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钓鱼,首先就要找到鱼的位置,才能有好的收获,如果钓点没有鱼,即使你钓技再好,饵料再香也不会有鱼咬钩。因此在钓鱼前,我们要了解目标鱼的活动规律,掌握它们生活的位置,才能有目的的投饵下钩。要想掌握鱼的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几点。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鱼的适温性

鱼类是变温性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这个水域是否适合鱼类生存、栖息,主要看外界的水温是否合适。

根据各种鱼的特性,可以知道,冷水型鱼类可以在0-18度之间正常生活;热水性鱼则适合在20-25度之间,温度过低会冻死;我们常钓的淡水鱼基本都是温水性鱼类,最适宜的温度在18-28度之间,在8-32度时还可以正常生活。一些常钓的鱼类适宜水温可以参考下表。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从表上可以看出来,鲫鱼最耐低温鲢鳙喜欢高温,不同鱼类适宜生活的温度不同,因此最适合它们摄氏和停止吃食的温度也是不同的。

因为以上的原因,就使鱼儿有一个特点,就是趋温性。哪儿水温适合,它们就会游到哪儿去,并且会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位置,不会固定在一点。因此,我们垂钓也要随着温度变化追逐鱼,选择的钓点尽量和鱼的游向相吻合,才能有好的收获。对于我们常钓的温水性鱼类,大体移动时间应该是: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1 初春水温还较低时,在晴天的9-16时没钓水深1-2米比较好,中午温度较高,鱼儿上浮,可以根据鱼情适当钓浮。

2 在4-6月份,是钓鱼的黄金时节,此时水温适宜,鱼类十分活跃,摄氏旺盛,遇饵便吃,全天都可以垂钓。

3 夏季和初秋,此时水温较高,除了鲢鳙这类喜高温的鱼,其它鱼儿都会跑到阴凉或深水区避暑。此时可以选择早晨、傍晚和夜间垂钓;如果是阴雨天或者突然降温,鱼儿可能会游到水的上层活动,这时可以适当调整钓法和垂钓深度。

4 在9-10月份,是一年中的第二个黄金钓鱼季,此时温度适宜,且食物丰富,鱼类吃饵旺盛,是钓大鱼的好机会,全天都可以出钓。

5 到了晚秋,温度已经是比较低了,鱼儿上钩率开始下降。此时钓鱼类似初春,不过鱼儿经过之前的摄食,已经不想初春时那么饥不择食,饵料的选择上要香甜腥味浓一些,才能引鱼咬钩。

6 立冬之后,在晴天和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可以钓阳岸2-3米深的水边,此时还会有耐低温的鲫鱼咬钩;不过等到了冬至后气温进一步下降,自然水域中的鱼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很少会咬钩了。

上面的六点都是指在晴天、阴而不闷天、小雨天和多云天说的,如果遇到大鱼,4级以上大风、闷热天、温度突变天和严重的人为干扰时,就需要另外考虑,最好不要出钓。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鱼的趋氧性

鱼类生存离不开氧气,因此鱼也具有趋氧性。水中的溶氧主要来源是两个方面:一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是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

鱼和人有些类似,当水中溶氧充足,鱼类感到舒适时,食欲就旺盛,容易吞饵咬钩;当水中溶氧不足时,鱼类就会感到不舒适,轻度缺氧会不愿意吃饵,重度缺氧时会出现浮头的情况,甚至死亡。

因此,水中哪里溶氧量高,鱼类就愿意到哪里去栖息。我们在垂钓时要适应鱼的趋氧性,选择溶氧量高的水域垂钓。那么在具体钓鱼时,要怎么选择呢?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1 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主要是靠大气压吧氧气“压”入水中。而当温度高时气压就会降低,水中的溶氧就会下降。因此我们要留意天气情况,当出现高温低气压的天气,出钓时感到胸闷不舒服时,就不要出钓了

2 在有活水的水域,由于水的流动可以增大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再有流动的水水温会稍低一些,因此活水水域溶氧会比静水处高,在垂钓时找活水处下钩会有好的收获。

3 刮风天气,由于风浪使水面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了,并且水的上下层对流变强,水中溶氧增加。此时垂钓选择水面宽阔、浪大顶风、侧风处下钩,上鱼率会高于小水面和无风的水域。

4 水体不同的水深,溶氧也是不同的,水的溶氧主要来自水生植物和空气,因此上层水溶氧必然要高于下层水。在气压低时垂钓,钓浮的效果可能会好于钓底,尤其是在夏天闷热、阴雨和突然降温时。

5 由于在白天有光照时,水中的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白天垂钓可以选择水草、藻类的空隙和附近作为钓点。不过要注意的是,夜晚植物停止光合作用了,不但不会产生氧气,还会消耗氧气,此时选择钓点要和白天正好相反。

6 肥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高,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闷热、低气压的天气,不要钓肥水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觅食性

在温度和溶氧都适合鱼儿生存时,鱼儿就会到处找食物。此时可以根据鱼的觅食性垂钓:

1 不同种类的鱼觅食的水域也是不同的,例如鲫鱼、鲤鱼常在下层水域;草鱼、鲂鱼常在水中层;鲢鳙在水上层活动。

2 不同的鱼食性也不同,大体可以分为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食性等,在出钓时我们要根据目标鱼的食性选择则饵料

3 鱼类摄食除了在栖息水域和洄游途中外,还会根据时间变化到岸边觅食,因此有“一日三迁,早晚溜边”的说法,因此在早晨和傍晚是垂钓的好时段

4 鱼儿觅食,是为了补充消耗的能量,因此在饥饿时,会积极找寻食物,反之,就可能不愿意吃饵。

5 大多鱼儿的嗅觉和味觉灵敏,视觉比较差,对香、甜、腥等味型反应大,而对白、黄等颜色反应迟钝。在水中鱼类主要依靠嗅觉觅食,用视觉确定具体目标,靠触须和味觉器官尝味道,再决定是否吞食饵料。

根据以上三个鱼类的趋向性,我们在垂钓时,应该选择适温、溶氧高的水域和鱼类觅食的游动路线和栖息场所作为钓点;用饵要下功夫,选择色味俱全的饵料。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鱼类的繁殖

大多数淡水性鱼类,是在春天产卵。产卵后鱼儿急需觅食补充营养,此时鱼儿食欲旺盛,容易钓获。有的鱼类为了保护鱼卵,会在鱼卵和诱鱼旁边活动觅食。只要我们抓准时机,选择合适的饵料,

在鱼窝或附近水域下钩,必然会有好的收获。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躲避天敌

鱼类在自然界属于弱者的地位,常被捕食。为了躲避天敌,鱼儿警惕性很高,喜静。在遇到电鱼、网捕、暴风雨或者岸边水面有大的响声时,就会躲到安全的深水、沟底、草丛等隐蔽场所。因此在垂钓时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隐蔽的水域下钩,会有不错的收获

钓鱼先知道鱼的习性,再去找鱼的位置,一找一个准

通过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来,钓鱼寻找鱼的位置,还是要从鱼的习性下手,根据鱼的趋温性、趋氧性、觅食性、繁殖特点和躲避天敌的特点入手,一定可以找到鱼的位置,找对地点再下钩,收获不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