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再婚条件吓退媒人

蔡元培再婚条件吓退媒人

蔡元培

都说一位成功的男性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人。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的成绩有目共睹,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女人?他经历的是怎样耐人寻味的婚姻?蔡元培经历了三段由旧式的婚俗到中西合璧的婚礼再到完全新式婚恋的感情。

蔡元培再婚条件吓退媒人

蔡元培与第一任夫人王昭

写《夫妻公约》

帮妻子破除封建枷锁

1889年,从小接受旧式文人教育的蔡元培中了举人,同时也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第一位夫人王昭,这一年,蔡元培22岁。

婚礼之前,蔡元培从来没有和王昭见过面。结婚后,夫妻之间渐渐生出很多小矛盾,性格上的不和谐也越来越凸显,夫妻时常发生口角。

一晃7年,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两人才渐渐有了感情。

王昭是经历了旧式社会的妇女,在生活中常常改不了一些旧习俗,总是称蔡元培为“老爷”。蔡元培纠正她说:“你以后可不要再叫什么‘老爷’,也不要再称什么‘奴家’了,听了多别扭呀?”

王昭说:“唉,奴家都叫惯了,总是改不过来呢。”

帮妻子破除封建枷锁,接受了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潮的蔡元培,1900年写了一份《夫妻公约》,新调整与王昭的关系,公约中详细地说明了男女关系分目交、体交与心交,特重心交。所谓心交,指夫妇同心,两情融合等。

王昭渐渐理解《夫妻公约》,开始不再缠脚,也逐渐破除鬼神迷信。蔡元培与王昭的夫妻生活越来越和谐和幸福,蔡元培告诉好友说:“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

但是,好景才刚刚开始,王昭因病遽然去世,使蔡元培不胜悼亡之恸,作联哀挽云:“自由主义君始与闻,而未能免俗,天足将完,鬼车渐破,俄焉属纩,不堪遗恨竟终身。”

蔡元培再婚条件吓退媒人

蔡元培和第二任妻子黄仲玉及子女

再婚条件吓退媒人

开演说会代闹洞房

王昭去世时,蔡元培33岁,在江浙一带已颇有名气。前来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但看了蔡元培贴在书房墙壁的5个再婚条件后,个个退避三舍。

蔡元培要求再婚的妻子: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和,可以离婚。

“不缠足、再嫁、离婚”这些字眼儿在1900年是惊世骇俗的,无异于在向封建陋俗开战,再说真要找这样的女子也不容易。

无心插柳柳成荫,蔡元培在杭州办学时,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很见功底的工笔画,得知作者就是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世振(仲玉)。黄仲玉出身书香门第,不但天足,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极有孝心,正是蔡元培所寻觅的对象。蔡元培请朋友从中撮合,大胆追求。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了他的第二次婚礼。这是一次中西合璧的婚礼,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别人闹洞房,他开演说会。

婚后的第5年,也就是1907年,蔡元培开始了他为期4年的海外留学生活。这4年间,他编著《中国伦理学史》,开始寻求妇女平等权利,黄仲玉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蔡元培和黄仲玉共同生活近18年,在1920年蔡元培由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期间,黄仲玉病逝了。

黄仲玉的去世对蔡元培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在《悼亡妻黄仲玉》一文里,字字血泪地表达了他对黄仲玉的无限追思,让人为之动容。《悼亡妻黄仲玉》后被收入中学课本,成为抒情散文的典范。

蔡元培再婚条件吓退媒人

蔡元培与周峻

年逾5旬遇知音

苏州留园拍婚纱照

这时,蔡元培已54岁了,他时任北大校长,日常事务繁多,不管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还是家庭的需要,蔡元培都得再次续娶。他再次提出条件: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而能成为研究助手。

一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蔡元培的生活。当时的周峻只有33岁,比蔡元培小了24岁。原是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对蔡元培还是敬佩和热爱。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姻程序已完全现代化。蔡元培先是到周峻下榻的宾馆迎接她,之后蔡元培身着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到苏州留园拍结婚照片。

婚后第10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周峻一边相夫教子,一边攻读西洋美术课程。两人虽相差24岁,但对彼此的感情并无影响。蔡元培在周峻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题诗道“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