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差生放到重点中学,以重点中学的师资能力和水平,还能不能考出好成绩?

苏人7


差生放到重点中学,能不能考出好成绩,这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仔细分析差生为什么会差?差生学习成绩差是一个表象,而背后深层的原因是多方面。

比如,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差、不积极思考问题、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前不复习……以及还有记忆力、理解力等智力方面的原因。

如果这些有利于提高成绩的好习惯从小没有养成,久而久之,成绩自然会差。

不可否认环境、教育可以改变人,但是,一个人的学习提高只能靠自己,内因是关键。

有人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坏人学坏人,跟着巫婆学跳神”,我就不相信,在重点中学,别人都学习,沒人跟他玩,他无事可做,不学习干什么?”这个理论很有意思,你以为在学校除了玩就只有学习这个选择吗?现在,有书君就跟你理论一下,如果把差生放到重点中学,以重点中学的师资能力和水平,到底能不能考出好成绩?

首先,不愿意受约束,不愿意吃苦的孩子,不管放在什么样的学校,他都不可能出类拔萃。

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在初中的时候,他的成绩平平。上了高中以后,父母把他放到一个以高考出名的县级重点中学。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又回到原来的学校。

问及原因,他说:“重点学校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一个月只休息两天,中午、晚上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晚上十一点半才下自习,早上七点上早读。真没劲!”

可是,人家高考成绩好啊!他说:“成绩好是靠时间夯出来的。班上学生都是书呆子,啥也不干,光学习。我可不愿意步他们的后尘。”听完这番话,我沉思起来:重点中学,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奔着考好大学而去的,个个心无旁骛孜孜不倦。像这种怕吃苦的孩子,成绩能优异吗?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劳动,不洒下辛勤的汗水,怎么可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其次,差生即使放在重点班,如果他无心学习,他依然会亳无进展。

我带过一个亲戚的孩子。孩子小学很差,进到初中后,放到了我的班上。亲戚实指望,有熟人帮着督促,孩子应该会变好。然而,上课的时候,他依然是玩并且不写作业。有一次,见他在玩,我说:""每天到学校来,你总要写点什么吧?写作业让自己充实点该多好!”他拿大眼睛翻了我一眼说:""你咋不管别人,为什么要说我呢?”我一气之下,再也不管他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差生那难以撼动的坏习惯要想改掉,简直是异想天开。哎,自生自灭吧!

再次,孩子只要放到重点学校,家长当甩手掌柜,孩子会好吗?

我小时一个同学,他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说:""我小时候学习不好,我一定要让孩子上好学校”。孩子上学前班的时候,他就把孩子放到了城市最好的幼儿园。然后,托人走关系上的最好的小学。等到五年级,他跟我说:""我孩子可以转到咱们这个学校吗?”我问:“孩子上那么好的学校,为什么要转到咱们这个不起眼的学校呢?”他说:""孩子在那个学校不习惯,学习一般般""。五年级了还不习惯?这个适应期也太长了。你以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就可以高枕无忧吗?

要明白:好孩子是家长教育出来的。他爱读书的习惯,放学后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考试前积极复习的习惯,这都是孩子在家长的督促下才会养成的,没有哪个学校的老师会帮助你做这些事情。

最后,由差学生变成好学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他必须自觉自愿的学习。

一个想学习的人,只要把他放在学习氛围好的班级,在家长严格要求和孩子的努力配合下,他的学习成绩是有可能突飞猛进的。一个不愿意学习的孩子,你把它放到哪里,他都会依然如故。因此,不要高估老师的作用。老师对好学生只能锦上添花,对差学生做不到雪中送炭。当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无能为力的时候,教师对他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

可见,重点中学与否、师资优秀与否,对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影响不大。

温馨提示:升入高中后,对学习太差的孩子不要强求,让他发展一种兴趣爱好,只要心情愉快地健康成长就行了,强加太多反而不利于他将来融入社会。清人顾嗣协写过一首《杂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避短,资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

现在,很多地方高中已经实现了分流,鼓励半数左右学生去上职业高中。这样,早早的学一技之长,他快乐你也快乐,不好吗?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私信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有书共读


谈下我朋友的亲身经历。

当时他是以倒数第三名成绩进入当地的重点高中普通班。刚开始的高中学习生活对他来说并不愉快,他也清楚自己的适应能力不强,但是没想到会艰难到这种地步。他说过物理、化学对他来说简直是灾难,他承认老师确实教得很有趣,知识框架清晰,但这些学科的学习需要灵性啊!我这么一个初中理化靠背的人,哪里经得起这种折腾,不久便败下阵来。最过分的是这两门课很重视做题量,每周都会在晚自习考试,下周一便在班里张贴成绩、排名,我真的恨死这种方式了!最惨痛的一次,我的物理考了班里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那位是因为缺考……老师对我没少耳提面命,这更让他不知所措。他很努力,却因为方法不当和冰雹似的打压,学得越来越没有底气,本来就稀薄的信心消失殆尽。

