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離開五漁村,沿著意大利西海岸向南,大約一百公里就可以到達托斯卡納大區一個古老的城市,很有名的,就是比薩(Pisa)。比薩和披薩(Pizza)沒什麼關係,比薩讀起來重音在後面的“薩”;披薩讀起來重音在前面的“披”。比薩人雖然吃披薩,但不是隻吃披薩,不吃意麵。

比薩的歷史說不清楚,它最早的居民有可能是貝拉斯基人、希臘人、伊特魯利亞人,也可能是利古里亞人,但是多數人還是相信是希臘人建立了比薩城。考古的夥計們發現這裡在公元前5世紀就有一座城,城裡的居民和希臘、高盧人有生意來往。1991年,那些意大利摸金校尉在加里波第競技場發現了一群古墓,經過鑑定,說那是伊特魯利亞人的亂葬崗。古羅馬人管比薩叫“一座老城”,古希臘人管比薩叫“神秘的內斯特”,古羅馬史詩《埃涅伊德》裡說河神阿爾菲厄斯在伊特魯利亞建立了比薩城;維吉爾人傳說中說比薩國王珀羅普斯在公元前13世紀建立了比薩城。雖然眾說紛紜,但是有一條很明確,比薩是伊特魯利亞的一座古老城市,肯定是在公元5世紀之前就已經是一座城池了,歷史要比古羅馬還早。公元前180年,古羅馬人佔據了比薩,把它作為一座海港。比薩當時還是一座海濱城市,後來隨著亞諾河入海口的泥沙堆積,比薩離海岸越來越遠了。作為海港,比薩是科西嘉、撒丁島和大陸貿易的主要港口;並且和法國南部以及西班牙有貿易來往,地位顯赫。西羅馬倒臺之後,公元7世紀的時候,比薩人積極支持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一起對付拜占庭帝國主義者。公元9世紀,來了一個狠角色,就是法國的奠基者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他打敗了比薩地盤上的倫巴底人,佔領了比薩。這之後,維京人、神聖羅馬帝國奧托一世大帝分別、輪流、各自佔領了比薩,像西羅馬帝國其他地方一樣,比薩這段歷史也是混亂不堪。因為比薩的海港,它也成為地中海上的海軍基地,13世紀中葉達到鼎盛。1284年,比薩艦隊在梅洛利亞海戰中敗給了熱那亞艦隊,比薩由此走向衰落。最後,比薩是作為佛羅倫薩的一部分併入意大利王國的。比薩雖然很古,但是並沒有出過很多名人,最有名的古代人是天文學家伽利略,最有名的現代人是安德烈波切利。

我們坐大巴去比薩,那是個午飯後的瞌睡時光,到達比薩的時候正是夢醒時分。我們的大巴沒有進城許可,只好在城鄉結合部換乘比薩大1路,一直可以坐到古城門口,你看那城門很古老吧?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像在中國一樣,城門口圍滿了各式商販,賣的都是中國貨。看見我們過來,沒人搭理我們,肯定是知道我們對他們的寶貝根本不感興趣。我走到看門老大爺身旁,和他聊了聊。我問他這座城有多少年了?他說有一千多年。我問他裡面還有住家嗎?他說有。我問他住了多少戶?他說這個真不知道,不過他知道有九萬多人。我問他你怎麼知道九萬多人,他說一共發了不到十萬張居民出入證。原來如此!我最後問他你知道這裡最老的建築是哪個嗎?他說他就知道那段城牆是最新的。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最新的這段牆建於1156年。這是老城的北牆,現在牆下圍著的是“奇蹟廣場”。廣場的主要建築是比薩大教堂和聞名世界的“比薩斜塔”。整個廣場,包括其中的所有建築,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這一組建築的核心是大教堂。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公元752年,矮子丕平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他死後,他的兒子征戰多年,控制了包括西羅馬帝國的大部分土地,並且在公元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稱帝,這就是查理曼大帝。加洛林王朝時期由於西歐得到了短暫的統一,以及查理曼大帝在其地域內的積極推動,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文藝發展高潮,這就是所謂的加洛林文藝復興。加洛林文藝復興在建築藝術方面的結果就是形成了“羅曼風格”建築樣式。查理曼大帝死後,西歐很快又四分五裂,法蘭克王國被分成了三塊。但是加洛林文藝復興的成果並沒有被放棄,羅曼風格又在歐洲建築中持續了很長時間,有好幾百年。羅曼式建築指的是公元10世紀末在古羅馬的巴西利卡基礎上的創新,借鑑了拜占庭裝飾風格。而且,西方教堂大門向西就是從加洛林文藝復興開始的。比薩大教堂建於1064年,正是羅曼風格興盛時期,可以看到意大利羅曼建築的顯著特點。

