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差生放到重點中學,以重點中學的師資能力和水平,還能不能考出好成績?

蘇人7


差生放到重點中學,能不能考出好成績,這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仔細分析差生為什麼會差?差生學習成績差是一個表象,而背後深層的原因是多方面。

比如,對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差、不積極思考問題、不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考試前不復習……以及還有記憶力、理解力等智力方面的原因。

如果這些有利於提高成績的好習慣從小沒有養成,久而久之,成績自然會差。

不可否認環境、教育可以改變人,但是,一個人的學習提高只能靠自己,內因是關鍵。

有人說:""“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壞人學壞人,跟著巫婆學跳神”,我就不相信,在重點中學,別人都學習,沒人跟他玩,他無事可做,不學習幹什麼?”這個理論很有意思,你以為在學校除了玩就只有學習這個選擇嗎?現在,有書君就跟你理論一下,如果把差生放到重點中學,以重點中學的師資能力和水平,到底能不能考出好成績?

首先,不願意受約束,不願意吃苦的孩子,不管放在什麼樣的學校,他都不可能出類拔萃。

我帶過的一個學生,在初中的時候,他的成績平平。上了高中以後,父母把他放到一個以高考出名的縣級重點中學。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又回到原來的學校。

問及原因,他說:“重點學校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一個月只休息兩天,中午、晚上只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晚上十一點半才下自習,早上七點上早讀。真沒勁!”

可是,人家高考成績好啊!他說:“成績好是靠時間夯出來的。班上學生都是書呆子,啥也不幹,光學習。我可不願意步他們的後塵。”聽完這番話,我沉思起來:重點中學,成績好的學生都是奔著考好大學而去的,個個心無旁騖孜孜不倦。像這種怕吃苦的孩子,成績能優異嗎?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艱苦的勞動,不灑下辛勤的汗水,怎麼可能收穫豐碩的果實?

其次,差生即使放在重點班,如果他無心學習,他依然會亳無進展。

我帶過一個親戚的孩子。孩子小學很差,進到初中後,放到了我的班上。親戚實指望,有熟人幫著督促,孩子應該會變好。然而,上課的時候,他依然是玩並且不寫作業。有一次,見他在玩,我說:""每天到學校來,你總要寫點什麼吧?寫作業讓自己充實點該多好!”他拿大眼睛翻了我一眼說:""你咋不管別人,為什麼要說我呢?”我一氣之下,再也不管他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差生那難以撼動的壞習慣要想改掉,簡直是異想天開。哎,自生自滅吧!

再次,孩子只要放到重點學校,家長當甩手掌櫃,孩子會好嗎?

我小時一個同學,他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他說:""我小時候學習不好,我一定要讓孩子上好學校”。孩子上學前班的時候,他就把孩子放到了城市最好的幼兒園。然後,託人走關係上的最好的小學。等到五年級,他跟我說:""我孩子可以轉到咱們這個學校嗎?”我問:“孩子上那麼好的學校,為什麼要轉到咱們這個不起眼的學校呢?”他說:""孩子在那個學校不習慣,學習一般般""。五年級了還不習慣?這個適應期也太長了。你以為只要把孩子交給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就可以高枕無憂嗎?

要明白:好孩子是家長教育出來的。他愛讀書的習慣,放學後認真做作業的習慣,考試前積極複習的習慣,這都是孩子在家長的督促下才會養成的,沒有哪個學校的老師會幫助你做這些事情。

最後,由差學生變成好學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他必須自覺自願的學習。

一個想學習的人,只要把他放在學習氛圍好的班級,在家長嚴格要求和孩子的努力配合下,他的學習成績是有可能突飛猛進的。一個不願意學習的孩子,你把它放到哪裡,他都會依然如故。因此,不要高估老師的作用。老師對好學生只能錦上添花,對差學生做不到雪中送炭。當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無能為力的時候,教師對他的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的。