事后他回忆道,回过头来看,他是那种需要时间消化知识的人,越是步步紧逼,就越局促,越乱了方寸。事情的转机出现在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后。他们学校是一所理科为重的学校,就在他入校那年出了个省理科状元,于是班里绝大多数人在分科时都选择了理科。他当时没有任何犹豫,心安理得地选择了文科,以倒数第三名的身份跻身文科尖子班。

新的班级只有55个学生,同学之间更容易接近,也更为熟悉,与老师的距离也更近了,一下子感觉学习氛围宽松了许多。从此直到高考都阳光灿烂,他感谢命运的安排——终于被安放在了适合的学习环境。

那一年恰好新课改,老师们开始将早晚自习交给学生自己而不是安排课程或考试,对排名次的重视度在减弱,在课外活动时间或周末也十分鼓励学生去多媒体教室学习,去校园散散步。实际上那几个月是很混乱的,但这种大块的空闲时间很适合他,他如鱼得水地玩了一阵子。虽然这时的课业压力比分科前更大,时间也更紧张,但却很喜欢,很适应,这和他接受自己在班上倒数第三名的位置也有关系,不再会为排名所累。当然,最好的是不用再苦读物理、化学、生物了。六门主课的老师都是专门给两个文科尖子班配的,教学水平明显高得多。数学老师没变,只是做了邻班的班主任,他的教学水准没的说,板书很漂亮,数学课上可以对各类题目信手拈来,而且他整天西装革履,言谈幽默风趣。由于数学课多安排在早上第一节或第二节,而学生在背了一早上政治历史之后大脑已经开始缺氧犯困了,老师见学生兴致不高便会在课前和他们闲聊几分钟,调动气氛。老师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也亲切地称他为“×叔”,师生相处得十分融洽。在这种情境下,不论数学题有多难都不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他的数学终于“缓”过来了,之前的知识补上了,新知识也学得劲头十足。破天荒地,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考了班里第一名!

语文和英语都是他的强项,成绩没什么大的波动,历史和地理也还过得去。政治算是最头疼的了,他对政治课本上大段枯燥的知识点和刻板的做题技巧相当反感,比如一个问答题,给出一段某次国家会议的内容,然后问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有很多,一旦判断错误,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政治“小老头”喜欢在晚自习时坐在讲台上批改学生的试卷,边批改边重重地叹气,画上一个又一个“0”,或是用力写下“极差!”“极极差!! ”一类的评语。安静的教室里,前几排同学往往难以安心自习,要噤若寒蝉地默默承受老师的这种负面情绪。课间最好不要留在教室,老师很可能利用这几分钟时间叫几个做得差的同学上去进行一番教导。老师很重视答题技巧:不论题目给出什么材料,要先根据问题把那一部分知识全部写出来,即便和材料没半点关系,那也是得分点。如果让你谈“认识”,那就要把定义、重要性、原因、意义都答上;如果问“作用”,那就既要谈重要性也要谈必要性。诸如此类的答题技巧要求相当多,以至于学生在做题时都要一字一句地揣测题目的导向。

这种让人沮丧的学习使他的政治直到高考前三个月还是一塌糊涂,一模时成绩糟糕极了。他当时破釜沉舟,在日记本上写下“我要像热爱韩庚一样热爱政治!! ! ”在桌子上贴各种格言鼓励自己。后来他终于能把六本政治书的体系和内容理清、记熟了,政治“小老头”也终于不再指着试卷对他怒目而视了,甚至有一次还给了他点赞许。

政治是高考文综的一科,他的文综成绩大约是班里的平均水平,但与一模时的成绩相比整整提高了二十分。他说,那是他最为骄傲的事情,远比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三名要快乐得多。



Jane1020


以我的孩子为例,也算是对问题的回答。

前年,因为中招成绩不理想,与县高无缘,我的孩子只能进入一所普通高中。原本以为,只要孩子好好好学,到哪个学校上都一样,况且孩子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努力学习,期末考个好成绩。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孩子的成绩滑落到了班级的中间名次,而刚到高中分班时孩子的成绩是第四名。我以为是刚到高中不适应,孩子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一脸委屈的样子。