比薩大教堂的全名是“聖母瑪利亞昇天大教堂”,是比薩大主教的座堂。教堂的前半部分就是一個典型的長方形會堂,這就是所謂的巴西利卡。羅曼式在長方形會堂增加了二個側翼和後面的圓廳,形成了拉丁十字平面。而且,羅曼式開始在十字交叉處建有穹窿頂。這座比薩大教堂外面的上層佈滿了小柱廊,有全柱,也有半柱。柱廊的拱券有半圓拱,還有葉形拱。這些都是羅曼元素。但是,比薩大教堂已經和早期的羅曼式教堂有了不小的區別,它顯得更加宏偉和高大。看看它的正立面。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中廳非常高大,可以看出來每側有二層側廳。由於有強大的側廳支撐,正廳才能建得很高。牆面上是各色大理石鑲嵌的圖案,這是拜占庭鑲嵌畫的風格。正面三座大門都是青銅的,佈滿浮雕。而且,你看那些柱子,都是不帶凹槽的,可是科林斯柱頭的雕刻非常複雜。最奇妙的是中門兩邊的門柱,居然佈滿了浮雕。這個柱子上的浮雕和連接到兩邊側門的橫向假過樑裝飾一樣,都是花卉和草葉,並不是宗教人物。羅曼晚期的大門是內凹的,這裡還不是。正廳頂端三角形山花上有一座雕像,那是聖母瑪利亞抱著基督。正廳和側廳立柱上一共還有四座雕像,那是《新約》福音的四位作者。

看看正門拱形門楣上面的畫,這是一幅拜占庭晚期風格的《聖母昇天圖》,四位天使簇擁著聖母瑪利亞正在向天堂飛去,聖母雙眼向上望去。右邊側門上的畫是《聖裡帕拉塔》,這是公元3世紀在羅馬帝國皇帝德西烏斯迫害下殉教的一位基督徒。左邊側門上是施洗約翰,正在維護。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看看南翼外部,尖頂上的希臘十字架是比薩城的標誌。可以看到正廳和側廳的屋頂還是木頂,這也是早期羅曼風格。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看看東面的後廳外部,極為華麗的羅曼式裝飾,已經有內凹門的雛形,讓人歎為觀止!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由於羅曼式建築是基於巴西利卡這樣的會堂的,因此,它的教堂和洗禮堂、鐘樓都是獨立的建築,並沒有集成在一起,特別是在意大利,我們還會看到三者獨立的教堂。後來,到羅曼晚期,洗禮池就被放在前廳了;而且鐘樓也集成在前廳了,就取消了分離的洗禮堂和鐘樓。比薩大教堂的洗禮堂在教堂的前方,也就是西面。洗禮堂、鐘樓和教堂距離的遠近決定於場地的大小,並沒有一定之規。比薩“奇蹟廣場”的面積非常大,有將近9公頃,因此,洗禮堂和教堂之間就有很大的距離。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這座洗禮堂是獻給聖約翰的,也就是施洗者約翰,曾用約旦河水為基督洗禮。看看這座圓形洗禮堂的整體。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洗禮堂的整體風格和大教堂一樣,也是羅曼式的,它建的比大教堂晚,是在1153年。你如果仔細看,可以發現它的建築上有不同的風格。牆面、外牆下部的裝飾和穹頂都是羅曼式,但是外牆上層的柱廊、尖拱和小尖塔卻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原來,自建築師迪奧提薩維(Diotisalvi)1153年開工建設,直到14世紀都沒有徹底完工;後來的建築師比薩諾兄弟建造了那些哥特式裝飾。這座洗禮堂是意大利最大的洗禮堂,如果算上穹頂上面的施洗者聖約翰銅像的話,它的高度甚至比後面的鐘樓還高那麼幾公分。看看它對著大教堂的正立面。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青銅大門每一側有兩根帶浮雕的圓柱,這個浮雕和教堂正門圓柱上的浮雕一樣。這兩根圓柱中間還夾著一根拜占庭式方柱,方柱的一個面上有浮雕。青銅大門上方有二道過樑,下面一根過樑上的浮雕描繪的是施洗者約翰的故事。上面一根過樑上的浮雕是一組人物,中間是耶穌基督,他的右手是聖母瑪利亞,左手是施洗者約翰;兩邊其他人物是天使和福音作者們。過樑之上的拱形門楣裡是一座聖母聖嬰雕像。

