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南丁樓村村民對抗河工大學生反覆修改地鐵站命名?


為什麼叫河南工業大學站不叫丁樓站呢?我想原因有很多

1.鄭州地鐵一號線二期向西延伸到河南工業大學站,如果沒有這個大學的話,地鐵也不會延伸到此,到鄭州大學站即可。你可能會說工大西門有謙祥萬和城和大謝新村翰林國際城等幾個大型小區呢,怎麼不能延伸到這裡呢?我想說,沒有河南工業大學,就不會有這麼密集的小區,最起碼不會這麼快就吸引到這麼多的人口。

可以看出,一號線二期終點站延伸到河南工業大學站,完全是為了連接大學,順便照顧到周邊群眾。很多城市修地鐵,都會先考慮到將大學連接起來,這是一個形象工程。也就是說地鐵二期到此站,是為了大學而不是丁樓,若真是為了丁樓,那麼這一站修建需要等到一號線三期,這一站的修建目的很明確。

2.河南工業大學站點附近不止有丁樓一個村莊,還有大榭等村莊,丁樓也要顧及到其他村莊的感受。另外,像丁樓一樣的村莊鄭州有幾百個,總不能把他們的名字都給加上吧,其他的村莊說不定也很有歷史文化。

鄭州以村莊命名的地鐵站有很多,如關虎屯、齊禮閆、王府墳、燕莊、柳林、後河盧等,他們都有較為厚重的歷史底蘊,還有幾個較大的城中村,也給鄭州的發展添加了許多不可磨滅的記憶,這些城中村也被以地鐵站名的方式記錄下來。所以說,村名可以作為地鐵站名使用,可是丁樓名氣不大,沒有鄭州大學和河南工業大學的名氣大,甚至離得最近的鄭大科技園站都不使用丁樓的名字。

3.鄭州地鐵5號線有兩個站是雙站名,兒童醫院-頤和醫院站,姚砦-聶莊站,可以看出,雙地名的地鐵站的命名是有規則的,即同屬一個類別,說是醫院都是醫院,說是村莊都是村莊,河南工業大學-丁樓站也不整齊。不過參照其他城市的做法,可以在廣播中提示周圍的幾個村莊或是其它地標性名稱,這樣也照顧了周圍村民的情緒。


新聞風暴眼


說個我身邊的例子,我們鎮和隔壁鎮合併,我們叫三河鎮,他們叫共和鎮,為了爭合併後的鎮名也是費了好大勁。最後上級部門權衡利弊出了個方案,合併後名字叫三河鎮,但合併後的鎮政府辦公場所搬到以前的共和鎮去了,這樣兩邊平衡了一下,矛盾也不大了。不過現在我們去鎮政府辦點事極其不方便,所以說,還是要實用。

如果來這個地鐵站的主要乘客是去工業大學的,那還是用大學的名字比較好。地鐵本來就是為了出行便利,以後外地人去河南工業大學直接看到河南工業大學站,一目瞭然多好。


一個好贏400


就是二十年內我們是同一個時代,因為用一樣的貨幣,然後2008,2005,2001也是和現代同一個年代,同一個狀態,但是一旦換了就是沒了這二十年的,大家回憶這二十年整體舊物,不用迎新,但是既有的過往經歷總結和歸納成一些文章和袋子,多年以前的,200820052001年的一切回憶,專門列起來。


2000年大聯盟和延血液


我們是丁樓村的鄰居,也是河工大的鄰居,只說理性,不談感情,因為感情誰都有,沒有可比性。

1、實用性,丁樓現在在一個地方有冠名,那就是翰林國際(丁樓莊園),其他的估計除了本地人其他人都聞所未聞。而河南工業大學的知名度和實用性更強一點。舉個栗子,人們坐地鐵的時候來這個站點,多數是為了來河工大,知道丁樓的人應該很少。所以說很多人要去河工大,你來個丁樓站人家怎麼找?而當地人的話都知道自己住所(丁樓)就在河工大旁邊,對於他們來說,河工大這個名字並不影響他們找到地方。