可見,重點中學與否、師資優秀與否,對成績差的學生來說,影響不大。

溫馨提示:升入高中後,對學習太差的孩子不要強求,讓他發展一種興趣愛好,只要心情愉快地健康成長就行了,強加太多反而不利於他將來融入社會。清人顧嗣協寫過一首《雜詩》:""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避短,資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勿復多苛求。”

現在,很多地方高中已經實現了分流,鼓勵半數左右學生去上職業高中。這樣,早早的學一技之長,他快樂你也快樂,不好嗎?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私信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有書共讀


談下我朋友的親身經歷。

當時他是以倒數第三名成績進入當地的重點高中普通班。剛開始的高中學習生活對他來說並不愉快,他也清楚自己的適應能力不強,但是沒想到會艱難到這種地步。他說過物理、化學對他來說簡直是災難,他承認老師確實教得很有趣,知識框架清晰,但這些學科的學習需要靈性啊!我這麼一個初中理化靠背的人,哪裡經得起這種折騰,不久便敗下陣來。最過分的是這兩門課很重視做題量,每週都會在晚自習考試,下週一便在班裡張貼成績、排名,我真的恨死這種方式了!最慘痛的一次,我的物理考了班裡倒數第二,倒數第一的那位是因為缺考……老師對我沒少耳提面命,這更讓他不知所措。他很努力,卻因為方法不當和冰雹似的打壓,學得越來越沒有底氣,本來就稀薄的信心消失殆盡。

事後他回憶道,回過頭來看,他是那種需要時間消化知識的人,越是步步緊逼,就越侷促,越亂了方寸。事情的轉機出現在高一下學期文理分科後。他們學校是一所理科為重的學校,就在他入校那年出了個省理科狀元,於是班裡絕大多數人在分科時都選擇了理科。他當時沒有任何猶豫,心安理得地選擇了文科,以倒數第三名的身份躋身文科尖子班。

新的班級只有55個學生,同學之間更容易接近,也更為熟悉,與老師的距離也更近了,一下子感覺學習氛圍寬鬆了許多。從此直到高考都陽光燦爛,他感謝命運的安排——終於被安放在了適合的學習環境。

那一年恰好新課改,老師們開始將早晚自習交給學生自己而不是安排課程或考試,對排名次的重視度在減弱,在課外活動時間或週末也十分鼓勵學生去多媒體教室學習,去校園散散步。實際上那幾個月是很混亂的,但這種大塊的空閒時間很適合他,他如魚得水地玩了一陣子。雖然這時的課業壓力比分科前更大,時間也更緊張,但卻很喜歡,很適應,這和他接受自己在班上倒數第三名的位置也有關係,不再會為排名所累。當然,最好的是不用再苦讀物理、化學、生物了。六門主課的老師都是專門給兩個文科尖子班配的,教學水平明顯高得多。數學老師沒變,只是做了鄰班的班主任,他的教學水準沒的說,板書很漂亮,數學課上可以對各類題目信手拈來,而且他整天西裝革履,言談幽默風趣。由於數學課多安排在早上第一節或第二節,而學生在背了一早上政治歷史之後大腦已經開始缺氧犯困了,老師見學生興致不高便會在課前和他們閒聊幾分鐘,調動氣氛。老師對他們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也親切地稱他為“×叔”,師生相處得十分融洽。在這種情境下,不論數學題有多難都不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他的數學終於“緩”過來了,之前的知識補上了,新知識也學得勁頭十足。破天荒地,在一次數學考試中他考了班裡第一名!

