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6岁的民国才女,用血泪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年仅26岁的民国才女,用血泪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人的一生,浮华一瞬间。梦里风华,世间风波,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呢?是为了那偏安一隅的田园,还是灼灼尘世的繁华?是为了那些爱我们的人,还是那些我们爱的人?

用犀利笔墨,啼笑皆非的情节写尽生死的余华在《活着》中,告诉我们: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本是一个富家少年。却因为好赌,输尽了家财。父亲因为他的不争气,被活活气死,雪上加霜的是,母亲也身患重病。在他前去求药的时候,又被国民党抓去了当壮丁。几番波折,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终于回到了家中。却发现母亲早已经化为了白骨,妻子含辛茹苦地养大了儿女。最后,儿子因为无良医生抽血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妻子因病而死······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但是他依然活着,更加坚强的活着。

我想起石评梅说的:我仍就觉得,那些体尝过生活的苦、社会的现实、活的本质,却执着地心存情怀与美好的人,永远值得赞赏且不可揣度的,他们才是这世界上最值得活着的人。

无疑,福贵就是这个最值得活着的人。

年仅26岁的民国才女,用血泪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石评梅与吕碧城、萧红、张爱玲并成为“民国四大才女”。在四大才女中,萧红31岁而逝,她也只活了26岁。刹那芳华,就算是转瞬即逝的烟花,也要璀璨的划过黑暗的夜空。她曾说:“人世艰难,但仍然努力前行·····”她也说:“我们从生到死的途径上,就像日的初升,纵然有时被浮云遮蔽,仍然是要继续发光的。”

《人世艰难,偏要活得好看》是她所著的一本散文集,是她以血为墨,泪为笔所抒发的悲欢离合。字字含泪,句句泣血。这本书是庐隐作的序,在序言中,庐隐说她是“哀艳清幽”的一生,并说“她注定了她是悲剧中的主角。她经历了从幻想到现实痛苦,从虚幻、失望、渴望到仇恨、反抗、破坏的连续悲剧起落的过程。她的散文就她自身的情感苦旅和这中间巨大的思考时空的真实记录。”

她的一生,跌宕起伏。那些心酸粘合的过往,被她一点一滴的渲染在纸上,阅之落泪,但又不得不为她的坚强震撼。就像她说的一样:人世艰难,偏要活得好看。

年仅26岁的民国才女,用血泪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一、亲情羁绊--恋家思乡的情绪

虽然人生旅途,到处是家,不过为了你,我才眷恋着故乡。母怀是我永久凭依的柱梁,也是我破碎灵魂,最终归宿的坟墓。

故乡是一个人心中的羁绊,是天涯游子午夜梦回之地。漂泊在外的儿女,每逢佳节倍思亲。思慕故乡,除却山水乡音,最重要的是因为故乡的人。日渐衰老的父亲,满面愁容的母亲。他们除了要面对逝去的年华,还要面对思儿的苦楚。这些苦楚都是身为儿女迫不得已强加给他们的。

石评梅出生于一个中等家庭,衣食无忧。只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曾经说过:“我家虽然不是大家庭,但人心不同,意见分歧,亦大不幸事。”因为她的母亲是续弦,哥哥又是嫡母所生。在那个封建浓郁的时代,这样的家庭关系确实容易发生芥蒂。幸运的时是,她跟嫂子关系还算不错。当她在外受了委屈,遭受了痛苦的时候,为了免于母亲担忧,回到家还可以在嫂子面前放肆流泪。只是,父亲性格刚强,她终究是心疼母亲的。

只是为了求学,为了工作,她总是漂泊在外,更是思念家中的母亲。石评梅在《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又想起围绕在你膝下,安慰欢愉你的侄女。惭愧!你枉有偌大的女儿;母亲!你枉有偌大的女儿。”

承欢膝下的本该是这个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只是她却不得不留给她一次又一次远行的背影,无尽的思想折磨。

她在《归来》一文中说母亲让她上楼休息,那几间楼房是专门为她特备的,早已经收拾清楚,窗明几净,让她这匹跋涉千里疲惫万分的征马,在此卸鞍。她走的时候,就封锁起来。

这就是母亲,心心念念的都是你。我想到了自己年迈的母亲。父亲早逝,兄长虽然陪伴在侧,但也总是忙碌的。我更是在外奔波,所以陪同母亲的总是小侄女。是她陪同母亲度过漫漫长夜,也是她逗得母亲哈哈大笑。

