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作为国庆档的三大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可以说给全国的观众带去了一场影院氏庆祝模式。尤其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且不论它与同档期的另外两部电影最终的角逐结果是什么,电影本身七个故事之间的角逐已经在观众的投票中出了结果,比较尴尬的是《白昼流星》,

比较受欢迎的是《夺冠》和《北京你好》。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夺冠》里小男孩冬冬的一滴泪感动了每一位观众,而在《北京你好》这一篇章里,虽然是明星加持最少的一个章节,但依然深受大家喜爱,除了导演宁浩的功劳,葛优的演技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只能说葛大爷还是你葛大爷!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说起葛优,就必然要提到冯小刚导演,两人是电影界的一对黄金搭档、经典组合,说葛优是冯导的御用演员毫不夸张。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冯小刚的十多部贺岁片都是葛优担任的男主角,《甲方乙方》、《不见不散》、《非诚勿扰》、《私人定制》、《天下无贼》等等,两人搭档横扫多年的春节贺岁档。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为何冯小刚可以引领贺岁片市场的潮流?

何为“贺岁片”?专指春节档期上映的影片,它不强调探求影片的深刻意义,更注重的是欣赏影片的这个过程。如果给贺岁片加一个品质定义的话,给观众带去快乐就是它的重要品质之一。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贺岁片”并不属于我们普通定义的电影类型之一,它更像是市场运作的一种产物。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更自觉,更主动地去开发电影市场。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在国内知名导演的圈子里,我认为应该没有谁比冯小刚更能把贺岁片玩得更得心应手了。他曾连续两年在北京电影市场取得了惊人的票房。高票房可能并不能说明他在电影的创新和艺术层面有很高的成就,至少充分显示出了他运作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他迎合市场的需求,为市场而拍电影。他把创作电影变成生产电影,把自己变成电影的生产者而不是电影的艺术家,颠覆了艺术家的叙事态度,使得电影原本的娱乐和审美本性得以恢复。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正是基于如此,冯小刚导演才敢于表示:“不必理睬人们从艺术角度对贺岁片的批评”。可以说中国电影界里,谁玩转了贺岁档,谁引领了贺岁档的商业化风潮,冯小刚敢说第二,应该没人敢说第一了。

从贺岁片《不见不散》浅谈冯氏喜剧2大内核

如果我们非要给贺岁片归类到某一类电影类型,只有“喜剧”是比较契合,至少两者有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取悦观众。

那何为喜剧?我们可以把喜剧看成是一种假定性的游戏,因为只有当你的期待落空,你才会有意外的惊喜,我们才会不由自主的笑。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 冯氏喜剧牢牢把握了游戏精神

最近重温了距今21年,由冯小刚导演,葛优和徐帆主演贺岁片《不见不散》,从这部电影就能体会到冯小刚在他的喜剧电影中,怎样贯彻他的游戏精神的。

既然是贺岁片,电影牢牢地抓住了贺岁片的娱乐功能,将视野投向生活在边缘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上,并且把他们的喜怒哀乐搬到了异国的舞台上。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男主人公刘元(葛优饰演)是一个狡诈而善良,冷漠又多情的人。他认定“享受生活的每一天是我的最大愿望,也是我十年的最大收获”,寻求一种从容不迫、宠辱不惊的生活,他以认真圆滑的处世态度,把生活过得左右逢源、轻松自在。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这与女主人公

李清(徐帆饰演)那种追求固定情感归宿的态度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两人由一开始剧烈的外部冲突进而转向了情意绵绵的内心交锋。最后两人冰释前嫌,共同踏上归国之路,大团圆的结局不仅预示着两人美好的未来,也给了渴望幸福的观众以心灵慰藉。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影片就是这样将两个浮游在异国他乡,生活在表层的中国人的命运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把美国这样一个浮华的社会环境只当做是一个纯粹的故事场景,它本身已经消弭了《北京人在纽约》中“天堂与地狱的价值判断”,只为凸显男女主人公缠绵复杂的情感纠葛。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冯导为了表现电影的游戏精神,《不见不散》充盈着突如其来的情节和不断溢出正常逻辑判断的干扰,让你在观影的时候不断有一种会心的笑流出。

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看到葛优饰演的刘元打碎了汽车的挡风玻璃,抢走了驾驶室里的一件东西,这时我们会认为葛优是在扮演一个劫匪。但是镜头一晃,马上就真相大白,原来是在拍戏,刘元只是一个客串的小混混。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可以说开篇这个不经意的细节,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基调,因为后面还有好几个叙事手法与此如出一辙。