語文和英語都是他的強項,成績沒什麼大的波動,歷史和地理也還過得去。政治算是最頭疼的了,他對政治課本上大段枯燥的知識點和刻板的做題技巧相當反感,比如一個問答題,給出一段某次國家會議的內容,然後問體現了什麼哲學原理。哲學原理有很多,一旦判斷錯誤,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政治“小老頭”喜歡在晚自習時坐在講臺上批改學生的試卷,邊批改邊重重地嘆氣,畫上一個又一個“0”,或是用力寫下“極差!”“極極差!! ”一類的評語。安靜的教室裡,前幾排同學往往難以安心自習,要噤若寒蟬地默默承受老師的這種負面情緒。課間最好不要留在教室,老師很可能利用這幾分鐘時間叫幾個做得差的同學上去進行一番教導。老師很重視答題技巧:不論題目給出什麼材料,要先根據問題把那一部分知識全部寫出來,即便和材料沒半點關係,那也是得分點。如果讓你談“認識”,那就要把定義、重要性、原因、意義都答上;如果問“作用”,那就既要談重要性也要談必要性。諸如此類的答題技巧要求相當多,以至於學生在做題時都要一字一句地揣測題目的導向。

這種讓人沮喪的學習使他的政治直到高考前三個月還是一塌糊塗,一模時成績糟糕極了。他當時破釜沉舟,在日記本上寫下“我要像熱愛韓庚一樣熱愛政治!! ! ”在桌子上貼各種格言鼓勵自己。後來他終於能把六本政治書的體系和內容理清、記熟了,政治“小老頭”也終於不再指著試卷對他怒目而視了,甚至有一次還給了他點讚許。

政治是高考文綜的一科,他的文綜成績大約是班裡的平均水平,但與一模時的成績相比整整提高了二十分。他說,那是他最為驕傲的事情,遠比成績是班級倒數第三名要快樂得多。



Jane1020


以我的孩子為例,也算是對問題的回答。

前年,因為中招成績不理想,與縣高無緣,我的孩子只能進入一所普通高中。原本以為,只要孩子好好好學,到哪個學校上都一樣,況且孩子還信誓旦旦地說一定努力學習,期末考個好成績。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孩子的成績滑落到了班級的中間名次,而剛到高中分班時孩子的成績是第四名。我以為是剛到高中不適應,孩子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只是一臉委屈的樣子。

但我心裡卻有了疑慮。在晚上學校上課的時候,我去孩子學校看了看,學校雖然燈火通明,但是教學樓上卻是亂糟糟的聲音,還有學生在班內來回走動,沒有上課的樣子,一座教學樓只有兩個班級有讀書聲。有的班級有老師在講課,有的班級是自習。

走到了孩子所在的班級,有位老師正在講課,教室的前面半掩著,我移動位置,大致可以看清楚班級四分之三的學生狀況,前三四排學生,大部分在聽課,越往後的學生,就越沒有上課的樣子了。我的孩子在最後一排(後來問了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說位置是孩子自己選的),竟趴在桌子上睡覺,而她的同桌在照著鏡子臭美。再看看其他學生,竟然有玩手機的。

這樣的學習環境——老師只顧自己在那裡講,學生該幹什麼幹什麼,孩子怎麼能學好。一個學期下來,孩子的成績已經是倒數了。上網、打遊戲、聊天……跟學習無關的,讓學習直線下降的東西、行為都學會了。

孩子的學業眼看著就沒有什麼希望了,但我不甘心,於是再費了好大勁之後,說服了孩子,讓孩子留級並轉到縣城管理最嚴的高中借讀。新的學校和原來學校管理有天壤之別,孩子被老師和制度嚴格地規範著,每天被課程、作業、試卷壓著、逼著,不得不學。就這樣孩子在被逼著,不得不努力學習,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第一個月的月考成績,就比之前好了很多。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孩子終於又知道學習了,成績終於進步了,希望孩子能夠在這個好的環境裡,考出好成績來。

經過孩子的事情之後,我認為,學校的選擇對於孩子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正如“孟母三遷”一樣,環境對孩子學習的影響作用很大。但是環境的選擇也要趁早,等到無可救藥的時候,再好的環境也無力迴天了。

總之,若一開始就把差生放到重點中學,孩子也能考出好成績——只要孩子不自暴自棄。在重點中學上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是一開始就送孩子去。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遊戲人超超


跟不上的。

我上學的時候不覺得,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才真的意識到老師水平真不一樣。

當年有幸進了本地最好的學校,初中高中6年,老師講課是超過教材速度的,而且是從速度上超,沒有補課!沒有拖堂!沒有晚自習!

