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云龙为何天王老子都不怕,却唯独怕旅长?

影视北阁


《亮剑》中李云龙连天王老子都不怕,为何只怕旅长?

将在外军令可以不受,历代战争中诸多猛将往往看形势而作决断,打起仗来更是天不怕地不怕,一副天王老子来也不给面子的架势,可有时候一些将领也是十分害怕自己“上级”的,比如电视剧《亮剑》的男主角李云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叱咤战场所向披靡,谁都不怕,唯独害怕自己的旅长,这当中究竟有何原因呢?

李云龙这个角色给人的印象大体是,机智易冲动,会说话但经常不听话,还有一股生性不羁的豪气。之前李云龙带队跟日本坂田交战,这时上峰突然下达命令,但打急的李云龙完全不顾,自己做主指挥队友杀敌,事后上面怪罪下来就把李云龙的新团职务给解除了,当上峰领导命他带着人马回来复命的时候,却发现团长之职已让丁伟夺去,李云龙只能转去管理独立团,当上团长的丁伟也特别照顾李云龙,专门从万家镇调出一个骑兵营交由他指挥。通过此例子,可以看出李云龙算被撤职也不怕上峰,在交战时依然我行我素,可他唯独怕旅长陈赓。

李云龙老爱“耍流氓”,一言不合就不听指挥还大骂领导,但一见陈赓他整个人立马就怂了。陈赓任职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386旅团的旅长,属于四大将之一,名次仅在粟裕、黄克诚跟徐海东之后,至于李云龙为什么那么怕他,原因有很多。之前万家镇战役获胜,旅长陈赓就趁机想把李云龙的骑兵营调整为骑兵连,对于这次不公决定,李云龙自然很不满意,但在跟陈赓通电话里,始终保持着笑脸语气温和,只能稍稍抱怨对方仗着官位高想压死自己。

然而李云龙怕陈赓,是因为他的官职高吗?那为什么不见得他怕王副军长等人?然而这主要原因还是李云龙非常敬佩陈赓。当年,陈赓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曾就救过老蒋性命,还参与过南昌起义等战役,后来他成为上海特科的骨干成员,到1937年正式提升为八路军129师团第386旅的旅长。所以在军界中陈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传奇英雄,当时很多人都对他十分敬畏。

当初陈赓担任红四军总谋长,那时的李云龙还只是一个营长,然而在1932年发生的一次战斗里,陈赓不幸腿部中枪被急忙秘密送往上海医院治疗。第二年不知那个汉奸出卖陈赓,导致国军把养病的陈赓抓到手了。此时老蒋也犯愁,不知该怎么处置这位救命恩人,于是在各种问题得到松懈,陈赓趁机逃到中央苏联军区,并且当上了红军步兵学校的校长还兼任军干部团队的团长,他教出过很多优秀步兵跟干部,可以说人脉极广。然而李云龙当上团长后,陈赓就是他的上级,两人一起并肩作战,互相拥有战友交情,特别是陈赓很欣赏李云龙的才能,经常把他当做“主力”来调用,所以两人之间的默契外人很难理解。

李云龙此人从不惧怕权势,一心为国,十分鄙视那些虚伪的官员,但对于陈赓,他是极其敬重的,特别是李云龙曾由旅长陈赓一手提携,不管别人怎么看都真心带着他一起抗战,平时陈赓也给过李云龙很关照,他很了解李云龙属于暴躁耿直型的猛将,有时候对他很是容让,尽量用包容方式去接纳暴脾气的李云龙,而李云龙可能也感受到了,所以当面对陈赓的时候自己很过意不去,从而显得害怕对方。


猫眼观史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旅长是谁,是什么背景和来头,自然就知道李云龙为什么怕他了;


抗战时期,李云龙所属的部队为八路军,总司令是朱德,副总司令兼前线总指挥是彭德怀;下设三个师,师长分别是林彪、刘伯承、贺龙,就连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也只是个副师长,师级干部基本上都是建国后元帅级别的,下面的旅长基本上都是大将级别的;


李云龙所部在抗战时期归属于386旅,旅长则是赫赫有名的陈赓大将,有名的“黄埔三杰”之一;中共建军以后,陈赓一直是中央警卫团、干部团的团长,保卫中央领导的核心力量,是精锐中的精锐,总是在最危急的关头,充当扭转或改变战局的角色;


