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从出行靠双脚到抬脚上车;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农村泥土路、砂石路,到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沥青路……

70年间,汉源县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宽阔平稳、直达通畅;农村公路干净整洁、绿树环绕,一座座隧道和桥梁,打通城乡发展瓶颈,映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汉源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变化。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走进汉源客运站,映入眼帘的是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售票窗口和宽敞明亮的候车室。导程电子显示屏、安检系统、自动售票机、饮水处、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与以前的老车站比起来更具现代化。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汉源客运站驾驶员 杨树强

以前,我们汉源的老车站比较狭小,设施也比较落后,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汉源的新车站宽敞明亮,设施也比较齐全,旅客可以安全放心地出行,到处的卫生搞得巴巴适适。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今年45岁的杨树强,作为一名老司机,从事客运运输将近20年的光景了,按照工作计划,今天他将驾驶大巴车从汉源出发到雅安,长年累月跑这条线路,让他对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十分熟悉了,也见证了从汉源出发到雅安的道路交通变化,这其中翻越泥巴山的感受让杨树强记忆深刻。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汉源客运站驾驶员 杨树强

以前跑车要从泥巴山翻,每次正常时间都要三四个小时,冬天冰天雪地,如果遇到堵车,经常在山上过夜,很辛苦。现在,雅西高速通了以后,只需要八分钟的时间就过泥巴山了,方便快捷。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雅西高速,是我县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长达46公里,于2012年5月建成通车,分别在九襄、汉源南、汉源北设3个进出口,这也结束了我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从此改变了汉源的区位条件,打通了汉源的发展瓶颈。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汉源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徐世奇

雅西高速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缩短了汉源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从无到有,从一条高速增加到两条高速,变化的不仅是数字,更是民生事业的大改变。如今一条长35.2公里,总投资70亿元的峨汉高速汉源段各标段正在进行紧张施工,一片繁忙景象。建成通车后,直接受益人口将达到250万人,对推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峨汉高速2-15分部项目副经理 朱小林

自项目开工以来,已经完成富泉互通的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富泉互通路基工程施工以及流沙河枢纽互通的基础施工,占工程量的50%。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富泉互通上部结构施工,流沙河枢纽互通的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施工计划,抢抓节点工程,确保2022年顺利通车。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70年间,我县不仅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城乡公路建设也突飞猛进,路网结构逐步完善,先后建成国道2条78.24公里,省道1条40.024公里,县道7条262.38公里,乡道23条155.235公里,村道225条924.884公里,共计1460.763公里,全部是沥清混凝土和混凝土硬化路面。同时,为促进农业产业、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先后实施了九双产业环线、清溪至西溪产业环线、大渡河左岸环线、大渡河右岸环线等条产业环线323公里,打通了断头路,形成了联网路,逐步解决了沿线群众出行难问题,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汉源县马烈乡方村村主任 熊方良

以前路不通的时候,我们方村产业发展滞后,卖点东西都要走山上靠人背马驮,驮出去卖 根本就卖不到几个钱。

汉源县马烈乡方村村 王淑珍

现在出门就是干干净净的,水泥路给我们硬化好了,高兴了,幸福了,我们核桃、花椒也卖得到钱了。

道路的改造升级,

带来了道路运输的显著变化。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客货运输

从新中国成立初,我县几乎没有客货运输。

到改革开放之初,有货运车辆79辆,拖拉机310台,货运量2.57万吨,货运周转量119.23万吨公里。

到2018年底,我县公路运输货运量为1178.5万吨,周转量156379万吨公里;客运量194.4万人次,周转量7132万人公里。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城市客运

新中国成立至2010年,我县境内没有1家公交运输企业,没有1辆公交车辆和出租车。

2019年,已有公交运输企业2家,公交车辆68辆,开通公交线路5条,出租客运汽车已发展到30辆。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农村客运

新中国成立时,我县没有1辆农村客运车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2005年起,我县全力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现已建成农村客运站和农村客运招呼站22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其他客运站和客运招呼站20个。已发展农村客运线路21条,农村客运车88辆,辐射28个乡镇。

交通道路大变化,折射汉源大发展

汉源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徐世奇我局将一如既往地履行职能,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更强的责任担当,聚焦“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按照“内联、外通、平安、高效”的规划目标,抢抓“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为汉源融入成都,协同康藏带来的重大机遇,实现交通运输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推进我县“大渡河流域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

交通发展格局的变化,提升着我县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前进的车轮迸发出时代进步的强音,70年来,汉源交通人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谱写着一首首激昂高亢、气壮山河的交通发展进行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汉源将再展宏图,为高质量推动“大美汉源 区域中心”建设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记者:彭川

审核:王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