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交易中“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個思想,我多年前就反覆強調過,不斷地在我的文中反覆跟大家講,我也是經過自己親身的交易經歷,才領悟到問題。在大約十年前,我也認為,我知行不一的關鍵是我的性格、習慣,或心態有問題,後來等我對交易有了新的領悟後,自己也經歷了,才改變自己的理念。

無數交易者都不斷地告訴我,說“我經常判斷對,但就是做不對,看對的行情沒做、或該止損的時候下不去手、我容易知行不一,性格不好,心態不好,是不適合做交易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例如,A股從今年4月份開始下跌,他們說,他們早就覺得股市不對勁,要跌,想出來,但一直沒敢出,是知行不一和人性弱點作怪。其實是你的基本功有問題,你當時的判斷很模糊,把握較小,你就沒看對,只不過事後行情恰好下跌了而已,僅此而已;如果當時,你非常相信股市要下跌,把握很大,我就不相信你不會平倉出來,哪能允許錢白白蒸發。

舉個例子,小時候,大人們告訴“不要觸電,危險”,但是我們不會當真,反而好奇,總嘗試去觸摸電。長大後,見到電,我們會自動遠離,根本不想去觸,因為我們身邊觸電死亡的例子,以及學到的電的知識,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實踐案例中,都知道電是極其危險的,此時的知是深刻、全面的,所以不用任何人警告我們,我們會自動遠離電,也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觸碰電。因為我們的把握很大,就如同你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100元現金,你撿不?當然會撿。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坨狗屎,你踩不?肯定要躲。因為你很相信很清晰會發生什麼,自然就會執行。

所以問題就清晰了,站在行情中間而言,當時你的許多判斷是似是而非的,只不過事後行情湊齊那樣走了,所以你無意識地認為自己判斷對了。說明事前還沒有做出讓自己信服的判斷,把握很小,似是而非,在下跌和上漲之間猶豫糾結,並沒有真正的答案。

不知或半知半解,好似知,但是知的比較淺,就認為自己知,其實沒有深刻理解知的內涵,所以無法流入血液,就不能左右交易,導致表面上看起來是知行不一。例如,前面有危險,但懸崖和坑不同,知道是懸崖,肯定不過去,知道是坑,那就跨過去。

所以不要輕易說自己的問題是知行不一,是性格,是人性,或者是心態,等等,都不是,是你不知,或“知”的淺顯,所以你需要先從“知”上下狠功夫,不要為自己的無知或淺知尋找藉口!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交易者一定要明白,投資這是一項長期的事業。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理解這種長期視角和方法背後隱藏的含義:

  • 一次交易並不重要。不要對單次交易成敗看的很重,你未來會有成千上萬次交易。
  • 風險應該低一些。交易生涯並不是建立在少數百分百年回報率上,而是建立在很多中低收益或低風險收益上的。如果你想以此為生,那麼變數就是你的修行和情緒費。
  • 耐心一些。一步一步學習技術,真正體會‘時間與我為伍’。如果還需要5年才可獲利,這種等待也是值得的。

第一,能夠容忍正確的虧損,不能容忍錯誤的盈利。

第二,完全成為趨勢投資者。不要和我談價值投資。

第三,相信輪迴,相信週期,春夏秋冬,陰晴陽缺,天下大道。

第四,職業規劃完全不迷茫,炒股是一輩子的事。(不過個人認為靠炒股發財很不現實,股市只是個財富的放大器,而且放大倍數對於一般人來說也不會太高)

股民是幸福的,小小K線,一葉而知秋,天下大勢盡在眼前,壯哉!

熊市那幾年屢戰屢敗,辛苦省下來的錢賠個精光,有段時間有一種萬念俱滅的感覺。為什麼我對你這麼好,你還要一直傷害我?