初中課上完了直接放假,高中也是。而且高中有幾門課學了新舊兩套教材,也就是我們用其他學校同樣的時間學了多一倍的課程!

再說一遍:沒有補課!沒有拖堂!沒有晚自習!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一群求知少年放了學寫完作業沒事幹怎麼辦?

該玩玩!

玩夠了怎麼辦?自己找東西學啊!各種拿獎,大學課提前掌握啥的,出了名連高考都不參加直接被大學要走了!

所以一般學校那種速度都學不好的話,去了好學校只能更慘,不僅學不好,心理上也會有很嚴重的打擊!


推米爸爸


看到這個題目,我第一眼就想到了好多焦慮的家長。他們滿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想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以為重點中學能使差生髮生奇蹟性改變。以為重點中學就是起死回生的神醫華佗。

家長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孩子能變成好學生,能成才。但是把希望寄託在重點中學上,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太可能的。關鍵是在孩子自己。



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吧。由差生變好生的曲折經歷。

請讓我先從小學開始說起。因為我離家非常遠,30多里,所以我把孩子帶到我的學校,五歲在學校附近上學前班。但是我觀察到,老師們都是就近沒有資格證的家庭婦女。幾天後,我果斷把他轉到我們學校的一年級。

因為他年紀小,所以各門功課都跟在後邊。我也不著急,天天耐心的給他講。成績慢慢趕上來。後來考到縣直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為和幾個同學一起貪玩,成績一下子拉得很多,我發現的時候已經有一個多月。

他的數學很好,因為他的語文和英語不好,我就和他親子共讀,親子共寫。和他在家進行英語對話,我是全身心投入進去。他也很調皮,有時候他問我單詞,只問到我不會的時候他才洋洋自得,我很欣賞他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很想難為老爸的這種精神。在玩中學,在交流中學,他得到了飛越似的發展。因為在2017年高考中,語文英語這兩門發揮的很好,讓全校老師大為驚訝,因為他成了全班的第一名,就這一次超越了被認為不可一世的第一名。



因為發現有點遲,小學的時候和愛搗亂的學生在一起。成績就被拉下了。

雖然成績不是太好,我們還是花錢託關係把他送到了重點中學。我們在外面租房,然後再請爺爺奶奶給他做飯,我的學校離市重點中學還有50多里。

到了市重點中學,一個學期下來,他的成績有了比較大的進步。我每天一放學就去市裡邊陪他做作業。輔導他學習,每天到晚上11點多,甚至到一點。大清早還得趕快回到學校。每天我像梭子一樣穿來穿去。

每天語數外各兩份捲紙。真的很不容易做完。所以搞的每天都是疲憊不堪,孩子也沒有休息的時間。七年級下學期成績一路下滑。開始厭學,整天睡不夠覺,他本來就比別人小一歲,再加上長時間睡眠不足,精力每況愈下,我很著急。我就像開頭的家長一樣,充滿了焦慮,我還能為孩子作出點什麼改變嗎?我寢食難安,百倍煎熬。就這一個孩子,他可是我們全家的未來呀。半夜裡我要尋找光明。

後來我去觀察我們縣裡的初中。我們縣的中學兩天一份捲紙,然後老師要講重點,教給孩子們對各種題型分析歸類總結。觀察了兩個星期,我發現這裡的教師非常優秀,我眼睛大亮趕快讓孩子從初二開學的9月初,就把孩子轉到我們縣裡來。



最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辦法。

我們縣裡的老師雖然沒有市裡的老師的級別高,但是我們的老師的方法很好。市重點中學的老師都是高級老師,我們縣裡邊的老師都是中教一級。但是我找到最適合我的孩子的辦法。就這樣我從重點中學又返回到我們縣的一般中學。