但我心里却有了疑虑。在晚上学校上课的时候,我去孩子学校看了看,学校虽然灯火通明,但是教学楼上却是乱糟糟的声音,还有学生在班内来回走动,没有上课的样子,一座教学楼只有两个班级有读书声。有的班级有老师在讲课,有的班级是自习。

走到了孩子所在的班级,有位老师正在讲课,教室的前面半掩着,我移动位置,大致可以看清楚班级四分之三的学生状况,前三四排学生,大部分在听课,越往后的学生,就越没有上课的样子了。我的孩子在最后一排(后来问了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说位置是孩子自己选的),竟趴在桌子上睡觉,而她的同桌在照着镜子臭美。再看看其他学生,竟然有玩手机的。

这样的学习环境——老师只顾自己在那里讲,学生该干什么干什么,孩子怎么能学好。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的成绩已经是倒数了。上网、打游戏、聊天……跟学习无关的,让学习直线下降的东西、行为都学会了。

孩子的学业眼看着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我不甘心,于是再费了好大劲之后,说服了孩子,让孩子留级并转到县城管理最严的高中借读。新的学校和原来学校管理有天壤之别,孩子被老师和制度严格地规范着,每天被课程、作业、试卷压着、逼着,不得不学。就这样孩子在被逼着,不得不努力学习,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第一个月的月考成绩,就比之前好了很多。我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孩子终于又知道学习了,成绩终于进步了,希望孩子能够在这个好的环境里,考出好成绩来。

经过孩子的事情之后,我认为,学校的选择对于孩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正如“孟母三迁”一样,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作用很大。但是环境的选择也要趁早,等到无可救药的时候,再好的环境也无力回天了。

总之,若一开始就把差生放到重点中学,孩子也能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不自暴自弃。在重点中学上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一开始就送孩子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游戏人超超


跟不上的。

我上学的时候不觉得,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才真的意识到老师水平真不一样。

当年有幸进了本地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6年,老师讲课是超过教材速度的,而且是从速度上超,没有补课!没有拖堂!没有晚自习!

初中课上完了直接放假,高中也是。而且高中有几门课学了新旧两套教材,也就是我们用其他学校同样的时间学了多一倍的课程!

再说一遍:没有补课!没有拖堂!没有晚自习!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一群求知少年放了学写完作业没事干怎么办?

该玩玩!

玩够了怎么办?自己找东西学啊!各种拿奖,大学课提前掌握啥的,出了名连高考都不参加直接被大学要走了!

所以一般学校那种速度都学不好的话,去了好学校只能更惨,不仅学不好,心理上也会有很严重的打击!


推米爸爸


看到这个题目,我第一眼就想到了好多焦虑的家长。他们满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想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以为重点中学能使差生发生奇迹性改变。以为重点中学就是起死回生的神医华佗。

家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孩子能变成好学生,能成才。但是把希望寄托在重点中学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太可能的。关键是在孩子自己。



以我自己的孩子为例吧。由差生变好生的曲折经历。

请让我先从小学开始说起。因为我离家非常远,30多里,所以我把孩子带到我的学校,五岁在学校附近上学前班。但是我观察到,老师们都是就近没有资格证的家庭妇女。几天后,我果断把他转到我们学校的一年级。

因为他年纪小,所以各门功课都跟在后边。我也不着急,天天耐心的给他讲。成绩慢慢赶上来。后来考到县直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和几个同学一起贪玩,成绩一下子拉得很多,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多月。

他的数学很好,因为他的语文和英语不好,我就和他亲子共读,亲子共写。和他在家进行英语对话,我是全身心投入进去。他也很调皮,有时候他问我单词,只问到我不会的时候他才洋洋自得,我很欣赏他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很想难为老爸的这种精神。在玩中学,在交流中学,他得到了飞越似的发展。因为在2017年高考中,语文英语这两门发挥的很好,让全校老师大为惊讶,因为他成了全班的第一名,就这一次超越了被认为不可一世的第一名。



因为发现有点迟,小学的时候和爱捣乱的学生在一起。成绩就被拉下了。

虽然成绩不是太好,我们还是花钱托关系把他送到了重点中学。我们在外面租房,然后再请爷爷奶奶给他做饭,我的学校离市重点中学还有50多里。

到了市重点中学,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我每天一放学就去市里边陪他做作业。辅导他学习,每天到晚上11点多,甚至到一点。大清早还得赶快回到学校。每天我像梭子一样穿来穿去。