2、丁樓村並沒有太大的知名度,也不是古代特別有名的文化承載,其文化性大多侷限於當地人的歸屬感情之中。

3、河工大佔用土地不一定是學校的問題,而是學校需要地,其他的什麼都沒管。而且這和地鐵站的名字沒設麼關係吧。

4、地鐵站名稱主要考慮兩點,一是歷史性和文化性,也就是說如果是歷史名地和特殊文化載體,就採用歷史的名字,不是的話就採用比較知名和大眾認可的(考慮到方便乘客認知)。

5、鄭州兩年內拆遷上百個城中村,是不是所有的地鐵站都要改了,如果真的引起這樣的波動,那就是城市發展的罪人!只考慮自己一時爽,不考慮給其他人帶來的惡性影響。

6、比如說一號線上,大多數都是採用站點附近相對出名的地名(西流湖、二七廣場、紫金山、碧沙崗)或者單位機構(火車站、會展中心、市體育中心)來命名,或者是縱向的道路(秦嶺路、人民路、民航路)命名,注意兩個字出名,出名,出名!全部都是考慮乘客出行的方便性,怎麼到了這裡就成了自己家的了?外人(丁樓住處以外的人)誰知道丁樓這麼個地方啊,不管外人的話地鐵是你家的啊?

7、如果說改站名是為了文化寄託和傳承的話,我猜測除了改地鐵站的名字,其他的什麼努力都沒做過吧。傳統丟完了,文化誰管過,當地的人文風情和歷史誰整理過?如果有,那繼續發揚,用這些手段來傳承文化不必地鐵站好的多?文化發展的實質在於文化內涵和精神的發展而不是一個地名讓別人知道就行了。

8、對於河工大和丁樓村民來說,雙方是否真的坐下來談過這件事,爭論的依據是道理、法律、道德,還是固執己見、一面之詞和不分好壞的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如果是後者,我只能覺得有這樣的鄰居丟人。

9、

10、


教育小家


1.站名優先考慮地名而不是單位名,這是規則。因為單位會改名,會遷走,地名不會。在地鐵這樣的高度複雜高度自動化的集成系統中,你每改一次站名,投入和經濟損失都十分巨大。所以應該優先考慮穩定度高得多的地名,而不是單位名。中國除了幾個極為著名的學校,哪個大學沒多次改變校名?河南工大歷史上就改過很多次名吧?你改名又不用經過地鐵批准,地鐵為此卻要付出高昂代價,也給乘客帶來不便,憑什麼?2.此問題不是個非此即彼的科技問題,以哪個為名,都不影響地鐵的功能。那些以為叫做河南工大就能方便乘客出行的人,是停留在地面公交時代嗎?不知道地鐵站裡面有視覺導向系統?不知道地鐵會標明河南工大從哪個出口出去?不知道所有的手機交通軟件地圖軟件都會有每個站點各個出口及附近大單位的說明?3.有人說地鐵走這裡就是為了河南工大的人,沒有河南工大,地鐵就不會走這裡,這是胡扯吧?附近不是有開發區嗎?不是還有鄭州大學校區嗎?這又不是斷頭路死衚衕,專門通向河南工大的?這種思維,除了屁股決定腦袋這一因素,恐怕還有大學人員的優越感作祟吧?公共交通的佈局,是為了全市人口的方便,並非只是為了站點附近的人的方便,因為交通交通,本意就是人的流動好不好?3.此問題涉及社會人文因素,人是有情感的,建設大學和開發區,使當地農民喪失了祖祖輩輩的土地,相對於這些農民,大學是外來者,並且是農民失去土地的始作俑者,難道就不應該尊重一下原住民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嗎?農民提出叫做河南工大丁樓站,把校名放在前面,體現了他們妥協讓步以求共贏的胸懷(相互妥協是民主的精髓),學校卻拒絕了!按人情世故,你佔了這個村子的地,出於贖買心理,即使叫做丁樓站你也應該接受,更何況還是並列,而且還把你的校名放在了前面,你們仍然拒絕,可曾考慮過這些不僅失地而且失去了祖宗留下的村莊的人的心理?潛意識裡面還是看不起農民吧?4.最後,個人認為合理的站名應該是丁樓(河工大)站,其次是農民提出的河南工大丁樓站,最不合理的就是叫做河南工大站。


