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视剧,你看了多少遍?带给你什么感受?

东北军黄迷龙


初见《团长》

第一次看这部剧的时候,是在09年那时电视剧上看的,不过那时不懂的欣赏,咋一看剧情太慢,而且是还沉浸在《士兵突击》中,觉得这原班人马的形象跟《团长》相去甚远,所以那时没看几集,便没再看过了。


后来到了大学,空闲时间比较多,在那几年电视荧幕上的抗日神剧热播的不亦乐乎,个人对那种神剧非常反感。后来也逐渐了解到段奕宏,张国强这样的演员,于是就找到了这一部剧来看,不看还好,一看却也在不能罢休。大二那年是第一次认认真真看了这一部剧,从此便被它震撼了,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


沉迷《团长》

所谓看第一遍懵逼,第二遍深刻,三遍以上已是剧中人。看了第一遍的时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中间断断续续又看了几次,以至于现在每年都会从头追一次,我已深深被这部剧吸引。

现在每次头条上看到《团长》片段时,必定会“逢团必赞”,“帮帮场子”。头条主页推送的也大多是有关《团长》的视频或是图文。

对《团长》的感受

虽然对《团长》喜爱有加,但是自己文笔拙劣,完全不能表达对其的感受。

《团长》非常有深度,不同于其他抗战剧,它能把镜头放得如此之低下,去描述那时全国的小人物的抗战,他们也怕死,也想活着,他们内心非常复杂,但又很纯。

这是我看过的这么多抗日剧,唯一让我去深深思考战争的残酷的,别的剧只能给观众带来的是:打仗很好玩,鬼子很好打,严重的脱离事实。但是《团长》却能从真实出发,把观众带进那段苦难的岁月。

《团长》是一壶老酒,可以时不时拿出来品味。


侃大胜


这部电视剧我看了一遍,但是因为看的是删减版的,于是又想方设法找了完整版的看了一遍,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只看了一遍。

看完这个电视剧之后,我觉得实在是精彩,精彩之中,又透露着十分的真实,于是我又把小说买来看了。看过小说之后,也,竟然比电视剧还精彩。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也说过,《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国内抗战剧里面应该是要排在第一名了,至少目前是这样的,毕竟这也是被称作中国版《兄弟连》的电视剧。

带给我的感受前面说了,真实。

这种真实在于,没有像很多抗日神剧描写的那种浮夸,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反,这个电视剧是真真切切地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表现出了人性的真实,同时也表现出了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渴求。

这部剧中的每个人物的个性都是鲜明的,形象都是生动的,在面对战争的时候,表现出的感情也都是真实的。

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在播出之后不久,就删减了很多剧情,不过,总体来说不影响观看。

不过,最后,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下小说。


哈喽海森堡


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剧和书加起来有几十遍吧,最近这两年每年还会找时间看上一两遍。几乎成了一种支柱,在迷茫与失望的时候,看看他们绝境中的生存,看看死啦死啦在绝境中寻找希望,在绝境中面对失败和绝望。

命都不要了,就要安逸,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几千年来的死穴,被人一打一个准,现在的我们还在这样,贪图着早晨闹铃响之前的被窝,不愿吃苦,该做的工作不做,充满牢骚,失败了归咎于运气或环境,从来都不从自己身上找毛病。

日本人把吹垮元朝舰队的风叫神风,你们是不是也要把这条江叫圣江啊,占点天时地利就沾沾自喜,说什么老天开眼终有正义,全民族虚弱。脆弱且怯懦的民族自尊心,一点点成绩就敢标榜天下第一,比自己强的人犯点小错误就贬的一无是处,自己错了却心安理得,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却又不努力,自己一无是处却用盛不得沙子的眼睛看别人,国人应自省。

