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能够在10后出生的小伙伴无疑是极为幸福的。

他们在有认知以来就能接触诸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乃至今年席卷了整个中国电影界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系列佳作,丝毫不会对国产动画表以看衰,有的也只会是自豪和骄傲。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但是,如果你是一名90或00后,那很不幸,我相信你们的童年都必定经历过被所谓的山寨且粗制滥造的国产动画侵蚀和洗脑的过程。

我们在当年经历的过程中并无一丝的不妥,但当我们成长并回望的时候,内心便会情不自禁地萌生出骇然惊悚之情---不是吧,原来过去我们看的都是这玩意儿!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当然,过去的我们也只是在情感上感慨一下此类国漫的糟糕,但究竟能够垃圾到何等程度,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荒诞的产物呢?其中的机理我们都并无一丝了解。

但就在今天,当我到搜索引擎去查询信息的时候,我却意外发现了如此一则有趣的词条---

“国产动画抄袭事件”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而就在这里面,困扰了无数90和00后小伙伴的“世纪难题”终于能有完满的解决答案了。

首先,这个词条在一开始就用十来字精辟的概括了标题定义:指代21世纪以来多起国产动画抄袭国外动画的事件。

这里值得留意的是,词条还给出了对应的英文译名“Chinese animation plagiarism incident”,也算是一种面对外国网友的真诚坦露吧。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不仅如此,在简介栏目里,我们甚至能够指名道姓的看到“国漫糟粕”的悉数作品---

07年《大嘴巴嘟嘟》被指控抄袭了《蜡笔小新》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08年

《金甲战士》《奥特曼》存有多处雷同;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11年的《高铁侠》简直就是把《铁胆火车侠》抄了个精光,不仅人设,剧情,场景,甚至就连桌面上的“饭团”道具都进行了1比1复刻。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另外,除了“吊打”上述三部国产动画之外,百科词条还对“粗制滥造”的两部代表性国漫进行了一番鞭挞---

“与抄袭相伴的则是显而易见的粗制滥造,而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喜羊羊和灰太狼》以及《熊出没》”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对于我自己而言,词条对《喜羊羊》的指责我是没有多大意见的,即便前段时间因为“播放超过5000集”的原因而一度被推上了微博热搜,也让一众国内动漫迷表以“童年不再有”的感慨,但较真来说,《喜羊羊》的品质着实让人难堪。

不过《熊出没》了嘛,事实上最近两年在春节档上映的《变形记》和《原始时代》都均凭借优异品质获得不菲票房(前者6.05亿,后者7.15亿)。

所以一定程度来说,《熊出没》已经走出了被人嫌弃的囹圄,正在迎合蒸蒸日上的日漫崛起时代了。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好了,了解了山寨糟粕和粗制滥造的代表之后,我们接着看看最核心的出现原因---

事与愿违的“补贴”

自从2004年开始,为了扶持彼时已经落后了许多年的动漫产业,相关部分大概做了如下这几点功夫:

其一,逐年收紧对海外动画的引用限制。

从一开始不得在黄金时间播放,到后来的播放时长占比限制,以及近年来执行的“先审后播”制度,都均能体现对国产动画的倾斜保护。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其二,相关部门还予以了不同品类的巨额资金补助。

对一般的地级市电视台,如果一部二维国产动画能够播放的话,那就能够获得500/分钟的补助,三维动画则能够获得1000/分钟补助,上限设定在100万元

而对于某些特别扶持的地域,比如厦门,他们对院线动画的补助更是去到了3000块/分钟

不仅如此,如果作品能够去到央视播放,那补贴将会翻番,而能够获得全国性大奖,同样能够一次性补贴20万奖励。

站在这个背景知识下,我们不妨粗略做个计算:

一般意义来说,动画片时长大概在25分钟左右,我们就按20分钟算吧,那一集下来,大概能够获得的补贴就是1万到2万左右。

当然,对于某些口口相传的佳作来说(比如《秦时明月》和《魁拔》),他们的单集制作成本可是达到了50万左右的,也就是说,上述补贴顶多也就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效用,能否盈利还得看作品上线后的热度,以及后续的商业延伸。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但同一时间,我们务必清楚的是,对前文看到的那些糟粕作品,因为最懊恼的那笔花费(原创创意)已经存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复刻,所以制作起来需要耗费的资金也会相当稀少---

依据词条介绍,成本在1万块钱就能够成片的作品大有存在。

我不只知道词条指代的究竟是哪部,但我想那部被无数动漫迷吐槽了N年之久,并号称花费了2100万制作成本的《雷锋的故事》就一定逃不掉“骗取补贴”的嫌疑了。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这则词条还提到了如下关键知识点:

1.制作成本单价,随着作品集数增长,将会变得越来越低廉。

2.若动画时间足够长,能够参与投放的电台等级高一点,那排除市场因素的干扰(甭管收视如何),相关制作人也能够发一笔不小横财。

这个知识点无疑给我们解释了为何当年国产动画基本都会以几百集为单位,甚至某些还能够产出至数千集的原因所在。

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制作成本降低,从而尽可能多在补贴获利而为之呢。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当然,如果你们存有些许的经济学知识,那一定知道上述所谓的“收益”,其实就是经济学理论中的“租”(白拿的收益)。而面对这样一块香饽饽,唯利是图的商人便会涌现,他们会想方设法进行“投放渠道”的竞争。

在百科词条当中,我们便看到了如下这样的描述:

“这个机制诱使电视台和动漫企业分食‘唐僧肉’的同谋情况出现,而到了后来动漫公司老板白送片子给电视台也没人要,反而要额外收费,乃至要让出部分利益给相关负责人”。

可以看到,一个初心在于对落后国产动画产业进行扶持的措施,在过去却导致了一大批粗制滥造,纯粹为骗补贴的动漫公司出现,而且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去对投放渠道进行把控,那你们说,在那个时代,即便真正钟爱真有匠心的动漫人,又有什么机会大展拳脚呢?

无疑,这便是对

“事与愿违”四个字最为淋漓尽致的诠释了。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怎么办?如果整个国产动画的市场生态都如此糟糕,那是否代表我们已无任何希望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回望过去几年,我们已经逐渐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即便渺小如个人制作者也可以得到相当充分的作品展示机会。

制作出《哪吒》的饺子导演,便是依仗在08年的时候于网络发布《打,打个大西瓜》而成名的。而不思凡在创作《大护法》之前也乐此不疲于网络FLASH动画领域深耕出了《黑鸟》《小米的森林》《白鸟谷》等等知名作品。

而《罗小黑战记》的木头,《昨日青空》的口袋巧克力,《大鱼海棠》的梁旋和张春等等大牛创作者都是凭借“网络试水样片”的方式得到后续电影创作的资金。

为何过去20年,国产动画会出现海量“山寨”和“粗制滥造”作品?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国产动画已经从本源上排除了一切“糟粕”干扰,而我们也正在迎来一个以“ 内容质量定高下”的美好时代。

所以我会在开头说到:10后小孩是幸福的,我们这些90和00后曾经经历的黑暗过去,已经不复归来了。

好了,如果俗话说得一点不假:“只有铭记历史的民族,才能完成崛起的宏愿”,那希望钟爱二次元的你们千万别忘记过去20年国产动画所经历的这段“屈辱史”了。

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