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袁阔成:应邀来唐,始说新书

袁阔成先生是当代评书大家,与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被称为“评书四大家”。个人认为“评书四大家”中,袁先生艺业最精。论短打书,袁先生说《十二金钱镖》时一度需要警察维持书馆秩序;论说新书,袁先生更可谓是说新书第一人,《肖飞买药》《舌战小炉匠》等至今脍炙人口。特别是1981年开录的365讲长篇评书《三国演义》和1995年录制的电视版《三国演义》更是轰动一时、影响深远,可以说有“孤篇压全唐”的气势,其他评书作品难以望其项背。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袁阔成先生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评书四大家”

在传统评书行当,有着“穷三国,富东汉,吃吃喝喝济公传”之说。大约是说《三国演义》传播范围太广,听众对情节太过熟悉,一方面难以招揽书座,一方面容易被听众挑刺。大概也因此,说《三国》的评书艺人不得不另辟蹊径。比如苏州评话大家张国良先生的《三国评话》中就出现了赵云一生只用过一次半“蛇盘七探枪”(赵云独创绝技)这样的魔改设定、“十虎大战黄须儿”(严颜、赵云、张飞、马超、黄忠、向宠、张苞、阳群、王平、马岱十人大战曹彰)这样的魔改情节等。而《东汉演义》作为当时没有印刷出版过全部情节的“道活”,并不是每个说书艺人都会说。且该作品“穿插紧凑,枝叶搭得最严,毫不松懈;使人听了能够‘入扣儿’”,是评书大家、“净街王”连阔如“叫座的力量”(语出连阔如著《江湖丛谈》)。《济公传》则是人人可以“撺弄”、可以“机械降神”的作品。时至今日,评书、电视剧、电影等版本层出不穷,足以混饭。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长篇评书《三国演义》封面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袁阔成先生在中央电台录制《三国演义》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袁阔成先生在中央电台录制《三国演义》

因此,这部长篇评书《三国演义》最考验袁先生的功底,也最凝聚袁先生的心血。在创作过程中,袁先生不只精研了《三国演义》,而且“查阅参照了《三国志》《三国史话》《三国故事》《三国纵横谈》,以及古本唱词《三国演义》等书,甚至连后来在日本发现的有关‘三国’的最早话本《三分事略》,他也找来进行阅读参考”。而且,袁先生“还自掏腰包,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先后去了成都、白帝城、宜昌、汉中、宝鸡、陈仓、五丈原等三国故地访察,搜集民间传说,核对古今地名、地貌等”。从197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播讲任务交给袁先生,到1984年全部录制完成,从准备到播出共耗时五年。1995年,袁阔成先生以66岁高龄,在北京电视台耗时八个多月重新录播了电视版的长篇评书《三国演义》。

如此海内外享誉盛隆的曲艺巨擘,也曾在唐山大放异彩,却最终与唐山失之交臂,实为唐山文化事业的一大憾事。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袁阔成先生表演现场照片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袁阔成先生表演现场照片

一炮而红,才高招妒

1950年,时年21岁、享誉沈阳和秦皇岛的袁阔成先生,应邀赴唐山小山说书,首演节目是《十二金钱镖》。袁先生首场即红,场场爆满。2015年袁先生仙逝后,《燕赵都市报》采访曾亲历袁先生在小山说书盛况的一位理发师说,“200多人挤在书馆里,人挨着人,犄角旮旯里都站满了人。袁阔成往台上一站,不慌不忙地铺开白手绢,手拿惊堂木一拍,整个书馆顿时鸦雀无声。”尤其到了星期天(当时应为单休工作制),更是火爆。由于人挨人、人挤人难免产生小摩擦造成混乱,不得已茶社经理请警察出面维持秩序。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袁阔成先生下乡演出