与此同时,陈赓旅长的副手,副旅长则是上将许世友,许世友在军中那是典型的狠角色,天不怕地不怕,照样对陈赓心服口服,连善于打硬仗的许世友都怕陈赓,更别说团长级别的李云龙了;


其次,李云龙属于典型的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军事指挥人员,文化不高,格局不大,属于中层的战术指挥级别,在军事思想和谋略上,李云龙和同级别的钟伟团长相比,都差距不小;


陈赓出身黄埔军校一期,从黄埔军校开始就一直追随周恩来,文武双全,不仅战斗指挥能力强,而且具有很高的军事战略谋划及运筹能力,属于既懂战术,又懂战略的高层军事指挥人员;李云龙在骨子里是很尊敬和佩服陈赓这个卓越的领导的,这是李云龙怕陈赓旅长的根本原因;


最后,李云龙没什么文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他们面对文化人总是会在骨子里有一种自卑感,所以对文化人也总是充满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更何况陈赓本身是他的直接领导,而陈赓又是文武双全;


邻郞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看《亮剑》第一回。

从原著的角度出发,更深入。

386旅旅长是谁?

如果你知道386旅旅长是谁,你就能明白李云龙为什么会怕他了。

要知道李云龙可是一个老红军,红军时代就已经是团长了,草地都走了三遍。

所以能让李云龙怕的人还真不多,但是旅长肯定是够格的。

386旅旅长可是大名鼎鼎的陈赓,资格之老,李云龙焉有不怕的道理。

旅长是李云龙的知己

原著中,李云龙打李家坡战役,击败山崎大队,就是陈赓旅长指挥的。

对于李云龙,旅长是太了解他了。

没有把他放到第一梯队,也是对他的爱护和重视。

当李云龙在团部因为没有上战场骂娘的时候,旅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李云龙,你小子肯定又在骂街,是不是?

士为知己者死,旅长就是李云龙的知己。

李云龙是一个惹祸精

李云龙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怪圈,那就是每次当上了团长,就会犯错,然后降职。

一旦降职,不久后又会立功,然后升职。

一般人根本就治不了李云龙,但是旅长能治他。

因为旅长是他的老上级,红军的传统就是服老上级,老上级越是骂得狠,那就代表上级越是爱护你,重视你。

旅长带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在电视剧《亮剑》中,旅长是亲自去被服厂,把李云龙请到独立团任团长的。

旅长知道李云龙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他希望李云龙的到来,能够把独立团带成一支如新一团一样的,嗷嗷叫的队伍。

当时的独立团遇到了日军的特战队,刚吃了大败仗,士气低下,正是需要李云龙来重整雄风之时。

旅长啪啪打自己的脸

旅长训话很有技巧,也很鼓舞人心。

旅长先是充分肯定了李云龙的能力,然后再给他施压。

旅长对李云龙说:我可把独立团交给你了,如果以后再让我听到总部首长说独立团是“发面团”的话,那就是在打我的脸了。

看着旅长边说,并啪啪打自己脸的时候,李云龙还哪里敢懈怠了。

李云龙打完平安县城,旅长教训李云龙

旅长说:作为一个男人,你够英雄,是个汉子。但是作为一个指挥员,你不够格。

我讲这话,你小子可能在心里觉得不服气。但是我告诉你,别在我的面前不服气!

此时的李云龙在旅长面前早没有了气势,他说:我没有不服气,谁不服气啊!我哪敢啊。

旅长生气了,直接说:你还敢嘴硬,我撤了你的职。

旅长把李云龙降为炊事班长

李云龙还在嘴硬,他说:不用你撤,我自己撤!

旅长一生气,就让炊事班长给李云龙拿来了行军的大铁锅,并把他任命为旅部的炊事班长,专背大铁锅。

李云龙见大铁锅真的拿来了,就认怂了。

李云龙抱怨旅长:官大一级压死人

李云龙说:要被黑锅,我不在旅部,我还是回团里被黑锅。

旅长说:你气我,我什么时候让自己的部下背黑锅了!

李云龙说:该背还是要背,谁叫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旅长说:你小子不要不知好歹,批评你是爱护你。

李云龙识趣,他知道旅长说的是真的,不打不骂不自在,这就是传统。

旅长对付李云龙就是先大棒再甜枣

对于自己闯了那么大的祸,最后没有被枪毙,也没有撤职,远远超过了李云龙的预期。

这让李云龙高兴坏了,连说谢谢。

旅长作为李云龙的老上级,太懂怎么做李云龙的思想工作了,简直就是把李云龙掐得死死的。

所以李云龙不怕旅长,怕谁!

