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血液制品

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制成的治疗产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浆。人血浆中有92% - 93%是水,仅有7% - 8%是蛋白质,血液制品就是从这部分蛋白质分离提纯制成的。

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细分及市场空间

白蛋白

临床上,白蛋白制剂主要用于烧伤、失血性休克、水肿及低蛋白血症等的治疗。

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整体白蛋白市场规模约为180亿,预期未来增速维持在10%左右。人血白蛋白是唯一可以进口的血源性血液制品,进口产品比例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医院端销售占比常年维持在70%以上,批签发数据占比也基本稳定在53%-61%,

国产白蛋白还具有很大的进口替代可能。

2019年上半年国产白蛋白企业中前四合计批签发在国产企业中占比仅为60%,集中度还有提升空间,主要是天坛生物、泰邦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其中泰邦生物和华兰生物的销售占比(8.7%,6.8%)超过批签发占比(5.9%,5.5%),终端销售能力表现较强。

免疫球蛋白

主要为受体补充抗体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其功效主要取决于所含抗体的种类及生物效价。包括静丙、冻干静丙、人免疫球蛋白、乙肝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乙肝人免疫球蛋白、冻干静注乙肝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是不是名字太拗口、知识太专业,有点儿听不懂?

那么着重聊聊静丙!

静丙为海外主力品种,适用广泛、疗效确切,使用占比超过47.3%。但我国从批签发数据量来看,静丙批签发量仅占到血液制品的14.1%。主要因为静丙适应症范围广泛,国内早期学术推广有限。此外,静丙价格较高,且医保报销范围有限,限制广泛使用。

两票制刺激企业推广营销能力、医保调整,静丙或将取代白蛋白成为主力品种,成长潜力大。随着市场需求拓展,价格仍有较大向上弹性,或将跟随国际步伐,取代白蛋白成为主力成长品种。受上海新兴事件影响,头部企业占比逐年提升,天坛生物、泰邦生物占比逐年提升处于龙头地位。

凝血因子

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友病这种罕见疾病。

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据Baxalta官网数据,世界上血友病患者约为40万人,其中80-85%为A型,需要因子VIII治疗,其余为B型,需要因子IX治疗。

人凝血因子VIII2019H1批签发下降17%,泰邦生物和上海莱士边际提升明显,Q2泰邦生物和上海莱士批签发分别上涨131%和28%。

供应端存在缺口

对比2016年数据,美国拥有601个血浆站,采集血浆量达到40000吨,平均每个浆站的采浆量为67吨。而根据2018年数据,中国拥有约227个血浆站,采浆量为8500吨,平均每个浆站的采浆量为37吨,与美国浆站采浆水平确实具有较大的差距。

即使中国的单个浆站采浆水平达到美国的67吨,采浆量也仅有1.5万吨,仍然不及美国的一半。

以2016年中国人口13.83亿计算,千人献浆量为5.39L/1000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若要实现白蛋白自给自足,千人口血浆需要达到10L/100人,要实现静丙(IVIG)的自给自足,则千人口血浆需要达到 40L/1000人,要实现凝血因子的自给自足,所需达到的千人口血浆。

对于白蛋白自给自足,我们的白蛋白缺口高达46%,这点从进口白蛋白比例超过60%也能得到印证,而对于不能进口的免疫球蛋白和血源性凝血因子,缺口率就更是不言而喻。

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竞争格局

2001年后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市场呈现存量竞争。具有新设单采血浆站资质的企业有9家: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中国医药、上海莱士、卫光生物、泰邦生物、绿十字及派斯菲科,不及总体血液制品企业数量的一半。

同时,2016年卫计委发布《关于促进单采血浆站健康发展的意见》,严格新增单采血浆站设置审批,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倾斜,新设单采血浆站难度明显增加。因此,单采血浆站的新设增长量受到一定的限制,短期内形成爆发增长趋势可能性极低。

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该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但非常重要

华兰生物:目前主营业务主要为血液制品、疫苗制品和单抗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血液制品的销售仍然为公司的主力产业。华兰生物单站采浆效率稳步提升,从2012年的35.42吨,提升到2017年的43.33吨,2017年行业平均水平为31吨,位列行业第三。公司血液制品产品线丰富,囊括三大类别、11个品种。从批签发市占率来看,公司在多个产品的市占率领先,尤其是上升空间较为广阔、弹性较大的三类凝血因子产品。

天坛生物:重组后,天坛生物拥有浆站数量从18家扩增到57家,其中在营浆站49家,采浆量从683吨扩增到1568.07吨,晋升到浆源第一梯队,产品种类有小幅度提升到14种。白蛋白方面,公司批签发量占总批签量的5.1%,为国内企业领头羊。同时,公司拥有最多品种免疫球蛋白产品,并且仍然在进行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的研发,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免疫球蛋白方面的优势地位。

综述

以人血浆为主要生产原料的血液制品属于稀缺性资源,且受到国家政策法规出于国家安全、管理风险、历史遗留问题等影响,在短时间内不会显现爆发性增量,血液制品行业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呈现供应缺口,并且资源争夺也将逐步引发行业持续整合,向头部集中,强者恒强。

而对企业来说,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家数并不多,接下来更要跟踪企业浆源的获取能力、重组血制品生产能力、血浆综合利用率等情况,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产品供应上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供交流学习,请不要作为投资决策所用。红学堂不对任何人的投资行为负责。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注红学堂官方微信(hongxuetang001)还可获得更多名师大咖的精彩点评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