年仅26岁的民国才女,用血泪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每当我说何时归家时,她便早早的收拾床铺,该清洗的清洗,该晾晒的晾晒,迎接我的是最好的。当我要走时,她依依不舍,却又假装坚强,告诉我工作重要,她一切都好,无需挂念她。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石评梅短短二十几岁的生命中,母亲就是她灵魂的依托。在她的散文中,处处可见母亲二字。这两个简单的,萦绕齿间的字,在漫长的黑暗中,在苦痛挣扎中,给与她了强大的力量。

自古慈母严父,石评梅的父亲对她也特别的严厉。她的文学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最主要的就得益于父亲。“维持我今日家庭的绳索是父亲,绳索断了,那自然是一个莫测高深的陨毁了”。只是,人终有一死,这是谁都逃不过的宿命。

对于石评梅来说,萍踪浪迹,不易归来,更或者交通阻碍,局势混乱。她在《素心》中写道:“有了团聚又衬出漂泊的可怜,但想到终不免要漂泊的时候,这团聚暂时的欢乐,岂不更增将来的惆怅?”

所以,当看着曾经高大如山的父亲,每一次相见都更显老态时,甚至在好不容易重逢的时候,相携去看生前就选好的墓地时,是怎样的难言心境?这是她又一次感受到坟墓的残忍可怕,死的伟大无情。

在石评梅的字字句句间,父亲母亲的泣泪言语中我们知道:死别最恐惧,却又不得不面对死别。离别总是伤人,却又不得不面对离别。思念最是磨人,却又不得不面对思念。流浪在外,总要错过很多,造就更多的遗憾。让我们明白在有生之年,不妨为减少遗憾,多做些努力吧!

年仅26岁的民国才女,用血泪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二、画地为牢--碧落黄泉的爱情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这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一句诗。当他写下这深情款款的文字时,绝对想不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要阴阳相隔,黄泉碧落两不见了。

石评梅曾说:“我不幸有W君伤心之遭运,奈何天辛偏以一腔热血溅我裙前?·····人生岂真为苦痛而生耶?”

这句话中的W君乃是吴天放,石评梅的一颗心沉沦。当她以为“君心似我心”的时候,才发现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现实给了她沉痛的一击。心伤最难愈,从此后,她画地为牢,再也不敢触摸爱情的毒药。

天辛则是高君宇,他用最赤诚的心,关心爱护着石评梅。“你的所愿,我将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不愿,我将赴汤蹈火以阻之”,满腹才情,满纸深情,他全数给了石评梅。石评梅是喜欢他的,甚至是深爱他的,奈何旧伤未愈,只能忍痛推开。只是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为天人永隔,他会化为一抔黄土,撒手而去。从此,她被悔恨包裹,被泪水淹没。她说“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你是我生命的盾牌,灵魂的主宰。”

可以说,高君宇的死,给了她致命的打击,同时也给了她坚不可摧的盔甲。

《墓畔哀歌》一共九首,字字泣血,句句哀鸣。一言一语,都是对高君宇的怀恋之情,都是她的苦痛挣扎。若她不困顿自守,而是敞开心扉,或许在病榻前,在庙宇间,他们还能留下些携手共话的甜蜜。这段生死相隔的爱情,最终因“合葬”落幕,也算是一场倾城之恋。

人生总是充满了未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幸福是靠自己把握的,不要等到它溜走后,才悔恨交加,悔不当初,到那时已经来不及了。

年仅26岁的民国才女,用血泪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三、社会现实--悲悯同情,勇敢前行

人生在这大海中不过小小的一个泡沫,谁也不值得可怜谁,谁也不值得骄傲谁。

人似浮萍,在世间游走,总要经历狂风暴雨。对于石评梅也是如此。除了离愁别恨,生死的考验外,还有人间万象的无力感。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社戏》,讲述了作者三次看戏的经历。用深情笔墨,刻画了一群少年朋友,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等品德,给人一种温馨、怀恋的感觉。而石评梅的《社戏》恰恰相反,戏台上唱念做打,戏台下人仰马翻。因为一件小事,母子二人被打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她无力阻挡,也不能阻挡。更有《董二嫂》中因婆婆教唆,丈夫不辨是非殴打,最后凄凉落幕的董二嫂,《沄沁》中被宠幸丫头欺凌,被兽性丈夫践踏的中学朋友陈君······

这就是她所处的社会,致力于妇女解放工作的她,对这样的现状,该是多么的痛心疾首。所以她才说:我是沉默深刻,容忍含蓄一切人间的哀痛,而努力去寻求生命的真确的战士;路既未走完,我也只好背起行囊再往前走去,不管前途是荆棘崎岖,披星戴月的向前去。

《人世艰难,偏要活得好看》,写满了她的哀愁,写满了她的痛苦,同样也有她的坚强。人生而不易,石评梅短暂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困苦折磨,依然绽放了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文学增砖添瓦,她面对惨淡的人生依然勇敢的向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