來比薩大教堂最要看的當然是教堂側後方的那座鐘樓,也就是“比薩斜塔”。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這座鐘樓真是夠斜的,沒有人敢站在它傾斜一側,倒不是怕塔倒下來,我估計還是怕被塔上有人或物跳下來砸著。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這座鐘樓開建於1173年,到1372年才把最上面的鐘室建好。據說當時蓋到三層的時候,鬆軟的地基就開始下沉了,引起鐘樓向南側傾斜過去。包工隊因見此塔要倒,便停工站在遠處看熱鬧,這一停工就停了一個世紀,包工隊也沒結回來工錢。建築師肯定也沒拿到設計費,最後被活活餓死。這個倒黴的建築師可能是比薩諾,也可能是迪奧提薩維。走近斜塔看看。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可以看出來從下到上是一個完整的設計,具有統一的風格,和大教堂一樣,都是羅曼式風格。不帶凹槽的科林斯柱子,最下面底層是半柱,牆上很樸素,沒有多餘的裝飾。二層向上,封閉的塔室外有一圈柱廊,每層都一樣。

從遠處再看看。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從三層往上,每層的傾斜一側層高都高一些,最頂上花哨的鐘室明顯向回傾斜。蓋到三層停工之後,比薩就開展了和周邊的混戰,包括熱那亞、盧卡和佛羅倫薩。那個時候正是查理曼大帝死後三子大鬧法蘭克的大分裂時期,意大利北部又陷於混亂。不過,他們去打仗而停建比薩鐘樓的邊際效應倒是很有正能量,鐘樓下面的地基被三層樓的大石頭給壓結實了,鐘樓停止了繼續傾斜,地基穩定了。1272年,鐘樓建設重新上馬,改變了層高,鐘樓看上去就有點歪七扭八。比薩在1284年的梅洛利亞之戰中輸給了熱那亞,鐘樓建設又下馬了。一直到1319年,工程重新上馬,到1372年,終於把第七層鍾室蓋好了。鍾室裡一共有七口鐘,鑄造於不同時期,從1473年到1719年。神奇的是,它們的鐘聲正好是音階中的七個音:都來米飯餿拉稀。前景中是一座帶有比薩城市徽章的三個小天使雕像,這座雕像原來是在一處叫做“普蒂噴泉”的地方,後來移到這裡。奇蹟廣場上還有其它雕塑,看看下面這個,也是從古代噴泉搬來的,一個大酒杯,上面的浮雕是古代的比薩待業青年。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大教堂的東南角是斜塔,東北角則是一棟樓房,這是大教堂附屬的慈善醫院。醫院門前立著一根大理石柱子,柱子頂端有一尊銅像,是二個小孩在喝狼奶。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六:比薩