李云龙对旅长那是又怕又爱

当然,我们都知道“怕”这个字不是贬义,“怕”不是“恨”。

总的来说,李云龙心里清楚,旅长是一直都在维护他,照顾他的。

李云龙对旅长是又怕又敬爱。

李云龙能够后来有如此战绩,也与旅长的栽培和培养分不开的。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上下级关系。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深度解读《亮剑》第一回。


早晨从下午开始


因为旅长是李云龙的直系领导,而且真心的喜欢李云龙。

李云龙看似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其实粗中有细,狡猾的很。

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以多倍兵力于敌人,实施“五则攻之”,全部主攻,没有副攻。同时在大范围来说,整个晋西北的配合,完成了典型的“围点打援”。这方面体现了他胆子大,善于捉住战机,敢打敢拼。

先绕过李云龙到旅长面前认错,说一说他在对付楚云飞在大孤镇驻军的时候用的策略:以一个团的兵力围住对方的两个营,切断电话线,拦截通讯兵,断其粮草,逼得楚云飞不得不认错。这个过程中,因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前提,谁都不想先开第一枪,成为破坏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罪人。所以在这其中的斗智斗勇,有冲突有克制,更有智慧。

由此可见,李云龙并非一个莽汉,只知道打仗拼命。相反,他考虑的东西很多。只是性格中的冲劲,亮剑精神,让他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稍稍掩盖了他的政治智慧。

下面再来说打完平安县城之后,李云龙是如何去旅长面前认错的。

打完平安县之后,李云龙知道犯了错误,主动撤了自己的职务,去向旅长认错。在旅长的指挥部被一顿批,屁都不敢放一个。最后落得个功过相抵,他还十分开心。因为他知道,旅长是真的关心他,旅长是会保护他的。旅长是他的直系上司,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这方面来说,李云龙也应该尊重旅长。


艾莎的城堡


李云龙为什么怕旅长?

正如李云龙所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旅长作为李云龙的上级,且是接触最频繁的上级,李云龙自然要有一种“畏”——坚决执行命令。而且,旅长对李云龙的做事也是一清二楚,例如李云龙喜得骑兵营事件,旅长就可以轻易要走大半个营的装备,因为他知道李云龙经常犯纪律,但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拿捏的十分恰到好处。

李云龙真的只怕旅长吗?

自然不是。说到底,李云龙对上级都有敬畏之心,只是对比旅长,显现的更少一些。例如,抗战结束后,李云龙去学院学习,不是照样被他的老师长训得不敢说话了吗?再如被他降了的常乃超,从开始的不尊重,到把酒言欢论兄弟,再到后面的尊重,敬畏,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再说政委赵刚,从“白面书生”到不可分开的搭档,战友,在生活方面,李云龙也或多或少地有些畏赵刚。总之,李云龙佩服的人,或多或少的,他都有些“怕”

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到底不怕的是什么?

自然是犯纪律。私自调动部队,攻打平安县城,私自杀俘虏(土匪)等等都违反了纪律,用剧中的话说,李云龙,一半功一半过,刚立下功,保不齐下一秒就给你捅出什么娄子。

所以,说到底李云龙对旅长的怕是一种敬畏,只是剧中这种敬畏显得更多,更加突出


喜哥鉴赏


军中,过的是刀头上舔血的生活,今日的战友,一场恶战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流血牺牲,所以不能以我们平常人的心态和思维来理解军人,尤其是那个时代……

再说李云龙,他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吗?虽然他眼高于顶、谁也不服,但绝不是个愣头青,赵钢初来乍到,被李云龙这一通拾掇,那又怎样?等李云龙发现老赵身上的闪光点,那真的就成了生死之交!

这可不是不打不相识!实际上军中,服的是什么人?有本事的人!敢拚能打、坚决抗日的人,哪怕是国民党那边的楚云飞,不也成了云龙兄的莫逆之交?

