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鞍子鎮:苗寨農房變民宿 村民吃上“旅遊飯”

彭水鞍子鎮:苗寨農房變民宿 村民吃上“旅遊飯”

彭水縣是重慶市唯一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位於鞍子鎮的羅家坨苗寨是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同時也是全市第一批28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隨著當地鄉村旅遊業蓬勃興起,不少村民搭上發展的“快車”,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彭水鞍子镇:苗寨农房变民宿 村民吃上“旅游饭”

羅家坨苗寨,是重慶境內最大的苗寨,地處鞍子鎮羅家坨村。寨內依山而建的木質結構的吊腳樓,為全封閉院式或半封閉廂房式,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這裡的苗歌享譽全國。以前,這裡交通閉塞,生產生活諸多不便。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羅海跟大多數青壯年一樣,幾乎都選擇外出務工。他說,以前自己是在外面做木工,從羅家坨建設好,全部房子路修好之後,就回來做農家樂。

羅海的農家樂就開在自己的老宅,是一幢半封閉廂房式苗家吊腳樓,距離羅家坨苗寨村口200餘米。在政府統一設計規劃下,他把老宅進行了改造,迎來了客人,不僅增加了收入,也能更好的照顧家人。農家樂火了,腰包鼓了,周邊農戶的農產品也通過農家樂變成了商品。 羅海說:“不光要自己致富,還要帶動周圍的群眾一起致富,把他們的土雞、土雞蛋、臘肉、讓遊客帶出去,增加他們的收入,讓我們共同一起致富。”

彭水鞍子镇:苗寨农房变民宿 村民吃上“旅游饭”

看到羅家坨近幾年的變化,對於土生土長的羅海來說,有說不完的欣喜。他說:“現在的羅家坨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人居環境更加舒適,與以前相比有天壤之別。以前就只有一條獨路,人和牲口都在上面走,特別是下雨天,路特別滑。現在全是安的石板路,路又寬,人和車走起都不一樣了,房子、院壩、路全部都修好了。”

羅家坨的變化,得益於當地政府的持續投入。從2009年開始,當地政府先後對羅家坨農房進行整體修繕,讓羅家坨苗寨的建築結構形成了房屋外面保持傳統民族風貌,室內改造現代化宜居的生活設施設備,整治各家各戶髒亂差的居住環境,硬化人行便道,打通交通要道,羅家坨面貌煥然一新。目前,羅家坨苗寨二期工程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鞍子鎮調研員 任廷國告訴記者:“現在把連接後山的各組的道路進行硬化,作為一個通道經濟,第2階段投資了1250萬 分了4個板塊,第一是田園景觀, 二是荷塘景區,三是風情廣場 ,四是汙水主管道的埋藏,我們二期工作的進度已經接近尾聲,完成了整個二期進度的95%。”

鞍子鎮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和民族風情,在鄉村旅遊景點開發上,當地政府力求“多點開花”,目前鞍子鎮標誌性景點之一的石磨巖也正在進行升級改造。鞍子鎮調研員任廷國告訴記者,這個工程(石磨巖)主要是做石林清掏和有2000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整個工程是三個月的工期,現在工程進展已經達到了投資的60%左右,預計在今年12月底能夠完成。

加上即將動工的木歐水傳統村落打造,目前鞍子鎮基本形成羅家坨苗寨、石磨巖景區、木歐水傳統村落旅遊環線,旅遊形態得到豐富,進一步成為了當地發展鄉村旅遊的有效依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