天然12345


看到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我不知道是應該悲哀還是可笑。一方面的人物是舊村改造原地安置的村民想保留一點對過去的記憶,另外一方面是大學學生為了面子和所謂的指示方便毫不客氣的爭執。而對象僅僅是個地鐵站的站名。假如地鐵站叫丁樓,村民勝利了,心裡得到了極大的安慰,他們會不會想起有些初次來這個城市的人坐地鐵的時候會問別人我去XX大學 應該在哪裡下車?他們會不會知道自己的後代對丁樓有無依戀,是否更加喜歡XX大學的這個名字又或許3輩下來就不知道丁樓是啥意思了。。。又假如XXX大學勝利了,那些驕傲的學子們,是否又能從這些父老鄉親身上獲得多少勝利的喜悅和快感?你們成功的擊敗了他們,你們是最棒的!是否有國外新聞報道一下,中國當代大學生勇於和當地村民鬥爭,並用他們無比犀利的口才和有效的組織能力獲得了勝利!中國大學生是強勢的!就如你們在家裡和自己年邁的父母去爭執哪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時候依然是好不讓步的強勢?更可悲的是媒體們,哎呀呀多好的一個噱頭啊,吸引眼球,吸引點擊率。你們好成功啊,哪管他禮義廉恥、謙虛忍讓、寬容大度。看看大家的評論都是兩邊倒,有笑的 有罵的,無論長幼、無論貴賤、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毫無體現。關鍵是爭執的對象有那麼重要嗎?放在天平兩端,感覺太不值得了。不如干脆別叫XX大學 也別叫丁樓啥的,起名叫鬥爭站,來記憶你們這份真情罷了!——

又:提問者是讓大家對這一個爭執事件來發表看法,不是問地鐵站究竟該叫啥名字。看清楚,然後繼續該哪玩哪玩去。


傑森斯坦福


其實,其實地鐵站與地鐵報站中,儘可能多地用城市中有文化內涵或歷史底蘊的名字來命名,更加體現整座城市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底蘊,這個觀點我們認同,畢竟保留城市文化與印象時我們每個人的職責~

但是我們不認可一味的去保護所謂的文化,有價值的我們認可並接受保護,如果丁樓說古色古香的古鎮或者傳承千年的村莊,裡面古建築等文化保留,地鐵站或者附近公交命名讓你又如何!

很可惜,你只是一個3百多年的村莊,並且已經在拆遷的浪潮中消逝,在歷史長河中連一個水花都翻不起來,並且有個數字很讓我們思索,村子數十個村民集會要求改名,一家傳承3百多年的村莊,這十位村民能代表村莊意見麼,洗洗睡吧~並且沒必要去為了一個沒有什麼文化價值的或者文化價值不高的村子浪費時間,浪費地鐵起名~

按照那些村民說的,鄭東新區所有的地鐵站都要改名,什麼市體育中心站、河南大學新區站等都要為了去迎合曾經在這裡居住的村民,你不覺得可笑麼?地鐵站命名是為了體現城市韻味與文化氣息,不是為了所謂的幾個村子紀念~