他们还服气什么?资历!就像老李成天吹嘘:老丁你入伍的时候我已经是班长了;老孔你入伍时抗什么?老套筒,我已经用20响了……哪怕比你早入伍一天那也是老兵!最经典的场面,是55授衔,有很多挂三颗星的上将,下来先要跟很多中将乃至少将敬礼,为啥?就是资历。比如敦厚中将詹才芳,上到大将王树声,上将陈锡联、许世友,下到少将尤太忠,见了他都要毕恭毕敬,无他,就是资历。某年詹中将到北京造访陈锡联上将家,陈夫人赶紧吩咐警卫员:去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来了……

而亮剑剧中旅长的原型,就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大将第四,仅次于粟裕、徐海东和黄克诚。首先,陈赓在中共军中能力极强,不光是黄埔一期的三杰,还曾经是中共特科负责人,特科是干啥的?可以百度下“顾顺章灭门”……后来陈赓转入红军,起点也是非常高,抗战期间先是386旅、后来独立成太岳军区,解放战争时陈谢纵队是堪与陈粟、刘邓并列的品字形战略力量,后来的3兵团司令,再后来入朝作战,也是当仁不让的副司令员……

再说资格,陈赓在我党我军中的资格之老也是毋庸置疑……22年入党,在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中绝对排得到前三,大概仅次于比他早一个月入党的朱德;进过黄埔(一期)、去苏联进修过,在我党早期军事干部中也是少见的资历;难得的是,陈大将在国共两边都能吃得开,救过蒋介石的命,在国军中也有宋希濂这样的至交……

这样的能力和资历,摆在李云龙面前,老李能有什么底气敢跟旅长叫板呢?

实际上不光陈赓,比如老师长(原型刘伯承),从抗战再到南京陆军学院,训李云龙那就像训小孩子一样,桀骜不驯的老李见了师长连气都不敢出;再比如副总指挥(原型彭德怀),老李还敢跟旅长插科打诨一下,对彭总的命令,那连个不字也不敢说啊……彭总说让他去被服厂,他连个屁也没放吧……

甚至转会华野之后,在号称用几顿炮弹换下二师的副司令员(原型粟裕)面前,李云龙不也是恭恭敬敬的……哪有什么天王老子也不怕的桀骜了呢……


搬不动的小强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毛主席在古田会议确定的我军建军原则就是党指挥枪。因此,不论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人民解放军,都是在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与国民党军有根本性的区别。我军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而国民党军却是军阀性质的军队。

按照《亮剑》里对照原型,旅长是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

按照组织原则来看。

386旅是原红四方面军红31军改编的,而陈赓长征时是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任红一师师长,后从红军大学干部队一大队队长任上于1937年7月调红31军工作,随后带部队集结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任命为旅长。按照我军的建军原则,陈赓的职务是党任命的。



李云龙这个团长如果不服从指挥,那就是不服从党,而他这个团长也是党任命的。因而,从组织原则上他必须服从他的上级----旅长。如果他胆敢不服从指挥,那就是不要党的领导,那么等待他的必将是撤职查办。

从这就能看出来,我军不是某个人的军队,是完全由党指挥的军队。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一把手张国焘叛变时,别说他能拉走一支队伍,最后连警卫员都没跟他走。

再从资历来看。

陈赓1922年12月入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是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会昌战斗中负伤后秘密转赴上海治伤,伤愈后在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9月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任工农红军第四军12师师长。1932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后因负伤再次去上海治伤,之后又被派往中央苏区。



比较一下当时386旅的其他领导。

副旅长陈再道,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入党。任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征时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红四军副军长,长征到陕北后任军长。

参谋长李聚奎,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先为红一军团红一师师长,一、四方面军汇合后,调红31军任参谋长。

从党龄看,陈赓参加革命时间早,入党时间早。陈赓在红四军当师长时,陈再道是营长。陈赓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时,陈再道是团长。因此,就论在红四方面军的资历,陈赓也是陈再道的老领导。



参谋长李聚奎资历也类似,虽然他任红一师师长时陈赓是军委干部团团长,但是此团长不同于彼团长,这个军委干部团全部是红军排以上中下级指挥员组成,是党中央的护卫部队,中央红军的绝对精锐部队,一般情况的战斗军委是舍不得动用的。长征中干部团参加的几次战斗就是土城战斗,娄山关战斗和夺取皎平渡,掩护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都是在关键时刻由毛泽东亲自下令才派上战场。