這尊銅像叫做“卡皮託林之狼(Capitoline Wolf)”,卡皮託林是古羅馬七個小山丘之一,這二個小孩是古羅馬城的創立人羅穆盧斯(Romulus)和他的弟弟雷姆斯(Remus)。按照羅馬神話,希臘人進攻愛琴海邊特洛伊的時候,維納斯的兒子埃涅阿斯逃出城去了意大利那個叫做拉丁姆的地方,我懷疑這就是伊特魯利亞人的來歷。埃涅阿斯在這裡建立了一個王國,其實就是一個部落,叫做阿爾巴。這應該是公元前1200年的事情,因為是神話傳說,不可十分當真。這個部落延續十五代到公元前770年的時候,酋長是一個叫努米託的大哥,他有一個小弟叫阿穆略。阿穆略有錢,他繼承了祖上從特洛伊帶出來的珍寶。這個小弟阿穆略用錢僱了一批刀客推倒了大哥努米託,然後自己扶起倒在地上的交椅坐了上去,當起了酋長。努米託雖然倒了,可他還有一個女兒,戰神馬爾斯也不怎麼就遇見了這個女兒,就看上了她,還讓她懷孕了。新酋長小弟阿穆略怕倒下大哥努米託的女兒生出來的兒子找他報仇,就把生出來的一對雙胞胎男孩放在一個籃子裡扔到一條叫做臺伯的河裡去了。籃子漂到下游一個彎道的時候就卡在岸邊的一個樹杈上,這倆孩子一看籃子不走了,就開始哭鬧。孩子的哭聲引來了岸上的一匹母狼,母狼一看見兩個小孩也非常喜歡,她就把籃子拽回家了,把這兩個孩子當成寵物養著玩兒,給他們餵奶吃。這邊努米託的女兒就到處嚷嚷說我的二個兒子丟了,他們的爸爸是戰神馬爾斯。這天,一個獵戶去打狼,就發現了母狼家裡戰神的二個孩子,就趕快把孩子抱回了家,給他們起名一個叫羅穆盧斯;另一個叫雷姆斯,獵戶把戰神的兒子們養大。孩子長大以後,獵戶就把他們的身世告訴了他們,他們兄弟倆就去找阿穆略報仇,殺了阿穆略,佔了他的地盤,然後把姥爺努米託扶起來繼續做酋長。兄弟倆回到母狼的老家去建新城,新城建好之後,兄弟倆也不因為什麼打了起來,結果這次是大哥羅穆盧斯贏了,他把新城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然後當起了國王。這就是我在最前面說的古羅馬的來歷,基本都是傳說,不要對我質疑。

這座銅像中,上邊的那匹狼據考證是公元前6世紀伊特魯利亞人所作,下面的二個小孩是16世紀時後人加上去的,屬於狗尾續貂。這組銅像的真品現在羅馬,這裡的這一套肯定是贗品。可是,為什麼比薩人立一個古羅馬英雄來拜呢?我在旁邊找人問了一圈,沒人知道,他們都是出來打醬油的。

據傳說,比薩斜塔曾經被淘氣的伽利略爬上去往下扔鐵球。他在鐘樓頂上傾斜的一面往下扔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結果它們同時落地,他由此推導出自由落體定律(Free fall law)。不過,伽利略本人並沒有記錄過這個實驗,比薩大學校刊裡也沒有這個實驗的記錄,這個故事只能當作故事聽。除此之外,傳說伽利略還在比薩大教堂裡做過單擺實驗,他用穹頂上吊下來的的一盞燈做的這個實驗,發現單擺的週期和振幅無關,也和擺球的質量無關,而與擺長有關。為了把故事編圓了,比薩旅遊局的人說當時做實驗的不是現在教堂內的吊燈,而是一個比它小的燈。總之,因為伽利略是比薩人,還在比薩上大學,所以比薩人就儘量編些故事把伽利略焊死在這裡。雖然如此說,終歸不能否定伽利略是實驗物理學奠基人的偉大。

比薩斜塔作為一個斜塔,是世界上最邪的塔,邪在這麼斜居然還不倒!但是,整體看比薩大教堂的若干座建築物,他們是最經典的意大利羅曼式建築之一,雖然不是最漂亮的,但是已經比法國的那些羅曼式教堂宏偉多了,而且保留了教堂、洗禮堂和鐘樓分立的形式,外牆也還是早期羅曼式樸素的樣子。真是非常值得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