慮的是最後成了累贅,給子女增添了負擔。

然而,現在社會上有那麼一些人,不僅對農民勞苦一生的境遇沒有同情,反而對農民指指戳戳,說三道四,甚至用上了攻擊性的語言,傷害了農民的自尊,詆譭了我國農民的形象。我看過不少涉及三農的文章,絕大多數都是積極正面的,這說明農民的境況得到了社會的關注與同情。那些辱罵農民“你要臉”,誣衊農民“企圖”“騙取”養老金的人簡直是無恥之極,端起飯碗忘了他的“衣食父母”。竟然把農民上交的農業稅說成是“有價”交換,還信誓旦旦地曬出兩張圖片,並把這兩張公告性的海報說成是國家“文件”,以此佐證他的言論的“正確”。真是數典忘祖,無知透頂。


我就用我的經歷,用事實來打打他們的臉吧。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業稅還是以實物的形式上交,強制性,無償性。執行的是1953年實行的“統購統銷”糧食政策,也就是“統一計劃收購”和“統一計劃銷售”。“統一收購”的“收”,就是農民無償上交的農業稅。“購”就是農民有償賣給國家的,通常所說的“餘糧”。國家定價,有計劃,有任務,強制性。那個謾罵農民的人就是依此為“依據”來攻擊農民的,無知的酸像淋漓盡致。

我們的生產隊人口不到八十人,每人平均土地兩畝多,但土質差,望天收。每年夏季,交了公糧和賣了餘糧之後,人均分得的小麥不到九十斤。全年的主糧,秋冬天是紅薯,春夏是紅薯面。隊裡種的12畝棉花,配備三個專業人員,打藥除草,打叉採摘,到了冬天每人僅分得一斤籽棉。最後還差十五斤沒有完成任務,是我步行二十多里送到糧所的,當時我還是正在上學的學生。

農民犧牲了自己,保障了城市的糧食供應。反過來,日用工業品的各種證券農民卻沾不到邊。農業支援工業,農村支援了城市,農民支援了市民,這種功德無量的義舉現在卻被某些心術不正的肆意歪曲,真是無良無德,為社會正義所不齒。


做出奉獻的農民應當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農民的晚年也應當和其他階層一樣得到社會保障。根據我們村的實際情況,我認為當前應從兩個方面加一解決。一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讓農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以當地上年最低工資為基數,對六十歲以上農民進行退休補貼,使農民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晚年的心情沒有悲傷。二是有效解決農民的醫保問題。在新農合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農民的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讓農民病有所醫,看病不再難。讓農民大病小治,小病挺養成為歷史。不能再讓為國家建設做出奉獻的農民,晚年眼上流淚,心裡淌血。


河洛夢話


大家好,我是農民小席,感謝提問!

農民的養老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熱門話題,對於沒有退休工資、也沒有相關社保的農民來說到底該怎麼養老呢?我覺得農民的養老主要還得依靠他們的子女,其次就是正在改革完善中的養老保險了。


農民都是以種地為生,祖祖輩輩都一樣,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只能解決個溫飽問題,有時候甚至就連溫飽問題也解決不了,所以現在的大多數農民主要得依靠外出打工來維持生計。所以,農民的晚年生活就與其子女的經濟條件和思想觀念有著直接緊密的聯繫。如果說農民的子女經濟條件好而且有孝心,那麼他們的晚年生活也會跟著子女衣食無憂,並且時時刻刻有人陪伴照顧;但是如果說農民的子女經濟條件差,或者子女們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斤斤計較,那麼他們的晚年生活要麼是孤獨寂寞,要麼就是無依無靠,而且生活過得很寒酸。


另外,如果說農民到老以後能領到一份差不多的養老保險金,也就是說每月所領的養老金足夠生活開銷,而且還不用節儉。那麼這樣一來農民的晚年生活就有了保障,也就能安享晚年。

所以,對農民來說一定得培養出來孝順的子女,這樣才能“老有所依”。再一個就是乘著在年輕的時候多交一些養老保險,這樣也能安享晚年。



農民小席


謝問、農民勞苦一身、如何才能安享晚年、、、從古之今、農民勞苦一身、為了擔負著家庭重任上有老下有小、老養小`、小養老、祖祖輩輩代代流傳之今、自已把應該完成任務已經完成了、安享晚年這個名詞、只能適合一少部份人群擁有、從古之今流傳的風俗是、指望兒子養老、人的後命不在乎您還剩佘錢多錢少、而是兒孑媳婦對你尊不尊重您、尊重您、孝順您、關心您、理解您為了他勞累一身不容易、顧大體、善解人意說明您有後福、可安享晚年、大部份的群體、不盡夲意、您勞苦一身、您是應該的、得寸進尺、您為他、他為他、自私自力、叛逆兒子`、讓您的晚年有苦有憂、有苦無處俗、心情不順`、老年人的後命決定在兒子手上、尊重您是長輩、不尊您還不如孫子、敬請網友多提見解、謝謝、


奮鬥者111645


誰都盼望有這麼一天,能夠頤養天年,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是,這也許就是我們大家期待的一個美夢,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夠實現,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誰都不容易,否是靠天吃飯的,為了種植,累壞了身板,累壞了腰桿,歲數大了,也就布中用了,最擔心的,最怕自己生病了,因為病不起,也花不起錢💰!,,,,,


把微笑送給你61329856


要安享晚年,首先得有錢。沒有錢,再怎麼說都白搭。

有人說,年輕時候苦不叫苦,老來苦,才是真的苦。有吃的有穿的,能動能做些什麼,這就是最佳狀態。再有個活錢,想買什麼能買,得了病有保障,這就叫安享晚年。

可往往生活與理想相差太遠。農村的老人們,只要能動彈,就不會放下手中的籬笆,就不會離開土地,就要想法去掙錢。因為,他們知道孩子掙點錢不容易,一般情況下,不願意張口向孩子們要錢花,而是想方設法自己去賺個兒,養活自己。

人心都是肉長的,很多農民也是自己沒錢,沒有多少錢能孝敬老人,老人也清楚,也只能省吃簡用。有的農民年近九十歲了,還捨不得退休,還為一些好過的人打短工。比如澆地、看房子,能掙個是個。像他們這樣的,晚年就比較困頓,生活條件往往不能滿足需要。有時得個大病小災,就得想法扛。

要想讓農民安享晚年,光靠孩子們不行,還需要國家的幫助和支持。現在農民開始領養老金了,一個月九十。這點錢還是不夠花,要是能漲到九百元一個月,想來農民的晚年,就能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