但如果說在股票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一無所獲,浪費了人生,我不贊同。

對於我來說,雖然沒有通過炒股賺多少錢,反而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初看虧大了,但是在思維方式上得到提升,這個收穫是巨大的。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平衡思維。通過炒股,你會或多或少地有這種思考習慣。新手怕跌,老手怕漲,我以前討厭空頭,現在害怕多頭,尤其是那種狂拉的票。更進一步,盈虧同源,你是怎麼賺來的以後就會怎麼虧回去。所以在這點上說,無所謂高手,別人操作只不過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十五年前用過指南星,那上面有很多公式,玩久了就會發現公式越有效,那麼離它無效就越近了。在社會上生活中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人類發現了一種非常穩定的規律來獲利的話,上帝會破壞這種規律,打出第二張牌:概率,來製造新的平衡。為什麼股市是七虧二平一賺,因為這樣的結構才是平衡的。

概率思維。如果有人告訴你,你中大獎的機會是99%,你高興嗎?其實沒有什麼高興的,雖然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但若那百分之一發生在你身上,對於你來說也是百分之百。所以炒股倉位控制非常重要,也就是做人要保守。感覺炒股越久,膽子越小,滿倉這種事極少。以前剛玩的時候都是全倉進出。這點創業的朋友們多注意,千萬別動不動就梭哈,陰溝裡翻船的事多了去了。

全局思維。個股再好,板塊不行也是假的,板塊再好,大盤不好也沒有持久性。所以呢,你本身很牛叉,還不如呆個好公司,公司牛叉,還不如選個好行業。

週期思維。漲跌牛熊根本不要去找原因,順勢就好,漲久了必然要跌,跌久了必然要漲。話說中國經濟這個票也應該要跌了,畢竟漲了三十年了,再漲地球上的資源都不夠用了。我這個大叔主動從今年起開始轉行,炒股的知道,熊起來的話就三個板塊好,吃藥喝酒拿刀。一個人一生不過七十幾根年K線而己,我希望老死的那年K線創新高,呵呵。

最後一個,知行合一。這個就不多說了。

以上所說都是掏心窩的話。借用一句名言,也許我沒有把全部都告訴你,但我告訴你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


操作上要用大資金和中線思維。在市場中操作股票的最高境界,就是憑盤面感覺和實戰經驗見機而行。

真正的技術分析只要依據三點就足夠了,K線、量、趨勢!而技術分析的本質從分析大盤的角度來看,就是分析資金的流入流出,就個股而言,主力分析才是技術分析的本質。而個股技術分析的精髓,是讀懂盤口語言。技術分析還有的是政策,政策引導資金流向,資金引導熱點流。

中國股市現階段,決定大勢走勢和個股走勢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政策和資金。決定大盤的是政策,政策引導資金流向,而個股漲跌則主要取決於主力資金的進出。研究、發現政策趨向,分析資金的流入流出,捉住主力的蹤跡才是我們追求的炒股之道。我簡而言之,大盤走勢由權力意志決定;個股走勢由資本意志決定;博傻(情緒化)走勢由群眾意志決定。

看盤就是分析資金的流動,個股而言,看清主力目的,很重要,主力一切走勢多在盤面。分析是要以實戰為起點,賺錢才是大道理。主力目的,很重要,主力一切走勢多會在盤面反應。看清了,也就知道實戰中要怎樣操作。時間的趨勢,選好股不如選好時嘛。在市場中沒有絕對的理論是百發百中,只有不斷學習。

控制風險,安全放在第一。在股市中投資,要清楚自己,高手既不會絕對看多,也不會絕對看空,在盤面形勢急轉直下時,他會憑盤面感覺和實戰經驗見機而行,順勢而為。

做實盤股票,最忌諱心存幻想,不設止損,一但趨勢走壞,就應離場,不可戀戰。人不能跟趨勢抗衡,什麼是趨勢?趨勢就是長江之水滾滾東流,高山墜石勢不可擋。做實盤股票的最高境界就是憑盤面感覺和實戰經驗見機而行,順勢而為。

股市的漲和跌受制於多種因素的制約,如政策多空面,行業景氣面,財務基本面,資金流動進出面,價量線技術面,大小主力操縱面等等,諸如此類的因素是任何一個職業投資人在短時間內,都難以全部掌握和了解的,所以高手並不能對股市中的每一次漲跌都能判斷準。而高手能控制風險,只有控制風險,安全放在第一。能做到一切都在控制之中,那是每個股市投資者的願望。

不應持有個數太多,不管資金大小,都要集中火力為佳,控制在三個以內最為理想。

輸不起的人,在心理上,永遠是不安全的,一顆沒有安全感的心,怎麼可能會作出冷靜的抉擇?恐懼和貪婪會時刻伴隨著,最大的敵人,就是我自己。多學多看多思考,少急少躁,錢就慢慢來了。