这誓我发不了,没有人愿意做别人的筹码,可总得有人牺牲吧,说我是军人,我没脸承认我是军人。可总好过那些没心没肺醉生梦死吧,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每天都在吸进灰尘,但不妨碍我们做的好一些,没有人经得起挑剔,你们国家也不是为了纯洁和正义来帮助我们。 总是对别人说,为什么又是我,总想把困难让别人做,自己做简单的,即使这样还要充满抱怨,还认为付出的比别人多,别人轮到做困难的事情是命不好,轮到自己做就是遭人陷害,别人帮自己是理所应当,自己帮别人却要别人的乞求与报酬,自己把腰弯的连脸都让人看不见,起来后却骂人是傻瓜,民族的劣根性。

很多很多,还有很多,写不完,每一次看都有不同是感受,以前总以为共充满了狡诈与虚荣,看了这部剧,才发现忽略了他们的伟大与真诚,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生活的看法。最好的剧,没有之一!


卓柏卡步拉


看过多少遍,我也不记得了。电视剧,小说,人物的解读,对于兰晓龙写作时候心情的推测,康洪雷导演时候的心情.......

说句实在话,这作品,有毒,真毒。据说兰晓龙写完就大病一场,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一个炼毒的,久了,会病。

有什么感受,那就是难受。心情好的时候看,可以郁闷,心情差的时候去看,可以把自己看自杀了。

有时候,总觉得会出现幻觉,虞啸卿,龙文章们会出现在我身边,晚上写文的时候会出现,用眼光激励着我。

当然,这并不是幻视,是心灵的交流。作者是能和自己笔下的角色沟通和交流的,这个我深信。一个读者要很辛苦才能和角色交流,我尝试着和他们聊天,这个不玄幻,你读懂一个人之后,你基本上能判断对方的想法,哪怕是一个虚拟的人物。这就是交流了。

中国那一段历史真的是很惨的,那时候的人也很惨,最惨的莫过于那时候的军人,没有胜利,没有荣誉,没有武器。就像死瘸子说的那样,最后还得我们冲上去,拿命垫,那牙啃。

我始终记得他们用木棒敲击着日军的坦克,我族军人,从来不缺乏勇气,我族军人,历来优秀。我很欣慰的看到,现在的我族军人,很强大了。

有一个视频,叫做“借我。团长,士兵混剪”经常在我脑海中想,这是毒药,兰晓龙的毒药变异传播中。


李勉9


每一集都很精彩,感觉贴近真实,看得很揪心,看哭过几次,山河破碎那时候军人很无力很迷茫的感觉,但在还是会有很多一腔热血为国为民的人,终能唤醒大家的灵魂。很悲壮,前一刻战友还在说笑,下一刻便阴阳两隔,敌人强大,咱们很多时候就是人命填,这些战士很伟大,这部电视剧给我最深刻的场景是开始那个主角(忘记名字了😅)他们那一队人都牺牲了,最后只有他一个人幸存时那种惊慌失措的眼神,还有就是那时候为了吃的,男主角为了抢一把米粉被村民围住,在男主角说明是杀敌上战场的军人后依然被村民抢回去(那时候吃不起饭,理解村民的作为,但还是很心酸,觉得国家无能),而后骗女主角的米粉,女主角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肉体,后来得知喜欢的女人做了妓女,那种愤恨,内疚和女主角那种羞耻,无力的情感纠缠到最后走到一起的辛酸历程,还有就是战士们在云南昆明那儿保护民众过桥的那一集,推荐大家看一看,是部好电视剧


联合国和平帽奖颁发处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两天

晚风抚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喜相逢

今宵别梦寒

歌声响起前是突如其来的一片寂静。小蚂蚁”死了,他的战友跑过来,笑着告诉烦了,这家伙连鞋带都不会系。

是的,这个曾经追在团长屁股后面嚷嚷着要看打仗的年轻人死了。这个曾经踩在木板上高喊着“要用每一分每一秒去读书”的年轻人死了。这个挨了团长两拳却仍然微笑着说“错了就要改”的年轻人死了。

