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優秀,但我還是要開除你。”

“你很優秀,但我還是要開除你。”

01

想跟你們分享一個我身邊發生的故事。認真讀,相信你會有啟發。

小白是我們公司新招的一名的員工,她聰明漂亮上進,寫作功底紮實。她一來到就成了公司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最近我卻發現她的狀態不對,為什麼呢?

小白寫的一手好文章,她的文章常讓人看得暢快淋漓。可是這段時間她連寫了幾篇,水平卻大幅下滑。我意識到她可能遇到些事情了。

於是我找她談心。這才知道,她現在很焦慮,因為之前發了幾篇文章閱讀量都不高,她開始質疑自己的寫作水平,覺得自己沒有太大的價值,擔心在公司的未來。

為了緩解焦慮,她週末上圖書館去看書,拼命地找寫作資料,想多寫些文章。沒想到,曾經很高產的她,現在一週都憋不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出來。而且文章越寫越混亂,越來越達不到預期。

小白的現狀讓我想到了我曾經的一個下屬。那時我想招一名電商專家,於是把他從其他公司挖了過來。他叫哈里,是一名非常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我們對他寄予厚望。

但是他來後,遇到了職場常見的水土不服。新公司無論是文化,溝通還是工作流程和他原有的公司都很不一樣,來了6個月也沒有做出一點成績,哈里開始非常的焦慮。

“你很優秀,但我還是要開除你。”

他每天最早到最晚走,一個人埋頭苦幹,但是結果卻越發不如人意。

與此同時,同事們對哈里也很有意見,覺得他固步自封,不和別人交流。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忙什麼,漸漸地,哈里成為了邊緣人。

一年後,哈里被公司淘汰出局。

02

當我管理水平趨向成熟,帶了更多團隊之後,我意識到,像小白和哈里的情況在職場很常見。

當原本優秀的人陷入到工作困境中後,就會影響事業進一步發展。

一個人如果想持續變得優秀,就需要在很年輕的時候,弄明白兩個道理。

▌1、工作最忌諱就是埋頭苦幹

我常對我的學員說,學習最低的效率就是一個人埋頭苦學。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工作亦是如此。

“你很優秀,但我還是要開除你。”

很多時候工作的難度都會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如果只知道死磕,那麼通常都會陷入死循環。因為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所以只能接受不好的結果,而這又進一步導致在公司的價值感降低,週而復始,越來越差。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學會和團隊合作

當工作上遇到自己不懂,或者想不明白的時候,找到部門同事向他們請教,或者邀請幾位相關的同事開個小會,來共同商量解決方法。

這時有人會說,別人都那麼忙,我這樣做會不會打擾到他們?還有人會說,別人為什麼會幫我呢?

正是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很多人都不敢開口求助或者與人合作,這也是導致埋頭苦幹陷入僵局的關鍵原因。

事實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人都有被需要的渴望。當他人有求於自己,當自己被他人所需要,個人價值就能得到體現。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樂於助人本來就是天性。

另一方面,主動尋求合作是每個人邁向優秀必須培養的能力。

合作是否成功取決於雙贏原則,也就是做這件事,對我有好處,對你也有好處。我倆合作可以實現1+1>2的結果。

“你很優秀,但我還是要開除你。”

而不懂得與人合作的人,就會面臨孤立無援。對於旁人而言,我不知道你在忙什麼,你也不需要我,所以你的事與我無關。

如果,哈里懂得這個道理,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能夠請教其他人,也會尋求合作,那麼他的處境將會完全不一樣。

因為他的工作成果對部門業績都很重要,人人都想幫他,但卻無從下手。

▌2、長板原理的誤區

很多年前我們就知道木桶原理,即一隻水桶能裝多少誰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這個原理告訴我們,無論是個體還是集體,都需要不斷地彌補自己的短板,否則短板會限制了整體發展。

但是後來,木桶原理被很多人駁斥,認為更有效的是長板原理。即一個人應該不斷髮揮他的長處,而不是彌補短處。

這兩種說法,在我看來都沒有錯。但是它們的應有場景有很大的不同。

當今時代是崇尚成功者的年代,放眼望去那些被人所知的成功者,他們都有著自己極為鮮明的優勢和特點。比如馬雲,口才一流;董明珠,銷售領袖;郎朗,音樂天才。

對於這些在某些領域的天才型人物來說,他們奉行的就是長板理論。將自己某個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是對於普通人呢?如果有一些優勢,但又不是極具競爭力怎麼辦?

如果只發展長板,很容易就會遇到瓶頸。也許他們很努力,但是由於遇到了天花板無法突破,反而給人留下來封閉的形象。

幾年前我剛進入自媒體行業時,我很快意識到,我在寫作上並沒有天賦,無論我多麼努力,我都不可能寫出像某大V一樣,篇篇10W+的文章。

於是,我開始綜合打造自己的競爭力,我去學習自媒體運營,開線上課程,發展線下社群,通過幾年的耕耘,我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商業護城河,業務發展也越來越好。

在我剛起步時,我認識一個大V,那時她已經出版了3本書,粉絲是我3倍,我很仰慕她。

去年有一個機會,我得以請她吃飯。這麼一聊才發現她的狀況和我想象落差很大。她認為她的優勢是寫作,於是她白天工作,每天晚上寫文章,從未間斷過。除了寫作這件事,其他事她都顧不上。

但是兩年過去了,至今她的粉絲數只是我的五分之一,而收入更是和我差距甚遠。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問題是她很焦慮。

她說,她出的每一本書都不暢銷,粉絲和變現能力都停滯不前,而她又是如此之忙,連孩子也顧不上。她對未來深深地擔憂。

“你很優秀,但我還是要開除你。”

我反思,她起步的時機那麼好,為什麼現在卻如此被動?究其原因,還是太執著於自己的長板。

很早以前,我就深知自己作為一個資質普通的人,想要變得優秀,別無他法,必須要打造自己的綜合競爭力,具有與時俱進的能力。太固守自己的優勢,反而會成為劣勢。

像小白這樣在寫作上有能力的女孩子,不應該只想著發揮寫作的長板,而應該同時考慮,自己還能學些什麼東西,可以更全面地提升價值。這樣當寫作狀態不理想時,也能夠在其他地方得以彌補。

03

我常說,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如果眼中只有這件事,那麼結果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當事人的心態。

哈里正是如此。因為他只埋頭盯著一個項目,一旦做不好,他就會鬱悶萬分,而這樣的狀態往往帶來的是更壞的結果。

如果哈里知道同時學習其他能力並拓展其他項目,那他就不會進入惡性循環中。

我和小白聊了一個多小時,幫她理清了混亂的頭緒。

我告訴她,每個人都應該思考,到底如何能夠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給公司或他人帶來更多的價值,這將直接體現到個人價值上。

而這種能力的提升,應該是一個綜合的結果。想清楚了目的地,你要做的就是想盡辦法達成,而不是固執於通過什麼途徑或方法。

NLP十二條假設中其中一條是這麼說的:任何系統中,最靈活的部分最能影響大局。

所以,保持靈活,做最有結果的事。

- THE END -

嗨,小夥伴們,我是薇安姐。我寫的文章都來自於我自己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溝通,情商和人生智慧也都出自於我的體會。

可以關注:薇安說,在薇安說後臺回覆“成長”二字,你將會得到一本經典文集——《高情商的成功之路》。這本文集是薇安經典的原創文章精選,有超過上百萬人閱讀,這些文章深受讀者喜愛。

如果你想獲得更快速的成長,少走彎路,這本書一定值得你看!

“你很優秀,但我還是要開除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