在熊市剛剛完結後的牛市初期的上升行情中,買方力量並不強大,加上空頭繼續存在賣壓,市場人士誤以為熊市尚未結束,在牛市的起初階段,人心不穩是很正常的反映,主力和散戶同樣信心不足,盤面上的表現就是小心謹慎地衝高、艱難的盤整。但是,當行情又跌至接近底部時,市場經常出現如頭肩底、雙底等形態。持股信心的增強,反過來增加了洗盤的難度。離底不遠,跌不深。信心不足是牛市初期的典型特徵,行情總是在猶豫中發展起來的。

在市場中想要生存,性格是關鍵。在市場中沒有絕對的理論,是百發百中,只有不斷學習,只有學習才能生存。

完整的技術交易策略分析圖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徹底變了


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每一筆股票交易之前,你需要提出的三個正確問題:為什麼買?什麼時候賣?跌了怎麼辦?

1、為什麼買?

什麼理由都可以,什麼品種也無所謂,但一定要記住,當你的買入理由"消失"了,必須趕快結束掉這筆交易。

這不是愛情,值得你用一生去守候。這只是一筆交易,要麼按照你的願望實現,要麼狠狠的揍你一頓。

沒有時間限制的理由格外小心,沒有期限代表著沒有限制的不測,夜長夢多趁你還在賺錢的時候收手,肯定不會是個錯誤。

不能證明錯誤的真理也要格外小心,也許所堅持的真理是正確的,但它的正確導致了你的本金走向消逝殆盡,這種正確毫無價值。

當然,小心一點就可以了,交易理由可以"很隨便",只要你知道如何在第一時間觀察到"理由消失"就可以下單了。

2、什麼時候賣?

賣股票,首先這是一個心態問題,同時也是個技術活。對於炒股的朋友來說,買入股票只是開始和過程,賣出股票才是結果。因為有個現實的問題,就是股票在賬戶裡沒有賣出的話,其實只是個數字,並不是實實在在的錢。只有賣掉了股票,賺了多少、賬戶裡有多少資金,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結果。所以,市場裡常有人會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

那麼,到底什麼時候賣出股票才最合適呢?很多人會說“漲了就賣唄,跌了就拿著”。這是最簡單的邏輯思維,表面看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仔細深究的話,其實也不盡然。漲了不一定馬上就得賣,跌了也不代表就不應該賣。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賣股票首先是個“心態”問題的原因之一。因為炒股的人其實是很難做到“知行合一”的,也就是嘴上說賣,實際上未必能做到。而且賣還是不賣,還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定。

3、跌了怎麼辦?

理由還在,可是股價卻跌了。如何處理浮虧(沒有賣出前的賬面虧損叫做浮虧)的辦法,行話都叫做"止損"方法。

一百個人有一百零一種方法。嘗試到現在,我認為最好的一種方法是,根據我在這筆交易中所預期的盈利幅度除以五甚至更多。

簡單來說,如果我預期這個交易"至多"能夠有50%的收益,那麼就應該有"至多"10%的虧損預期。但如果我所使用的本金規模無法承受10%的虧損,那麼這筆交易就應該果斷放棄,根本不應該開始。

當然,最難做到的,並不是設置"止損",而是執行"止損"。一次次"止損"等於被市場一次次打敗,這說明你需要停手或者反手。

每次都是因為止損而賣出,理由卻還在或者壓根買入就虧或者你都還沒有來得及害怕,這充分說明你剛好站在了市場的對立面,要麼回家睡覺要麼把自己當明燈(逢賭必輸的倒黴鬼)做反向交易。

想明白這件事,可以說甚至改變了我的人生 - 它改變了我面對這個不確定的世界所保持的態度。

"該買入什麼?什麼時候買?為什麼漲?"是在尋找"最優"選擇,在已經發生的歷史中尋求借鑑,來為自己的決定增添信心,不停告訴自己"我是對的"

"為什麼買?什麼時候賣?跌了怎麼辦?"是在尋找"不壞"選擇,審視自己為即將進行的選擇所做的準備,不停追問自己"準備好了沒?"