所以這種事已經過一年多的扯皮了,該好好的注意了,好好協商,不要在鬧出這種新聞了


不二喵星人


具體我不知道,但是舉個類似的例子說明吧。本人是陝西科技大學的。我們學校周邊的都知道,學校東門對著西安工業大學正門。以前路過工業大學學校的公交有336路和267路 基本都是學校坐車去地鐵口,336和267都到地鐵口,路程也差不多。336的西安工業大學站離工業大學很遠出了門往北走500米吧,但是站名叫西安工業大學。267的站就在工業大學正門口,出了門過個馬路就到了,20米。但是站名叫武德路北口。然後336就總是滿的,車加了又加。267老是空的,以至於後來改了路線,而且現在車就剩下9輛維持線路運營。

我說這個應該很明確了。站名的命名是為了方便那些群體,為了方便更多的人。再想想為什麼要設置這個站,為什麼不設置在其他地方?考慮好這些,應該答案就很明確了吧。


艾特拉姆


首先我是一個來自外省的河南工業大學學生,來此之前並未聽說過這個丁樓村村子。丁樓村因為鄭州大學和河南工業大學建設還有附近的房產開發被徵佔了大部分土地,村子基本上已經沒了原有的樣貌。 地鐵修到這裡是為了方便工大三萬師生的,丁樓村民出行只佔很少一部分。鄭州大學和河南工業大學都在丁樓村的土地上為啥不要鄭州大學改成丁樓村,就因為河南工業大學不是211,沒有名氣嗎?再者,說丁樓村,沒有啥古物遺存,毫無歷史積蘊,這樣的名字除了滿足村民的歸屬感沒有實際作用,命名河南工業大學能給人以方向感,大多數去這裡也是去河南工業大學,地鐵站需要有文化內涵,但也不是用來紀念文化的,用一個車站來紀念逝去的村子,站名不就成了墓誌銘了麼。丁樓村想紀念自己的名字可以將補助房命名成丁樓苑或者啥的真沒必要在地鐵站命名上死磕! 不少媒體報道此事帶走一定的情感傾向,大媒體一般站的角度很高,談及村名命名就把鄉愁,歷史文化聯繫起來,說城市化建設不能忘記歷史文化底蘊,站在村民那頭,可文化不是擋箭牌,該理性都還得理性,哪個知名度高,實用就應該以誰命名。如果將河南工業大學站改成了丁樓站那對河南工業大學站是很不公平的,因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新區也在城郊,那它們地鐵站的名字是不是也應該改成村名呢! 我是外省學生,河南工業大學是一鎖本科全國各地招生,曾經的糧院,糧油食品專業排名全國第一。學校也有四五個專業在省內外一本招生,也並不是排不上號的名不見傳的大學,每年秋季開學季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新生入學,用學校命名會方便不少外地人。 河南大學沒有名氣,借地鐵站名宣揚發現學校也未嘗不可。




總之,站名一定,列車上和其他站站內貼紙都已經顯示的起點站是河南工業大學站,車上報站也會報河南工業大學站。村民這樣坐並沒有實際作用,無法改變結果,一號線二期就要開通,希望能夠加強溝通,互相理解,不要因為此時延期。不然延期後放寒假坐不上地鐵又要揹著書包拉著行李箱轉兩次公交到火車站非常不便。


沉醉舞穎


作為鄭州本地人以前還真不知道有個丁樓村,只知道糧食學院。無論村民有多少理由來掙這個名稱,但是我想地鐵站的功能首先肯定是方便和服務乘客,工大雖比不得那些985,但在全國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況且地鐵能修到那和兩所大學有很大關係這是事實。而且城市的發展變遷是多麼迅速,即使村子存在幾百年了,如今已經拆遷融入到城市當中,村子其實已經不存在了,可能在往後幾十年,村民恐怕也會所剩無幾,城中村的消亡是歷史趨勢。從經濟上來講,村子為大學提供了土地,同時大學也為村子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益,這本身就是互利的事情,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沒有大學的存在,沒有城市化的發展,丁樓村再過幾百年可能仍然是那個邊緣化的貧窮的丁樓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