随着书场生意的持续火爆,茶社经理特意找人精心制作了一幅海报,并用水粉画上袁先生的头像,贴在了书台后面。这本是一件宣传上的好事,不成想却为袁先生惹来一桩祸事。据《袁阔成传》记载,一天下午,袁先生刚说完中场,经理告诉他,文化局艺术科来了一位同志,说是要给曲艺表演界的演员们开个会。袁先生没多想就直接去参加了会议。结果,袁先生一坐下就发现不对劲。原来主持会议的、文化局艺术科的同志在说,“大家讨论一下袁阔成同志把自己的大头像和领袖毛主席的头像挂在一块儿的事件。”在会上,文化局的同志不仅批评了袁先生,还组织参会人员开展讨论,让大家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参会人员便对袁先生进行了批评。批评会共开了两天,袁先生也做了一个“深刻认识到这种行为有点儿反动”的检查。待事情平息后,袁先生静下心来想了想,自己的海报是在书台后边贴着,而领袖像挂在了书场正面的墙上,根本就不挨着。几年后,袁先生才明白,这是因为《十二金钱镖》太火遭妒,别人刻意挫其锐气。而且,在袁阔成先生的艺术生涯中,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

但袁阔成先生依然凭借其精湛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唐山市有关领导的重视,并请袁先生牵头组织一百多位在茶社表演评书、大鼓的曲艺界人士,成立说唱曲艺队,并被委任为队长。

首说新书,走进电台

袁阔成先生被赞誉为“开现代评书之先河”,是“说新书的第一人”。1948年冬,山海关解放。正在此地说书的袁阔成先生早已接触过解放军,兴奋之余创作表演了一段新节目《迎解放》,得到了一面“推广新内容”的锦旗。特别是之后军管会请袁阔成先生等文艺工作者开会,鼓励他们说新书,还发给了油印本的《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书。面对其他人的畏惧保守心理,袁先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率先用《小二黑结婚》替换了《雍正剑侠图》。刚说五天,台下听众就仅剩三位,还包括了茶社经理。袁先生并不气馁,再换新书《吕梁英雄传》,却又惨遭失败。但袁阔成先生没有放弃,反而潜下心来研究,主动跑遍辽吉黑京津唐向名家学习,并在党组织的培养下进入夜校读书三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到公社劳动演出、到哈尔滨等地采访抗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磨砺了新书的水平。据百度百科记录,1952年,袁先生在唐山说《吕梁英雄传》和《二五长征》等新书时,政府曾奖励其一面锦旗。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20世纪50年代的袁阔成先生

随着新书水平的不断提高,唐山广播电台主动邀约袁阔成先生去电台播讲现代评书《小二黑结婚》。可以说,这是袁先生后来录制其他广播和电视评书的滥觞。袁先生在电台先后播讲了《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灵泉洞》等多部现代评书,赢得了更广泛的声誉。2018年,在唐山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七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中并未出现相关信息,不知是否还有相关资料残存于世?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袁阔成先生录制《吕梁英雄传》时的风采(怀疑是在唐山拍摄)

1955年,袁先生应邀到武汉民众乐园演出。在完成合同后,袁先生又继续到北京演出,并被辽宁省营口市红星茶社盛情邀走。此后,袁先生告别了唐山。在《袁阔成传》中并未记述其他离开的原因,似乎就是老艺人的自由流动。但无论如何,不得不说这是唐山曲艺界的一大损失。

有时,并不是我们没有过机会,只是我们不太懂的珍惜。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袁阔成先生

在《袁阔成传》中,还记述了袁先生在小山某茶社辞演、与滦州市榛子镇说书先生朱大法千的一段“卖鞋”趣事,在此就不在冗述了。

落拓江湖坎坷行(二)——曾闯荡唐山的评书大家:袁阔成

《袁阔成传》

为写好此文特意购买了《袁阔成传》,但因能力水平问题,文字依然是质量不高,有污尊目,见谅。由于其他艺人资料太难搜集,本系列暂告一段落,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资料继续撰写。感谢阅读,谢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