还有后来接任386旅副旅长的许世友,其资历跟陈再道类似。



最后看看指挥能力

这没啥可说的。土城战役时,关键时刻毛主席把陈赓带领的干部团派上阵,亲自通过望远镜观察干部团的战斗,然后对周恩来说:“这个陈赓打仗有一套,可以当军长”。

抗日战争陈赓率领的386旅打了日军多次漂亮的伏击战,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一个旅;解放战争中,陈赓率领的陈谢兵团与刘邓大军、陈粟大军一起构成了品字型阵势,担负起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作战,而由386旅发展出来的中野四纵(第13军)是解放军里战绩最大的一支部队。

陈赓和周希汉(后任13军军长)



《亮剑》里李云龙仅仅只是386旅所辖的一个独立团团长,只是一个团级干部,资历上肯定不如其他旅里的领导,更比不上旅长这位老革命了。而且,旅长指挥打仗杠杠滴,在组织原则上他也必须服从旅长领导。

不过,与其说是李云龙怕旅长,莫如说李云龙敬重旅长更合适。


我淡如菊


在《亮剑》这部电视剧中曾有这么一个桥段,李云龙因为战场抗命被贬为被服厂厂长后不久,独立团因日军特种兵的袭击而遭到重创,于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命令李云龙前去接手独立团。李云龙听到命令后满腹牢骚,在那吹胡子瞪眼一通抱怨,可当旅长出现的时候,立刻气势全无,变得如同绵羊一般温顺,乖乖接受了命令。李云龙是个典型的混不吝,属于那种一言不合就吹鼻子瞪眼开始骂娘的主儿,但就是这么个主儿竟然会怕他的旅长,这又是为何呢?

执行力是军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为了提高军队的执行力,各国军队都会要求士兵绝对服从于上级的命令,这样上级军官就对下级就有了绝对的权威。不管李云龙多么刺头,他都是一名军人,军人就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旅长是他的顶头上司,那么不管李云龙有多大的能耐,他都不敢在自己的领导面前放肆。旅长的命令只有李云龙服从的份,不会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第一点原因。

旅长的原型是陈赓大将,而陈赓的资历和能力不知比李云龙高多少。陈赓早在1921年就参加了革命,而李云龙直到1927年才投身于革命队伍(按照李云龙自己的说法,他参加黄麻暴动后才投身于革命,在这之前他还在大别山编筐),所以论资历陈赓绝对是李云龙的前辈。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是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而且他还曾去苏联留学,其学识自然也远超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李云龙。陈赓是一员文武双全的虎将,早在1931年就成了红四方面军12师的师长,而李云龙直到红军长征之时才是一名团长,由此两人的履历也高下立判。

李云龙打仗的鬼点子有很多,而陈赓的军事才能比李云龙还要高出一大截。事实上,李云龙伏击日军观摩团的桥段就取材于陈赓指挥的韩略村战斗。当年就是在陈赓将军的导演下,八路军才打了这场漂亮的伏击战,以微弱的的代价击毙了日军一名少将六名大佐。在抗日战争期间,陈赓指挥386旅打得有声有色,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战绩,气得日军只能四处张贴“专打386旅”的标语。李云龙虽然是个粗人,但他打心底里佩服那些有真本事的人,这一点从他对赵刚前后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陈赓将军不但有本事还有大本事,那么李云龙自然也会对陈赓心怀敬佩,所以他才会在旅长面前表现得恭恭敬敬。


了解更多军事历史,请关注战情解码!

战情解码


《亮剑》是一部我很喜欢的电视剧,其中的主角李云龙,性格特点很明显,脾气火爆,动不动就骂娘,天不怕地不怕。

但是李云龙就怕他们旅长,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下。


从电视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旅长原型就是八路军386旅旅长开国大将陈赓。
李云龙为什么怕他,我们来看下陈赓简历。

陈赓13岁就投笔从军,参加了湘军,而根据李云龙的原型可以知道,李云龙此时还在家编箩筐卖。

1924年陈赓考入黄埔一期,在黄埔时是"黄埔三杰"之一,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后来去苏联留过学,可以说是的高材生。反观李云龙,大字不识一个。1931年陈赓被认命为红四军12师师长时,李云龙不过是其手下一个连长。