他的一生是值得的。当他背着比他还重的书独自一人跨过整个师都不相信能过去的怒江时,当他在河对岸找到一群和他拥有着共同理想的人时,当他一次次看到那些人拖着弯掉的枪管悍不畏死的往前冲时。一世抵三世,值。

他的脸上一直带着笑。被打时笑着,被骂笨时笑着,当他倒在血泊中的前一刻仍然笑着。烦了看到日军重机枪手被干掉时兴奋的拍了拍他,翻过他瘦弱的身躯时,他终于没有再笑了……

房檐总是低矮的,可是在低矮的房檐下,总有着高傲的头颅——致英雄


老龚说真像


看了不止八遍,每一次看,心里都沉甸甸的, 因为这部剧让我知道,原来军事题材可以也拍得如此真实。

回想中国近几年的战争电影,几十年不变的夸大正面,忽略反面,神化我军,愚化敌军。我军士兵都是英勇善战的,军官都是智慧超群,可以党还没号召就开始响应,上司还没开口就毅然大义灭亲,非常积极,毫不犹豫。一大批现代武器出现在战场上,飞檐走壁地消灭敌人,个人觉得很可笑,如果真如他们拍剧那么简单,何来抗战八年?这样的影视剧对得起曾经为了战争而死去的亡魂吗?而《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无疑是中国影视的一个进步,这部剧让我知道军人打仗原来是脏兮兮的,脸上不会是白白嫩嫩的。让我知道军人也会想偷懒,也会想女人,也会打情骂俏,会倚强凌弱,还会在国事与家事之间犹豫,然而这些本都是人性的真实面孔。

个人希望以后导演以后能多拍一些这样的影视,不要一味地改编历史,误导新一代人对历史真实认知。

对就赞,错就批,本人无怨言!!!




卫嵘情感


今年就看了五遍。零八年至今,应该是看了几十遍了,当年正版DVD光盘一出来,就买了一套放着电脑包里,没事就放一段看看,后来碟片磨花了,便在腾讯视频上看蓝光的资源。久而久之,团长就成了心里的朱砂痣。再看那些神剧,只会觉得那都是墙上的蚊子血。这些年来,团长的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让人情不自禁的叹息、流泪。感谢249,感谢康导,给我们奉献出这样一部凝重而深沉的经典,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还能够停一下纷乱的脚步,去思索和反省我们自身的缺点和那些漫不经心的得过且过。在集体的失忆和上下一心的遗忘里,幸好,还有怒江边上的千人合唱,还有晚霞里的红蜻蜓,还有长亭外古道边,还有不抛弃不放弃的与子同袍,一次次惊醒昏昏欲睡的心灵,让人坚信:事情,总会是本来那个样子!


如今是老方


不下五遍!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很正面讲述国民党远征军的影片。尤其独特的是很真实的从下层士兵的角度来展示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思考。《我的团长我的团》成功刻画了“炮灰团”那十几位个性鲜明的士兵和自封但不着调的团长。他们并不是炮灰,他们只是在生死边缘上越来越珍惜生命。在回禅达的路上,面临前有险阻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他们也和敌人斗智斗勇,顽强杀敌。我认为其中有三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一、在最后激烈战斗中,迷龙在豆饼抱住机枪疯狂扫射敌人的情景。是那样的壮怀激烈,那样的荡气回肠。

二、当阿译宣布中午吃“猪肉炖粉条”时,他们各自分工寻找材料的那种激动和狼吞虎咽后的满足无一不让人动容。

三、当他们终于站到对面国军兄弟面前,国军兄弟却不允许他们过河一起起齐唱“从军歌”,听者无不为其震撼。(仅个人观点)


XiaofengQ


我应该是刷了3遍,最直观的感受,这部剧摒弃了以往那些慷慨激昂 夸大正面形象的老套路,以最底层的士兵为原型,客观的描写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没有热情活力,没有天天向上,想办法活下去才是这些士兵打仗的唯一动力,信仰是有的 但表达的隐晦,正式因为隐晦才显得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