比如刘元登报找李清,当李清按照约定去见面时,惊讶地发现刘元已经失明了。久违的两人互诉衷肠,恰在此时,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路过,刘元忍不住看了一眼,终于被李清识破,观众也随之恍然大悟。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同样的手法,冯小刚很快又用了一次。

刘元外出归来给李清打电话,并告知了自己要结婚的消息,还邀请李清帮忙把把关。在两人约见的餐厅里,刘元不仅各种夸赞自己的妻子如何的好,还劝说李清也要早早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伤心的李清忍不住跑到卫生间失声痛哭,却突然发现刘元口中的未婚妻压根不存在,说白了这从头到尾都是刘元自导自演的一幕喜剧。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甚至两人回国上飞机前的那场虚惊也可以是看做是这种喜剧调子的延续和发挥。冯小刚就是用这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叙事手法,制造一场虚惊的喜剧,让观众在不断被蒙蔽,又不断解谜的过程中,激发了内心巨大的参与热情。

其实了解冯氏喜剧特点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在《不见不散》中的喜剧手法不过是

故伎重演,还是用他那种一以贯之的游戏精神去调动观众的情感,是那种从《编辑部的故事》到《甲方乙方》一脉相承的“一点正经没有”、“逗你玩儿”的轻松幽默。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每次看完他用这种用游戏精神打造出的喜剧,都好像在对我们说:“不见不散,下次继续逗你玩儿!”

  • 冯氏喜剧玩得是语言

有人说:“冯小刚的贺岁片不像是电影,倒像是挂在大银幕上的电视剧,因为他抛弃了用影像去支持一部电影,而是用对话去支撑一部电影。”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因为它反应出了冯氏喜剧的另一大特点。不同于陈佩斯对喜剧表演中滑稽和夸张的情有独钟,或者冯巩、牛振华、赵本山等相声、小品演员的加盟,冯氏喜剧另一大特点就是对语言幽默感的发掘与发现。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尽管冯小刚拍的是电影,但是他打造的幽默说到底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画面来实现的。他为观众准备了一个非常讨喜的男演员,由葛优来完成《不见不散》中刘元这个角色,是冯小刚完成他想打造的幽默的重要一环。

葛优在影片中精准的把握住了不种场景,不种场合,不种语气下语言的不同特质与节奏,最大限度得实现了一本正经逗你玩的幽默感。

我大致精选出以下四种不同类型的幽默语言:

讽刺式劝诫款——

你要是我妹妹,我就不让你到美国来。脱衣舞怎么了?你以为光不要脸就行,都得会劈叉揩倒立,一条腿轻轻松松一抬就一人多高,你行吗?就你这柴禾妞的身子骨谁看你哪!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没羞没臊式胡说款——

太晚了,睡吧。你里边我外边,好好想想我跟你说的话,想通了明儿我送你上机场。我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半夜我要是摸你床上千万别手软。美国不好玩!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自导自演式独白款——

那我该怎么想,难道我还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憧憬什么,去追求什么吗?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在梦里我才能见到光明,回到阳光灿烂的记忆里。有几次我在梦里见到你,你如此清晰地站在我面前。使我激动不已,一旦惊醒,心如刀绞。我拼命想看见哪怕一丝的光亮。可我只能听,用听觉去想象。眼睛看不见,嗅觉就发达起来了。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调侃式套近乎款——

李清:“一说正事你就往这事上拐,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你怎么跟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人似的。”

刘元:“你要是老是让我经历风雨,不让我见彩虹。那我可就真跟你保持工作关系了啊!”

可以说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喜爱,不仅是葛优这个演员有很好的观众缘,关键是他具有把握语言节奏的独特能力,那种独特的风趣和诙谐,往往包含在人物的语言节奏之中。所以哪怕你闭着眼睛听《不见不散》这部电影,也可以领略到冯氏喜剧的特质。

冯小刚为何总能玩转贺岁片?从《不见不散》分析冯氏喜剧2大内核

如果说当年《顽主》是嘲讽和嘲弄,那么《不见不散》中经过美国十年生活磨练的刘元就只剩下了幽默。虽然从刘元的身上我们依然能看到“顽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但是他绝对不会像“顽主”一样只会用一种恶作剧式的方式去玩弄别人,他只会用你意想不到的游戏精神逗你玩,用“一本正经”的语言调侃你,因为成熟的“顽主”是可以从玩世不恭中提炼出风趣和诙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