直到今天,我仍然在不斷做選擇不斷犯錯誤。

以前摔倒後艱難爬起,需要心理撫慰,激勵自己再次選擇,真的好難。現在為了贏而不斷試錯,不會因為盲目相信自己而招致錯誤,而且有足夠準備來承擔錯誤。

這一點點區別,造就兩種人生軌跡。

不懼怕困難與失敗,不是因為你天生勇敢,而是因為你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才是你要學習的正確處理方式,除了交易,你的人生也應該如此。


那些自以為能看透市場所有波動的交易者,實際上什麼也看不透。

大部分交易者都會犯的一個錯誤是,認為只要有漲跌就有無限的機會,過猶不及,頻繁從來都不是一個褒義詞,無論什麼場合成功都從不與多劃等號。

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時候不該做,說交易是一門藝術,實際上就是對這種"度"的把握,面對沒有把握戰勝的對手,防守就是最好的進攻,學會空倉,猶如戰場上得以逸待勞,事半功倍!

不誇張的說,那些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市場怎麼波動,一直在市場裡面持有單子的交易者失敗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百,那些認為能看透市場所有波動的人實際上什麼也看不透,不過是自以為是的一廂情願罷了。

現實,永遠都要比你最壞的想象還要再壞一點,只不過每個都會誤以為自己會比別人更幸運。

比如,比你認為的二八原則更殘酷的是:95%的利潤來自於5%的操作,並且是5%的人抓住了那95%的人浪費掉的機會。

這意味著,第一,市場賺大錢的機會不多;第二,絕大部分的操作是微利和虧損的;第三,跟周圍的人保持一致你將永遠抓不住最好的機會。

尤其需要交易者理解的是:第一,某一筆交易微利或者虧損之後要繼續對下一筆交易保有信心,接受絕大部分的操作本來就是無用功,盈利來自於交易的持續性,永遠不要把最終結果堵在某一筆交易上,因為你失敗的概率是95%。

第二,某一筆交易獲大利之後,要及時學會休息,這種機會不是每次都有,更不要為了交易而交易,在市場內賺錢的人很多,但是能夠拿錢離開的人很少,除了學會賺錢,你還要學會怎麼在那95%的交易中少虧錢,不能把那5%操作的盈利虧完。

第三,其實,自始至終都是你自己在戰鬥,不要相信跟著某個人可以賺錢, 想走交易這條路,終究要學會一個人的獨行,遠離那95%的交易人群,去成為那個最特立獨行的自己。

可是在實際的交易市場中,我們總能見到趁熱打鐵,結果把鐵打涼了的,交易永遠是後發制人,想要賺的更多一點,在規則範圍內:一是,持有的時間儘可能長一點,暴利永遠都是時間的禮物 二是,進場儘可能晚一點,進場價格越低你就越會佔有優勢,在這兩者之外,學會休息,不要給自己加戲。

自己想想有多少次一筆還算成功的交易出場以後,想當然的順手再開個反方向單子結果把前一筆的盈利虧完不說,還虧損了本金的?

弄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好不容易抄了個山底,出在了山腰,最後又被從山腰踏空到了山頂。

忍不住去做是本能,忍住不去做是境界。

交易中本來就沒有那麼多的恰好,實際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糾錯罷了,你用一年學會怎麼開倉,也許後面得用好幾年的時間學會怎麼不開倉。

在市場裡面,正確的認知不是主觀的預測,止盈,反手,或者預測,扛單,止盈(或爆倉),反手:而是開倉,止損,平倉,等待這四步一體的規則。開倉是有客觀理由的,而不是為了心理上釋放的快感;止損是有限度的,任何時候的孤注一擲就是賺錢了也是錯誤的;止盈是可以主觀,畢竟是賺錢了,但是最好也是客觀的,因為只要你認為的某個最高點能出來,後面就一定會有更高的點。

等待則意味著交易機會沒有你想當然認為的那麼多,一個覺得到處都機會的人,一定是一個新手,或者是上了情緒的老手,無論是哪種情況,這都是一筆交易錯誤的開始。

當然,頻繁交易是一個自在相對的概念,一個長線交易者永遠都不可能比一個短線交易者做的多,決定交易次數的是某個盈虧比,以及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的加減倉規則,在這裡,我們更傾向於把頻繁交易劃到情緒化交易的範疇裡。實際上,你會發現有的時候你需要保持適度的恐懼,說服自己減少開倉;有的時候又需要保持足夠的信心,說服自己堅決根據交易信號去開倉,交易系統與"度"的藝術並不衝突,因為告訴你開倉的是系統,決定是否開倉的是自己,決定能否賺錢的是市場,活脫脫的像極了一副鬥地主。

人生是局,市場也是局。

真正能賺錢的往往都是那些看似與局無關,閒雲野鶴般的局外人。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