孩子在這個學校學習非常輕鬆,有了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沒有啦,整天熬夜,做不完的作業的困頓。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我帶他去市圖書館借書,他也非常愛看書,甚至帶他到郊區,到農村鄉下,幫助親親們收玉米,收麥子。

我和他一起親子共讀,親子共寫,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寫到初中三年級,每一次勞動,每一次閱讀,每一次交流,都成了我們寫作的內容。親情陪讀比什麼都重要呀。



在重點中學,一年的花費將近8萬。

現在看來,我很為當時的果斷轉回來而驕傲。我經常和老師交流,特別是孩子的英語不是太好,我就找到英語老師當班主任這個班。孩子的英語也吱吱吱的往上冒。

原來差生變成好生,也能這樣輕鬆的來。孩子轉回來之後,我們也不需要每年花8萬塊錢了。孩子完成作業之後,讓他認真檢查,完了之後。找出錯誤的,我們和他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

有時候我還給他開玩笑。把錯誤變成幽默的話題。把學習當成生活的需要。但是絕不是壓力煎熬,難以忍受。

後來我和孩子一起還編寫了3萬字的科幻小說,時間由我們自己掌握,成績越來越好啦。

我幫孩子思考,他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我怎樣才能考上一中?我差在哪裡?每次考試他都知道自己排在哪一名,往前衝刺怎樣找出突破口?

後來我就不很管他啦,一路考上一中,一路在自己規劃設計中,在高考最後一次考試,才登上了全班第一的頂峰。



我是教育處處春,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用,也請你點贊,關注轉發,讓更多的人一起討論,一起得到幫助。


教育處處春


這其中的大多數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應該會有一個教大的提升。二十多年前,原南京二中的一位學生在年級裡成績穩定在前十名,當年高考,全校沒有一位學生成績達到本科線(知情人講二中沒有高考任務課本也不一樣),只考上了幾個大專。這位學生就去外地一所比較好的中學復讀了一年,其成績比前年高出了七十多分,考取了一所不錯的本科大學。


馬文林3


能,不過時間要長點,我們當地有一個人就是學習差後來通過關係把他送到重點高中,結果還是考了一個大專,大家認為也許就這樣了。又過四年我們當地某部門招聘事業編制人員學歷要求最低大專,他報名了,成績出來後巧合的是當年他們班也有二個人(都是二本)報考但是都沒他考的高,最後他考上了那兩個同學沒考上。


用戶5667292955793


我覺得這個和孩子的心裡承受能力有關,我自己從小學到初中都是所謂的優秀生,進了高中重點班當時學號007(按中考成績排的),而且初高中的知識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到了高一期末考試位居中下游,後來高中三年一直在此水平徘徊,心裡的失落感、自卑感很強烈,連我爸爸後來都總結:女孩子到了高中就跟不上了😔,回顧當時三年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還好算是考上了大學


白夫人哈哈哈


就別神話重點了!別說差生,優生又怎麼樣!我女兒鄉鎮初中,中考後自費(差12分)上了縣一中,而她的幾個女同學(全校尖子生)上了市重點(專門掐尖)。結果呢,有2個女同學後來上了專科,而我女兒反上了211(我是初中教師,有輔導高中數學地理的能力,這是我女兒的兩個弱項)。


用戶8972859355174


曾經朋友的小孩成績很差,高中沒考上,後來去讀了職高。其家人通過關係和十萬贊助費在高一第二學期順利轉學到一所國重。讀了一年半,高三時,娃娃主動要求轉到一所普遍中學去了。但高考考了個三本。朋友後來說,花錢上了一年多國重是值得的,娃娃在國重學習自覺了很多,是被學習的氛圍感染。但基礎太差總是墊底,娃娃感到壓力太大。轉到普高後,娃娃學習的自覺性沒有減,在班上還達到了中等水平。後面靠自己考上三本,朋友也很滿意。~~~所以說,在重點學校,老師是個方面,關鍵是多年來學校形成的氛圍很重要!!這需要傳承需要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