当然李云龙对陈赓除了怕我觉得还有敬重,李云龙是旅长一手带起来的,李云龙对旅长怀有感激之情。陈赓的脾气也是很火爆,风格不拘一格,这一点上两人也很相近。

当然陈赓也知道李云龙这类人的特点,没有什么文化,最痛恨别人给他讲大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去对付他自己,他平常总是骂骂咧咧的,所以遇到一个比他还厉害的旅长他就服了。通过恩威并施的方法收服了李云龙。
当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李云龙,遇到一个考过学留过洋,资历老,脾气暴,同时也是带领自己成长的旅长时,在旅长面前,李云龙只能老老实实的听着。


好奇而已716


电视剧《许世友》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描述,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兼骑兵司令员的许世友,在红军最初改编为八路军时,被任命为第129师386旅副旅长(129师是由红四军、红三十一军和部分陕北红军组成的),老部下们纷纷表达委屈和替鸣不平,许世友眼睛一瞪:“你们知道旅长是谁吗”?随即通知警卫员买酒买肉做准备,迎接陈赓旅长到任。



我们知道,八路军第129师的刘师长其实是红一方面军出身,而《亮剑》386旅旅长的原型人物陈赓将军虽然在长征时期担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长,但早在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时,即已调往鄂豫皖苏区出任红12师师长。而许世友将军曾任红12师34团团长,是陈赓的老部下,就剧论剧的话,估计这会李云龙等人也就是个连排级干部,军中资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陈旅长1922年入党,黄埔一期毕业,南昌起义时就是营长(林排粟班),1932年升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指挥部队参加鄂豫皖第三和第四次反围剿,是四方面军早期的高级首长之一。同年9月在新集战斗中右腿重伤,因医疗条件有限,才不得不秘密转往上海治疗,事实上,这次重伤给陈赓将军留下了终生不便。



换句话说,他曾经是是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这些四方面军老兵的老首长,借李云龙几个胆子也不敢不服。

伤愈后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期间因叛徒出卖被捕,连蒋介石也不敢拿他怎么样,毕竟曾经是东征时期的救命恩人。脱险后前往中央苏区,担任红军步兵学校校长,最后一路长征到达陕北。作为红军高级指挥员,许世友本身就是我军的传奇人物,连他都佩服的名将,更何况李云龙、孔捷和丁伟这些中级指挥员?



所以用“怕”这个字是不准确的,其实是一种“敬畏”,也绝不仅仅是“官大一级压死人”那么简单,无论是军事素养、革命资历和战斗经验等许多方面,旅长都是“晋西北铁三角”的榜样,386旅能被美军观察员称为“中国最好的旅”,把鬼子气得装甲车上刷出“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那都是神头岭伏击战、香城固伏击战等等战斗打出来的威名。

八路军最早改编时的旅级干部,在1955年授衔时基本都是上将,比如陈伯钧、王宏坤、王震等等,而获授大将军衔的只有两人,即开国大将陈赓和徐海东,后者被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之人”,因伤病缠身过早离开了一线战斗岗位,而陈赓将军率领386旅、太岳纵队、中野四纵、二野第四兵团身经百战,转战千里,一路南下,解放云南,可谓功勋卓著。



《亮剑》里的李云龙等战将,都是1928年“黄麻起义”参加红军的,不仅资历远逊旅长,对旅长的威名也早已熟知,旅长“打劫”李云龙骑兵营装备时他怎么说来着:“不多不多,以旅长您的名声,配个骑兵师都应该”,虽然有幽默的一层意思,也足见四方面军老兵们对旅长的爱戴。别看李云龙平常飞扬跋扈的,每次旅长一出现肯定秒怂,军中就是这样,对敬重的上级肯定无条件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实,旅长也很喜欢能打仗会打仗的李云龙,只是面对这样一个刺头,一味的和颜悦色也是不成,一眼盯不住就得闯祸,所以才每每板起面孔连吼带骂,心里却亲近的很。



也因此一到关键时刻,旅长仍然是非常爱护李大脑袋的,李家坡战斗的生死关头,他会让独立团投入战斗一挥而就;平安战役战后追责,他又批又夸把李云龙摩擦的没有半点脾气,临别还悄悄送了包烟给部下,细节代表水平,这绝对是带兵高手。

哪怕是李云龙为和尚报仇刀砍俘虏被降职后,仍然可以在独立团一手遮天,依我看,如果没有旅长这个顶头上司的默许,他早被调出独立团背锅或者喂马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