每天语数外各两份卷纸。真的很不容易做完。所以搞的每天都是疲惫不堪,孩子也没有休息的时间。七年级下学期成绩一路下滑。开始厌学,整天睡不够觉,他本来就比别人小一岁,再加上长时间睡眠不足,精力每况愈下,我很着急。我就像开头的家长一样,充满了焦虑,我还能为孩子作出点什么改变吗?我寝食难安,百倍煎熬。就这一个孩子,他可是我们全家的未来呀。半夜里我要寻找光明。

后来我去观察我们县里的初中。我们县的中学两天一份卷纸,然后老师要讲重点,教给孩子们对各种题型分析归类总结。观察了两个星期,我发现这里的教师非常优秀,我眼睛大亮赶快让孩子从初二开学的9月初,就把孩子转到我们县里来。



最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县里的老师虽然没有市里的老师的级别高,但是我们的老师的方法很好。市重点中学的老师都是高级老师,我们县里边的老师都是中教一级。但是我找到最适合我的孩子的办法。就这样我从重点中学又返回到我们县的一般中学。

孩子在这个学校学习非常轻松,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没有啦,整天熬夜,做不完的作业的困顿。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我带他去市图书馆借书,他也非常爱看书,甚至带他到郊区,到农村乡下,帮助亲亲们收玉米,收麦子。

我和他一起亲子共读,亲子共写,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到初中三年级,每一次劳动,每一次阅读,每一次交流,都成了我们写作的内容。亲情陪读比什么都重要呀。



在重点中学,一年的花费将近8万。

现在看来,我很为当时的果断转回来而骄傲。我经常和老师交流,特别是孩子的英语不是太好,我就找到英语老师当班主任这个班。孩子的英语也吱吱吱的往上冒。

原来差生变成好生,也能这样轻松的来。孩子转回来之后,我们也不需要每年花8万块钱了。孩子完成作业之后,让他认真检查,完了之后。找出错误的,我们和他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

有时候我还给他开玩笑。把错误变成幽默的话题。把学习当成生活的需要。但是绝不是压力煎熬,难以忍受。

后来我和孩子一起还编写了3万字的科幻小说,时间由我们自己掌握,成绩越来越好啦。

我帮孩子思考,他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我怎样才能考上一中?我差在哪里?每次考试他都知道自己排在哪一名,往前冲刺怎样找出突破口?

后来我就不很管他啦,一路考上一中,一路在自己规划设计中,在高考最后一次考试,才登上了全班第一的顶峰。



我是教育处处春,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用,也请你点赞,关注转发,让更多的人一起讨论,一起得到帮助。


教育处处春


这其中的大多数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应该会有一个教大的提升。二十多年前,原南京二中的一位学生在年级里成绩稳定在前十名,当年高考,全校没有一位学生成绩达到本科线(知情人讲二中没有高考任务课本也不一样),只考上了几个大专。这位学生就去外地一所比较好的中学复读了一年,其成绩比前年高出了七十多分,考取了一所不错的本科大学。


马文林3


能,不过时间要长点,我们当地有一个人就是学习差后来通过关系把他送到重点高中,结果还是考了一个大专,大家认为也许就这样了。又过四年我们当地某部门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学历要求最低大专,他报名了,成绩出来后巧合的是当年他们班也有二个人(都是二本)报考但是都没他考的高,最后他考上了那两个同学没考上。


用户5667292955793


我觉得这个和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有关,我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所谓的优秀生,进了高中重点班当时学号007(按中考成绩排的),而且初高中的知识点的侧重点不一样,到了高一期末考试位居中下游,后来高中三年一直在此水平徘徊,心里的失落感、自卑感很强烈,连我爸爸后来都总结:女孩子到了高中就跟不上了😔,回顾当时三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还好算是考上了大学


白夫人哈哈哈


就别神话重点了!别说差生,优生又怎么样!我女儿乡镇初中,中考后自费(差12分)上了县一中,而她的几个女同学(全校尖子生)上了市重点(专门掐尖)。结果呢,有2个女同学后来上了专科,而我女儿反上了211(我是初中教师,有辅导高中数学地理的能力,这是我女儿的两个弱项)。


用户8972859355174


曾经朋友的小孩成绩很差,高中没考上,后来去读了职高。其家人通过关系和十万赞助费在高一第二学期顺利转学到一所国重。读了一年半,高三时,娃娃主动要求转到一所普遍中学去了。但高考考了个三本。朋友后来说,花钱上了一年多国重是值得的,娃娃在国重学习自觉了很多,是被学习的氛围感染。但基础太差总是垫底,娃娃感到压力太大。转到普高后,娃娃学习的自觉性没有减,在班上还达到了中等水平。后面靠自己考上三本,朋友也很满意。~~~所以说,在重点学校,老师是个方面,关键是多年来学校形成的氛围很重要!!这需要传承需要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